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鉚接技術的原理、特點與應用

2020-11-25 電子發燒友

電磁鉚接技術的原理、特點與應用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8-10-23 09:22:00

鉚接簡述

在飛機製造裝配中,常見的連接技術有螺栓連接,鉚釘連接,鉸接和焊接等,但是鉚接無疑是使用最多的連接技術,原因是:飛機機身不可能用鋼鐵,用的是高強度鋁合金,鋁合金遇高溫會融化,變軟,變形,所以飛機機身連接時不好用焊接的,只能用鉚接或者是螺栓連接。其中鉚釘佔的比重是最大的,一架飛機所用的鉚釘更是成千上萬。

隨著航空製造業的發展,飛機部件連接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對鉚接的技術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無形之中,推動著鉚接技術不斷向前發展,出現了液壓鉚接技術、自動鉚接技術、電磁鉚接技術等。今天就研究比較熱門的電磁鉚接來給大家介紹一番:

電磁鉚接的原理

鈦合金材料

為滿足大飛機高可靠性、長壽命的要求,複合材料、鈦合金等新材料在飛機結構中所佔比例將愈來愈大。傳統鉚接工藝已難以滿足這些新材料的工藝要求。於是便需要尋求一種新的工藝方法——電磁鉚接技術,來滿足飛機製造中新型工藝的要求。

電磁鉚接原理圖

電磁鉚接是電磁成形方法的一種,但與一般的飯金電磁成形又不完全相同,成形過程相對更為複雜。電磁鉚接不是利用電磁力直接成形,而是在電磁成形設備中增加了一個初級線圈和次級線圈和電磁放大器調製器。放電時初級線圈和次級線圈之間產生強的渦流磁場,並產生強的衝擊力。

強的渦流磁場

鉚接時衝擊力的加載速率極高,並以應力波的形式傳播,因而也叫應力波鉚接。應力波在放大器中傳播並經過反射和折射,使鉚釘在極短的時間內微秒級完成塑性成形。

電磁鉚接的成長

電磁鉚接現在可謂是已經廣泛應用於航空製造業。主要是電磁鉚接技術在鉚接難成形材料及複合材料結構方面有傳統鉚接方法無法取代的優勢,己在A340、A380及波音系列飛機上得到應用。但提起其發展歷程也是步履維艱,其達到今天的普及也是前輩們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出來的。

1958年世界上出現第一臺電磁成形設備,後來電磁成形工藝在美國、前蘇聯、日本、西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航空、宇航和汽車等工業部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到1980年美國己有多臺電磁成形設備,前蘇聯也有多臺。美國、俄羅斯的電磁成形設備均已經系列化。經過多年的發展,電磁成形無論是在理論研究方面,還是在應用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發展。

電磁鉚接設備放電線圈迴路等效電路

美國的格魯門宇航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研究電磁鉚接技術的公司,它們為研了F-14在70年代專門研製了電磁鉚接設備,成功解決了欽合金等幹涉配合緊固鉚接大夾層欽合金結構所遇到的難題,取得了明顯的技術經濟效益。

均勻幹涉配合鉚接法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格魯門宇航公司將電磁鉚接成形技術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申請了很多項專利,諸如應力波制孔、應力波安裝幹涉配合緊固件、應力波焊接等。接著又對電磁鉚接的質量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結果表明,電磁鉚接提高接頭疲勞壽命,在有預製裂紋的試件孔中,採用這種方法進行幹涉配合鉚接能延緩疲勞裂紋的增長,對於按照損傷容限準則設計的結構有明顯的節約重量的潛力。但該公司沒有將電磁鉚接設備進一步發展。

此外,波音公司在70年代也發明了電磁鉚接設備,使用雙槍進行液密幹涉配合鉚接,已納入工藝說明書之中。到了80年代,波音公司曾將電磁鉚槍裝到自動鑽鉚機上使用。大約在1994年,波音公司開始在新型737飛機機身上使用電磁鉚接技術。

