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專欄 | 電磁防護超材料在國防領域中的應用與前景展望(摘錄)

2020-11-25 澎湃新聞

為充分發揮開放型、平臺型學術組織的作用,為了增強各專委會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進一步促進學術交流,由四川省電子學會主辦,電磁脈衝與雷電防護技術專業委員會承辦的電子版《電磁脈衝與雷電防護》論文選編將陸續推出,以供大家學習參考。同時歡迎各專委會推薦好文,協辦參與。歡迎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作者:

李寶毅1,2 ,趙亞娟1,2 ,王蓬1,2 ,周必成1,2 ,張澤奎1,2

( 1.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三研究所; 2.電磁防護材料及技術山西省重點實驗室)

摘要:

電磁防護超材料以人工微結構為基礎,實現了對介電常數和磁導率的自由設計,可突破傳統電磁防護材料在信息裝備一體化發展過程中遭遇的各種物理極限,在隱身材料、微波器件、軍用天線等國防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本文闡述了電磁防護超材料的原理和特點,總結了其在軍事領域的重大應用價值,綜述了近年來在國防領域的最新成果,分析了當前研究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趨勢,為電磁防護超材料的進一步實際應用提供有效、可靠的理論依據及實驗基礎。

-----------------

電磁防護材料通過電、磁、光、熱等物理反應來消除或減弱系統、設備、組件的複雜電磁環境效應,是構成現代化電子信息裝備的基本功能單元。隨著電子信息裝備向小型化、高集成、高效率、低功耗、低可探測性的方向進一步發展,基於鐵氧體、金屬微粉、導電聚合物的傳統電磁防護材料在質量、體積、功能複合等方面已經遭遇各種物理極限,如衍射極限、曲面構型、吸收帶寬和厚度極限等,逐漸不能適應信息系統對電磁防護材料的新需求。

作為先進電磁防護材料的重要發展方向,電磁防護超材料以人工微結構為基礎,突破了自然界物質屬性對電磁特性的局限,可對材料介電常數和磁導率進行自由設計,實現對電磁波能量、頻率、方位的靜態和動態調控,並已在隱身材料、微波器件、軍用天線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如利用超材料與吸波材料複合降低傳統材料厚度並拓展帶寬,實現電磁與光學、熱學、力學的多功能複合,設計小型化、低功耗微波器件和軍用天線等。

電磁防護超材料技術的突破可能使飛機、艦艇、無線電和衛星等的電磁防護設計產生重大變革,進而影響到以上武器平臺的設計,在國防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本文總結了近年來電磁防護超材料在國防領域中的先進研究成果,並對電磁防護超材料當前研究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展望了其發展前景,為超材料的進一步實際應用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及實驗基礎。

1 電磁防護超材料的原理和特點

2 電磁防護超材料在國防領域中的應用

電磁防護超材料研究的重大科學價值及其在國防領域呈現出的革命性應用前景,得到了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等政府以及波音、雷神等機構的強力關注,已是國際上最熱門、最受矚目的前沿高技術之一。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電磁防護超材料的作用頻段已從微波發展到太赫茲以及光波段,並在隱身材料、小型化微波器件、高效平面天線等領域不斷得到應用。總體看,目前超材料尚處於基礎研究及應用研究階段,未來最有可能在以下方向得到突破。

2. 1 設計新型隱身材料,實現輕薄化、全頻段、智能化隱身

電磁防護超材料實現隱身的另一種途徑是構建隱身鬥篷,使入射的電磁波或聲波繞過被隱藏的物體,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隱身

2. 2 與傳統電磁防護材料複合,突破材料在厚度、體積、頻段等方面的極限

基於傳統電磁防護材料的限制和電磁防護超材料的特點,將兩種材料的優勢結合有望發展出新型寬頻高性能電磁防護材料。

2. 3 實現電磁防護與電、熱、力等功能的複合,滿足裝備在複雜電磁和嚴苛使用環境下的多功能需求

2. 4 構建新型天線和天線罩,解決現有信息裝備存在的效能不高、復用性差、可重構性差等缺點超材料在天線與天線罩領域的應用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具體體現在超材料結構天線本身設計以及對天線波束的再設計。

3 電磁防護超材料研究存在的問題

電磁防護超材料在國防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目前並未實現大規模工程應用,尚有許多技術難點有待解決,需要在以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3. 1 進一步認識電磁防護超材料的電磁調控理論及其作用機制

3. 2 強化電磁防護超材料的性能,克服其在帶寬等方面的不足

3. 3 加強電磁防護超材料與工程應用領域的結合

3. 4 發展電磁防護超材料低成本、短流程、跨尺度製造技術

4 展望

目前,電磁防護超材料的基礎理論研究向多學科高度交叉融合方向發展,實驗研究向寬頻帶、低損耗、高頻 ( 太赫茲、紅外和可見光 ) 和低頻( MHz) 、各向同性、功能集成等方向發展。未來電磁防護超材料技術將向更寬頻譜、數位化、智能化等方向發展,發展趨勢主要有:

( 1) 電磁防護超材料模型庫。以材料資料庫系統為基礎,以數位化模擬技術為工具,通過材料的微結構單元組成預測材料的性能,並將材料設計、產品設計和生產製造融為一體,加速電磁防護超材料的「發現—開發—應用」進程。

( 2) 多功能複合一體化設計。利用多尺度建模和多物理場仿真設計,將材料的光、電、熱、磁、力等功能集合於同種材料上,實現電磁防護超材料的多功能一體化和智能響應。

( 3) 全壽命周期管理。針對複雜電磁環境和極端服役環境的使用需求,電磁防護超材料在設計之初即應考慮材料微觀層次使役行為演化規律和損傷修復技術,藉助計算機輔助設計與仿真,實現材料的全壽命周期管理。

( 4) 低成本製造技術。製造成本是限制電磁防護超材料大量使用的重要原因,利用高效率高精度的自動化設備進行生產製造,大力發展 3D 列印等新興精密製造技術,提高電磁防護超材料穩定性、可靠性。

全文刊登在

《電子元件與材料》2019年第 5 期

也可發送電子郵件

scsdzxh@163.com

向四川省電子學會秘書處索取電子文檔。

原標題:《技術專欄 | 電磁防護超材料在國防領域中的應用與前景展望(摘錄)》

相關焦點

  • 英國國防科學與技術實驗室預測量子技術應用前景
    聚焦網絡安全,傳播密碼知識,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商密君(id:shangmijun),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英國國防科學與技術實驗室(Dstl)代表英國國防部(MoD)、英國戰略司令部,聯合發布《量子信息處理技術布局2020:英國防務與安全前景》研究報告。報告顯示,量子技術的進步能夠有效提升軍事指揮官作出有效決策的高效性、準確性和果斷性。
  • 石墨烯材料在鋰電池中的應用與前景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通過對石墨烯結構、性能的分析,簡要地分析總結了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等方面的應用,從而分析目前石墨烯材料的優勢發揮和重點的研究方向,並對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應用前景進行一定的展望。
  • 新型隱身材料研製成功 主要用於電磁領域
    這種新型人工電磁材料(或稱超材料,英文名稱:Metamaterial)有可能使隱身夢想成真。  使用新型人工電磁材料 引導電磁波轉向  「隱身大衣」是新型人工電磁材料的最重要應用之一。所謂隱身大衣,實際上是一種可以按特定方式導行電磁波的中空材料。
  • 潘建偉:推動量子技術在國防政務金融能源等領域率先廣泛應用
    來源:中國科學報原標題:潘建偉院士: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量子信息技術最初發展時備受質疑,甚至被打上「偽科學」標籤。但我相信,如果大家能坐在一起討論,對量子力學有深刻了解後,還是可以達成共識的;另一種質疑在於,大家覺得我們是做物理學研究的,怎麼就到信息領域了?況且我們對信息科學的名詞都不是很清楚。其實,我們是可以用物理學的語言去解釋量子信息的。」他表示,隨著研究不斷取得進展,大家逐漸看到,量子信息還是能夠提供一些有用的東西的。
  • 「拓撲相變」與「超級材料」的軍事應用前景
    Geim)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以表彰他們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石墨烯也因其優越的材料特性而在短短數十載中逐漸成為人們公認的「新材料之王」。對此,有學者指出:「19世紀是鐵器的時代,20世紀是矽的時代,21世紀則是碳的時代。」如今,拓撲理論的發現對物理學領域的「明星材料」——石墨烯,以及其他「超級材料」之間的關係更是成為科學界關注的焦點。
  • 2018年我國納米材料市場規模,納米材料醫學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受益於納米技術的不斷革新,生產工藝的逐漸完善,納米材料的生產成本不斷降低,新的應用領域不斷開拓的影響,全球納米材料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但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隨著對其在生物醫學中應用研究的深入及生物安全性問題的闡明和解決,納米技術將成為醫學研究和臨床治療中的一個重要手段,為許多重大疾病患者帶來福音。
  • 技術分享 | 納米材料在高效過濾領域的應用前景與優勢
    技術分享 | 納米材料在高效過濾領域的應用前景與優勢 發表時間:2017/2/21
  • 模具製造領域中的表面工程技術應用綜述及展望
    摘要:扼要綜述了在模具製造領域中應用較為廣泛的幾類表面工程技術,並對其性能指標和經濟性作了比較。介紹了稀土表面工程技術在模具製造中的應用進展。對納米表面工程技術在模具製造中的應用作了展望。  關鍵詞:模具製造;表面工程技術;稀土表面工程;納米表面工程  引言  國際模具協會專家認為:模具是金屬加工業的帝王。而模具材料又是模具工業的基礎。但即使是新型模具材料仍難以滿足模具的較高綜合性能的要求。表面工程是當前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中表現較為活躍、發展較為迅速的分支。
  • 區塊鏈技術在軍事領域的五大應用前景
    | 博士 | 摩爾定律 | 諾貝爾獎 | 國家實驗室 | 國防工業 | 預見2035 | 預見2045  | 預見2050前沿科技:顛覆性技術直升機 | 戰鬥機 | 六代機 | 網絡武器 | 雷射武器 | 電磁炮
