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河期已來臨?

2020-11-23 果殼網

這幾天歐洲極寒天氣過程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微博上一篇標題為 《北半球將進入小冰河期》 的文章轉的火熱,各門戶網站也發布了 類似的報導 。仔細看內容嘛,槽點太多,實在讓人不知從何吐起。關鍵點在於:偶然發生不等於經常發生。如果非要來分析一下炒得滿城風雨的「小冰河期」是否確有其事,首先我們要解釋一下「小冰河期」是怎麼一回事。

其實「小冰河期」應該被稱為「小冰期」(Little Ice Age),所謂「小冰河期」可能是電影看多了的翻譯者的用法(其實我沒看過《冰河時代》…… 那是講什麼的?)。以下我們將嚴格使用「小冰期」的說法。

根據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定義 ,小冰期指1550年到1850年之間全球氣溫顯著偏低的時期,與之前的中世紀暖期(Medieval Warm Period)作為比較。小冰期到底有多冷呢?說出來似乎並不誇張:比20世紀偏低不到1℃,但這小數點之後的變化已經足以讓海南北部的部分地區下雪了(如《瓊臺志》記載正德元年「冬,萬州大雪」等),廣州等地更是多次有平地積雪數寸乃至尺餘的記載。總之,我們注意到一點:「小冰期」的重要特徵,是長時間、全球範圍內氣溫的顯著下降。

過去2000年間全球平均氣溫的變化,來源:R. A. Rohde

那最近歐洲的極寒算不算「長時間大範圍」呢?時間再長也就幾個星期,範圍再大也就小半個地球罷了,和小冰期那一連幾十年全球一塊遭殃的景象是沒 法相比的。身在北美大陸的我還可以給大家描述一個不同的場景:我們這兒可熱乎著吶。我所在的城市有五大湖地區「雪城」的美譽,從每年12月到次年3月有超過5釐米的連續積雪;然而這個冬天幾乎就沒幾天有雪的,身邊的加拿大同學都連連說「這個冬天不算冬天」。北美洲東部多數地區氣溫也明顯偏高。當然,我們還可以更嚴謹一些,藉助科研資料定量的說明:

2000-2011年全球氣溫平均值與1951-1980年平均值比較。來源:NASA/GSFC

以上是利用美國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宇航中心的在線工具生成的分析結果(這個東西很有意思,人人都可以玩,大家可以到 這裡 生成自己的分析)。將2000-2011年全球氣溫平均值與1951-1980年平均值比較,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地方的升溫在0.5-2℃之間。考慮一下全球降溫不到1℃就可以讓四季如夏的海南島有個雪白的冬天,大家可以自己想想看這個升溫的量級有多麼大?

小冰期的成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確,主流的說法是與地球軌道變化、太陽活動偏弱以及大規模火山爆發等有關。刨去近期內不大可能發生或者無法預料的地球軌道變化和大規模火山爆發,太陽活動偏弱是最可能和所謂的「新小冰期說」掛上鉤的。

不錯,歷史上的「蒙德極小」(Maunder Minimum,根據歷史記錄,從1645年到1715年,太陽活動處在一個漫長的平靜期,幾乎沒有太陽黑子出現的記載。這段時期被稱為蒙德極小。)的確對應1645-1715年的極寒期。但別忘了,「同時發生不代表相互聯繫」。儘管即將到來的2013-2014年太陽極大年比預期到得偏晚,活動預計也偏弱,但因為目前人類對太陽活動是如何變化的、以及它對與地球氣候變化有何關聯等問題仍然不十分清楚(科學家們對此也有持不同意見的,諸如 Miller et al. 2012 ),我們更無法預測未來三五十年是不是會出現下一個蒙德極小,或是小冰期。

17世紀至今太陽黑子數的變化。來源:Hoyt & Schatten 1998, Solar Physics

一般人的信息來源主要還是門戶網站的報導。那在文章的結尾我們就直接拿那幾篇報導來逐條吐槽了:

