北半球多國遭極端天氣 惡劣天氣頻發是否有關聯?

2020-12-05 中國天氣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6日電(記者張尼) 近日,中國中東部地區出現入冬以來最強雨雪天氣過程,有地區日降水量甚至突破當地月極值。此輪「最強降雪」成因何在?與北半球多國遭遇的極端天氣有無關聯因素?就上述問題,中新網記者日前採訪了氣象部門專家。

陝西延安黃河壺口瀑布一片銀裝素裹,瀑布兩岸被積雪覆蓋。(梁鵬 攝)

「最強降雪」致56.7萬人受災

新年伊始,中國就遭遇了入冬來的「最強降雪」。2日至4日,中東部地區出現入冬以來最強雨雪天氣過程。

據中央氣象臺介紹,此輪雨雪過程,雨雪覆蓋面積約420萬平方公裡,積雪覆蓋面積約110萬平方公裡。此外,全國有120縣(市)日降水量突破當地月極值。

連日來的強降雪也給民眾生產生活帶來影響。

來自民政部網站消息顯示,強降雪導致江蘇、安徽、河南、湖北、陝西等省部分房屋、設施農業和電力基礎設施受損,草莓、蔬菜等作物受凍,局部地區群眾和車輛出行通行受阻。

受雨雪及路面結冰影響,陝西、湖北、安徽、江蘇等省內多條高速公路封閉,河南省境內高速幾乎全線封閉;部分列車停運,機場出現大面積延誤。

截至1月5日9時統計,上述5省27市78個縣(市、區)56.7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5.1億元。

湖北紅安縣,持續低溫雨雪天氣易造成蔬菜等農作物受凍或生長緩慢。(孫勇 攝)

新一輪降雪已至暴雪預警再度拉響

「最強降雪」過程短暫停歇後,新一輪的降雪又來襲。

中央氣象臺的預報顯示,5日夜間至7日,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大部、黃淮、江漢等地將有新一輪明顯降雪過程,上述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雪,局地暴雪(日降雪量10~15毫米)。

具體來看,5日20時至6日20時,陝西河南等地有較強降雪,江南華南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甘肅東南部、陝西大部、山西中南部、河南大部、湖北西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雪;江南中南部和華南中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

6日20時至7日20時,較強降雪東移至黃淮南部,江南華南強降雨持續。另外,7日夜間至8日,東北地區中東部的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雪。針對新一輪降雪,中央氣象臺於5日18時發布暴雪藍色預警。

北半球多國近期遭遇極端天氣

除中國外,近期,北美、歐洲等地區也遭遇了暴雪等極端天氣的侵襲。

據外媒報導,威力十足的「炸彈氣旋」當地時間1月4日襲擊美國東部,新州部分地區降下18寸雪(約合60釐米),近3000戶斷電,逾千航班取消。狂風和積雪導致能見度低,路面交通一度瀕臨癱瘓,該州州長1月4日宣布全州進入緊急狀態。在北美洲,加拿大日前也遭遇了極寒天氣。

此外,從12月以來,暴風雪、風暴等極端天氣也在歐洲多國肆虐。例如,英國在上月出現4年來最大降雪,第二大城市伯明罕的機場及倫敦盧頓機場一度關閉以便清理跑道積雪,導致航空交通大混亂。

近日,風暴「埃莉諾」又侵襲歐洲多個國家,部分地區遭到暴風和強雨雪天氣的嚴重影響。

1月3日,西安迎來今年的第一場降雪。(王曉凱 攝)

多國極端雨雪天氣是否有關聯?

針對中國近日遭遇的這場入冬來的最強雨雪天氣過程,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專家宋文玲向中新網記者分析了具體成因。

宋文玲表示,近期來自孟加拉灣地區的暖溼氣流非常強盛,暖溼空氣自西南方向進入中國,與北方南下的弱冷空氣在上述地區交匯,持續溼冷的狀態促使中東部大範圍雨雪天氣的形成,部分地區的日降雪量突破當地月極值。

從時間段來看,就氣候平均而言,1月冷空氣活躍,如果有充沛的水汽條件與之配合,則易發生雨雪天氣。

那麼,近期北半球多國出現暴雪極寒天氣是否具有關聯性?

