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認知的霍金輻射——粒子是如何從黑洞逃脫的

2020-12-04 天文在線

百家號獨家內容。

1975年,霍金髮表了舉世震驚的研究結果:如果將量子論考慮進去,黑洞將有可能蒸散!在「霍金輻射」影響下,包括光子,中微子以及一定程度上不同種類的粒子發出微弱光芒。這從未被觀察到,因為在我們能證明已存在的黑洞中是大量熱氣,其輻射完全能吞噬微小的影響。的確,如果黑洞的質量為太陽質量,霍金預測它發出的亮光就像溫度為6× 10^-8/M 開爾文的黑體。

圖解:黑洞(中)在大麥哲倫星雲前面的模擬圖。請注意引力透鏡的影響,產生了放大的,但高度扭曲的星雲的兩個影像。在頂部的銀河系盤面扭曲成一個弧形。

因此,只有非常小的黑洞所釋放的輻射才會有意義。儘管如此,該效果理論上非常有趣,致力於理解量子理論和重力是如何匹配的普通人已經花費了大量精力試圖理解該理論及其結果。最極端的結果是一個黑洞,如果任其獨自生存以及無吞噬,其質量將蒸發,一開始比較慢,但之後不斷衰弱,速度越來越快,最終在類似氫彈釋放的光芒中蒸發殆盡。但是一個太陽質量的黑洞的壽命為10^71M^3秒。

因此不要等著一個巨大的黑洞直至其消亡。(人們一直在尋找著在宇宙大爆炸中形成的較小黑洞的死亡,但並未有所發現。)

該理論是如何運行的呢?你會發現,霍金輻射在許多「科學普及」中的解釋是這樣的:

在黑洞的視界邊緣,虛粒子對不斷被創造出來,無處不在。粒子一般以成對的形式出現(粒子-反粒子對),並很快碰撞相消。但是在黑洞的視界邊緣,虛粒子相消之前有可能一個會墜入黑洞,另外一個逃離,從而產生霍金輻射。

事實上,這樣的觀點在實際計算過程中無法清楚展現。至少,我從來沒明白標準運算是如何在虛粒子從視界逃逸時進行運算的,在上次談話中,我就在此,考慮到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視界,沒有人能「地道地」描述霍金輻射。我很高興能夠被任何不在此次談話中的專家糾正…… 注意:如果此類啟發式的描述被證明是正確的,我不會為此感到驚訝,但是我無法理解你們是如何從一般運算中得到這樣的描述的。

一般計算包括波戈留玻夫變換。在你量化電磁場時,你解決了經典方程組(馬克士威方程組),並將答案以正頻和負頻對的線性組合形式寫下來。總體而言,一個人給你了粒子,另外一個人給你了反粒子。更巧妙的是,分裂在量子真空理論中是隱形的!換言之,如果你以一種方式進行分裂,我以另外一種方式進行,我們對量子狀態看法可能不同!

這並不是令人完全震驚,只是非常震驚。畢竟,真空狀態可以被視為最低能量狀態。如果我們使用不同的坐標系統,我們會對時間有不同觀點,因此也會對能量有不同看法—能量在量子理論中是以運算符H定義的,時間進化是以exp(-itH)表示。因此一方面,很有可能我們在經典場理論中得出了不同的正負頻答案,而這個答案是時間相關exp(-iωt)的線性組合,被稱之為正頻或負頻,這取決於ω,當然,這也取決於坐標時t的選擇。另一方面,很有可能我們對最低能量狀態的看法也是不同的。

現在,我們在閔可夫斯基時空中,根據狹義相對論,會有大量「慣性參考系」與洛倫茲變換不同。不同的坐標時會給出,但是我們發現,不同從來不是那麼糟糕,不同的坐標給出了馬克士威方程組正負頻答案不同的觀點。不會有不同的人用這些坐標系統談論最低能量狀態。因此所有慣性觀察者認同粒子,反粒子,真空的概念。

圖解:本圖展示了球面上的點x的切空間。這個矢量空間可以看作3的子空間。其中的矢量則叫作「幾何切矢量」。同理,平坦時空中任一點的切空間可以視為時空的子空間。

但是在扭曲時空中,並不存在最「好」的坐標系統,即慣性的。因此,即使是很多坐標的不同選擇也會對正反粒子或者真空概念有著不同看法。這些異議並不意味著「一切具有相關性」,因為有公式可以解釋不同坐標的描述。這就是波戈留玻夫變換。

因此如果有黑洞……

一方面,我們可以把馬克士威方程組結果分為能夠以最快速度遠離黑洞和遠在未來的正頻……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把馬克士威方程組結果分為以最快速度遠離過去,在墜入黑洞前完成的正頻。

這是我給出的有啟發的解釋,最接近正常計算。還有一些事情要說,遠在未來和逃離黑洞的粒子無法在黑洞中看到,因此它的狀態描述是不完整的,有熵,事實上是熱狀態。(這裡我假設黑洞不是永恆的,因此在過去的粒子也無法應對黑洞。)很明顯,霍金最初的計算解決了這個案例,但是人們最終淡化了他的解釋,他們為了簡化計算,假設黑洞是永恆的。這就是談話中所講到的……我只明白了被淡化的版本!)