大致總結下美國的電磁鉚接技術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70年代研製成功了固定式的電磁鉚接設備;80年代初期到中期,研製了小型手提式電磁鉚接設備。即高電壓電磁鉚接設備的研製,工作電壓一般5000-8000V。

第二階段: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採用了低電壓的電磁鉚接技術,工作電壓一般低於600V,個別也有1200V,,即低電壓電磁鉚接階段。

第三階段:也就是現在,美國電磁鉚接技術的研究己進入了第三階段的研究,即自動化電磁鉚接階段,已開始進行了計算機控制和低電壓的電磁鉚接設備的工程化研究。

電磁鉚接方法的特點及應用

電磁鉚接成形時,材料的變形方式不同於準靜態加載,因而對一些特殊的材料的成形有著其它方法無法代替的優越性。與普通鉚接方法相比,電磁鉚接由於加載速率高,鉚釘成形快,釘杆膨脹均勻,因而採用這一方法進行幹涉配合鉚接產生的幹涉量均勻,接頭疲勞壽命長。另外,電磁鉚接對一些冷塑性較差,普通鉚接方法難以鉚接的材料仍能成功地實施。其應用主要在以下幾點;

幹涉配合鉚接

幹涉配合能提高結構疲勞壽命,已成為結構延壽的主要工藝方法。普通鉚接時釘杆膨脹不均勻,特別是對厚夾層結構,很難保證沿整個釘杆均有幹涉,因而難以達到最佳疲勞壽命增益。電磁鉚接由於成形時間短,釘杆膨脹和鐓頭的成形幾乎同步完成,因而在釘杆和釘孔間形成的幹涉量比較均勻,當釘孔間隙較大或夾層厚度較大時仍能實現幹涉配合,接頭疲勞壽命長。

複合材料結構鉚接

複合材料具有許多優異性能,因而在民機製造中得到廣泛應用。和金屬結構相比,連接是複合材料結構的薄弱環節,結構破壞的60%~ 80%發生在連接處。為防止衝擊損傷,複合材料結構製造中一般限制錘鉚方法。由於普通鉚接的釘杆膨脹不均勻,為防止擠壓破壞,複合材料結構連接限制幹涉配合。電磁鉚接是一種衝擊距離為零的衝擊加載,對結構產生的衝擊損傷遠小於普通錘鉚方法。另外,電磁鉚接的釘杆膨脹均勻,用於複合材料結構鉚接可以防止擠壓破壞。因此,電磁鉚接技術可以用於複合材料結構連接。

