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遭遇極寒天氣 有專家指出小冰河期來臨說

2020-11-23 半島網官網



    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下,為何這個冬天反而變得更冷?近期各地為何頻現極寒天氣?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氣象專家。

    許多專家把歐洲嚴寒天氣歸咎於北半球大氣環流異常。但誰都不否認,它們與全球性氣候異常有關。事實上,全球變暖的趨勢並未發生改變,就在歐亞多國遭遇嚴寒的同時,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部分櫻花因天氣異常暖和而提早盛開。在世界其他一些地區,降水減少、高溫乾旱加重等現象仍在發生。世界氣象組織預測,隨著全球變暖,今後極端天氣現象的發生將更為頻繁,強度更大,影響地區更廣。

北極濤動說 大氣環流異常引發極端氣候

    大氣環流形勢變化是氣候異常的重要標誌。國家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王啟禕認為,「歐洲強寒潮、日本暴雪和中國低溫實際是相同大氣環流異常引發的極端氣候事件鏈 。」

    1月20日開始 ,北極濤動(北半球中緯度和高緯度氣壓此消彼長的一種蹺蹺板現象)出現明顯轉折,北極的冷空氣向中高緯地區迅速擴散,烏拉爾山阻塞高壓建立,促使西伯利亞高壓加強。

    這樣的環流形勢有利於北方強冷空氣南下侵襲歐洲 、中國、韓國和日本,使歐洲出現強寒潮,我國、日本和韓國一帶氣溫偏低。同時,我國南方至韓國、日本及西北大西洋上空為異常氣旋性環流所控制,有利於西太平洋水汽向我國南方、韓國和日本一帶輸送,與北方的強盛冷空氣匯合形成日本暴雪及我國南方嚴重的低溫陰雨,從而造成這些地區降水的異常偏多。

    此外,國家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柳豔菊認為,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持續發展,北太平洋海溫持續偏高,西伯利亞高壓持續偏強,海陸熱力差異加大,從而東亞冬季風偏強,使得我國和日韓一帶氣溫偏低。

    但專家認為,出現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冰凍災害,從範圍和影響程度等方面都無法與2008年年初南方地區出現的大範圍的冰凍災害看齊。

小冰河期來臨說 北半球氣象顛倒,全球開始變冷?

    據美國媒體報導,一些國際權威氣候專家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停止,並開始冷化,近來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氣變冷的開端,這樣的冷天可能會持續20年至30年。英國《每日郵報》宣稱今年的寒冬顯示「小冰河期來臨」。

    報導說,這些科學家的預測是根據他們對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水溫度的自然周期分析而來,推翻了一些已廣為接受的氣候變暖理論。這些理論宣稱,到了2013年夏天,北極圈將完全無冰。報導稱,根據科羅拉多州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資料,自2007年以來,北極夏天的海冰增加了近106萬平方公裡,也就是26%,即便是大力倡議防止全球變暖的人士也未反駁這一點。

    而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稱,北半球的北美洲、歐洲和亞洲地區遭遇寒冬,並非是全球變冷,而是因為北半球出現了氣象顛倒的情況。這種情況是北極震蕩造成的。北極上空的大氣壓力會出現兩種極端變化,直接影響北半球出現暖冬或寒冬。

巴倫支海海冰減少說 低氣壓北移令日本進入寒冬

    都說全球氣候不斷變暖,但日本近些年屢屢遭遇寒冬。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日前公布成果說,氣候變暖使北極圈內巴倫支海的海冰減少,造成低氣壓北移,西伯利亞高壓範圍擴大,形成強冷空氣襲擊日本,使日本進入嚴冬。

    巴倫支海位於挪威與俄羅斯北方,是北冰洋的陸緣海之一,大部分處於北緯70度以北 。海區大部分有結冰現象,但西南部常年不結冰。

    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的研究人員分析日本氣象廳數據發現,當巴倫支海的海冰面積減少的時候,低氣壓的行進路線會從正常情況下的西伯利亞沿海向北推進至北冰洋沿岸。其結果是低氣壓攜帶的暖空氣無法進入西伯利亞地區,西伯利亞高壓範圍擴大到北冰洋沿岸。