整個北半球正在遭遇嚴寒考驗,從亞洲的日韓到歐洲的英法,寒流正橫掃歐亞大陸……

應該說「除了北美洲以外的整個北半球」。不過北半球也就三個大洲吧?除去偏南的非洲之外。

美國媒體報導說,氣象專家指出北半球嚴寒只是全球天氣變冷的開端,這樣的冷天可能會持續20年至30年。英國《每日郵報》稱,今年的寒冬顯示「小冰河期已來臨」。

《每日郵報》原文 裡面的句子是「...suggest that we could even be heading for a mini ice age...」顯然,翻譯者直接忽略了could和even這兩個表不確定的詞。這兩個詞的意思是「甚至可能」,比如我可以說 you could even win $1,000,000,000 lottery tomorrow ——「你明天甚至可能能贏十億美金的彩票」——我想,不少人倒是很希望能忽略「甚至可能」這幾個字,但是事實如何,你懂得。

寒流狂襲,英國或成南極…… 日本遭遇嚴寒56人喪生…… 中國,春節前後,位於內蒙古東北部的牙克石市持續遭遇極寒天氣侵襲,最低溫度始終保持在零下40℃以下……

冬天很冷這不挺正常嘛。我去年到內蒙古東北部的時候每天最低也是零下四十六七度。有沒有這一帶的朋友來說說,零下四十多度在你們那算非常異常嗎?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稱,北半球遭遇寒冬,並非是全球變冷,而是因為北半球出現了氣象顛倒的情況,這種情況是北極磁場震蕩造成的。報導解釋稱,北極上空的大氣壓力會出現兩種極端變化,直接影響北半球出現暖冬或寒冬。

這讀起來簡直太讓人哭笑不得了。有時人們可能會覺得加個什麼「磁場」之類的詞語會讓文章看起來更新潮些,然而這和所謂北極磁場毫無關係:《聯合早報》本身要提到的顯然是「北極震蕩」(Arctic Oscillation)。這又是什麼?各位讀者別害怕,這只是描述一個特別簡單的現象,那就是如果北極氣壓高,北半球中緯度氣壓就低,反過來也一樣。研究表明,這個簡單的現象和北半球冬季氣候存在關聯:北極震蕩處於正相位的時候,北美偏暖,歐洲偏冷;反過來則是北美偏冷,歐洲偏暖。

1950-2012年北極震蕩指數的月變化。來源: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OAA/NCEP)

今年冬天北極震蕩指數超過+2,是1990年以來冬天最高值,所以我們注意到現在的天氣和這一點符合得挺好。

而此前有科學家預計2012年太陽會面臨非常強烈的活躍期,這將影響到地球磁場變化,甚至出現地球磁場偏轉或者轉移。

太陽活動的確會影響到地球磁場,但沒人知道它是否能讓地球磁場反轉。目前科學家也還不確定什麼原因會導致地球磁場反轉,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說地球磁場會在2012年反轉的預言全都是不靠譜的。具體可見 《2012沒有地磁倒轉》 和 《地球磁極倒轉,指南針變指北針?》 這兩篇文章。

《每日郵報》說,根據科羅拉多州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資料,自2007年以來,北極夏天的海冰增加了近106萬平方公裡,也就是26%,即便是大力倡議防止全球變暖的人士也未反駁這一點。

你拿1000塊錢去炒股,虧得只剩下500塊錢,然後牛市裡你又掙了26%也就是630塊錢,但本質上還是虧了超過三分之一,這個說法沒錯吧。我們直接拿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數據看看,事情就很清楚了:

2007-2012年夏秋季北冰洋海冰面積。來源: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

的確,這幾年北冰洋最小海冰面積的確增加了一些,但比起1979-2000年的平均值仍然縮小了三分之一左右。

今年冬季,北極震蕩指數出現負值,北極上空出現高氣壓,寒帶噴射氣流都被擠壓到比以往更遠的南部地區,造成美國、歐洲和中國出現寒冬。……北極震蕩同全球變暖或全球變冷都沒有關係。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第一次出現。