宋文玲解釋說,一般說來,北半球不同地區冬季雨雪天氣的影響系統具有較強的地域特徵。

「影響中國的天氣系統主要為東亞冬季風成員,如西伯利亞高壓、西太平洋副高、南支槽等,這些系統的活動範圍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但另一方面,大氣運動並非孤立,例如,北半球極渦中心位置的差異會對亞洲或歐美產生不同的影響。」宋文玲說。(完)

相關焦點

  • 全球極端惡劣天氣頻發,罪魁禍首真的是「氣候變暖」嗎?
    雖然無法證實"全球變暖"理論是否正確!但有一點卻是事實,那就是近年來全球極端惡劣天氣確實頻發。2016年,我們曾說氣候是史上最熱的;到了2017年熱浪、暴雨、暴雪等極端和反常天氣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現在剛進2018年南半球的熱浪和北半球的暴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全球多地氣象紀錄屢創新值。
  • 極端天氣頻發時代到來 是什麼惹的禍?
    天氣短期內頻走極端,著實罕見。全球氣候到底怎麼了?北極風與拉尼娜「惹禍」?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天氣研究計劃負責人卡西姆·阿斯拉爾說,北半球的乾旱與大雪嚴寒都與大氣層「阻塞」有關,這主要因為一些地區冷空氣過強,而熱量或者溼氣過不來,天氣在部分國家保持了靜態。這一過強冷空氣產自何處?中外專家普遍提到了北極冷風。
  • 全球高溫極端天氣頻發,德國媒體:都怪川普!
    文/懶人今天你那裡氣溫有多高?天氣有多熱?只能說是「汗如雨下」啊……最近因為高溫出了一件怪事,有一頭斑馬因為天氣太熱,妝都曬花了,熱成了一條驢~這是咋回事呢?原來啊,埃及開羅有家新開業的動物園,遊客去看斑馬,仔細瞧了瞧覺得不對勁啊,斑馬身上的黑色條紋怎麼曬化了?
  • 我們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為了提高全球抵禦災害的能力,減輕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危害,各國氣象部門通過世界氣象組織這一強有力的機構,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在監測、預報和建立暢通的氣象信息渠道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 極端天氣頻發危及全球糧食安全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王慶凱)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今年以來,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產區,均受到極端天氣影響。傳統的小麥出口國澳大利亞因遭遇嚴重乾旱,時隔12年後首次計劃進口小麥;玉米出口大國美國因受陰雨天氣影響,播種創歷史同期最低水平;同受乾旱影響,水稻出口國菲律賓也出現大規模歉收。海洋漁業情況也不妙,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今年日本周圍海域海水溫度升高,海苔產量達到46年來最低點。乾旱與洪澇在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主產區共發,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 極端天氣詞彙
    貴州、雲南等省部分地區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乾旱,沙塵暴肆虐北方大部分地區……不僅是在中國,近期全球範圍內多國出現了極端天氣頻發的狀況。我們經常在天氣預報中聽到有關惡劣天氣的報導,在這裡就向大家介紹一些極端天氣的相關詞彙。
  • 四大洲同現極端高溫天氣 中國連續22天發高溫預警
    挪威、加拿大、尼泊爾等地在戶外活動時需要用水降溫這是世界天氣史上罕見的一組「熱」鏡頭——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北部非洲同時出現極端高溫天氣,熱浪席捲北半球;北極圈內一些地區氣溫超過30℃,高溫延續使得北極圈內森林火災頻發;中國連續22天發布高溫預警……為何今夏整個北半球都在「發燒」?什麼原因導致高溫肆虐?
  • 人民日報:汶川地震、極端惡劣天氣與三峽工程無關
    近年來,有人把汶川地震、地質災害以及極端惡劣天氣等與三峽工程聯繫起來,在公眾中造成一定影響。那麼,事實是否真是如此?今天(18日)《人民日報》刊發了《詳解三峽工程四大效益》一文對以上說法進行澄清。不過,這些年來,對於三峽工程也不乏一些質疑的聲音,有人把汶川地震、地質災害以及極端惡劣天氣等與三峽工程聯繫起來,在公眾中造成一定影響。那麼,事實是否真是如此?怎樣科學評價三峽工程的偉大意義?對此,記者近日專訪了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鈕新強。
  • 全球多地極端天氣頻發:一邊下冰雹,一邊46°C高溫...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最近一段時間,全球多地極端天氣頻發日本九州暴雨持續氣象部門發布預警日本九州南部多地日前遭遇強降雨,而且今明兩天(3日和4日)暴雨還將持續,日本氣象部門呼籲民眾注意人身安全。目前,惡劣天氣在九州地區導致一名70多歲的老人死亡,85萬居民接到避難勸告。
  • 極端天氣全球頻發 專家稱此現象可能「常態化」
    讓人越來越難捉摸的天氣不獨颱風。去冬今春北半球的冰凍低溫和持續乾旱還讓我們記憶猶新,今夏熱浪、乾旱、洪澇又在全球各地上演。而今,極端天氣可謂是一波接一波,讓人目不暇接。人們不禁發問,全球氣候怎麼了?我們的地球怎麼了?
  • 厄爾尼諾發威 極端天氣頻現
    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2015年以來,厄爾尼諾現象愈演愈烈,極端天氣在全球各地出現。中國氣象局的信息顯示,去年10月,厄爾尼諾海溫距平指數(升溫幅度)累計達到18.4攝氏度,已達極強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  據美國氣象機構分析,這一輪厄爾尼諾現象將在今年春末夏初轉弱,但與其相反的拉尼娜現象的概率卻在增加。
  • 北半球多地現極端天氣 大氣環流異常是主因
