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觀察到「霍金輻射」現象:黑洞向外發射微弱粒子

2020-12-05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北京時間8月18日消息,黑洞常常被視作一種密度極大的天體,就連光線都無法從中逃脫。雖然黑洞的名字裡帶了一個「黑」字,但它們並不是全黑的。事實上,它們還會以量子輻射的形式,向外發射極其微弱的粒子。這一現象被命名為「霍金輻射」。

近日,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中觀察到了「霍金輻射」效應。

1974年,史蒂芬?霍金提出,黑洞並不是全黑的,根據量子效應,一定有一些輻射能夠從黑洞的邊界逃逸出去。

霍金的理論認為,黑洞應當能以熱輻射的形式創造並排放亞原子粒子,這種現象名叫「霍金輻射」,直到黑洞的能量完全枯竭為止。

在1974年發表的理論中,霍金解釋了黑洞周圍的強大引力場是如何影響粒子和反粒子的產生的。根據量子理論,真空中一直在發生上述現象。

如果粒子是在黑洞的事件邊界之外產生的,那麼這對粒子中帶正電荷的粒子便可能會逃逸,以熱輻射的形式從黑洞中釋放出去,而帶負電荷的粒子則會落回黑洞中。

以色列理工學院的傑夫?斯泰恩豪爾教授(Jeff Steinhauer)在一篇8月15日發表的論文中描述了這一效應。他創造出了一個能夠捕獲聲音的聲學黑洞,並用一根長長的管子作為「事件邊界」,用於束縛「聲音粒子」——「聲子」(phonons)。

2014年,斯泰恩豪爾教授觀察到,這個黑洞的事件邊界上隨機產生了一些聲子。

而他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這些聲子都是一對相互關聯的聲子中的一個,因此證實了霍金輻射的量子效應。

在黑洞中,事件邊界是一個清晰的平面或邊緣,進入了事件邊界之後,任何光線都無法從中逃脫,因為其中的逃逸速度已經超過了光的速度。

斯泰恩豪爾教授利用一種名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的材料,在實驗室中創造了與黑洞相同的條件,只不過捕獲的是聲音、而非光線。

在兩年前的實驗中,他發現構成聲波的能量的確如霍金所言,會從黑洞中「滲漏」出來。而如今他更進一步,用實驗證明了這些能量也符合量子物理的表現模式。在邊界內部的粒子運動速度要慢於聲速,因此聲子無法從中逃脫。

「想像你在遊泳,但遊動的方向與水流相反,而且水流的速度比你遊動的速度要快,」斯泰恩豪爾教授描述道,「這樣一來,聲子永遠也不可能抵達事件邊界。」

在做了4600次相同的實驗、持續進行了六天之後,斯泰恩豪爾教授終於觀察到了黑洞創造出聲子的過程。

他發現相互配對的兩個聲子與事件邊界之間的距離都是彼此相等的,並且他觀察到這一現象的次數足夠多,說明這些聲子的確是「相互關聯」的,這也是他首次在實驗室中觀察到霍金輻射的量子效應。

此次發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從黑洞中逃逸的粒子與被拉進黑洞中的粒子是相互糾纏的,這是霍金輻射的一個關鍵特徵,而且此前從未被觀察到過。

