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中心的奇異性如何消除?量子引力可能顛覆認知

2020-10-31 萬象經驗

當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的時候,正處於戰場的史瓦西得到了這個消息,他非常興奮,利用在醫院治療的時間得到了廣義相對論的一個解,這個解被稱為「史瓦西度規」。不過,史瓦西度規也引起了幾個麻煩,它在黑洞中心和事件視界處出現了奇異性。後來的研究表明,事件視界處的奇異性是因為坐標選擇不當造成的,通過適當的坐標變化可以消除此奇異性。但是,中心的奇異性卻怎麼也消除不掉,它已經是黑洞的內稟性質了。



黑洞中心的奇異之處在於,在這裡物質被壓縮到一個微小的點,它的密度是無限大的。在這裡,所有的時空觀念都會被粉碎。事實上,科學家表示這一點並不是時空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真正解決這個問題。不過,已經有一些理論試圖打破黑洞中心的奇異性了。

普朗剋星



一種理論認為,在黑洞中心物質並沒有被壓縮到無限小,取而代之的是,物質可能處於最小的體積中。這就是普朗剋星的理論。

時空是連續的還是離散的,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量子引力的理論認為,時空是離散的,它是由一塊塊最小的時空組成。之所以我們感覺不到時空的離散性,那是因為它太小了,以至於我們在宏觀中的運動顯得平滑和連續。



時空最小的長度稱為普朗克長度,它的數值是1.68×10^-35米。這是非常小的尺度,以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我們還檢測不到。當黑洞由於自身引力持續坍縮時,由於時空的離散性,中心位置最小只能達到普朗克長度,而不是無限小。

引力星

消除黑洞中心奇異性的第二種理論是引力星理論,它是量子引力的一種嘗試,但這種嘗試是未經過檢驗的。



我們知道,目前宇宙正在加速膨脹,這與科學家的理論預測相反。於是,科學家增加了一種稱為「暗能量」的東西,它是宇宙膨脹的推手。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並不知道暗能量到底是什麼東西。

引力星理論認為,黑洞中心充滿了暗能量,它會和黑洞自身的引力相互排斥。當黑洞繼續坍縮時,暗能量密度增大,排斥力也增大。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黑洞中心就處於力平衡狀態,不會再繼續坍縮了。

旋轉的力量



前兩種理論雖然聽起來合理,但是它們的理論基礎都是未經檢驗的。根據廣義相對論,離心力也是一種時空產生的力。在黑洞中心,它可能旋轉得飛快,由此產生的離心力可能會抵抗住引力的坍縮。