如同上圖所顯示的,今年北極震蕩指數可是個大大的正值。北極震蕩也已經被證明和北半球區域性氣候存在相關性。此外,什麼叫北極震蕩不是第一次出現?這可是個必然會在那裡的東西啊。有興趣的學術型讀者,可以去讀有關北極震蕩的經典論文: Thompson & Wallace 1998, JGR 。

結論: 目前在歐洲等地肆虐的嚴寒天氣,不論是持續時間還是肆虐範圍,都無法與「小冰期」相提並論。儘管歷史上出現過小冰期,但小冰期的具體成因目前尚不明確。僅僅因為近期出現的嚴寒天氣就預言「小冰期」又要來了,這是非常不靠譜的。

作者吐槽:顯然,會有不少對2012末日論不明就裡的同學會將歐亞嚴寒與2012末日論聯繫起來。在我看來,這大概就將一個噴嚏與各種各樣可怕的呼吸道疾病(從非典到豬流感,諸如此類)聯繫起來一樣荒謬。

本文轉載自 小龍哈勃 的博客: 《小冰河期來臨?你確定嗎?》 ,轉載時做了適當修改。

相關焦點

  • 專家:小冰河期可能來臨,農民:聽誰的
    專家:小冰河期可能來臨,農民:聽誰的文/更三農眾所周知,隨著天氣的轉冷,今冬的冷暖是咱村民最關心的事情了!這幾年,溫室氣體的排放,全球氣溫偏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關於今冬的冷暖問題,國家氣象中心預測,今冬將會形成一次弱厄爾尼諾現象,在如今概率已經飆升到了80%,由此可見,今年冬季不會太冷應該以偏暖為主!
  • 小冰河期2020年是真的嗎
    這主要是因為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為2億5千萬年,不過狹義的來說,小冰河期差不多3-4個世紀一次,比如北歐的小冰河期就是在13世紀開始,而等到17世紀達到巔峰,當時挪威等國的一半人口都是在饑荒中逝世的。 小冰河期出現過幾次
  • 最新研究發現,全球氣溫或於2050年開始降低,小冰河時期將來臨?
    這些危險都會使人類文明遭受一定的威脅,全球氣溫變暖的事態不容樂觀,有些科學家甚至認為小冰河期即將來臨。我們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大部分的能量和熱量都來自於太陽,太陽對地球的溫度起著決定性作用,如果太陽陽光減少,那麼地球上的溫度就會下降,氣溫就會產生很大的變化,所以科學家們之所以感覺地球上溫度會下降,就是因為太陽輻射到地球表面的熱量減少了。
  • 外媒稱地球小冰河期來臨 寒冬現象或持續30年
    整個北半球正在遭遇嚴寒考驗,從亞洲的日韓到歐洲的英法,寒流正橫掃歐亞大陸,至今已造成超過300人死亡。美國媒體報導說,氣象專家指出北半球嚴寒只是全球天氣變冷的開端,這樣的冷天可能會持續20年至30年。英國《每日郵報》稱,今年的寒冬顯示「小冰河期已來臨」。
  • 地球在悄然發生改變,小冰河期即將到來?學者:或許不是謠言
    人類已知範圍內地球發生過三次大冰河時期,每次冰河時期往往都是仿佛整個世界陷入冰雪世界,大量的生物滅絕,而且每個大冰河其實又持續幾百萬年,間隔又為1.5億年左右,而且不僅是大冰河期,地球在悄然發生改變,小冰河期即將到來
  • 地球在悄然發生改變,小冰河期即將到來?學者:或許不是謠言
    人類已知範圍內地球發生過三次大冰河時期,每次冰河時期往往都是仿佛整個世界陷入冰雪世界,大量的生物滅絕,而且每個大冰河其實又持續幾百萬年,間隔又為1.5億年左右,而且不僅是大冰河期,地球在悄然發生改變,小冰河期即將到來?學者:或許不是謠言。
  • 小冰河期即將到來,全球變暖轉成全球變冷?
    小冰河期即將到來,全球變暖轉成全球變冷?在億萬年來人類已經的大冰河時期有三次,一般來說都會持續幾百萬年的時間,其中間隔為1.5億年,而小冰河期似乎來的會比較頻繁,像是最近一次是在明代期間。
  • 小冰河期即將到來,全球變暖轉成全球變冷?
    小冰河期即將到來,全球變暖轉成全球變冷?在億萬年來人類已經的大冰河時期有三次,一般來說都會持續幾百萬年的時間,其中間隔為1.5億年,而小冰河期似乎來的會比較頻繁,像是最近一次是在明代期間。
  • 太陽活動「極小期」已到來,地球或將於2020年進入小冰河期
    不少科學工作者已經指出,地球可能將於2020年開始進入小冰河期,而2020年馬上就要來臨了,或許我們也該做好在低溫環境下生活的準備了。為什麼說是2020年呢?這就涉及到太陽活動周期的問題了。我們要知道,太陽活動的周期通常為11年左右,而本次太陽活動是在2009年開始的。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太陽活動將於2020年進入下一個周期。