現在,事實上,當你對真空做波戈留玻夫變換時,你會得到正反粒子對的狀態,因此在數學和啟發式解釋之間是有聯繫的。希望描述啟發式解釋的人能夠比我還明白這其中的關聯!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math-Grace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黑洞也會消失?竟是因為粒子逃脫,看霍金如何預測黑洞之死
    我們可能都知道,黑洞有著巨大無比的引力。通常來說,黑洞的引力大到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逃脫它的把控,電磁輻射也不行。 而當我們離黑洞越來越遠時,引力效應也會越來越弱。這時我們就要用到量子物理學來研究無質量的小粒子,這樣引力的影響就可以忽略不計。黑體輻射就是由於量子效應產生的。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霍金輻射」現象:黑洞向外發射微弱粒子
    北京時間8月18日消息,黑洞常常被視作一種密度極大的天體,就連光線都無法從中逃脫。雖然黑洞的名字裡帶了一個「黑」字,但它們並不是全黑的。事實上,它們還會以量子輻射的形式,向外發射極其微弱的粒子。這一現象被命名為「霍金輻射」。近日,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中觀察到了「霍金輻射」效應。1974年,史蒂芬?
  • 構想:從霍金輻射來看,黑洞能夠被消滅的理論可行性
    根據愛因斯坦經典引力理論,黑洞是具有極強引力場的一個時空區域,任何東西都無法逃脫(甚至包括光)。因此,黑洞只能吸收物質。這種特性的一個結果是黑洞的大小其實從未縮小過,那麼是否符合能量守恆呢?當考慮到量子效應時,會發現這種情況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 黑洞真的這麼可怕嗎?霍金輻射:進了黑洞或許還可以出來
    霍金輻射:進了黑洞或許還可以出來黑洞對於人類而言是極具神秘色彩的,同時也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非常的大,幾乎可以吸進各種物體,黑洞也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將其視界逃脫天體,這種神秘的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命名為黑洞。
  • 霍金是對的!科學家稱:在實驗室創造的「黑洞」證實了霍金輻射
    在第一張黑洞圖片證實了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之後,輪到已故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為他畢生的部分工作辯護了。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已經證實了霍金的同名理論——霍金輻射。霍金輻射假設,由於量子物理和引力的不同因素,黑洞從表面發出輻射。為了驗證這一理論,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轉向了聽起來很瘋狂的科學:創造他們自己的黑洞。
  • 黑洞的非熱輻射與熱輻射,彭羅斯與霍金
    那麼,如果我告訴你,黑洞也會發出輻射,你是不是覺得前後矛盾了?事實上,黑洞存在著非熱輻射和熱輻射,而這兩者分別與彭羅斯和霍金的理論相關。由於存在負能態,最低能態不能有正能粒子,而且負能態還必須被負能粒子填滿。由於黑洞真空中的負能態是被粒子填滿的,而正能態是空著的,因此某些負能粒子會通過隧穿成為正能粒子,並帶走黑洞能量飛向遠方,這就是黑洞的自發輻射。
  • 「霍金輻射」是正確的 科普:什麼是霍金輻射
    這項模擬結果與霍金預測完全一致,2016年,這些研究人員已經觀測到霍金輻射的初步證據,而他們的第二個證據,也就是當前進行的這項實驗能夠證實霍金輻射的一些特徵。在另一項研究中,近期科學家首次成像一個黑洞,獲得黑洞第一張照片,目前科學家最新實驗表明,「霍金輻射」理論是正確的。在這項最新觀測結果中,關於黑洞類似物熱光譜和產生波長的讀數,兩者都與霍金的預測相符。
  • 黑洞存在霍金輻射,那麼黑洞蒸發完後是什麼?
    黑洞蒸發完後,就什麼都沒有了,全部轉化為之前的輻射物質。黑洞蒸發理論,是霍金在1972年提出來關於黑洞的理論;在廣義相對論中,黑洞視界只進不出,但是霍金通過量子力學發現,在黑洞視界處因為量子漲落導致的虛粒子對,會使黑洞向外輻射出正能粒子。
  • 霍金解釋如何從黑洞中「逃出」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8月25日報導】題:霍金解釋如何從黑洞中(以某種形式)逃出   史蒂芬·霍金說,假如你發現自己身陷黑洞之中,不要恐慌:你可能會死去,但你可能不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關於黑洞的很大一部分知識來自於霍金———事實上,還有以他命名的概念。因此,他提出新理論絕非小事。   霍金在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發表演講時說,被吸進黑洞的東西並不一定永遠要留在那裡。他說:「還是有辦法出來的。」   幾十年來,物理學家一直在思索粒子信息在經過黑洞時會發生什麼(這裡的信息指的是粒子的所有特徵,這個術語的意義與我們對信息的普遍釋義不同)。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霍金輻射」現象
