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地穿越未來?科學家為啥在臺上玩自拍?聽完這次峰會的科學交響三部曲,你全知道了

2020-10-21 科學+

好奇心、求知慾、理解力,進化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也是世界給與人類最珍貴的饋贈之一。因為有這些品質,我們才得以不斷攻克科學難題,建設美麗星球,更讓我們不停發問、求索,探索未來的無限可能,也是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向公眾傳播科學理念的核心。

在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浙江省科協聯合都市快報共同策劃的「寓見未來」科學交響三部曲——《天問》、《寓言》和《使者》在讓峰會奏出了最美的科學交響曲。

10月15日-21日,中國美院院長高世名攜40餘名中外科學、藝術、哲學精英,借第一樂章《天問——世界觀的對話》,發起國內科學界、藝術界、哲學界的首度靈魂對話;第二樂章《寓言——未來圓桌會》通過中國量子力學頂尖青年科學家、菲涅爾獎獲得者陳宇翱、在「科學家座談會」發言的唯一外籍教授戴偉、「天河一號」骨幹孟祥飛、90後浙大博導趙保丹等在量子、計算等領域碰撞,透過科學家的思維穿越時空,構築科學家眼中的未來圖景;第三樂章《使者——斯洛伐克暢想》將目光聚焦人生遇見,詮釋斯洛伐克駐華全權大使杜尚・貝拉從科學家到外交官的精彩人生。

「寓見未來」科學交響三部曲從科藝交融、跨界碰撞和使者人生三個維度,寓科學、見世界、言未來,奏響了一曲屬於科學世界的未來交響樂。

樂曲目單

第一樂章 「天問」世界觀的對話

第二樂章 「寓言」 未來圓桌會

第三樂章 「使者」斯洛伐克暢想


關於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

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發起、聯合主辦的面向全球青年高層次人才的活動。10月18日,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溫州啟幕,來自12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近800名科學家、企業家、藝術家、青年科技人才代表參加了開幕式。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等110餘位中外院士,阿龍·切哈諾沃等12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獲得者,以及聯合國所屬有關組織及知名國際科技組織代表、海外大院名校代表等科學家以線上或線下方式方式亮相峰會。


第一樂章

「天問」世界觀的對話


當智能遇上藝術,兩個AI如何協同進化

天問帶來了科學、藝術與哲學的大碰撞

AI大家都很熟悉,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人工智慧AI之外還有藝術智性(Artistic Intelligence)的AI,那裡是人類創造力的保留地。兩個不同維度的AI會如何交融?如何迸發出燦爛的火花?是否應有一種「數碼主體」的探索作為科藝融合的新邊疆?

10月19日,「智能•藝術——兩個AI的協同進化」論壇在溫州肯恩大學舉行。能容納450人的溫州肯恩大學商學院報告廳座無虛席,很多同學帶著對科學與藝術的期待,早早來在門口排起了長隊。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孫周興以「為什麼我們今天更需要藝術了」第一個做了分享。他認為藝術的本質在於奇思妙想,科學的本質則相反,追求的是普遍有效的知識與方法。對於科技+藝術如何實現可能,他亮出了自己的態度。



在他之後,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研究員王洪喆的「作為媒介史的人機協同」、神經科學家提姆·馬祖洛的「以好萊塢為代表的人工智慧與腦連結」……一個個分享精彩上演。現場還展示了「天問」的聲音設計方案,在聲音創作中,將深厚歷史背景的多元文化的各種音樂與自然世界中的聲音賦予當代意義,帶著當下的情感、思考和科學理念,向一切未知發出疑問。



「智能•藝術」是《天問》的第五場活動,也是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科學分享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項系列活動由浙江省科協和中國美術學院聯手發起,在10月15日美院的首場「科學•學問」之後,「物理•思辨」「量子•生命」「天文•人文」「智能•藝術」「危機•反思」「預測•想像」依次舉行,圍繞智能藝術、科學學問、量子生命等話題,高世名、Francessco Verso等40餘位國內外頂尖科學家、藝術家、哲學家展開為期一周的對話系列活動,並會同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藝術部共同策展,融科學對話於可沉浸體驗的新型藝術展演,讓科學、藝術、哲學深度融合碰撞,這是國內藝術界第一次與科學界大規模全緯度對話,也是科學界與藝術、哲學首度大範圍的碰撞與融合。