  • 被低溫僵斃的王朝——小冰河期與明朝滅亡事件簿
    最早對明朝的小冰河期做出研究的中國學者是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他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引用了明遺民談遷的筆記《北遊錄》,當時是在公元1653年(順治十年)的6月(陽曆大概7月底),談遷從家鄉杭州出發,由運河坐船前往北京,在陽曆11月18日到達天津,運河已經冰凍;到20日,河冰更堅,談遷只能乘車到北京。
  •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 候鳥季已悄然來臨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 候鳥季已悄然來臨時間:2020-11-06 15:36   來源:中國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 候鳥季已悄然來臨 近日有關於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的問題受到了很多網友們的關注,大多數網友都想要知道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的具體情況
  • 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 候鳥季已悄然來臨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 候鳥季已悄然來臨時間:2020-11-06 15:36   來源:中國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 候鳥季已悄然來臨 近日有關於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的問題受到了很多網友們的關注,大多數網友都想要知道
  • 明陽智能董事長:風電平價時代已來臨 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證券時報e公司訊,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今日做客e公司微訪談時表示,資本市場對風電企業的關注度明顯提升,第一,風電平價時代已經來臨
  • 商業衛星時代來臨 中國企業是否已做好準備?
    毫無疑問,商業衛星時代已經來臨。面對商業航天投入周期長、市場基礎弱、技術門檻高、回報周期長等難題,身為中國商業航天拓荒者的他,已摸索出一條降本增效的快車道,發揮了民營航天企業 「小」 「快」「輕」的優勢。
  • AI企業上市的大好時機已來臨,雲知聲憑什麼?
    以雲知聲為代表的AI明星企業紛紛謀求登陸科創板,不是沒有原因,相反一定程度上具有共性,即AI企業上市的大好時機已來臨。其實,不光時機成熟,更重要的是佔據天時地利人和,衝刺科創板勢在必行,而雲知聲已準備好了。  天時方面,當前AI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凸顯,無論是新基建、內循環新格局還是十四五規劃建議稿,AI均在政策中擁有重要地位。
  • 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風電平價時代來臨 公司已明確未來一系列...
    原標題: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風電平價時代來臨 公司已明確未來一系列發展計劃   頭頂「中概股回歸」光環的
  • 鳥類繁殖季節已來臨,愛鳥護鳥要這樣做
    鳥類繁殖季節已來臨。廣東是七山一水兩分田的林業大省,有著豐富的濱海溼地和水網溼地,以及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又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全省已錄得野生鳥類553種,其中遷徙鳥類有277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