    這種氣壓分布的變化一方面促進了北冰洋上的持續變暖,另一方面也使西伯利亞地區更容易寒冷。

全球到底變暖還是變冷? 全球變暖總體趨勢未變,今後極端天氣將更為頻繁

    世界有時似乎很矛盾,全球在變暖,但近年的歐洲,卻連續經歷嚴寒的冬天。

    眼下的歐洲大陸,滴水成冰。有比利時第一公民之稱的雕塑小尿童止尿「罷工」;俄羅斯多地溫度比往年低10℃至17℃;多國因冰雪來襲而發生機場癱瘓、道路阻塞甚至路人凍死……

    然而,就在歐洲多國風雪交加的時刻,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部分櫻花因天氣異常暖和而提早盛開 。在世界其他一些地區,降水減少 、高溫乾旱加重等現象仍在發生。

    其實,今年歐洲之寒程度遠不及去年,同樣未能改變全球變暖的總體趨勢。世界氣象組織最新報告顯示,在全球最熱年份榜單上,前13位都出現在過去15年中。因全球變暖,北極冰蓋仍在退縮。

    多數氣象學家認為,嚴寒與全球變暖,二者並不矛盾。因為全球變暖在時間上是不均勻的,有相對的冷期,也有相對的暖期,但總體呈上升趨勢。因此,階段性低溫不能說明氣候變暖的停滯或減緩;部分地區的寒冷,也不能阻止其他地區的變暖。

    許多專家把歐洲嚴寒天氣歸咎於北半球大氣環流異常以及拉尼娜現象。但誰都不否認,它們與全球性氣候異常有關。世界氣象組織預測,隨著全球變暖,今後極端天氣現象的發生將更為頻繁,強度更大,影響地區更廣。

    人類正處於極端天氣的適應期,除了嚴寒,還會遭遇炎熱的酷暑、狂暴的颶風、滔滔的洪水等。甚至有朝一日,風調雨順可能被視為奢侈品。當極端天氣成為一種「常態」,我們準備好了嗎?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我們必須有所作為。本版稿件據新華社等媒體綜合整理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

