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力背後,大疆如何打造自己的「工程師文化」?

2021-01-07 極客公園

作者:

大疆在無人機領域的地位難以撼動,而這背後則是數千名的大疆工程師的技術實力支持,但大疆是如何建立這樣龐大的研發團隊?

大疆創始人汪濤作為曾經大學生創客中的一員,在大疆內部也相當推崇工程師文化,但很多人卻會認為工程師就是枯燥的研發,不過大疆不這麼想,也並不想讓你這麼想。

於是,大疆創辦了一個非常特別的「機器人大賽」——RoboMasters 大賽,作為 RoboMasters 的發起者和承辦方,大疆為參賽團隊——來自全國高校的學生,提供了機器人的基礎部件,包括動力系統、電池等。但機器人的操控部分,包括機器視覺在內的自動化部分則由學生們自己完成。

大疆希望通過這樣激烈硬朗的競技風格,真正讓「工程師文化」的得到更好的解讀,並且讓更多的大學生愛上技術。所以這次大疆無人機智能導航技術總監 & Robemaster 部門技術總監-楊碩,也來到極客公園,為我們解讀大疆內部究竟是如何通過機器人來打造一種特別的「工程師文化」。

在 2016 年 9 月 27 日,大疆創新在紐約發布了 MAVIC PRO 飛行器,這款產品是我們 2016 年度最重要一款產品之一,在這裡也要特別感謝極客公園將 MAVIC PRO 評為 2016 年度智慧硬體。

MAVIC PRO 具有可摺疊的機身的極大的增加了使用時的便利性,除了繼承精靈 4 機器視覺技術以外,它還增加了很多的新的功能,比如說智能返航,手勢自拍等等。關於這款產品的特性我不需要再多贅述,我們的很多用戶都非常喜歡這款產品,也會在使用這款產品之餘,很好奇的問我們,在大疆創新內部,是怎樣一個工程師的團隊,是怎樣的一群設計者,設計了這樣的一款產品。

我相信在座的朋友也有類似的問題,我今天的演講是從一個比較特別的角度從某種程度上解釋一下大疆創新是如何建立今天這樣一支研發的工程師團隊的。

大疆是如何建立這樣龐大的研發團隊?

我個人有這樣的一個觀點。大疆創新不僅是一家無人機公司,更是一家機器人公司。我們現在正在經歷一個偉大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冰冷的機器人逐漸從工廠和荒野走進人們的生活,走進人們溫暖的家,成為人類生活的陪伴者。

MAVIC PRO 具有小巧的機身和靈活的功能,要想把這樣一款飛行器設計出來,它肯定需要有工程師融入自己的熱愛,對機器人保持很好的認識。同時工程師還需要非常的熱愛生活,能夠發現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MAVIC PRO 機械設計師就是非常熱愛生活的。他是一個滑雪愛好者,比是一個登山愛好者。在一年多以前,我們還曾經交流過,在攀巖過程中使用無人機航拍的痛點,這也促成他之後設計 MAVIC PRO 的一些思路。

正如我們看到 MAVIC PRO 會想到它背後的設計師是怎樣的一個工程師一樣,如果我們看到舞臺上再出現一些其它的機器人,大家可能也會想問,這是什麼,是誰設計了它,它是用來做什麼的,任何一個機器人都有背後 的設計師和工程師的團隊。

機器的美源自人的創作之美。

對於如何培養能製造和設計飛行器和機器人的工程師,這是一個比設計飛行器和機器人本身更大的問題。

從無人機到機器人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大疆創新開辦了一個叫 RoboMasters 機器人比賽,這個場地實際上是在有籃球場尺寸的大小的場地裡舉行的。它跟一些流行的電子競技遊戲有類似的場地設計。參賽的選手需要自己製作機器人,上場進行比賽,當然參賽隊伍他們自己還需要設計一些不同角色,不同功能的機器人,以在比賽場上獲得更多的技術優勢。

上場的機器人會通過無線系統和一個叫做裁判系統的伺服器,這個裁判系統可以實時的讀取所有場上機器人的各種位置、狀態以及其他的信息,並用一個類似遊戲小地圖的方式顯示出來。

機器人在場上通過紅藍雙方,紅藍雙方各自通過無限系統連接在自己場地兩冊選手的操作間裡面,在操作間裡參賽的選手要通過手動、自動或者是半自動的方式給機器人發出控制指令,機器人在比賽場地內互相射擊,我們的裁判系統會自動檢測機器人互相打出來的塑料彈丸之間的碰撞,並把這種子彈的擊打轉化為血量的減少,一個機器人如果血量降低到零,會把材料系統自動終停止一切的行為。