    【摘要】7月以來,北半球氣溫偏高,北美大陸地區尤為突出;降水分布不均,歐洲大部及印度大陸東北部降水偏多3成以上。近期北半球多地出現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高溫炎熱造成全美至少30人死亡,強降雨及引發的山體滑坡造成印度東北部逾121人死亡,俄羅斯西南部突降暴雨引發洪水已致141人死亡。
  • 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現 天氣君為何變成「暴脾氣」
    這是又一起由極端天氣引發的重大災害。  近年來,「天氣君」的脾氣似乎變得越來越暴躁,一言不合就「出大招」,一會兒在四川廣元的江面導演一出「風翻船」,一會兒又用罕見的大冰雹砸向山西陝西境內。從6月14日起,入汛以來最大範圍暴雨過程也粉墨登場,接連發生的強降雨給防汛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為什麼極端天氣呈現頻發態勢?是否可以提前預測極端天氣的發生?面對暴脾氣的「天氣君」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 湖北宜昌等地突遭暴雨,為何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發?
    6月27日,中央氣象臺發出預警,河南東南部、湖北中部和西南部、安徽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大暴雨,局部地區特大暴雨。截止27日下上午10時,湖北宜昌部分地區已經出現60毫米以上的降水,且後續降水一直在持續。從網絡上流傳的視頻和照片看,暴雨已經造成了城市內澇和部分地區的滑坡,對市民的人身安全和個人財產造成了損失。
  • 全球多地經歷罕見高溫!專家解讀極端天氣為何頻發
    央視網消息:今年入夏以來,酷熱、山火、熱浪……各種極端天氣在全球頻繁出現。近日,全球多地出現罕見高溫,多地遭受高溫炙烤、甚至引發災情。地球似乎發燒了。在韓國的富川,就有這樣的一處冰屋,不少人來到這裡感受冰雪樂趣的同時,躲避熱浪的襲擊。這座冰屋位於距離首爾不遠的京畿道富川市一家兒童樂園裡,據管理人員介紹,人們在冰屋內能夠體驗到跟冬天一樣的溫度。全球多地經歷罕見高溫除了亞洲,在歐洲、非洲、北美等全球多地都在經歷罕見高溫天氣。
  • 歐洲多國遭受嚴寒暴雪等惡劣天氣侵襲數十人死傷
    有分析將近期極端天氣的頻繁發生歸咎於厄爾尼諾現象。  波蘭在酷寒和暴雪天氣中迎來2016年。波蘭官方5日稱,至少21人在2016年的第一周因惡劣天氣死亡。半島電視臺引述波蘭官方統計稱,過去兩個月,該國已有40人的死亡與惡劣天氣相關。  波蘭首都華沙上周末的氣溫驟降至零下18攝氏度,而聖誕假期華沙的氣溫則達到14攝氏度,溫差變化極其劇烈。
  • 全球極端天氣高溫事件頻發 今年創最暖年紀錄
    聲明指出,今年可能是有紀錄以來的最暖年份,而2011至2015年也將成為歷史上最暖的五年。今年可能是有紀錄以來的最暖年份世界氣象組織稱,今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可能達歷史最高,據世界氣象組織數據分析顯示,受氣候變化影響,2011年至2015年是有紀錄以來的最暖五年,大約高出1961至1990年標準參照期平均值0.57℃。期間,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種種破紀錄的事件將讓歷史記住2015年的全球氣候狀況。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突破歷史紀錄,在北半球春季,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首次超過40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
  • 中國入汛後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疑因氣候變暖(圖)
    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記者:造成入汛以來氣候異常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任福民:造成氣候異常的原因很複雜,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氣環流的異常。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  記者:每一次極端氣象災害都可以歸咎為氣候變化嗎?
  • 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全球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組圖)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201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可能達歷史最高。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也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創歷史新高。  據WMO數據分析顯示,受氣候變化影響,2011年至2015年是有記錄以來的最暖五年,大約高出1961至1990年標準參照期平均值0.57℃。期間,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  「種種破記錄的事件將讓歷史記住2015年的全球氣候狀況。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突破歷史記錄,在北半球春季,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首次超過40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
  • 北半球冰封,南半球酷暑:極端天氣為何集中登場?
    中新網1月10日電(卞磊)「我在北半球瑟瑟發抖,你在南半球大汗淋漓」,近來地球兩頭冰火兩重天的模式,讓遭受極端天氣肆虐的民眾叫苦不迭。撒哈拉沙漠飄起了大雪,「炸彈氣旋」在美國東海岸上移動;同時,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多地現極端高溫,雪梨氣溫創79年來最高……這個冬天不平靜。瑟瑟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