相關焦點

  • 黑洞的奇異性,從量子信息到史瓦西半徑!
    接下來我們開始討論黑洞。在我們進一步闡明黑洞的奇異性之前,讓我們試著對可能出現黑洞的情況有一個了解。一個球形物體的史瓦西半徑rs與它的質量M之間存在一個非常簡單的關係,它們是成正比的,即rs= a×M,a在標準單位測量下的值是非常小的。一個質量與地球一樣的物體,它的史瓦西半徑只有大約9毫米!
  • 黑洞內到底發生了什麼?
    普朗剋星可能是在黑洞深處,物質並沒有被壓縮到無限微小的地步。取而代之的是,物質的配置可能是最小的,體積可能最小。在環形量子引力世界中,空間和時間是量化的——我們周圍的宇宙是由微小的離散塊組成的,但是其規模是如此之小,以至於我們的運動顯得平滑而連續。時空的這種理論性塊狀提供了兩個好處。第一,它將量子力學的夢想帶到了最終的結局,以一種自然的方式解釋了引力。其次,這使得不可能在黑洞內形成奇點。
  • 中國發現銀河系最大恆星級黑洞!顛覆認知
    這一中科院領銜的最新發現,顛覆了過往對恆星演化模型的認知。要知道,此前,按照天文學家的推演,銀河系中單個恆星黑洞的質量不超過太陽的20倍。這是因為,銀河系中質量非常大的恆星,隨著壽命的臨近,在坍縮成黑洞之前,會因為爆炸和強大的恆星風而失去大部分質量。留下太陽近70倍質量的餘量,完全超出了科學家們的想像。
  • 循環量子引力:時空縫合而成
    許多現代理論物理學家-從肖恩·卡洛爾(Sean Carroll)致布萊恩·格林(Brian Green)認為,開發一種可檢驗,可證偽和可證明的量子引力理論將為科學開闢新的視野,並有助於回答許多問題:例如,黑洞事件視野之外發生了什麼?在眾多的量子引力方法中,弦論和環量子引力被認為是最成功的方法。如果弦理論被人們所了解和談論,那麼它的主要競爭對手-環量子引力-尚未得到如此廣泛的宣傳。
  • EHT發布全球第二張黑洞照片,顛覆人類對噴射流狀態的認知
    這張黑洞照片拍攝於2017年4月,是一張55億光年外的類星體3C 279中央核心,以及其射流起源照片。 全球第二張黑洞照片來了。不難看出,這張照片依舊高糊,但它首次揭示了黑洞噴射流是呈彎曲狀,顛覆了天文學家以往對黑洞輻射流呈直線狀的印象。
  • 探索| 人類歷史上第二張黑洞照片:彎曲噴流,顛覆人類認知
    不同於其他光學劇變類星體,3C 279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周圍還盤旋著一個能發出強烈輻射的氣體吸積盤(環繞在黑洞周圍的氣體和塵埃混合物),並往外噴射火焰狀的高速等離子體。這次噴流呈彎曲狀,劉四明猜測與磁場有關,「掉落黑洞中物質被擠壓加熱後完全電離(在動能作用下,原子、分子形成離子的過程)產生磁場,磁場就像一個拉不斷的橡皮筋,你越拉它越強; 此次照片顯示的彎曲狀噴流很可能代表磁場的一種結構,磁場在吸盤裡被拉彎,便造成噴流彎曲的現象。」  哈佛大學和史密森大學天體物理中心則認為,這或許是噴射過程中的衝擊波和不穩定性,導致了噴流的扭曲形狀。
  • 黑洞會變成白洞嗎?
    然而,這確實是可能的,因為廣義相對論允許洞內部的時空幾何強烈扭曲。這一結果支持了眾多研究小組正在研究的一個假設:所有黑洞的未來都可能轉變成一個真正的白洞,曾經落入黑洞的物質可以從白洞中反彈回來。然而,現有的理論還不能完全證明這種反彈是如何發生的。圈量子引力能夠做到這一點。
  • 實力堪比黑洞的星系,直徑400萬光年,它的存在顛覆人們認知
    然而在宇宙中除了小星系外,還存在著最大星系,最大星系距離地球大概有10.7億光年,直徑高達400萬光年,可以說顛覆了人們的認知。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星系,有的星系比太陽系還要小,有的星系比仙女座星系還要大,甚至有的星系還包含著一個質量巨大的黑洞。
  • 黑洞王者被科學家發現,顛覆以往科學認知,或將改寫黑洞研究理論
    白洞對於科學家來說更加神秘,因為白洞的隱匿性,甚至比黑洞更神秘。雖然很多科學家認為,一些類星體應該是白洞,但是經過長期的研究,科學家依舊沒有找到任何證據。現在黑洞是人類唯一發現的天體,但是我們現在對於黑洞知之甚少。今天美女小倩給大家說一下黑洞的新發現,希望朋友們能夠加我粉絲一起探討。我們的宇宙中有很多神奇的黑洞,以往科學家認為黑洞的質量有其內在的限制,因為這是一些物理條件造成的原因。
  • 黑洞會變成白洞嗎?圈量子引力理論表示會!
    然而,這確實是可能的,因為廣義相對論允許洞內部的時空幾何強烈扭曲。這一結果支持了眾多研究小組正在研究的一個假設:所有黑洞的未來都可能轉變成一個真正的白洞,曾經落入黑洞的物質可以從白洞中反彈回來。然而,現有的理論還不能完全證明這種反彈是如何發生的。圈量子引力能夠做到這一點。這表明圈量子引力理論已經成熟到足以應對現實情況。