《天問——世界觀的對話》正是從科學的角度解讀藝術,以藝術的形式發問科學,從而迸發出絢爛的科學火花。

第二樂章

「寓言」未來圓桌會


分享會被三十多次熱烈的掌聲打斷

四位科學大咖還在臺上和近千位觀眾玩起了自拍

《寓言——未來圓桌會》演奏出屬於科學的狂想樂章

人類的統治地位會被人工智慧替代嗎?人類可以預測未來嗎?菲涅爾獎獲得者、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發言的唯一外籍教授、阿里青橙獎90後浙大博導正在用自己的未來之言展望人類的發展。

10月18日下午,「寓見未來」科學交響三部曲中最重要的樂章《寓言:未來圓桌會》在溫州中學奏響,八百多個座位坐得滿滿當當,本場活動的四位大咖:陳宇翱、戴偉(David G. Evans)、孟祥飛、趙保丹分別以「量子狂想」、「化學如歌」、「天河回聲」、「光電夜曲」四個維度探討了科技的發展和世界的未來。

陳宇翱以「量子追夢人」的身份,分享了在量子科技領域的研究。從人類基因到恩尼格瑪密碼系統,他介紹了自己所參與的京滬幹線量子保密通信對於金融領域以及「墨子號」對於國家的重要意義,還提出第二次量子革命即將到來。

陳宇翱

因為在諸多社交平臺開教大家做有趣化學實驗的視頻帳號,戴偉在網上一炮而紅,是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發言的唯一外籍教授。在現場,他對比了化學與音樂的相似性,以幽默的語言介紹了什麼是化學,也解開了很多化學的誤解。

戴偉

最美奮鬥者、「天河」守護人孟祥飛以手機與網絡這些大家日常接觸最多的東西開始,講述計算機的發展史,並著重介紹了中國重大自主創新成果「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發歷程。

孟祥飛

卡文迪許實驗室培養了2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是物理界的「聖地」,而趙保丹正是出自於這裡。這位90後博導,阿里青橙獎獲得者用製備簡單、成本低廉的新方法突破了鈣鈦礦發光二極體效率的世界紀錄。

趙保丹

「希望大家保持好奇心,在科學裡面找到自己的愛好,因為你喜歡一個東西才可以堅持下去。希望加入到我們科學工作中,希望用科學改變世界,你們就是世界的未來。」活動現場,科學家們向現場的孩子們講述了期待。


圓桌討論

「人類真的可以預測未來嗎?」

David

有的方面可以,大部分方面不能,但科學能把我們帶進未來。在我看來,教師應該告訴學生怎麼學習,因為未來的需要的技能和知識是無法預料的。

趙保丹

主要還是看時間範圍。研究的事物決定未來的方向,人類對未來的想像和期望也引導了未來的方向,小範圍的未來或許是可預測的。

孟祥飛

要從兩個維度看,一方面天氣預報這樣的未來是憑藉當前技術可預測的,一方面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情感等是無法預測的。科技帶來的只是預測未來的手段。

陳宇翱

正如牛頓的量子力學從一開始被認為可以概括一切到後來被愛因斯坦等所否定一樣,一切的發展都是難以預測的,但未來可以為我們自己所創造與掌握。


「人的統治地位是否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陳宇翱

我認為不會。我的想法比較樂觀。人工智慧是由我們創造的,他們的一切功能都是由我們編輯並賦予的。他們或許會在某一點上超越我們,但他們的任意一個個體在每個方面都完勝我們的概率極小。人工智慧是為我們所用的,一些人工智慧仍需要人類幫助。

孟祥飛

人會為了生存而創新,而人工智慧不會。人要與人工智慧融為一體,人也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或許在未來,人類可以成為「超人類」。


第三樂章

「使者」斯洛伐克暢想

曾經的青年科學家,今天的斯洛伐克駐華大使

從區塊鏈到創新經濟 他相信未來會從智能變得更智能

10月17日下午,主打樂章之一《使者——斯洛伐克暢想》在溫州肯恩大學奏響,主角是遊走於科學和外交之間的「行者」杜尚·貝拉。

杜尚·貝拉身上貼著很多標籤,科學與外交是最重要的兩個:他畢業於捷克理工大學核科學和物理工程學院,曾是斯洛伐克外交部經濟外交司和歐洲政策司司長,2017年起任斯洛伐克駐華大使。