  • 故都科技:石墨烯材料在鋰電池中的應用與前景!
    通過對石墨烯結構、性能的分析,簡要地分析總結了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等方面的應用,從而分析目前石墨烯材料的優勢發揮和重點的研究方向,並對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應用前景進行一定的展望。
  • 【研討會】銅鐵合金材料在新基建領域有用武之地 材料應用技術革命...
    據分析,該產品將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如銅鐵板帶可用於5G手機散熱板、屏蔽罩、大尺寸OLED背板材料、大尺寸LED顯示屏散熱板(在日本已經應用)、電連接器接插件、無線充電線路板、空調冷凝管等;CuFe合金杆、棒、線、絲材可用於電磁屏蔽線、高保真音頻線、高速電機用電磁屏蔽電線、高壓電纜線、機器人通訊控制線、射頻線、編織電磁屏蔽網/帶、海水養殖網箱、焊接絲材等;CuFe合金粉末可用於剎車片、吸波屏蔽塗料、
  • 導熱材料、電磁屏蔽材料、天線級材料、半導體製冷片等熱門材料...
    如何在減少電磁幹擾?如何解決實際應用場景中熱效應的影響並做相應的處理?如何在高功率應用下加強整版散熱性能?板材的選擇變得至關重要。
  • 超材料為裝備穿上「隱身衣」 軍民融合帶來廣闊前景
    項目首席專家、光啟技術總經理趙治亞表示,此次863計劃超材料項目通過驗收,標誌著我國超材料研究的理論水平和技術支撐水平都有了大幅提升  作為新時代我國材料領域科技創新的切入點與著力點之一,超材料是進一步推動我國材料科技突破和產業化發展的重要領域。在國防軍工領域率先應用與軍民融合的大背景下,超材料將迎來產業發展新契機。
  • 超硬材料行業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綜論
    CVD 的真正優勢是應用在功能材料方向,超硬材料行業要加快 CVD 金剛石生長技術研究及其產業化進程,促進 CVD金剛石在功能材料領域的快速發展。球齒的應用實驗成本高,投入大,短期內還難以進入盾構機等主要工程應用領域。有資料表明,在囯外球齒在石油衝擊鑽頭上有應用,佔到油氣井鑽頭產值的 10%。
  • 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取得突破
    電磁輻射是指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在空間傳播的物理現象,其頻域涉及紅外(1-20um)、射頻及微波(1KHz-100GHz)等。而電磁輻射控制材料是指通過與電磁波相互作用,能夠調控電磁波傳導、吸收和反射特性的材料,主要包括紅外輻射控制材料、射頻及微波輻射控制材料等。
  • 光啟技術「隱身衣」量產,中國超材料技術領跑全球
    偽裝和隱身技術作為反偵察手段,已成為戰場上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去年珠海航展上,戰機、無人機等新一代隱身解決方案的推出,獲得軍事愛好者和領域專家的高度關注;而其背後的公司——光啟技術也備受矚目,其今年4月份公布的一份籤單公告,惹來業內人士猜測公告中的相關產品極有可能是光啟極具競爭力的航空領域裝備。
  • 龍生股份正式更名光啟技術 光啟超材料「隱身衣」注入上市公司
    作為被美國《科學》雜誌評為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中人類最重大的10項科技突破之一,超材料在航空航天、軍工、無線互聯、生物醫療和智能結構件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 在全球「工業4.0」進程持續深化、「智能+」應用領域不斷擴大的背景下,超材料智能結構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及人工智慧革命中的代表產品,已經成為全球炙手可熱的研發領域,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市場前景。
  • 基於超材料的新型吸波材料及其天線隱身應用進展
    吸波材料是能有效吸收入射電磁波、降低目標回波強度的一類功能材料。傳統的吸波材料大多是基於Salisbury吸收屏原理設計,其典型不足是體積過大。隨著通信、隱身等領域對吸波材料性能要求越來越高,傳統吸波材料已不能滿足民用、尤其是軍事應用需求。
  • 神奇的超材料——人工電磁結構材料
    Metamaterial(超材料),其中拉丁語詞根「meta-」表示「超出、另類」等含義,因此一般文獻中給出人工電磁材料的定義是「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超常物理性質的人工複合結構或複合材料。」也就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超材料」。
  • 國防軍工重點企業職能及裝備材料使用簡況
    無論是推進大飛機、高速列車、電動汽車等重點工程,還是發展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重要產業,還是海洋開發、情報信息和軍事裝備等國防軍事和工業領域都面臨著一系列關鍵材料技術突破的問題,材料技術突破是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與技術創新的標誌之一。小編匯總了國防軍工企業重要信息,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