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積極樂觀,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塑造這種陽光向上的性格呢?育兒助手敬邦嬰兒車來支招,讓您的孩子輕鬆養成樂觀向上的好性格。
1、父母的做法很重要
孩子的性格習慣很大一部分是受到父母的影響,因此,爸爸媽媽給予寶寶的情緒狀態對他們來說很重要,專家表示,家長若能多提供寶寶一些正面情緒,減少負面情緒,不僅對於寶寶的情緒會有明顯影響,還可以直接地改變家長的情緒困擾。例如生活中的不如意讓爸爸媽媽感到煩心,所做出的反應寶寶都能察覺並模仿學習。
2、讓孩子盡情地傾訴問題,宣洩情緒
當你的情緒得不到發洩時,你一定也會感覺心裡很難受,孩子也一樣。當你對孩子不耐煩或者輕視他的問題時,他也會覺得很難受。孩子只有在感覺非常安全並被人無條件接受的時候,才會更加快樂和自信。所以當他傾訴問題時,你不要做出好壞的判斷,只需要讓他感覺到你的傾聽和重視就行。比如,孩子回家向你抱怨老師老師兇了他,你也許會說:「肯定是你表現不好,老師才兇你。」這樣子說或許能讓孩子平靜下來,但是孩子的情緒得不到釋放還會感覺越來越委屈,家長們不妨換個說法:「哦,老師為什麼兇你,今天發生了什麼?」相信得到父母的理解,孩子會更容易得到快樂。
3、允許孩子犯錯和失敗
現在的孩子抗挫能力普遍較低,因為作為家長的我們都希望孩子少受挫折,因此總是不自覺地幫他清除障礙。但是這樣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孩子長大後,碰到的問題越來越棘手,我們自信有能力幫他解決嗎?所以,對父母來說,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具備解決問題、面對挫折的能力。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要允許他犯錯,讓他明白自己錯的地方,並且有改正錯誤的勇氣和能力。只有在不斷試錯、跌倒、爬起的過程中,孩子才會獲得新知,飛速地成長,並且培養不怕困難的態度,幫助他們在未來的人生中樂觀地面對一切挑戰,最終獲得幸福。
4、保持規律的生活
規律的生活習慣能讓人身心愉悅,雖然堅持下來不容易,但是一旦作息規律固定下來,就會給孩子帶來好處:對事情的掌控感覺、滿意度會提高,也就是說他會更有安全感,也更容易得到愉悅感。除此之外,一個生物科學方面的調查結果顯示,規律的生活能讓左右大腦得到有利的刺激和平衡。
5、學會感恩
有關幸福的研究表明,懂得感恩,也是生活幸福的重要一環。讓孩子學會感恩,會極大地促進孩子積極情緒的發展,也會提升孩子們的幸福感。
最後,願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