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視鏈背後的「讀眼」技術那麼好實現嗎?

2020-11-25 網易科技

文/黃通兵

今天整個科技圈都被雲視鏈霸了屏,又是一個青年才俊創業的勵志故事,別人的22歲擁有哈佛大學、CEO、6億估值、福布斯創業榜單最年輕創業者等諸多光環,而透過這些光環我們該看一看雲視鏈是否真的有看起來那麼酷。

拋開用戶在觀看視頻過程中是否願意互動不說,今天主要探討一下一聽就覺得吊炸天的通過捕捉眼球信息來實現觀眾情緒和思維在視頻中的實時反饋互動。作為眼球追蹤行業的從業者,我的分析可能讓很多剛剛有點興奮點的讀者失望了,從報導中所提到的雲視鏈的技術來看,通過普通家用攝像頭捕捉人眼注視點可是沒那麼容易實現的!

目前在世界範圍內眼球追蹤技術的實現主要是通過眼電圖法、鞏膜接觸鏡法、眼圖錄像法、角膜反射法。

眼電圖法應用較早,它是通過放置於眼鏡附近的電極測量皮膚的電勢差,實現眼動測量,在40年前就已經廣泛應用,至今仍有部分領域使用此法測量。

鞏膜接觸鏡法是將光學部件置於一個接觸鏡上,並將接觸鏡輕置於眼球上,這種方法在5°範圍內可以達到5「~10」的精度,因此也是被認為精度最高的眼球追蹤法,但是因為操作精度高,並且對於人眼有一定的傷害因此並未廣泛應用。

以上兩種方法普及性太差,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根本無法實現。

眼圖錄像法主要是通過辨認眼球的特徵如瞳孔外形、異色邊緣(虹膜、虹膜邊界)、近距指向光源的角膜反射來實現眼動跟蹤。根據云視頻的宣傳,其所提到的能夠讀懂人「眼神意識」的視頻技術,就是基於此項技術。然而虹膜識別+瞳孔運動識別雖然可以捕捉人眼的動作但是卻無法檢測到人眼的注視點,這才是最硬的傷!

首先虹膜識別和瞳孔識別都是基於一個平面的,要測量注視點就必須保證頭部是固定的,讓眼睛同頭和注視點的相對位置一致才可以。人眼作為人體最精細的器官之一,注視點轉移僅需要一個微小的動作,而人類僅僅因為呼吸而造成的頭部動作就足以讓測量誤差造成定位偏移。然後我們再退一萬步講,即使的頭部是固定的,對於虹膜的識別也沒那麼容易,歐洲人的人眼特徵較為明顯,識別相對容易,但也不是一個家用普通攝像頭就可以判斷眼球特徵的,而亞洲人瞳孔多為深褐色,人眼特徵較弱,普通攝像頭幾乎無法捕捉。因此從雲視鏈的眼球追蹤技術的出發點來說,通過眼神就能推送出你想要的信息是不可能的了!

那照這麼說雲視鏈的視頻與觀眾關注點的實時反饋是根本無法實現的了?打住!我可沒這麼說,剛也已經提到,雲視鏈以虹膜識別+瞳孔運動識別為出發點的,就是這個起點讓他們走錯了路。不知道有沒有細心的讀者注意到,其實眼球追蹤技術的實現還有一種方法我沒有說?那就是角膜反射法。接下來就介紹一下這種可以通過普通攝像頭即可捕捉人眼注視點的方法,搬好板凳,買好瓜子。

角膜反射法是目前眼球追蹤領域廣泛認可並應用的方法,主要通過攝像頭捕捉人眼特徵,通過算法建立人眼二維或者三維注視點估計模型,通過算法判斷人眼動作和注視點。眼球的特殊構造會形成一到多個浦肯野像,基於這種方法的眼球追蹤一般定位第一浦肯野像,通過定標步驟,可以測量出處在垂直平面現實定標點表面上人眼的注視點。來張示意圖看看:

為了從頭部運動中區分眼球動作,需要眼球上的兩個參考點。這種瞳孔中心與角膜反射之間的位置差異之隨眼球轉動而變化,同輕微的頭部運動相對恆定,不管瞳孔在眼眶中如何轉動,浦肯野像同眼球相對固定。目前七鑫易維的眼球追蹤算法已經做到了頭部的正常動作不影響注視點的判斷,並且採用紅外弱光進行彌補了亞洲人人眼特徵不明顯的問題,可以很精準的捕捉到人眼的注視點。

根據大腦——眼睛一致性假設,人們所看的一般是其大腦中正在處理的內容,這是人類視覺系統的工作方式。基於這個假設,採用眼動跟蹤技術來研究人類心理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七鑫易維認為,在人機互動過程中,注視等同於注意力。所以說雲視鏈的「讀眼神」完全可以實現,但是路徑要正確。

以「眼神推薦系統」為例,首先,根據七鑫易維的角膜反射技術及相關算法,完全可以捕獲到用戶的注視點。接下來,可以對用戶的注視目標進行模式識別(例如,識別出他注視的形狀是一個紅色的女士手提包)。進而可以根據用戶的瀏覽記錄提取一些框架信息,比如,用戶看的都是紅色、細帶的手提包,並且注視點經常停留在包的發行時間上,可以推斷這個用戶目前就是想買一個紅色的細帶手提包,而且很關注它是不是新上市的潮流產品;可以通過分析瞳孔直徑的變化,推斷用戶的情緒。在以上三點的基礎上,完全可以給用戶實現精準推送,匹配某寶、某東的物品給用戶。這和很多購物網站上的「猜你喜歡」之類的標籤某種意義上原理是一致的,不過過去只能通過分析用戶點擊、分析購物車等操作才能記錄喜好,現在只要一個眼神。從對用戶認知的把握與實現簡易度兩個層面來講,可以說,眼動跟蹤技術產生的數據非常寶貴,且是其他輸入通道所無法替代的。

對於眼球追蹤技術方面產業鏈,我想國內沒有比七鑫易維更具有發言權。我們是國內首家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眼球追蹤和眼動控制技術的科技公司,一直專注於機器視覺和人工智慧領域技術研發和創新,致力於升級和優化所有終端設備的人機互動方式和體驗。「中國的霍金」王甲用眼睛寫出了兩本書,漸凍人「好想飛」也用眼睛打字開起了網店。7年的行業積累,無數的成功案例。

視覺在人類獲取信息渠道所佔比例超過80%,注視點信息就是視覺信息中最重要的,眼球追蹤技術會給很多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會孕育出新的偉大的公司,但絕不會是沒有核心技術的忽悠型公司。

