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在進食過程中,部分粒子被奇怪「負能量」推動,以光速逃離!在宇宙中,除了需要生命來吃,地球經常吞下小物體,宇宙中最神秘的黑洞也不例外。遙遠的黑洞怎麼吃?這個過程一定很精彩,甚至是驚天動地的。不幸的是,我們根本看不到這個過程,而且很難被儀器捕獲。
然而現在,科學家們已經用計算機模擬了黑洞的供料過程,並為此發展了兩種理論。第一種理論認為,當黑洞在活躍地進食時,我們可能會觀察到一些神秘的現象。兩個極強的等離子體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從黑洞的兩極發射出來。這些粒子似乎攜帶著「負能量」,從黑洞中提取能量,並將其重新定向到極點,然後將其逐出。
計算機模擬描述了一個粒子如何利用黑洞磁場從其旋轉中提取能量。模擬結果表明,隨著吸積盤中的物質越來越靠近黑洞,吸積盤中的物質越來越被磁化並產生磁場。在磁場中,黑洞充當一個旋轉的導體,感應兩極和赤道之間的電壓,從而使粒子噴射出兩極。
另一種理論被稱為彭羅斯過程,它依賴於動量守恆而不是磁力。該理論認為,旋轉能量不位於黑洞內部,而是位於黑洞外部一個稱為麥角球的區域,該區域與黑洞極點的邊緣接觸。彭羅斯指出,如果一個物體在這個區域分裂,一半衝向黑洞,另一半沿著極點被拋出,產生「負能量」。
物質是如何落入黑洞的,從旋轉中吸收「負能量」,然後從兩極噴發出來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理論物理學家凱爾帕弗裡說,這已經成為科學家們的一個長期問題。在黑洞的強大引力場的存在下,研究小組設計了無碰撞等離子體的模擬,這也解釋了電場中電子的產生。
科學家帕弗雷認為,如果你恰好在黑洞邊緣的一個粒子旁邊,你可能不會看到任何奇怪的東西。但對於一個遙遠的觀察者來說,這些粒子似乎具有「負能量」。科學家就是這樣解釋的,這似乎有點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