作為大使,杜尚·貝拉很敬業,在現場盡職地介紹起了斯洛伐克的七百多座城堡、古典音樂、葡萄酒。

當然,聊科學與未來才是重點。到底是理科出身,杜尚·貝拉嚴謹地引用普華永道和彭博(bloomberg)的數據,介紹了目前世界各大經濟體發展創新經濟的現狀。在數位化的大背景下,21世紀全球經濟戰爭的關鍵是贏得創新的競爭。受疫情影響,大部分OECD(包括美、英、法、義大利等在內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都遇到了一些挫折。但斯洛伐克沒有停下科技進步的腳步,比如研究出極高準確率核酸試劑盒、製造技術領先的呼吸機、發布新冠肺炎疫苗預實驗報告……同時,斯洛伐克還有各種各樣的創新型科技類公司,比如地圖應用、機器人製造公司等。在現場,大使還演示了一款會飛行的汽車,它代表了斯洛伐克的最新工業水平,這款「會飛的汽車」還是去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明星產品。

對於中斯合作的未來,杜尚·貝拉特別看好科技創新和中斯區塊鏈的合作,2019年彭博創新力國家排名,中國位列第16名。他相信接下來中國與斯洛伐克在科技創新領域會有諸多合作可能性。

杜尚·貝拉的科研經歷也引起了現場觀眾的興趣,當被問及「對學生做科研有什麼建議」時,他提到了自己每天埋頭在實驗室做實驗的經歷:「科研的路很漫長,刻苦是最基礎的,從很小的一步積累,邁出去就是成功的開始。」


出品單位訪談:浙江省科協

科藝跨界融合要成為

全國的創新樣本」

浙江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 陸錦

Q

如何看待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走進社會、走進公眾、走進校園?

陸錦:科技的未來在青年。青年,是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的靈魂和內核,開展科技人文交流,推動創新合作,是新冠疫情發生後全球青年的共同期盼,也是峰會的立足點。青少年更是其中最活躍的因子。激發青年學生的好奇心,啟迪他們的科學夢想,是科學普及的最高目標。讓更多科學家和科學故事走進校園,為年輕人帶來人生的啟蒙、精神的啟迪,這就是這次活動的最大意義所在。


Q

今年峰會科學分享版塊的重要創新點之一就是科藝融合,如何看待科學與藝術的破壁合作?

陸錦:科學、藝術和哲學從來就不會獨立存在。人類出生後就會提出很多問題,會思考宇宙的存在、人的生存以及各種科學、社會、藝術問題。科學作為人類發展過程中重要的推動力量,一定不會脫離哲學和藝術而獨立存在,而我們國內科學界對此的研究還處在探索階段。

這次峰會的科學分享專門設置了《天問》系列活動,從科學角度來講很有意義,同時,也是科普、科學與藝術融合中的一次思想碰撞,是科學融合哲學與藝術向公眾做好傳達的重要嘗試。希望這次的科學與藝術關於世界觀的對話能夠為全國提供創新嘗試。


「讓寓見突破未來,

讓科學家成為偶像」

浙江省科協科普部部長 汪光年



Q

今年是怎麼想到做「寓見未來」科學交響三部曲的,你眼中的未來有哪些特質?

汪光年:對於科學而言,未來永遠是一個探討不盡的話題,科學其實也是在回答人類關於未來的問題。人工智慧給人類帶來便利還是災難?未來可以被預測嗎?科技的發展最終會帶來什麼?這些問題科學家在關注,公眾尤其是青少年也很關心。所以,我們將本次峰會科學分享的主題定位在了如何定義與想像你的眼中的「未來」。請到了量子力學的頂尖青年科學家,也請到了90後的博導,讓公眾了解幾位頂尖科學家是如何看待未來的。未來並不單單是科學的事情,我們還將藝術、哲學和人生融入其中,形成了多維度交融的未來話題。用「寓見」突破公眾的思維框架,為未來留出更多的預測和想像空間,引導公眾關注科學的未來與世界的未來。


Q

哪個瞬間令你印象最深刻?

汪光年:場場精彩、場場感動。科學被需要,科學家被崇敬和喜愛,科學夢想被點亮,讓我們感到由衷欣慰。印象最深刻的是溫州中學的《寓言——未來圓桌會》,四位科學家的精彩演講吸引了全場大概40多次熱烈掌聲,結束後主持人在臺上反覆要求學生離場,但四位科學家還被學生一直簇擁著籤名,學生久久不願散去,這個情景讓我深深感動。如果有更多的科學家成為學生追隨和崇拜的「偶像」,更多孩子懷抱科學夢想,社會更多關注科學,我們的科技和未來會更有希望。


來源 | 都市快報(ID:dskbdskb)