(本文作者黃通兵,系七鑫易維CEO,眼控行業相關人士。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目的正確,就可以不擇手段嗎?(深度好文)
    那麼,目的正確,真的就可以不擇手段嗎來看幾個曾經的網際網路創業案例:一個公司把美國特斯拉汽車換個外殼,裝上安卓系統,搬上展臺用PPT展示,就對外號稱要做中國的特斯拉;一個農產品網站上,出現了一條銷售一百萬噸洋蔥的記錄,幕後公司號稱銷售規模有望在第二年就突破10000億;一個視頻類網站上的高管成員盜用他人技術,鼓吹是革命性發現
  • UFO 空間跳躍技術 !未來能實現嗎?
    當然可以實現空間跳躍技術,那麼你肯定要問我為什麼一定會實現呢?如果弦理論是錯誤的,那麼空間跳躍技術就成空談了嗎?】空間跳躍技術的百科資料這樣說:在「弦理論」基礎上,通過人工製造「蟲洞」形成的宇宙弦,從而實現空間跳躍!但是基於現在的科學技術限制,我們也就只能想想而已【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開始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就進行過模擬製造「黑洞」,當然到現在也並沒有成功。那麼,你覺得「空間跳躍技術」離你有多遠?】
  • 機械設計行業真的有那麼可怕嗎?毫無發展了嗎?
    換句話說,你的價值已無法依託人口紅利來實現。憑什麼機器人比你便宜,還要買你的東西?所以每一個機器人能進入的領域,工資都在衰退。 (以下只針對普通設計師,不針對技術方向大牛) 客戶要個包裝線,我明天就能從上海調來前道,東莞拉來後道,本地廠家做輸送線,複雜動作湊一湊拼臺機器人,簡單動作拉條模組線軌,工藝找行業專家評審,廠裡大牛解決掉最非標的那點設計。50天交貨,7天調試。 你認為我們沒有技術嗎?只知道東拼西湊嗎?
  • 可見光通信技術與LED照明背後故事解析
    試想一下,在一個有燈光照耀的地方,你手上的移動終端不到0.2秒就能下載(傳輸)完成一部高清電影(1GB),同時還能可享受打電話、上網等各種常見 網絡服務,那麼你還會想念WiFi或4G網絡嗎?答案顯然是不會!不過也一定有朋友會問,這麼「誇張」通信技術真的存在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 天文臺認證手錶有那麼好嗎?
    大家好,我是名修手錶維修服務中心的一名手錶維修技師,守護工匠精神,一生做一事,一事學一生。用知識為你的愛表做保護傘!搜索「名修手錶維修服務中心:手錶維修丨明表懂表更愛表」天文臺表與 「天文臺認證」說是一回事。
  • 百度遷徙圖背後的技術原理是什麼
    而在這過程中發現我原來也有我好多不明白的地方,這也激發了我這個技術宅的興趣,我到處找資料研究終於知道了基本的整個原理,後來想想肯定也有很多朋友不知道這背後的原理,那就分享出來做個科普吧。 現在我們從源頭來講,為什麼我們會有地理定位技術? 其實最早的定位系統是來自美國國防部50年代的軍備競賽,當時蘇聯在1957年發射了Sputnik-1人造衛星,而美國不甘示弱,1958年,為了實現軍事上的高精確打擊,美國海軍開始研製子午儀衛星定位系統。
  • 記憶晶片技術真的有可能實現嗎?
    記憶晶片技術真的有可能實現嗎?26 21:43 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記憶晶片技術真的有可能實現嗎
  • 揭秘摩拜單車背後的物聯網技術
    相信很多人一定對共享單車的工作原理非常感興趣,還有她背後所代表的物聯網技術應用。以摩拜單車為例:實際上,摩拜單車的技術實現,主要包括這幾個主要角色:單車上面的智能鎖(這個是核心關鍵,包括了GPS定位模塊,GPRS通訊模塊,主控晶片,電控鎖模塊等)用戶手中的手機和APP單車提供商的雲伺服器(平臺)好了,我們來按流程一步一步解析。
  • 石墨烯真的好嗎?豫北電碳揭秘:石墨烯大熱背後真相!
    事實真是如此嗎?小編帶你揭秘,石墨烯大熱背後的真相!探尋一:石墨烯是什麼?石墨烯目前是世界上最薄最輕最強的材料,與石墨淵源極深。數據顯示,2004年第一次得到石墨烯,就是用膠帶從石墨上粘下來一層。石墨烯大熱背後真相探尋二:石墨烯與石墨區別石墨烯:強度高、韌性好、重量輕、透光率高、導電性強,主要應用於材料學、能源、生物醫學、微納加工等領域,被認為是一種高科技材料。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為啥建那麼快?背後有哪些硬核科技「密碼」