然而,由於霍金輻射極其微弱,我們不可能測量出黑洞中釋放了多少霍金輻射。(葉子)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霍金輻射」現象
    事實上,它們還會以量子輻射的形式,向外發射極其微弱的粒子。這一現象被命名為「霍金輻射」。近日,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中觀察到了「霍金輻射」效應。黑洞常常被視作一種密度極大的天體,就連光線都無法從中逃脫。雖然黑洞的名字裡帶了一個「黑」字,但它們並不是全黑的。事實上,它們還會以量子輻射的形式,向外發射極其微弱的粒子。這一現象被命名為「霍金輻射」。
  • 科學家首次證實霍金輻射存在
    霍金的理論稱,黑洞應能發射亞原子粒子(被稱為霍金輻射),直至它們的能量被完全耗盡。道稱,在1974年的聲明中,霍金闡述了黑洞周圍的強大重力場如何影響粒子和反粒子的配對生成。  而根據量子理論,在虛無的太空中,這一幕隨時隨地都在上演。如果粒子是在黑洞的視界(即黑洞邊界)外創造出來的,那麼配對粒子中的正粒子可能會逃逸——即我們觀察到的黑洞發出的熱輻射,而負粒子可能會被拽回到黑洞中。
  • 我們或許可以驗證黑洞的霍金輻射現象了
    這一度是天經地義的看法,直到史蒂芬·霍金藉助量子力學推導出黑洞存在蒸發現象,即量子漲落導致部分粒子從視界處逃逸,我們現在將其稱為霍金輻射。」 黑洞最為人所知的特性就是其極強的引力。它如此強大,以至於在廣義相對論的框架下,一旦越過了視界,任何東西都無法達到逃逸速度。甚至宇宙中最快的——電磁輻射——都無法逃脫。
  • 霍金是對的!科學家稱:在實驗室創造的「黑洞」證實了霍金輻射
    在第一張黑洞圖片證實了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之後,輪到已故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為他畢生的部分工作辯護了。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已經證實了霍金的同名理論——霍金輻射。霍金輻射假設,由於量子物理和引力的不同因素,黑洞從表面發出輻射。為了驗證這一理論,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轉向了聽起來很瘋狂的科學:創造他們自己的黑洞。
  • 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了了霍金輻射的正確性,它有什麼用?
    正是由於黑洞吸積盤的存在,我們才能夠有幸觀測到那些超大質量黑洞,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就是拍攝的5400萬光年外的一顆超大質量黑洞,我們看到的黑洞照片其實是它的吸積盤,而在吸積盤的中央是一個黑洞,這裡面到底是什麼情況,科學家也不知道,它才是黑洞最大的奧秘所在。一直以來,人們對黑洞的理解都是只是一味地吞噬索取物質,從來不向外噴射物質。
  • 黑洞蒸發的現象真實的存在,而霍金卻解釋不了當中的原因
    `霍金是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的探索和發現一直站在現代科學的前沿,但他也不知道黑洞蒸發會有什麼結果。 我們當然也只能等著瞧了。然而在1974年 ,霍金髮現了黑洞的蒸發現象 , 從而改變了黑洞的經典圖像 : 黑洞已不是完「黑" 的 , 也不單純是個 「洞" , 它既可以通過吸積物質使質量增加,也可以向外發射物質,而使質量減小。在量子力學裡,真空並不意味沒有任何場、粒子或能量。量子真空是一種能量為最低的狀態,它只是被稱作真空而已,實際上能量為零的狀態是不存在的。時間和能量的測不準原理解釋了為什麼真空不空。
  • 霍金輻射:一秒「蒸發」一個「黑洞」!質量越高溫度反而越低?
    所以,一直以來人們都不曾放棄過對於黑洞的研究,在經過大量科學家夜以繼日的探索中我們終於得到了大量關於黑洞的資料,最有趣的就是現代物理學霍金提出來的:黑洞的質量越大,它的溫度就會越低,而質量越小的黑洞,溫度也就會越高。並且由於這個理論,科學家們提出一個行星質量大小的黑洞將有可能在一秒中之內就被完全「蒸發」掉。這與我們在宇宙中觀察到的其他的天體的特徵有很大的出入。
  • 顛覆認知的霍金輻射——粒子是如何從黑洞逃脫的
    1975年,霍金髮表了舉世震驚的研究結果:如果將量子論考慮進去,黑洞將有可能蒸散!在「霍金輻射」影響下,包括光子,中微子以及一定程度上不同種類的粒子發出微弱光芒。這從未被觀察到,因為在我們能證明已存在的黑洞中是大量熱氣,其輻射完全能吞噬微小的影響。的確,如果黑洞的質量為太陽質量,霍金預測它發出的亮光就像溫度為6× 10^-8/M 開爾文的黑體。
  • 我們可能終於有了一種方法去檢測黑洞洩漏的霍金輻射
    「這是根據科學家的長期了解所知,直到史蒂芬·霍金使用量子力學預測到量子粒子會緩慢地從黑洞洩出,我們現在將其稱為霍金輻射。」天鵝座X-1黑洞,它是在一顆大恆星塌陷時形成的。這個黑洞從它旁邊的藍星上吸引物質。 圖源:NASA黑洞最著名的屬性就是有極強的引力。
  • 第一張黑洞照片公布,證實了黑洞輻射,霍金是否可以得諾貝爾獎?
    但是其實第一張黑洞照片公布,好像並沒有證明霍金輻射吧,所以說,霍金是不會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說到黑洞這個概念,它並不是由霍金首次提出的,在廣義相對論還沒有提出之前,也就是在18世紀末期,經典力學時代,就有科學家提出了類似黑洞的概念,在當時,有兩位科學家有類似的想法,一位是拉普拉斯,一位是米歇爾,他們設想宇宙有可能存在一種天體,這種天體的質量很大,於是引力也很強大,強大到光也無法從其表面脫離,只是當時人們認為光是由粒子組成的,後來才明白不是這樣的。