跟現在主要的一些電子遊戲是非常類似的,不過我們花了非常大的努力,把這個概念進行實體化。

這項比賽在過去的兩年連續舉辦了兩次,主要面向全世界的高等院校的學生,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參賽的高校數量以及參賽學生人數都在逐漸上升,2017 賽季也就是半年以後的比賽,我們剛剛完成了報名的工作,一共收到了海內外 200 支參賽隊伍的報名。

為什麼不是更激烈的機器人格鬥?

可能有的朋友會問,機器人之間的比賽為什麼不使用格鬥的方式,也許有更大的視覺衝擊力,我們設計這款比賽的初衷是為了培養技術,所以我們更加看重的是這場比賽裡面所展示出來的技術,另外我們設計的這種血量和傷害檢測的方式實際上並不造成任何的物理上海,機器人對人來說是比較安全的,它非常適合沒有任何機器人基礎的學生去進行製作和調試。

另外射擊這件事兒,聽起來非常的簡單,但是實際上我們去實現的時候它有很多的技術細節去思考,比如說:

首先機器人要想互相射擊實體的子彈,必須先從某些地方把這些子彈收集起來,就需要製造非常複雜的夾取和吸取的機構。另外機器人要想在場地中靈活的移動,就必須設計非常好的驅動系統,還需要根據機器人自身的重量以及場地的地形涉及妥善的懸掛避震系統。第三,機器人要想實現準確的攻擊,就必須對自己的機器的彈道進行很好的定量分析,另外還需要引入機器視覺的算法進行目標的識別、運動估計、目標位置的預測等等這些預測。最後,要想把這些所有的技術都整合在小巧的靈活的機器人上面,學生必須很仔細的去思考這個機器人整個的系統設計,這需要讓他們在一個類似做產品的方式去研究這樣的一部機器人。

「授人以漁」

我們認為整套的技術都對學生是個非常好的鍛鍊。

為了更好的說明剛剛講到的技術,我們在舞臺的左側準備了一個演示區,這個演示區裡面有兩臺機器人,一臺紅色,一臺藍色,藍色的機器人作為目標在場地裡面隨便來回移動,紅色的機器人則有一個自動識別和自動攻擊的算法。

那麼,這個程序是我們是用機器人作業系統實現的,這樣的技術實際上在我們的努力之下,它已經成為一個讓大學二年級三年級的學生,能夠通過兩三個月的時間就已經掌握的技術。在製作整套系統的時候,學生就可以學到 Linux 作業系統的使用原理,機器人作業系統的原理,以及各種識別、目標檢測和運動估計的算法。

可能懂技術的朋友也能夠看出來,我們已經把剛剛介紹的一部分技術已經用在了大疆技術創新的幾款產品裡面。但是從我們的角度來說,我們很樂意把技術與用戶分享,我們也更加的願意去把這些技術的開發思路和研究的思路通過機器人比賽分享給更多的學生。

相比於一般的機器人產品,機器人比賽更加是一個授人以漁的過程,同時我們也發現在做機器人比賽的時候,我們自己也能從中挖掘出很多新的關於教育的思路,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會把機器人比賽當作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來做。

那麼再具體一點說的話,機器人比賽,它本身是有一個非常嚴格的時間線,比如說我們說七月份要比賽,學生 就必須在七月份把整套機器人,如果把這個時機錯過了,就失去這一年的時間的浪費。

另外在比賽的規則裡,我們實際上可以不斷的更新和增加一些能夠融入現實生活中所需要的場景,讓學生在解決這些比賽裡的技術點的同時,也就解決了一個更加現實的問題。舉例來說,我們 RoboMasters 比賽的規則就有一個新的元素,叫摩託機器人,這個機器人需要在場地裡搬運一些障礙物,去進行防禦或者是阻擋對方的進攻。

學生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他們製作了工程機器人。這個工程機器人的技術就可以用來實現類似倉儲或者是物流這樣的一個場景中所需要的搬運物體和快速移動的技術。

我們認為這樣的一種技術培養的方式以及這樣的思考機器人問題的方式,能對學生他們的教育起到一個很好的補充。另外學生在參加這個比賽的時候,跟同學一起奮鬥,互相討論,對他們團隊合作的能力也是非常好的事情。