幹涉配合緊固件安裝

目前幹涉配合緊固件一般採用液壓壓入或錘擊打入的方法。這種方法存在如下的一些缺點:①緊固件容易屈服並且膨脹,安裝比較困難;②對於具有較大幹涉量的金屬緊固件,採用打入的方法容易造成孔壁損傷,而液壓安裝往往要求結構比較開敞。而電磁鉚接技術則不存在以上問題,而且電磁鉚接安裝時產生的「凸瘤」較小,有利於接頭疲勞強度的提高。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洗衣機將棄90年歷史的鉚接技術 轉用雷射焊接!
    從外觀的工藝設計、到洗滌技術、甚至智能洗滌程序的更新,為的就是不斷優化洗衣機的能力上限。今天我們暫且不論上述的技術更新,一起來認識一下內筒的焊接技術變遷。  有著90年的內筒鉚接技術,一直被廣泛應用在洗衣機工藝上。時代的變遷促使很多技術都在進步,如今很多品牌的洗衣機逐漸採用精度更高的焊接技術了。
  • 電磁鐵工作原理_電磁鐵的應用
    電磁鐵的發明   1822年,法國物理學家阿拉戈和呂薩克發現,當電流通過其中有鐵塊的繞線時,它能使繞線中的鐵塊磁化。這實際上是電磁鐵原理的最初發現。   電磁鐵的主要特點   1、採用全密封結構,防潮性能好。   2、經計算機優化設計,結構合理、自重輕、吸力大、能耗低。   3、勵磁線圈經特別工藝處理,提高了線圈的電器和機械性能,絕緣資料熱等級到達C級,運用壽命長。   4、普通型電磁鐵的額定通電持續率由曩昔的50%提高到60%,提高了電磁鐵的運用功率。
  • 智能電磁流量計工作原理和性能特點
    智能電磁流量計是一種常用的流量測量儀器,適用於水庫河流水利工程,城市供水、汙水處理,農田灌溉等矩形,梯形明渠及涵洞的流量測量。今天小編主要來介紹一下智能電磁流量計工作原理和特點,希望可以幫助用戶更好的應用產品。智能電磁流量計工作原理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35326.htm智能電磁流量計的工作原理是基於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 遙感的基本原理及技術特點
    遙感是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門對地觀測綜合性技術。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遙感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遙感技術的應用也日趨廣泛。隨著遙感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遙感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入,未來的遙感技術將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遙感的基本原理及技術特點介紹
    遙感是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門對地觀測綜合性技術。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遙感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遙感技術的應用也日趨廣泛。隨著遙感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遙感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入,未來的遙感技術將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電磁感應加熱原理及應用
    感應加熱在冶金、國防、機械加工和鑄造、船舶、飛機、汽車製造等行業的金屬熔煉、加熱、熱處理、焊接工藝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此外感應加熱已進入人們的家庭生活,如微波爐、電磁爐、熱水器等。生產工藝上的應用:已廣泛用在鋁材廠的模具加熱、皮革廠的烘乾爐加熱、注塑機的料筒加熱。     電磁感應加熱是利用自加熱和加熱導體引起的高頻磁場中產生的感應電流。
  • 電磁兼容技術及應用
    電磁兼容的中心議題: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6245.htm電磁兼容技術簡述電磁兼容實例應用分析電磁兼容的解決方案電磁兼容技術應貫穿產品研發始終,包括產品的概要設計、詳細設計、原理圖印製板設計、結構、組裝調試等每個環節,都應該考慮電磁兼容設計,概要設計中需要調研產品應用環境,分析現場幹擾類型,評估幹擾風險,詳細設計中需要針對具體的幹擾,採取相應的對策,需要全面設計。
  • 核競爭催生的技術-電磁脈衝焊接
    而1970年代由於中東戰爭導致世界油價飛漲,人們開始大力研究核能應用。這一時期同樣催生了一大批技術,許多當時的高精尖技術現在已經應用於民用製造,電磁脈衝焊接就是其中之一。電磁脈衝焊接工藝是在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開發的,用於核能應用。當時,庫爾恰託夫核物理研究所的俄羅斯科學家發明了這種技術,最初目的是為了焊接核燃料棒兩端接口。