文字 | 都市快報記者韓曉娟 徐慧興 季韜

通訊員 | 郭貝妮

編輯 | 許藐文

相關焦點

  • 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溫州啟幕
    因為有這些品質,我們才得以不斷攻克科學難題,建設美麗星球,更讓我們不停發問、求索,探索未來的無限可能,也是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向公眾傳播科學理念的核心。在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浙江省科協聯合都市快報共同策劃的「寓見未來」科學交響三部曲——《天問》、《寓言》和《使者》在讓峰會奏出了最美的科學交響曲。
  • 世界級科學家齊聚2019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峰會
    作為2019未來科學大獎周系列活動的一場國際科學盛宴,11月16日在京舉辦的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峰會大咖雲集。本次科學峰會邀請到了15位世界頂級科學家蒞臨現場,分享前沿學術成果,探討學科交叉創新,推進科學產業應用。這些全球最有智慧的大腦們通過最精彩的主題演講、最深刻的交流,共同開啟科學的想像和未來。據悉,在大獎周期間到場的百餘位科學家陣容豪華,諸多國際頂尖科學家也是因為本次科學峰會首次來到中國。每年舉辦一次的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峰會,圍繞探究學術、分享思想展開。
  • 2018未來科學大獎公布 李家洋、袁隆平等7位科學家榜上有名
    原標題:2018未來科學大獎公布 李家洋、袁隆平等7位科學家榜上有名   8日,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在京頒布。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因系統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狀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摘得「生命科學獎」。
  • 科學家如何吐槽《星際穿越》中的科學問題?
    普萊特認為,正是片中出現的大量科學知識方面的錯誤將其原本不錯的情節和堅實可靠的概念搞得支離破碎,阻擋了該片成為一部真正的神作。普萊特不否認片中的視覺特效確實令人驚豔,但人物對話中充斥著過分明顯的伏筆、蹩腳的哲學觀和急於故作深刻的意圖,情節中也包含著大量對推進情節和增強影片可信度並無意義的混亂細節。但讓作為科學家的普萊特最不滿的,當然還是科學的部分。
  • 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亮點早知道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杭州10月1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今天,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新聞中心主任、浙江省科協副主席王忠民向戰略合作媒體介紹10月18日至19日將在溫州舉行峰會的新亮點。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新聞中心主任王忠民接受媒體採訪。 周周 供圖另外,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將移到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的現場。
  • 瀕臨死亡的人看到手術臺上的自己,科學解釋?科學家:直接對話
    我們需要找到一個過來測量調查一下,然而科學家連靈魂的影都找不到,因此我們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它存在,那麼科學有證據證明它不存在嗎?如果僅僅只是幻覺,那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幻覺有多種途徑可以實現,比如迷迷糊糊的狀態下錯認了手術臺上燈光反射場景。
  • 《星際穿越》中的科學與幻想
    《星際穿越》因為眾多科學家的參與,以科學的態度儘可能準確展示出一幅奇異而壯觀的宇宙景象,必將成為科幻作品的新標杆。從這個角度說,《星際穿越》因為有了來自各個領域專家的支持,硬到不能再硬。加州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約翰·普雷斯基(John Preskill)就回憶了在2006年,索恩為了設置電影中的科學場景,在加州理工學院召集過一個會議,其中包括了物理學家、太空生物學家、行星學家和心理學家。正因為有如此多的科學家的參與,才讓《星際穿越》在物理學的約束之下不僅視覺效果驚人,描述宇宙中各種極端罕見的場景最為準確。
  • 未來 你好!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
    著名俄國生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巴甫洛夫曾說:「科學的未來只能屬於勤奮而謙虛的年輕一代。」2019年,一場引領未來、共創美好的科學盛會,在中國經濟名城——浙江溫州精彩上演,她就是「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這個平臺,科學大咖攜高端項目「路演」;在這個平臺,企業代表求賢若渴拋出「橄欖枝」;在這個平臺,青年科技人才施展抱負、成就夢想……據統計,2019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籤訂創新平臺10個、科技項目78個、高端人才及團隊64個、戰略合作協議17個。峰會還成功設立了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園、峰會創業孵化加速器和20億元科創基金,12個項目已達成落地產業園的意向。
