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能量的粒子可以逃脫黑洞,並且會導致黑洞的質量減少?

2021-01-15 悟空科學

作者:文/石蘭

在宇宙的探索中有很多謎團等著我們去揭開它神秘的面紗,黑洞便是其中之一。在之前的認知中,黑洞一直被視為一個神秘而強大的存在,它有極強的引力,哪怕是光線都無法逃脫。科學家們通過超級計算機模擬了視覺化的展現結果,觀察到了黑洞事件視界附近正電子的表現特徵。黑洞會將自己周圍的物質吞噬耗盡,與此同時,在吞噬之後噴出強大的等離子噴流,這些噴流非常炙熱,是由電子和正電子所構成。他們最終都會沿著黑洞的自轉軸旋轉向外飛出,直至衝出事件視界(當這些噴流抵達事件視界的一瞬間,它們便加速運行到接近光速的程度)。

黑洞吞噬物質所形成的相對論噴流,我們是可以用現代設備觀測出來的,正如剛剛所說的那樣它們可以形成光速一般,所以,我們是可以用望遠鏡來觀察它們的蹤跡的。其實,早在幾十年之前,便已經有天文學家觀察到噴流的存在,只是沒有人知道這些噴流到底是從哪裡來,直到LBNL(美國加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新研究開展,才為這個疑惑提供了線索。

帕弗雷和他的團隊展開了一系列超級計算機模擬,只為找到一個答案,那就是:黑洞在旋轉過程中呈現的能量,它是通過怎樣的方式被提取出來形成了噴流?Kyle Parfrey(凱爾·帕弗雷)是美國國家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高級研究員之一,他也表示這個存在已久的問題急需得到答案。用簡單的語言來表達,就是需要弄清楚黑洞的引力為什麼可以賦予粒子如此巨大的能量,並且還能讓這些粒子逃出黑洞的引力向外發射出去。

超級計算機將兩條側重點不同的理論相結合,同時希望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和普通等離子體物理學融合起來。模擬結果不僅解釋了黑洞周圍電流形成噴流的原因,同時也揭示了為什麼事件邊界的粒子會「有去無回」並降低了黑洞的旋轉動能。這個過程被稱為pair production(對產生),可以把光轉化為物質。粒子如何加速、噴流光線從哪裡來、點子和正電子怎麼被創造出來都是通過高能光子撞擊,就像伽馬射線等。

這一次的模擬結果雖然和之前的區別不大,但卻多了一個新的發現,那就是雖然粒子落入了黑洞,但黑洞的質量卻反而有所減小。或許你會對此有所質疑,但正因為落入黑洞的大多都是負能量粒子,所以導致了他們進入黑洞後得到的能量可以跟磁場扭曲所得到的能量幾乎持平。當然了,這樣的發現還需要進一步真實,如果負能量粒子對黑洞的影響可以達到如此之大,那麼我們之前對黑洞噴流的輻射頻譜也會變得和預期的不一樣。

為了能夠讓這個問題最後可以得到更統一準確的答案,帕弗雷和他的團隊將擴寬現階段的模擬範圍,會將事件視界周圍落入黑洞的物質本身的流動情況也添加到研究之中。然後通過新視野號望遠鏡、其他設備的觀測數據和這一次模擬的結果進行比較。關於宇宙,我們有太多疑問,所以,才有研究人員們的前赴後繼,期待他們帶來好消息!