    事實上,它們還會以量子輻射的形式,向外發射極其微弱的粒子。這一現象被命名為「霍金輻射」。近日,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中觀察到了「霍金輻射」效應。黑洞常常被視作一種密度極大的天體,就連光線都無法從中逃脫。雖然黑洞的名字裡帶了一個「黑」字,但它們並不是全黑的。事實上,它們還會以量子輻射的形式,向外發射極其微弱的粒子。這一現象被命名為「霍金輻射」。
  • 我們可能終於有了一種方法去檢測黑洞洩漏的霍金輻射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黑洞的重力一旦超過了無視點即事件視界,什麼都無法逃脫。直到霍金使用量子力學預測量子粒子將緩慢地從黑洞中洩漏出來,我們將其稱之為霍金輻射。如果霍金輻射真的存在,那麼在黑洞事件視界的外部應該存在量子「模糊」。而這種模糊會產生引力波回波。2017年兩顆中子星相撞產生的引力波可能會證實霍金對黑洞的理論。
  • 我們或許可以驗證黑洞的霍金輻射現象了
    這一度是天經地義的看法,直到史蒂芬·霍金藉助量子力學推導出黑洞存在蒸發現象,即量子漲落導致部分粒子從視界處逃逸,我們現在將其稱為霍金輻射。」 黑洞最為人所知的特性就是其極強的引力。它如此強大,以至於在廣義相對論的框架下,一旦越過了視界,任何東西都無法達到逃逸速度。甚至宇宙中最快的——電磁輻射——都無法逃脫。
  • 又一個公式誕生,能夠計算出黑洞視界上的霍金輻射,霍金又對了!
    物理學家開發出了一個公式來計算黑洞視界上的霍金輻射,這使得物理學家可以確定:通過對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進行量子修正,這種輻射將如何改變。人們認為不可能將目光投向黑洞的視界之外,因為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逃脫,包括粒子和輻射。然而,史蒂芬·霍金證明了黑洞可以通過發射各種基本粒子來「蒸發」。
  • 霍金又對了!又一個公式誕生:能夠計算出黑洞視界上的霍金輻射!
    此外,即使對引力波的觀測,也不排除另一種引力理論可能是準確的,它們可以用來描述黑洞。這些包含額外的量子理論與觀測到的黑洞合併圖景並不矛盾。  根據這些理論進行的 計算預測,在彼此相距很遠的地方,黑洞行為是相同的。 但同時,也展示了事件視界附近的重要特徵,即進入視界就沒有回頭路了。 人們認為不可能將 目光投向黑洞的視界之外,因為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逃脫,包括粒子和輻射。
  • 霍金黑洞悖論,真是燒腦的科學!
    縱觀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悖論已經顛覆了我們的認知,它們重塑了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如今,一個宇宙中最有名的悖論揚言要闡釋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這就是黑洞信息悖論。要理解這個悖論,我們首先需要給「信息」下一個定義。一般來說,我們所談論的信息都是肉眼可見的。比如,蘋果是紅色的,圓的,閃閃發亮的這樣的信息。但物理學家們更關心量子信息。
  • 霍金顛覆了我們對黑洞的認知,今天我們淺談黑洞的前世今生
    這種能量以輻射的形式足以抵抗自身的引力,兩股力量之間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有了融合的核心,一個恆星就穩定下來。但對於恆星來說,它比我們的太陽有更大的規模。核心的熱量和巨大的引力可以產生更重要的元素。直到變成鐵元素為止。鐵不像其他元素的核聚變過程。它不產生任何的能量。鐵在恆星的中心生成,直到它達到臨界量。向外輻射的力和引力之間的平衡突然間崩潰了核心坍塌。
  • 第一張黑洞照片能證實霍金輻射嗎?
    第一張真實的黑洞照片已經公布出來,但這並不能證實霍金輻射,與霍金的研究沒有關係,真正有關係的是愛因斯坦。而且霍金已經去世,無論以後如何證明霍金輻射的正確性,他也無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這個獎項只頒給還在世的人。
  • 這就是「真空零點能」和「霍金輻射」讓黑洞蒸發的原因
    現在我們知道宇宙中存在大量的黑洞,黑洞強大的引力甚至連光都無法逃脫,這說明黑洞可以只進不出啊,從這個意義上說黑洞沒有任何損耗,那麼黑洞能不能永恆存在?如果不能,那它們又是如何蒸發的呢?我們今天就了解下海森堡測不準原理和霍金輻射,是怎樣讓黑洞蒸發的?
  • 「霍金輻射」理論是正確的!科學家創造微型黑洞證實
    北京時間6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第一張黑洞照片證實了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之後,科學家開始驗證已故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的研究理論。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表示,我們現已證實了霍金的同名理論——「霍金輻射」。
  • 負能量的粒子可以逃脫黑洞,並且會導致黑洞的質量減少?
    作者:文/石蘭在宇宙的探索中有很多謎團等著我們去揭開它神秘的面紗,黑洞便是其中之一。在之前的認知中,黑洞一直被視為一個神秘而強大的存在,它有極強的引力,哪怕是光線都無法逃脫。科學家們通過超級計算機模擬了視覺化的展現結果,觀察到了黑洞事件視界附近正電子的表現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