  • 最大恆星級黑洞被發現,現有黑洞理論被顛覆,中國科學家功不可沒
    現代科學研究認為,黑洞的中心就是我們常說的「奇點」,黑洞的前身——死去的恆星質量在這裡被無限壓縮到極限,並且密度無限大。那麼,黑洞究竟有多大呢?科學家表示,通過計算機建模分析,大質量的恆星級黑洞最大質量不會坍縮超過太陽質量的25倍,即使它的前身恆星質量可以達到太陽的100倍甚至更大,在經過一系列物質損失後,最終黑洞的質量也會小很多。
  • 2020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發現了愛因斯坦認為不可能存在的黑洞
    重力將宇宙牢牢抓住黑洞可能是廣義相對論最奇怪的結果。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1915年11月提出自己的理論時,顛覆了所有以前的時空概念。該理論為理解引力提供了全新的基礎,引力最大程度地塑造了宇宙。
  • 宇宙實際上是一個「超級黑洞」?科學家的發現顛覆認知
    因為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顛覆認知且細思極恐的事實:如果將已知宇宙的質量帶入史瓦西半徑計算公式中計算,得到的數據和哈勃半徑只有極小的誤差。由於對宇宙的計算數值非常龐大,無法做到完全的精確,所以可以認為史瓦西半徑和哈勃半徑是相等的,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宇宙是一個超級黑洞。
  • 宇宙中可能存在二種奇特的天體,每一個都可能顛覆我們的認知
    這些天體有恆星,行星,黑洞,中子星等。宇宙到底有多大無人知道,同樣的宇宙到底有多少種天體,我們也很難知道。雖然科學家目前觀測發現的宇宙天體,主要是集中在恆星,行星,黑洞,中子星等天體,但是我們卻無法保證宇宙中還有其它的超出我們認知的特殊天體。
  • 科學界三大謎團,每一個都有可能顛覆人類的認知,讓人類文明飛躍
    它們每一個都有可能顛覆的認知,讓人類文明飛躍。一、黑洞的奧秘,對於黑洞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它是愛因斯坦相對論之下的一個猜想,後來科學家通過大量的觀測數據,確定了黑洞的存在。尤其是在去年,科學家更是公布了人類首張黑洞照片,通過這張照片,我們不用再懷疑黑洞的存在。那麼黑洞到底是什麼?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黑洞研究,如何解讀獲獎者的貢獻?
    這兩個工作告訴我們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了黑洞的存在。直到1963年,29歲的紐西蘭數學物理學家Roy Patrick Kerr進一步從廣義相對論中推導出軸對稱的旋轉黑洞解。幾十年來的天文觀測,人們基於不同的模型採用不同的觀測方法在宇宙時空中由遠及近推測出眾多大大小小的黑洞候選體,為它們分門別類,並探究它們可能的物理起源和形成途徑。
  • 在弦理論基礎上,黑洞毛毛球理論出現,它顛覆了我們對黑洞的認知
    廣義相對論中對黑洞的描述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物體,它出現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根據理論描述如果一個物質被壓縮到足夠小的體積,那麼引力就會變得極其強大,這種瘋狂的引力壓縮能勝過自然界其他四種基本力,而且一旦達到某個臨界值,物質就會不斷擠壓,壓縮到一個無限小的點。
  • 顛覆認知的霍金輻射——粒子是如何從黑洞逃脫的
    儘管如此,該效果理論上非常有趣,致力於理解量子理論和重力是如何匹配的普通人已經花費了大量精力試圖理解該理論及其結果。最極端的結果是一個黑洞,如果任其獨自生存以及無吞噬,其質量將蒸發,一開始比較慢,但之後不斷衰弱,速度越來越快,最終在類似氫彈釋放的光芒中蒸發殆盡。但是一個太陽質量的黑洞的壽命為10^71M^3秒。因此不要等著一個巨大的黑洞直至其消亡。
  • 不要對黑洞和銀河系說「最」
    在許多文化形式中,黑洞一詞都有其更深的含義,但對於物理學家而言,黑洞始終是巨型恆星能量自然耗盡而死亡後的產物。       上個世紀,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顛覆了所有的有關時空的概念;奧本海默計算出了一顆大質量恆星的劇烈坍塌。
  • ...中心王健研究組及合作者的最新成果:反常量子格裡菲思奇異性的...
    2019/08/15 信息來源: 量子材料科學中心 編輯:山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