讓工程師成為明星

當然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我們想通過這個比賽讓工程師成為明星。大家可以看到,我們比賽的現場設計了非常華麗舞美、燈光的效果,我們還邀請了知名電子競技解說到現場為大家解說比賽,另外在比賽內外,我們還會通過微信、微博各種方式,去講述參加比賽的參賽選手他們在製作機器人的過程中和經歷的各種故事。

這些舉措我們相信可以讓學生得到更加多的關注,也能吸引潛在的贊助和支持。有了這些贊助和支持以後,這個比賽才能生生不息的持續下去。

在比賽之外我們還開放了很多其它的活動,比如說讓學生去研究比賽新元素的夏令營,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技術和參賽隊伍管理經驗的青年工程師大會。

這些活動都是為了營造一種工程師的文化,而且我們也非常想在全社會推廣這樣的文化。讓年輕人通過我們的比賽和比賽的周邊活動,了解到機器人比賽,機器人工程師是一件非常酷、非常厲害的事情。

在很多好萊塢的電影裡,一般來說電影都會用科技和機器人的元素去吸引人們的眼球,而且一般好萊塢的電影裡,主角一般都會有那麼一兩個人是科學家。而且這些科學家會用自己的科技知識和工程知識發現電影中關鍵的線索去推動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

反觀我們中國的攝影作品就沒有這樣的一些表現,是因為我們國家缺少機器人工程師和厲害的機器人嗎?我們覺得並不是這樣,所以為了貫徹這樣的想法也在社會上更加好的推廣工程師文化,RoboMasters 邀請一個日本知名的動畫團隊,製作了一個動漫,這個動漫講述了一群中國的大學生在參加 RoboMasters 這個比賽的過程中,了解自己,學會與他人溝通的故事。

在製作這部動畫片的過程中,我們參考了很多過去參加 RoboMasters 比賽的經歷,我們想儘可能的真實的把他們在學校裡面努力的全身心製作機器人的故事講出來。2015 年的 RoboMasters 比賽主題叫做「不一樣的戰鬥」,很多同學告訴我們說,這場不一樣的戰鬥也帶給他們不一樣的青春。

不一樣的戰鬥

我們從參賽選手裡聽說了很多在學校裡面努力的去平衡學業、工作和機器人製作的故事。看到他們跟隊友去爭執、討論、達成共識的這樣一些過程,都讓我們感到非常的感動。我們也想通過動漫把這些故事講出來,讓更多的人體會到我們所體會到的感動。

今年上半年我們會跟國內幾家高校進行高校的課程合作建設,是基於 RoboMasters 標準的機器人。在 5 月份我們會在上海、北京、廣州和成都四個城市舉辦四場分區賽。6 月份我們會在新加坡的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學術會議上舉辦一個技術挑戰賽,來吸引全球的技術人才和機器人學家。

7 月份我們剛剛介紹的同名動漫會上映,我們也會在深圳舉辦最後的全球總決賽,作為整個賽季的高潮,這個比賽同樣也會進行現場的解說以及網絡的直播。

2016 年的時候我們現場有超過 2 萬名觀眾到場觀看,線上有超過 600 萬人次進行了網絡直播的觀看,我們相信 2017 年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參加,那麼這場比賽在它的第三年就已經形成了比較不錯的影響力,我們也覺得非常的自豪,但是我們也知道,作為一個培養人才的比賽,培養人才是一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持之以恆的過程。所以我們也會繼續的努力。

相信隨著 RoboMasters 的技術的壯大,我們一定能夠打造出中國最好的機器人教育產品,謝謝大家!