  • 電磁振動給料機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及性能特點
    電磁振動給料機有結構簡單,不需潤化,操作方便,耗電量小等特點;在作業流程中可以勻速地輸送物料,因此得到了廣泛應用。根據設備性能特點,配置設計時應儘量減少物料對槽體的壓力,通常情況下倉料的有效排口小於槽寬的25%,物料的流動速度控制在每分鐘6-18米的速度。
  • 技術專欄 | 電磁防護超材料在國防領域中的應用與前景展望(摘錄)
    本文闡述了電磁防護超材料的原理和特點,總結了其在軍事領域的重大應用價值,綜述了近年來在國防領域的最新成果,分析了當前研究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趨勢,為電磁防護超材料的進一步實際應用提供有效、可靠的理論依據及實驗基礎。
  • 模具用電磁加熱器的原理、分析
    隨著電磁加熱器在鋁模具加熱方面的越來越廣泛,基本上模具加熱直接選用電磁加熱的方法是越成熟,電磁專門研製專用鋁型材模具電磁加熱器。本篇具體介紹模具電磁感應加熱器的的原理應用。電磁感應加熱技術是根據電磁感應原理,在感應線圈上通交變電流, 使模具內產生感應渦流、產生熱量使模具升溫, 再搭配低溫快速冷卻設備, 達到模具快速加熱。電磁感應加熱模具方法的特點是把電磁感應器集成到模具內部,同時與部件的形狀相匹配。感應現象發生在模具內部,在模具表面不形成電流迴路。
  • 電磁離合器的原理_電磁離合器的作用
    打開APP 電磁離合器的原理_電磁離合器的作用 發表於 2019-06-03 14:06:51   電磁離合器原理   電磁離合器是指由電磁力產生壓緊力的摩擦式離合器。
  • 電磁波輻射檢測儀的使用方法_電磁輻射檢測儀工作原理與應用
    本文主要介紹了電磁波輻射檢測儀的使用方法、電磁輻射檢測儀工作原理以及它的應用,詳細說明了電磁波輻射檢測儀產品的特點。   電磁輻射介紹   電磁波(又稱電磁輻射)是由同相振蕩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以波的形式移動,其傳播方向垂直於電場與磁場構成的平面,有效的傳遞能量和動量。
  • 電磁感應加熱器在反應釜的應用
    下面我們一起來談談在反應釜上的應用吧。一.電磁加熱原理電磁加熱原理電磁加熱設備是一種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將電能轉化熱門的設備,在電子設備控制機芯內部有整流電路將50赫茲至60赫茲的交流電變成直流電壓,再經過控制電路,將直流電壓轉換頻率為20-40khz的高頻電壓。
  • 【科普】三種電磁屏蔽的目的及原理詳解
    電磁屏蔽一般可分為三種:靜電屏蔽、靜磁屏蔽和高頻電磁場屏蔽。三種屏蔽的目的都是防止外界的電磁場進入到某個需要保護的區域中,原理都是利用屏蔽對外場的感應產生的效應來抵消外場的影響。但是由於所要屏蔽的場的特性不同,因而對屏蔽殼材料的要求和屏蔽效果也就不相同。
  • 紅外線技術的特點及應用
    紅外傳輸技術則是一種利用紅外線作為載體,進行數據傳輸的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紅外傳輸技術隨處可見,最典型的莫過於電視機、空調等家用電器通過紅外遙控器進行控制。光束通過三梭鏡後會形成一條由紅、黃、橙、綠、青、藍、紫七色光排成的光譜,這些都是可見光可見光的波長是0.0004mm—0.001mm的電磁波,紅外線的波長是0.3mm—0.0007mm的電磁波,波長比可見光長,位於紅光的外側屬於不可見光。
  • 無線充電技術實現方式及工作原理 電磁感應原理
    最為常見的無線充電方式是利用 電磁感應原理,通過初級和次級線圈感應產生電流,從而將能量從傳輸端轉移到接收端。3)電磁共振還處於研發階段的電磁共振技術,也可實現無線充電功能。此項技術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教授Marin?
  • 米克盾斯傳感器詳解 電磁流量計的工作原理和特點
    本網9月24日訊 電磁流量計有什麼工作原理和特點?聽聽米克盾斯怎麼說!電磁流量計由兩部分組成:傳感器和轉換器,它基於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工作。它用於測量電導率大於5μS/ cm的導電液體的體積流量。它是用於測量導電介質體積流量的電感式儀器。
  • OI-EAS系列電磁幹擾掃描儀的功能特點及應用範圍
    打開APP OI-EAS系列電磁幹擾掃描儀的功能特點及應用範圍 海洋興業科技 發表於 2021-01-09 09:07:15 OI-EAS
  • 雷射對射報警系統工作原理及特點應用介紹
    打開APP 雷射對射報警系統工作原理及特點應用介紹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8-10-19 10:02:00 有效的防護周邊區域,對翻越行為提供及時的報警;以前雷射對射周界報警系統的應用範圍比較少,主要是應用在一些重點場所,但是隨著技術 的更新和發展,雷射對射周界報警系統也不斷的應用在其他的行業當中,比如小區,銀行,工廠等等,所以雷射對射周界報警系統每年都在不斷的擴充。 雷射對射周界報警系統一般是開關量信號輸出的前端探測設備接報警主機,另一種是依靠總線進行管理,再接微機上安裝的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