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陽智能董事長:風電平價時代已來臨 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2020-11-25 網易新聞

2020-11-24 15:43:27 來源: 證券時報

舉報

  證券時報e公司訊,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今日做客e公司微訪談時表示,資本市場對風電企業的關注度明顯提升,第一,風電平價時代已經來臨,行業業態初步成熟競爭力提升,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投資價值逐漸得到市場認可。第二,中國已正式宣布步入碳約束時代,可再生能源在未來數個五年發展中,需求端或將出現翻倍增長。第三,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借力資本市場融資實現自身戰略性發展已成為趨勢,未來風電行業在資本市場的力量也將逐步壯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風電平價時代來臨 公司已明確未來一系列...
    原標題: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風電平價時代來臨 公司已明確未來一系列發展計劃   頭頂「中概股回歸」光環的
  • 沒有完美,只有迭代,「平價時代」下的風電行業發展路徑
    然而從2014年起,行業的發展邏輯產生了轉變,此前的固定標杆電價開始一再退坡,從2015年至2019年,每年新增核准項目的電價開始出現持續下降。可以說,風電行業已經走到了脫離補貼,獨立發展的關鍵時刻。風電設備廠商也迎來了「平價時代」。在這一關鍵的轉型期中,新一輪行業格局調整一觸即發。
  • 明陽智能逾期應收款超20億 實控人美元行賄落馬廳長
    1984年至1988年任重慶市委辦公廳秘書、科長;1988年至1990年任河南省信陽高壓開關總廠辦主任、廠長助理;1990至1993年任中外合資珠海豐澤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1993年創立明陽電器,1993年至今任明陽電器董事長;2006年創立明陽風電,2006年至2017年3月任明陽風電董事長。2017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總經理)。張傳衛董事任期三年,至2020年3月止。
  • 風電行業企業陸續上市或擬上市:風電多金時代真的會持續下去?
    當日明陽智能公告稱,擬向豐遠綠能、潤和創投兩家公司,出售子公司大慶中丹瑞好、大慶胡吉吐莫、大慶奶牛場和大慶杜蒙胡鎮的各85%股價,對應帳面淨資產合計4.84億元,交易對價合計5.49億元,溢價率13.4%。
  • 買風機送塔筒時代來臨:3100元/kw
    買風機送塔筒的時代已經來臨 其實,華能這次集採招標,國內主流風機廠家悉數出場,其中三一和運達兩家均在第一標段爆出了3101元/kw和3166元/kw的低價開標價格,其他包括金風,遠景,明陽,上海電氣等主流廠家的價格都在3300-3500之間,而一向以價格和重量取勝的明陽智能這次的報價也在中間水平,都在3300-3400元/kw之間,由於直驅永磁風機大容量造價水平無法下調,
  • 協合新能源:中報業績亮眼 平價風電項目未來盈利可期
    二.電廠建設穩步推進,新投產平價風電項目盈利可期報告期內,鑑於北方限電形勢大大緩解,投資開發空間充足,協合新能源也積極優化布局,重點開發北方資源優質的風電和光伏項目。截至最新,公司在建項目共計933MW,並且全部均為獨資項目。其中,續建項目7個,新開工建設項目4個,均按照投資建設計劃正常開展,今年下半年開始將陸續併網投產。
  • 分散式風電「井噴」背後 「平價上網」漸行漸近
    某公司風電項目負責人張亮(化名)向記者表示,相對於傳統風電,分散式風電模式更接近用戶,優勢明顯,但是其起步較晚,目前分散式風電併網量只佔全國風電併網總量的1%左右,其發展空間巨大。事實上,在2010年出臺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就提到要鼓勵因地制宜建設中小型風電項目;2011年7月,國家能源局又發布了《關於印發分散式接入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
  • 行業深度觀察|海上風電「大功率」時代到來
    截至7月13日,明陽智能MySE5.5/7兆瓦機組在平均風速7.19米/秒條件下,等效利用小時數達到389.4小時,發電量達到214.1萬千瓦時;上海電氣6兆瓦海上風機在颱風過境期間表現優異,是極少數實現無故障停機滿發的風電整機商之一。
  • 風電軸承行業專題報告:乘下遊景氣東風,成長空間廣闊
    2021年新增陸上風電全面平價,推動行業長遠健康發展。2020年,我國I-IV類風 電資源區指導性電價分別為0.29元、0.34元、0.38元、0.47元/kWh,較2019年指 導性電價均下降0.05元。目前來看,I、II類風電資源區風電指導價已低於全國平 均煤電標杆電價,達到發電側平價水平。
  • 來2019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 聽聽海上風電發展「最強音」
    一組數據顯示,今年1~9月,海上風電新增併網容量為106萬千瓦,預計到2020年,可實現累計併網容量500萬千瓦的規劃目標。  即便如此,海上風電距實現平價上網目標仍有距離,電價下行、建設基礎設施差、成本問題凸顯依然是行業發展痛點。努力打破上述「瓶頸」,助推我國海上風電事業蓬勃發展,已成為業內人士的一致共識。
  • 上海電氣金孝龍:面對平價時代的成本壓力,風電行業須因地制宜、因...