相關焦點

  • 歐亞現極寒天氣 「小冰河期」說法飽受爭議
    有媒體援引專家的話說,全球氣候已經停止變暖,地球迎來「小冰河期」,甚至有專家推斷英國的溫度將比南極還低,一時間,「冰河期」這個似乎只在「DISCOVERY」中出現的名詞,走進了現代人的視野中。全球氣候究竟是變暖還是變冷,學界一直有爭議,2012真要來了麼?「小冰河期」的斷言是否準確?
  • 是暖冬還是小冰河期?
    報導稱,權威氣候科學家指出,連日來的異常氣候很可能只是全球氣候變冷的開端,在接下來的20年至30年間,地球將經歷一個「小冰河期」。不過,多位氣象專家持不同看法,認為全球變暖的趨勢仍未改變。□快報記者 孫羽霖《每日郵報》「小冰河期」報導被反駁近日,歐洲以及亞洲部分國家遭遇了持續性嚴寒。
  • 明朝小冰河時期是「巧合」?專家:地球可能迎來極寒天氣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冷眼全球變暖,小冰河這兩個問題可以說是大家一直在「爭議」的問題,從2019年到2020年我們都沒有停止爭議過,有科學家說我們地球可能進入到小冰河時期,也有科學家說我們地球要高溫時期
  • 外媒稱地球小冰河期來臨 寒冬現象或持續30年
    整個北半球正在遭遇嚴寒考驗,從亞洲的日韓到歐洲的英法,寒流正橫掃歐亞大陸,至今已造成超過300人死亡。美國媒體報導說,氣象專家指出北半球嚴寒只是全球天氣變冷的開端,這樣的冷天可能會持續20年至30年。英國《每日郵報》稱,今年的寒冬顯示「小冰河期已來臨」。
  • 歐亞遭遇極寒至少286人死亡 20年小冰河期到來?
    另有約有1600人因凍傷和體溫過低而就醫,數千人蜂擁至臨時避難所。  波蘭部分地區氣溫低至零下35攝氏度。該國警方透露,在過去的24小時,又有8人死於嚴寒天氣,使波蘭全國因嚴寒喪生人數上升至37人。    俄羅斯莫斯科市衛生局稱,2012年年初以來莫斯科約有200人因受凍體溫過低和凍傷到醫院就醫,其中5人被凍死。  在塞爾維亞的山村,數千人因暴風雪被困。
  • 極寒天氣襲卷歐洲和東亞 北半球將進入小冰河期
    塞爾維亞政府2日宣布,全國有多個村子、至少1.1萬名村民因大雪被困,其中有6500戶人家居住在偏遠山區。救援機構已經出動直升機解救災民和分發救災物資。塞爾維亞緊急事務部門官員說,由於連降暴雪,村子多條道路被冰封。「我們正努力清理路上冰雪。但未來幾天會有強降雪,甚至是冰風暴。」  歐洲東部多國的一些城鎮也因積雪過厚無法與外界聯繫,還將面臨天然氣供應中斷的危險。
  • 歐亞遭遇極寒286人身亡 20年小冰河期疑到來
    另有約有1600人因凍傷和體溫過低而就醫,數千人蜂擁至臨時避難所。波蘭部分地區氣溫低至零下35攝氏度。該國警方透露,在過去的24小時,又有8人死於嚴寒天氣,使波蘭全國因嚴寒喪生人數上升至37人。俄羅斯莫斯科市衛生局稱,2012年年初以來莫斯科約有200人因受凍體溫過低和凍傷到醫院就醫,其中5人被凍死。在塞爾維亞的山村,數千人因暴風雪被困。
  • 專家說地球或進入小冰河時期,會不會真的變冷?
    全球變暖,小冰河這兩個問題可以說是大家一直在「爭議」的問題,從2019年到2020年我們都沒有停止爭議過,有科學家說我們地球可能進入到小冰河時期,也有科學家說我們地球要高溫時期,那麼如今的氣候狀態到底是往什麼方向轉移呢?可以說這個話題還是在不斷的爭議之中。
  • 嚴寒襲卷,小冰河期來了嗎?
    不是說地球在一天天變暖嗎?這可能意味著地球即將進入歷史上第二個「蒙德極小期」,即小冰河時期。2020年,針對冷得發紫的天氣,科學家們表示:在觀測太陽的時候,發現太陽黑子的活動進入了「倦怠期」,致使抵達地球的熱量隨之減少,小冰河期已經在來的路上。何為小冰河期?它與毀滅大量動植物生命的冰河期相對應,指相對而言較冷的時期。
  • 地球會走向「極寒」?10年後太陽可能休眠,科學家爭議沒停過
    科學家發現太陽黑的還在不斷減弱,並且正在進入「衰弱」期,是真的要進入到小冰河時期嗎?然後來改變我們的地球氣候狀態?對於地球的氣候變化如今是「各有各」的理由,並且還具有一定的論點支持,下面我們來看看情況,氣候到底是如何發展,小冰河會到來還是我們地球氣候會不斷上升。
  • 「全球變暖」將停止,全球要開始降溫了?專家:氣溫將會下降迅猛
    怎麼近幾年卻出現了極端寒冷天氣?這難道不是自相矛盾嗎?莫非全球變暖將會停止,會出現全球範圍內的降溫?一、全球變暖導致極寒天氣出現目前,全球變暖這樣的說法或者說結論是確定的,科學家近年來的不斷研究表明,全球變暖是一個大的趨勢,並沒有什麼錯誤。至於全球變暖的原因,基本上可以說是多方面的。比如說,全球人口劇增便是全球變暖的一個原因。
  • 地球將迎來小冰河期?能抵消全球氣候變暖嗎?沒這麼簡單!