相關焦點

  • 黑洞也會消失?竟是因為粒子逃脫,看霍金如何預測黑洞之死
    通過數百萬年甚至數十億年的熱輻射,黑洞的質量會逐漸減少,直到什麼都不剩。這個熱輻射的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霍金輻射。 萬物最終都會消亡。 而黑洞——巨大的隱藏在黑暗中的虛空——又怎能是例外呢?
  • 超級計算機模擬:解開粒子從黑洞中逃脫之謎
    黑洞的引力強大到連光線都無法逃脫。但假如是亞原子粒子的話,還是有一種方法可以從黑洞中逃脫的。黑洞在吞噬周圍物質的同時,還會噴吐出熾熱的、由電子和正電子構成的強大等離子噴流。而就在這些「幸運兒」抵達事件視界的一瞬間,它們會開始加速運行,達到接近光速的程度,最終像炮彈一般衝出事件視界,沿著黑洞自轉軸旋轉著向外飛去。
  • 超級計算機模擬或能解開粒子從黑洞中逃脫之謎
    北京時間2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黑洞的引力強大到連光線都無法逃脫。但假如是亞原子粒子的話,還是有一種方法可以從黑洞中逃脫的。
  • 從黑洞到黑洞能量,人類如何走進黑洞?
    愛因斯坦最著名的質能方程 E=MC^2,向人們揭示了質量轉變成能量的可能。如果質量可以100%轉化為能量,一隻貓所產生的能量就可以供挪威一個國家使用1年。霍金在197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到黑洞雖然可以吸收各種物質,但還是會洩漏出少量的輻射。這也就意味著,能量是可以從黑洞中逃脫出來的。這些能量匯聚在黑洞周圍,形成一層「熱大氣」。
  • 黑洞在進食過程中,部分粒子被奇怪「負能量」推動,以光速逃離!
    黑洞在進食過程中,部分粒子被奇怪「負能量」推動,以光速逃離!在宇宙中,除了需要生命來吃,地球經常吞下小物體,宇宙中最神秘的黑洞也不例外。遙遠的黑洞怎麼吃?這個過程一定很精彩,甚至是驚天動地的。不幸的是,我們根本看不到這個過程,而且很難被儀器捕獲。
  • 真的不存在行星質量級別的黑洞嗎?
    黑洞是宇宙中已知的最特殊天體,它的引力之大,連光都無法逃脫!行星、恆星、白矮星、甚至中子星,只要遇到黑洞,都會其強大的引力所吞噬!拋開黑洞形成的理論,不存在行星級別黑洞的根本原因是黑洞的霍金輻射!任何質量的黑洞都無時不刻發生霍金輻射蒸發效應!黑洞質量越小,蒸發效應越大!黑洞強大的引力效應,連光都無法逃脫,又為什麼會發生質量虧損的蒸發效應呢?霍金結合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理論,解釋了黑洞的蒸發效應的。
  • 黑洞可以變成人類實驗室嗎?科學家:如果有黑洞誰還用粒子對撞機
    毫無疑問,黑洞是這個宇宙中最危險的地方,任何靠近它的物質,都沒有好下場。在宇宙中,黑洞的引力是最強的,以至於在相當大的範圍內,連宇宙中最快的光都無法逃脫,這個範圍就是黑洞的事件視界。對於沒有達到光速的物質來說,即使在事件視界之外,都非常有可能不可逆轉地墜入黑洞的深淵。
  • 光都無法逃脫黑洞,那麼,科學家又是如何給黑洞拍照的呢?
    黑洞是如何被發現的黑洞這個名詞是在20世紀提出來的,其實,在18世紀,已經有科學家感知到了黑洞的存在,稱之為暗星。這是一個偉大的洞見,超越時代100多年。英國物理學家約翰·米歇爾在1783年提出了一個理論,如果有一顆和太陽質量相等,但體積很小的天體,這導致這個天體的引力非常大,以至於光子都無法逃脫。他提出這一理論的時候正是大清乾隆48年。
  • 黑洞會不會丟失質量導致死亡?黑洞死亡後的殘餘物又是什麼?
    黑洞是沒有質量、沒有能量的天體,或許也沒有體積,只有強大異常的引力。它是宇宙循環的最重要的節點,宇宙開始於黑洞的爆發,結束於黑洞的統一,是宇宙循環的締造者。黑洞不但能吞噬物質,也能聚合能量轉變為物質,這是黑洞的重要特性。同時黑洞還會非常緩慢的蒸發粒子,最後導致爆發產生新的宇宙。
  • 黑洞也會死亡,殺死黑洞的竟然是它
    我們知道任何靠近黑洞的物體,無論是恆星還是行星,都會被其強大的引力潮汐力撕裂或者吞噬掉,即使另一個黑洞也無法摧毀它,如果當不同質量的兩個黑洞相撞也只會合成一個更大的黑洞,科學證明在不久的遙遠將來,黑洞會組成整個宇宙,然而宇宙中會有一種什麼樣的方法可以摧毀或者蒸發這些黑洞呢?
  • 黑洞真的這麼可怕嗎?霍金輻射:進了黑洞或許還可以出來
    霍金輻射:進了黑洞或許還可以出來黑洞對於人類而言是極具神秘色彩的,同時也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非常的大,幾乎可以吸進各種物體,黑洞也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將其視界逃脫天體,這種神秘的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命名為黑洞。
