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來源:Cointelegraph中文
近年來,區塊鏈熱潮席捲了傳統金融和網際網路等行業,每個企業、技術極客都不想落後於潮流,開始在這個新興領域裡嶄露頭角,搶佔高地。對於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領域而言,傳統行業人士進入這個領域的消息最讓人興奮,像特斯拉CEO馬斯克、推特創始人Jack Dorsey、摩根溪創始人AnthonyPompliano、著名華爾街投資者Paul Tudor Jones等,鮮為人知的其實還有LinkedIn聯合創始人Eric Ly。
曾經親歷網際網路泡沫時代的老兵Eric Ly在「知天命」的年紀選擇投身於區塊鏈行業。Eric Ly身上的標籤有很多:越南華裔難民、連續創業者、史丹福大學學霸、矽谷「人脈之王」Reid Hoffman的創業夥伴等等,但最為人知的應該是LinkedIn(領英)聯合創始人和首任CTO。
LinkedIn是全球最大的以商業客戶為導向的社交網絡服務網站,2002年12月創辦,2011年5月20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2016年6月13日被微軟收購。
可以說,Eric是因LinkedIn而成名,也是因LinkedIn而進入區塊鏈領域。在LinkedIn誕生的十幾年,無數人通過LinkedIn實現了有效的溝通。不過隨著LinkedIn的用戶越來越多,簡歷造假、學歷造假等問題在領英上普遍存在。Eri認為,在區塊鏈出現之前,建立信任是很難的一件事。區塊鏈可以用來造福社交網絡,比如LinkedIn。
斯坦福學霸,連續創業
1969年,Eric在越南出生。在他六歲的時候,跟隨父母以難民身份來到美國。
1987年,勤奮刻苦的Eric Ly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讀本科。教授Erry Winograd始終認為,「計算機最終可以作為人們的通信工具」 ,Eric受到了Winograd教授的影響,他便對人機互動產生了巨大的興趣。
大學畢業後,他在1993年又去麻省理工學院MIT Media Lab研究智能代理和語音用戶界面。此後,Eric又繼續回到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
在加入LinkedIn之前,Eric就創建過兩家公司,其中一家成功被上市公司收購。Eric曾經在IBM、Sun Microsystems 和General Magic任過職。1995年,Eric創建了電子商務交流平臺Netmosphere,這是一個專為財富500強企業搭建客戶關係的網站。1999年,Netmosphere被賣給了網際網路公司Critical Path。
緊接著四個月後,Eric創立了人機互動平臺公司Tresidder Networks,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內容和無線服務。
為什麼Eric特別受Hoffman的信任?在創辦LinkedIn之前,Hoffman是全球支付巨頭PayPal的執行副總裁。Eric和Hoffman是同專業的同學。在大學期間,二人私交甚篤,閒暇之餘經常討論未來的科技趨勢。即使在畢業之後,他們也沒有斷開聯繫。久而久之,Eric成為Hoffman最值得信任的創業夥伴人選之一,無論是學術,還是人品。
「締造」LinkedIn,後被微軟收購
在LinkedIn創立之前,Facebook和Twitter都還沒流行起來,而在美國過於頻繁換工作就可能和以前同事失去聯繫。一些原來的求職和聯繫的方法與已經開始失效了。Hoffman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有了後來的LinkedIn。
2002年,Eric作為LinkedIn的「締造者」之一,與Reid Hoffman、Allen Blue、Konstantin Guericke和Jean-Luc Vaillant 聯合創立了LinkedIn。這五個人理所應當的成為了LinkedIn最早的用戶,當時5個人都被分派了任務,每人必須找到100個用戶。
Eric擔任LinkedIn首席技術官,幫助創建和開發產品功能,讓公司能夠盈利和用戶快速增長。Eric花費了6個月時間完成了開發,整個團隊完成了網站的搭建。2003年5月5日,LinkedIn網站正式發布。
與傳統的社交網絡相比,LinkedIn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呢?Guericke對此表示:「我們創立LinkedIn做的是一門業務,而不是什麼酷酷的東西。MySpace和Facebook做的很不錯,也能從中贏利(可能通過加入更多電商的元素)。但在我看來,職業社交的機會和潛力更大。」
結果的確如此。2003年11月,Sequoia決定對LinkedIn投資470萬美元。2004年10月,風險投資人又投資了LinkedIn 1000萬美元。2004年,LinkedIn用戶數達到50萬。2011年1月,LinkedIn的註冊用戶已超過9000萬。到了2012年1月,LinkedIn的註冊用戶已經超過1.5億。2016年,微軟以260億美金的價格收購了領英。
其實,Eric在2006年就離開了發展勢頭正猛的LinkedIn。Eric表示:「領英產品可以讓人與人溝通,但是能不能通過管理人日常的活動也達到溝通的目的呢?我想試試。」
2006 年,Eric創建了網絡會議系統Presdo,這是一款幫助人們搜索並管理周邊活動的應用軟體,旨在增強人們的會議互動性和連通性。
創辦Hub,打造區塊鏈應用場景
或許你會好奇Eric為什麼會進入區塊鏈領域?這對於他來說,是一次艱難的跨越,也是對過去的一種否定。因為去中心化的區塊鏈顯得與傳統的中心化網際網路格格不入。
Eric在提到自己毅然進軍區塊鏈領域時稱:「上世紀九十年代,我曾見證過網際網路領域的發展。過去的25年時間裡,我們見到了很多優秀的網際網路解決方案,就連我們生活的世界都是由網際網路驅動的。我就是感覺區塊鏈帶來的新概念能夠提供一個機遇,在未來20年時間裡,我們將見證這個機遇的出現。25年前發生的事和區塊鏈今天能夠為我們帶來的東西存在極高的相似度。」也許正是本著一名技術極客的認知加直覺,區塊鏈技術給Eric帶來了再次創業的動力。
Eric後來時常這麼說:「在LinkedIn的時候我們常說,我們一邊造車,一邊開車,這有很大風險。」這可能是Eric轉投區塊鏈領域的另一個原因,區塊鏈能給這些挑戰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2017年,Eric創辦了區塊鏈技術公司Hub。Hub致力於解決信任和信譽問題,希望能夠為網際網路以及使用網際網路的人群創造一種全新的經濟價值。Eric在接受採訪時強調過:「Hub想要打造的是一個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而不是一個更好的區塊鏈。」
Eric一直希望告訴大家,區塊鏈不是只有各種代幣,它的技術可以造福整個人類。對於在傳統網際網路行業深耕二十餘載的連續創業者 Eric來說,區塊鏈不僅是一個機遇,更是一個挑戰。Hub蘊含著Eric的願景—建立陌生人之間的信任機制,創建更好用的區塊鏈應用。創立三年多後,Hub項目和團隊的初心有沒有改變?取得了哪些實質性進展?又解決了哪些區塊鏈應用問題?我們拭目以待!
Cointelegraph中文作為區塊鏈新聞資訊平臺,所提供的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Cointelegraph中文平臺立場無關,且不構成任何投資理財建議。如需轉載請聯繫Cointelegraph中文相關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