    有人可能會說,地球步入「小冰河期」難道不是一個好消息嗎?正好地球環境現在越來越熱,小冰河期到來就能夠抵消全球氣候變暖了,那麼地球環境也會出現好轉,但是事實上,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據了解,小冰河期始於13世紀,在17世紀達到巔峰,在巔峰時期,北歐一帶饑荒肆虐,全球都被白雪覆蓋,人們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 地球將迎來小冰河期?能抵消全球氣候變暖嗎?沒這麼簡單!
    太陽作為太陽系的中心,它的一舉一動都關乎到了太陽系行星的命運,一旦太陽有什麼變化,對於地球來說都有可能是致命的,因此科學家對太陽一直以來都在進行密切的觀測,然而卻發現了一種不好的現象。據了解,太陽的磁極每22年變換一次,太陽黑子活動以11年為一個周期,科學家計算在2030年太陽將會進入休眠期,到時候地球會因此受到影響,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步入「小冰河期」。有人可能會說,地球步入「小冰河期」難道不是一個好消息嗎?
  • 地球將迎來小冰河期?能抵消全球氣候變暖嗎?沒這麼簡單
    地球步入「小冰河期」難道不是一個好消息嗎?正好地球環境現在越來越熱,小冰河期到來就能夠抵消全球氣候變暖了,那麼地球環境也會出現好轉,但是事實上,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據了解,小冰河期始於13世紀,在17世紀達到巔峰,在巔峰時期,北歐一帶饑荒肆虐,全球都被白雪覆蓋,人們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 誰說廣東不過冬天?小冰河期導致全球氣溫下降,原來霍金說的沒錯
    2020年地球上發生了諸多的自然災害,對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除了自然災害以外,影響最大的就是新冠疫情了,而且新冠疫情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了2021年,並且近段時間好像有繼續擴大的趨勢。這讓很多人都開始有些擔心地球的安危了。
  • 歐洲嚴寒凍死兩百人 全球或迎20年「小冰河期」
    警方說,截至2日,嚴寒致死人數已升至29人。羅馬尼亞衛生部2日說,加上頭天晚上凍死的8人,嚴寒已致死共計22人。一些地區學校仍未複課。在保加利亞,至少10人死於今冬嚴寒。當地媒體報導,由於自動取款機停止服務,首都索非亞一些民眾的錢同樣「遭凍」。在拉脫維亞,僅首都裡加周邊就有10人喪生,其他地區死亡人數尚待統計。
  • 小冰河期已來臨?
    這幾天歐洲極寒天氣過程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微博上一篇標題為 《北半球將進入小冰河期》 的文章轉的火熱,各門戶網站也發布了 類似的報導 。仔細看內容嘛,槽點太多,實在讓人不知從何吐起。關鍵點在於:偶然發生不等於經常發生。如果非要來分析一下炒得滿城風雨的「小冰河期」是否確有其事,首先我們要解釋一下「小冰河期」是怎麼一回事。
  • 是全球變暖?還是小冰河期的開端?
    科學家普遍認為這是全球變暖的節奏,但網上有大神認為這只不過是小冰河期的開端:"水循環是地球氣候最主要的貢獻者。再來是火山活動。第三則是太空隕石撞擊。這三項在你們的近期歷史中都曾經發生過。你們現在有所謂地球暖化的問題。這使科學家們感到震驚與擔憂。
  • 專家稱「小冰河期」無依據 全球依舊在變暖(圖)
    據新華社電 寒風刺骨、滴水成冰,歐洲以及亞洲部分國家遭遇了持續性嚴寒。「冰河期」「全球最冷冬天」「全球變暖逆轉」等頗具轟動效應的詞語被一些媒體頻頻使用,以此「解讀」極端天氣。如果只看北美的天氣,恐怕人們只會想到全球變暖,冰河期一說顯得滑稽。  「冰河期」結論源自何方?  記者調查發現,英國《每日郵報》最先播發了「小冰河期」這樣的判斷文章。然而,《每日郵報》文章的結論並非出自專家。
  • 科學家預測,地球有可能進入小冰河期!
    科學家預測,地球有可能進入小冰河期!地球現在正處於持續升溫的狀態,有不少的科學家卻有不一樣的觀點。他們認為地球有可能會迎來小冰河時期。這一話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畢竟它關於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實我國歷史上也曾經歷過4次的小冰河時期,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就是清末明初時期。當時的氣候異變,使得糧食出現大量減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