  • 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驗證了「霍金輻射」是正確的!
    霍金輻射示意圖1974年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提出,當空間趨向絕對真空的過程中會產生虛粒子對,如果一個粒子對在黑洞附近形成,由於黑洞的引力場很強,導致配對誕生的正反粒子被扯開,其中一個粒子會墜入黑洞,另一個會逃離,從而產生這種輻射。
  • 黑洞也會消失?竟是因為粒子逃脫,看霍金如何預測黑洞之死
    首先,黑洞並不如其字面意義那樣是全黑的。其次,黑洞確實會消亡,但它們的消亡通常會伴隨著輝煌的烈焰。 通過數百萬年甚至數十億年的熱輻射,黑洞的質量會逐漸減少,直到什麼都不剩。這個熱輻射的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霍金輻射。
  • 霍金又一預言被證實了?實驗數據證明,黑洞像霍金預言那樣消失!
    離開地球,因為人類高智能發展可能最終會摧毀地球,而我們的地球可能會在2600年的時候,變成一枚火球等等,除了預言外,宇宙中的各種天體都有足夠的膽量來預測,就比如對黑洞猜測,他認為黑洞不管它的體積有多大,最終它都逃不過消失的命運雖然黑洞看起來"黑色",吞噬了附近的所有物體,但即使是以光速飛行的光子也無法逃脫,但是霍金在1974年的時候就預言,黑洞它不僅僅只能吸收
  • 「霍金輻射」是正確的 科普:什麼是霍金輻射
    6月3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第一張黑洞照片證實了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之後,科學家開始驗證已故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的研究理論。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表示,我們現已證實了霍金的同名理論——「霍金輻射」。
  • 人造聲波赫洞溫度首次測得
    ——霍金輻射。現在,科學家測量了一個在實驗室中製造的聲波赫洞的溫度。圖片來源:《科學新聞》        據英國《科學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以色列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撰文稱,他們首次測量了實驗室製造出來的聲波赫洞(捕捉聲音而非光線)的溫度,結果與「霍金輻射」理論預測一致,有望證明該理論的正確性。
  • 「霍金輻射」理論是正確的!科學家創造微型黑洞證實
    北京時間6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第一張黑洞照片證實了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之後,科學家開始驗證已故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的研究理論。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表示,我們現已證實了霍金的同名理論——「霍金輻射」。
  • 以色列物理學家製造出了人工黑洞?實驗證實「霍金輻射」是正確的
    但是,「霍金輻射」僅僅是一種理論,並沒有實驗結果來支撐。幾十年來,許多物理學家一直在做這樣的努力,期望能夠用實驗來驗證「霍金輻射」的正確與否。但是,如何設計一個能夠驗證「霍金輻射」的實驗卻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人任何機器能夠在實驗室製造出一個微型人工黑洞。
  • 第一張黑洞照片能證實霍金輻射嗎?
    第一張真實的黑洞照片已經公布出來,但這並不能證實霍金輻射,與霍金的研究沒有關係,真正有關係的是愛因斯坦。而且霍金已經去世,無論以後如何證明霍金輻射的正確性,他也無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這個獎項只頒給還在世的人。
  • 構想:從霍金輻射來看,黑洞能夠被消滅的理論可行性
    由於量子場在其表面附近的真空漲落(即所謂的量子場)事件視界,黑洞發出粒子,如光子(光粒子)、中微子等,因此,黑洞實際上並不完全是黑色的!這一開創性發現的科學家,是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圖中的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張黑洞圖像。這個特殊的黑洞位於銀河M87,我們在圖像中看到的不是黑洞本身,而是熱氣體在黑洞周圍旋轉而來的排放物。
  • 黑洞存在霍金輻射,那麼黑洞蒸發完後是什麼?
    黑洞蒸發完後,就什麼都沒有了,全部轉化為之前的輻射物質。黑洞蒸發理論,是霍金在1972年提出來關於黑洞的理論;在廣義相對論中,黑洞視界只進不出,但是霍金通過量子力學發現,在黑洞視界處因為量子漲落導致的虛粒子對,會使黑洞向外輻射出正能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