  • 假如你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你會被分解成基本粒子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空間中,存在著眾多充滿未解之謎的物體,比如說黑洞。根據天文學家對黑洞的定義,我們得知這是一種具有超強引力的、時空速率大到連光都逃脫不了的天體。原本的黑洞只是存在於理論中,連預言它存在的愛因斯坦,也不敢相信宇宙中會有這麼奇怪的天體,所以愛因斯坦對此持保留意見。
  • 光為什麼逃脫不了黑洞
    在比較早的時候還沒有黑洞這個概念,只有幾個比較模糊的猜想,在相對論中愛因斯坦表示,只要有一個物體存在質量,那麼它可以產生引力,造成時空的彎曲。在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計算得到了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這個就表明如果將大量物質集中於空間一點,其周圍會產生奇異的現象,即在質點周圍存在一個界面,「視界」一旦進入這個界面,即使光也無法逃脫,同樣的牛頓的萬有引力證明了只要存在質量,物體和物體之間就可以互相吸引。
  • 我們能否利用黑洞的能量,解決能源問題
    ,能從黑洞中提取能量,在這個位置,包括光在內的任何事物,都無法逃脫黑洞引力束縛。該研究報告第一作者科米索說:「黑洞通常被具有磁場的等離子粒子『湯』包圍,理論表明,當磁場線以正確的方式斷開和重新連接時,它們可以將等離子粒子加速到負能量,該能量足以從黑洞中提取出來。這一發現可使天文學家更好地評估黑洞自旋狀況,驅動黑洞能量釋放,甚至可以為高等文明提供能量。」
  • 粒子對撞機可以製造出可怕的黑洞,它真的能夠威脅到地球嗎?
    黑洞是宇宙中最可怕的天體,由大質量恆星在煙花到末期後坍縮而成,當一顆恆星的燃料耗盡之後,這會導致恆星的核心無法抵抗引力勢能,核心便開始向中心坍縮,假如核心的質量大於太陽的3.2倍,最終會形成可怕的黑洞,由於黑洞的引力極為強大,光在進入到它的視界後都無法逃脫,因而我們無法直接看見黑洞
  • 我們可以利用黑洞中的能量嗎?
    廣義相對論的一個傑出預言是,旋轉的黑洞有大量可利用的能量。在過去的50年中,科學家們試圖探索出釋放這種力量的方法。諾貝爾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提出了一種理論,即粒子崩解可能會從黑洞中吸收能量。史蒂芬·霍金提出黑洞可以通過量子機械發射來釋放能量。羅傑·布蘭福德(Roger Blandford)和羅曼·扎納克(Roman Znajek)建議將電磁轉矩作為能量提取的主要手段。
  • 科學家卻想從黑洞中「榨取」能量
    如果根據黑洞的3個參量——質量、角動量和電荷分類,可將其分為4類,即史瓦西黑洞,不帶電荷且不旋轉;萊斯納黑洞,帶有電荷但不旋轉;克爾黑洞,旋轉但不帶電荷;克爾一紐曼黑洞,既帶電荷也會旋轉。彭羅斯過程針對的就是後面兩類黑洞,即旋轉的黑洞。「彭羅斯過程是通過將一個物體丟入黑洞的能層來獲取能量。」
  • 光沒有質量,為什麼會被黑洞吸進去?或許是自己跑進去的
    光沒有質量,黑洞為什麼可以吸住光?光並不是被黑洞吸進去的,而是自己走進的。關於引力,目前有兩種描述:(1)牛頓經典物理,萬有引力(2)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時空幾何牛頓萬有引力,被黑洞「吞噬」的光宇宙質量為王,想要成為黑洞需要足夠的大的質量,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關鍵因素:密度。
  • 光沒有質量,為什麼會被黑洞吸進去?或許是自己跑進去的
    光沒有質量,黑洞為什麼可以吸住光?光並不是被黑洞吸進去的,而是自己走進的。演變成黑洞的恆星質量比黑洞還大,但它卻無法把光吸進去,因為它體積(半徑)太大,不夠密集,因此單位空間內的質量大小才是決定引力的關鍵因素,光之所以無法逃脫黑洞就是因為黑洞足夠的緻密,例如火箭可以飛出地球,但如果把地球壓縮到玻璃球大小就會成為一個「超小型」黑洞(忽略蒸發),那麼當光進入這個超小黑洞時也無法逃脫。
  • 人類能接近黑洞嗎?霍金輻射理論是否成立?科學家:細思極恐
    近一個世紀以來,人類對於太空研究可謂日趨深入,其中黑洞的發現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不過人們習慣性地會將黑洞理解為物體可以進入但永遠不會出來的宇宙空間。然而,這一切都在1974年發生了變化,當時史蒂芬霍金提出了一種關於特殊類型輻射的開創性理論,後來這一理論被稱為霍金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