    10多天時間一家醫院拔地而起,令世界驚嘆的「中國速度」背後有哪些硬核科技「密碼」?還記得年初,上億網民24小時「雲監工」為建造兩所醫院加油鼓勁的場景嗎?工地上,一個個箱式房被極速安裝,這便是首要「必殺技」——高度模塊化裝配式建造新技術。「長期技術積累、邊幹邊創新、集成再創新、持續產業化是創造奇蹟的基石。」
  • 5G,它的背後是什麼無線技術?
    而且,與XX為公司關的內容也是很多,這不,就這幾天,李X元先生的事情也成了頭條,甚至連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都發表了評論,我就不湊這個熱鬧,我今天想談談5G,談一談5G背後的無線技術,這是我作為一個理工男的本行,宣傳一下科學與技術是我輩的職責,為我大中華人才培養,盡一點綿薄之力而已)。2.5G的標準誰來制定?
  • 考個好學校真的那麼重要嗎?
    這不禁讓人疑惑:考個好學校真的那麼重要嗎? 其實道理大家都懂,只是到底有什麼差別可能不太了解,之前公眾號發布過一篇文章《好大學為什麼好,血淋淋的現實告訴你想出人頭地就要上好大學!》(點擊文字查看文章)詳細的闡釋了從社會的角度學生為什麼我們要上好大學。今天我們從概念上解讀,為什麼本科一定要強於專科,好大學一定吃香。
  • 技術實力背後,大疆如何打造自己的「工程師文化」?
    另外射擊這件事兒,聽起來非常的簡單,但是實際上我們去實現的時候它有很多的技術細節去思考,比如說:首先機器人要想互相射擊實體的子彈,必須先從某些地方把這些子彈收集起來,就需要製造非常複雜的夾取和吸取的機構。另外機器人要想在場地中靈活的移動,就必須設計非常好的驅動系統,還需要根據機器人自身的重量以及場地的地形涉及妥善的懸掛避震系統。
  • 冰亦花瓣面膜霸屏快手真的是表面的那麼好?
    刷過快手的人多少都知道冰亦面膜一度霸屏快手,看到視頻中的人下定決心開始選擇了冰亦的創業之路,事實上真的是表面上的那麼理想嗎?下面講一下個人的見解冰亦是梵奇格化妝品有限公司旗下主打品牌,在創始人董海燕的帶領下,在短短三年時間內,實現了飛越般的發展,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推崇,其極具開創性與想像力的商業模式,也為更多個人創業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平臺。
  • 永生真的能實現嗎?
    隨著科技和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的平均壽命也在不斷攀升。不過對於壽命的提升人類是永遠不會滿足的,永生才是他們最終的目標,那麼永生,真的可以實現嗎?這種技術是將人進行冰凍,來維持細胞的活性,然後在幾百年之後科技發達再將人解凍,通過未來高科技的技術來實現永生。這種技術是否真正能實現永生,目前來看還是不清楚的,因為未來科技的發展能否實現永生還未可知,而且過了幾百年之後,解凍之後人是否還可以恢復意識也未可知,不過這也算是未來實現永生的一種方式。
  • 從Spilly談社交AR應用的技術實現原理
    在另一邊廂,Facebook感覺到競爭對手的危險,他們在這之後的第二年收購了MSQRD應用程式背後的團隊。「自拍AR」這種以人為核心的計算機視覺突然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轟動,成為了兩大社交媒體巨頭之間鬥爭的關鍵武器。
  • Daniel:如何通過SEO技術實現複利收益?
    今天給大家聊一聊,如何通過SEO技術實現複利收益。 在講之前,我先說明一個觀點:光有技術其實是掙不到錢的。你可能會說,Daniel你的標題不是說實現複利嗎?怎麼又說掙不到錢了。 別急,且聽我逐一分析。
  • 冬奧會上的石墨烯防熱服太神奇了,他的背後有那麼多黑色科技
    那麼你知道這種純正石墨烯材料熱衣背後的黑色技術嗎?讓我們一探究竟。據了解,純石墨烯取暖服是保暖衣與石墨烯加熱膜為材料。石墨烯幾乎透明,只吸收2.3%的光。他的密度如此之大,即使是最小的氣體分子也無法穿透。這些特性使得他非常適合透明電子產品,如透明觸控螢幕、發光板和太陽能板。作為最薄的一種,納米材料和「新材料之王」被稱為「黑金」和「新材料之王」。
  • 納米塗層技術 電子線路板用納米塗層防水效果好嗎?
    納米塗層防水技術 電子線路板用納米塗層防水效果好嗎?納米防水塗層主要成分是全氟聚醚化合物、電子級環保無腐蝕氫氟醚溶劑,具有防水防油性能的全氟聚醚化合物溶液,可通過浸泡方式,快速在PCB板表面形成一層輕薄、透明的保護膜,肉眼無法識別,因此不會對外觀和性能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