  • 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召開 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暢談科學防疫
    本報記者 徐超 溫州報導 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10月18日在浙江溫州醫科大學開幕。 鍾南山主旨演講:科學對疾病預防起到關鍵作用因受疫情影響,本次峰會以線上線下結合、境內境外互動的方式進行。《華夏時報》記者從官方獲悉,此次2020峰會得到了國家領導人和全球知名科學家的大力支持。
  • 科學是玩出來的
    如果你想了解科學那些事兒,《貪玩的人類》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涉及天文學、力學、數學、物理學、生物學、哲學、藝術等眾多領域。作者將紛繁複雜的科學發展,通過簡單明快的語言串聯與呈現,將我們分散的知識點做了很好的疏理和架構。舉個例子,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長期以來從事水稻研究的不乏其人,為何袁隆平最終在雜交水稻方面獲得成功?
  • 職業自拍應有度可循
    最近,一組陝西「醫生手術臺自拍」的照片引發網絡熱議。照片上清晰可見手術醫生擺出V字手勢,說明文字是「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我想說難怪醫患關係這麼緊張,手術同時你們在做什麼?」,足見圖片發布者的態度。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網友接力似地拋出醫患矛盾激烈的話題,自拍醫生受到執業能力和醫德醫風兩方面的指責。
  • 韓啟德:科學傳播關乎人類未來
    ,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同時也在前所未有地影響著人類文明發展的進度和方向。在科學飛速進步的同時,促進公眾理解科學變得尤為重要。「科學傳播已經不僅僅是科研的副產品,而正成為一個時代的戰場,關係到未來人類的生存 。」
  • 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其實我們一般人對於我們現在整個世界了解的並不是很多,科學家們就把世界分為了多個維度,而我們現在就生活在三維空間裡面,像我們看到的事物大多都是立體的存在,但是我們對於其他的維度並不是很了解,有的人說螞蟻就生活在二維空間,因為我們能夠看到小螞蟻的存在,但是螞蟻卻看不到我們。
  • 《星際穿越》曝中文特輯 諾蘭造最科學「蟲洞」
    《星際穿越》曝中文特輯 諾蘭造最科學「蟲洞」 毫無疑問,《星際穿越》將在感性的電影藝術和理性的科學理論之間實現前所未有的完美結合,為觀眾打造一場無與倫比的視聽盛宴。《星際穿越》曝製作特輯 權威專家基普·索恩「現場教學」  此次發布的製作特輯首次將影片的另一位幕後大師曝光在觀眾面前,導演諾蘭更是毫不吝嗇讚美之詞,直言「還好我們有他」。
  • 火星車玩自拍:NASA公布「好奇號」最新自拍照
    10-30來源:中國新聞網據外媒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公布了一張「好奇號」探測器在火星上拍攝的「激動人心的」自拍照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好奇」號火星車「激動人心的」自拍
  • 玩桌遊學知識!把這些科學桌遊玩懂你就超神了!
    要是擁有了下面這些桌遊,你完全能底氣十足地反駁啦,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你的學習!正在玩科學桌遊Science Ninjas: Valenc的孩子 圖片來源:nature想起桌遊,第一個浮現在你們腦海的是啥?UNO、三國殺還是狼人遊戲?這些都太普通,你聽說過科學桌遊麼?想知道探索太空需要做哪些準備麼?
  • 2019國際腦科學學術峰會在西安舉行
    為促進教育腦科學的研究與實踐,加強不同學科、專業和不同行業的專家學者的交流互動,推進教育腦科學研究與應用工作的發展,由西安絲路類腦科學研究院和深圳市科愛腦科學研究院共同主辦的「一帶一路」2019國際腦科學學術峰會(IBSS『2019)於2019年12月14日在西安隆重召開。
  • 除了《時間簡史》三部曲,霍金另一個三部曲也值得科學家們取鑑
    大部分公眾知道《霍金三部曲》,從《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到《大設計》;但只有相對少的人知道霍金主創的另一個三部曲——兒童科普三部曲。 後者似乎並未全部寫就,其首部曲《喬治開啟宇宙的秘密鑰匙》十年前先在法國出版。
  • 《信條》《星際穿越》科學顧問基普·索恩:愛可以改變科學,那就是人們對科學的熱愛
    拍電影、寫小說,最「不務正業」的諾貝爾獎得主基普·索恩,既是「硬科幻」經典代表作、電影《星際穿越》的製片人,也是今年最熱科幻大片《信條》的幕後科學顧問。正在舉行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基普·索恩於北京時間10月31日凌晨1點接受了在線專訪。這位「斜槓」科學家選擇用科幻啟迪大眾今年,全球大熱的科幻電影《信條》邀請了索恩擔任科學顧問。
  • 科學T大會 頂尖科學家對話小科學家
    「科學決定人類的未來,少年決定科學的未來」,王侯強調,扶持青年成長是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三大使命之一。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關注科學教育的意義,期待在本屆T大會上,搭建起小科學家與科研前輩輕鬆活潑而充滿未來光芒的互動舞臺。隨後,約翰·霍普克羅夫特、謝曉亮和麥可·萊維特分別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經歷與人生歷程,並在問答環節與小科學家們展開了親切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