    金孝龍認為,在標杆電價時代,項目的可研收益率跟實際收益率之間具有較大餘量,這種思路或許不會對開發商產生太大影響。但是在平價時代,餘量消失了,如果不把帳算精細,不轉到注重全生命周期精細化度電成本的思路上來,很可能達不到收益率目標。
  • 中國風電行業將維持較高景氣 六股布局良機
    從短期來看,考慮疫情影響,預計部分風電併網時間將順延至2021年,疊加海上、分散式、平價、通道項目,我們認為2021年中國風電行業將維持較高景氣,預計2021年國內新增裝機在30GW左右,重點推薦金風科技、明陽智能、天順風能、中材科技、日月股份、金雷股份等,建議重點關注大金重工、東方電纜等。
  • 廣東將扶持海上風電發展
    本報訊 廣東省昨日印發廣東省培育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計劃提到,爭取國家支持建設專屬經濟區近海深水區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出臺省扶持海上風電發展的相關政策,爭取2025年前海上風電項目實現平價上網,到2025年底累計投產海上風電約1500萬千瓦
  • 未來五年陸上風機風輪直徑將超200米!風電葉片「大」時代已至
    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此前下發的《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以下簡稱《計劃》)就提出,把高效葉片氣彈、輕量化結構、新材料相結合的一體化設計技術和100米及以上風電葉片列為未來風電技術創新重點突破目標;科技部今年發布的《2019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申報指南》也提出,開展10MW級海上風電機組樣機研製與檢測試驗技術、新型輕量超長柔性葉片技術、超長葉片一體化設計技術等研究
  • 風電行業賺錢周期,來了!
    進入2020年,儘管一季度疫情對風電產業產生影響,但是國內較快的擺脫疫情,開始逐步復工,在搶裝的氛圍下,開工率持續維持在高位。所以風電行業各產業鏈的需求依然旺盛,由於搶裝潮帶來的巨大增長動力,風電上市公司的上半年業績預告大多同比增長。
  • 零補貼時代臨近 能源局開展風電平價上網示範工作
    業內人士表示,風光平價上網是系統工程,不但需要行業在技術進步等方面的努力,更需要政策和市場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動。風電、光伏平價上網時代已觸手可及。近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下發《關於開展風電平價上網示範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各省(區、市)、新疆兵團能源主管部門,組織各風電開發企業申報風電平價上網示範項目,遴選1-2個項目於6月30日前報備。
  • 風電企業家論壇:論戰新目標、新時代下的風電未來
    ;  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褚景春;  上海電氣集團副總裁,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金孝龍;  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帥。,光伏的一些劣勢會表現出來的,它會在未來電力市場上,在它發電的那個時段,它的價格會被打的非常非常低,原先我們認為光伏是在白天,白天電價就應該是高的,所以它在價格空間上比我們要更加的有競爭力,但是如果真的以七千萬每年速度高歌猛進五六年,這個優勢馬上沒有了,五六年以後我們風電在電力上市場上會比光伏更加有優勢,徹底改變了我對風電行業未來發展空間的預期,現在我改變了這麼一個看法,風電無論是製造業還是開發商,
  •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未來5年 鋰產業市場將迎來井噴期
    1月16日下午,圍繞「新發展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主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21)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曾毓群出席並發表演講。曾毓群表示,未來5年,鋰產業市場將迎來井噴期,快速進入TWh時代,高效率、高品質的交付是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 風電龍頭解決國家核廢料大難題
    風電龍頭解決國家核廢料大難題 國內唯一!風電龍頭解決國家核廢料大難題 日月股份主要供應明陽智能大兆瓦鑄件,小兆瓦佔比不高。隨著陸上平價和海上風電的發展,大兆瓦鑄件在全球屬於緊缺產能,日月股份業績提升確定性充分。
  • 中國風電整機商裝機排名
    其中,金風科技累計裝機超過5700萬千瓦,市場份額達到24.3%;其後依次為遠景能源、明陽智能、聯合動力和華銳風電,前五家製造企業累計裝機容量佔比合計為57.5%。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重新定義風電、推低可再生能源度電成本,為客戶和風電產業理性發展創造價值,並在風電領域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利用自主研發的核心智能控制技術,徹底突破並超越了傳統風機的技術禁錮,設計製造出「能感知、會思考、自學習、可判斷和決策」的智能風機產品,使得風機能量捕獲提升15%,讓全球廣大低風速區域得到有效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