無腦

相關焦點

  • 大疆工程師教你如何成為一名機器人工程師(上)
    兩年前,我在知乎回答如何定義「機器人」?的問題中試圖給機器人做出一個比較仔細的定義,我覺得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否要和物理世界進行交互。今年初在另一篇知乎「機器人或人工智慧的研究會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人類自己嗎?」回答中,我說到傳感器是和物理世界交互的基礎。後來,我又在知乎「有哪些與控制、機器人等相關的 quotes?」
  • 埃洛克防務發布「守望者」、「觀測者」
    結合母公司AIRLOOK在製圖、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與服務的積累,埃洛克防務將攜手合作夥伴,深耕防務業務在應急、公安、生態、工程、工業、能源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守望者」與「觀測者」以簡單易上手的操作體驗,適用不同的應用場景。
  • 研發空間智能技術,「宸境科技」想要打造城市級別鏡像世界
    隨著5G的全面鋪開和AI技術的日趨成熟,空間智能技術逐漸得到了市場關注。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是指通過空間計算能力和AI技術將空間、場景、數據和用戶連接起來,結合時間維度拓寬用戶的感知邊界。「宸境科技」是國內一家專注於空間智能技術的創業公司。
  • 失去手指的機械工程師獨立打造
    更令網友們驚嘆的是,這樣一隻機械手,是一位失去左手四指的機械工程師Ian Davis獨立打造的。 這不禁讓網友在直呼賽博朋克之餘,想起了《鋼之鍊金術師》中的主角愛德華·艾爾利克——原作中為救自己的弟弟失去右臂,後女主替他製作機械假肢。
  • 大疆技術總監:如何用六年成為一個全能的機器人工程師
    對機器人或人工智慧的研究會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人類自己嗎?人工智慧將會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諸如此類的問題及文章早已屢見不鮮。但機器人控制如何入門?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機器人工程師?這類的問題似乎還沒有一個最全面的答案。在機器人成為熱門話題的當下,作為大學生,要如何制定一個高效全面的機器人學習計劃呢?
  • 「社畜」青年為什麼需要「沙雕」文化?
    數據來源:雲合數據近幾年,「沙雕」深受年輕網友的喜愛,不少網友還以「沙雕網友」自稱。「沙雕」的貶義色彩逐漸淡化,好玩、搞笑成為其內涵新解,如今更成為劇集市場的常客。今天,劇研社就從風靡市場的「沙雕劇」開始,和大家聊聊「沙雕文化」。
  • 以營地形態切入文旅市場,「中國國家地理」要打造地理文化主題的...
    營地文化在國外已有超過百年歷史,而在國內還是比較新鮮的概念,目前以教育主題為主。36氪曾報導過的教育營地項目包括啟行教育、遊美國際營地教育等。與這些項目不同,「中國國家地理」想以營地形態切入文旅市場,打造以地理文化為主題的本土營地IP。 今年是「中國國家地理」創辦70周年,在用戶閱讀習慣從紙媒轉向線上平臺的大背景下,其雜誌年發行量每年仍處於增長狀態。
  • 大疆機甲大師 S1 編程體驗:這張卡讓小學生也能學會寫代碼
    因為各項技術已經被包裝成了方便使用的編程 API,因此在編程過程中,隨時能夠運行程序,讓大疆小車完成現有指令下的動作,便於及時查看效果。在「回馬槍」編程挑戰卡中,留有一個問號積木塊,結合「小思考」中「如何讓發射器連續發射水彈」的問題,可以想出 2 種解決方案:1. 抓住「發射器」關鍵詞,在對應的類別下,將「連續發射水彈」替換原本的「單次發射水彈」;2.
  • 蔡冠深:打造「世界的中總」
    蔡冠深接受採訪時表示,日前致力打造「世界的中總」。
  • 36氪首發 | 圍繞電子工程師打造產業網際網路平臺,「華秋」再獲近...
    36氪獲悉,電子產業網際網路平臺「華秋」近期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本輪由老股東同創偉業領投、數家投資機構跟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提升高多層PCB製造、電子元器件BOM配單以及PCBA加工等供應鏈服務的產能及能力。
  • 華為搶佔5G先機背後:一位科學家和他的二十年「冷板凳」
    「香農沒有提到信息理論」他笑著說,「他對自己的工作保密,沒有透露這一點。」「我有幸知道世界上沒有其他人在研究這個問題,」阿利坎說,「因為它不是一個時尚的話題。」2008年,阿利坎終於發表了自己的研究。他一直都明白它的重要性。多年來,每當他旅行時,他都會把未發表的手稿裝在兩個信封裡,寄給「我最信任的同事」,「如果我不回來,就把它們寄出去」。
  • 失去四指的機械工程師獨立打造,網友:夠朋克
    更令網友們驚嘆的是,這樣一隻機械手,是一位失去左手四指的機械工程師Ian Davis獨立打造的。這不禁讓網友在直呼賽博朋克之餘,想起了《鋼之鍊金術師》中的主角愛德華·艾爾利克——原作中為救自己的弟弟失去右臂,後女主替他製作機械假肢。
  • 「100倍變焦」的背後:「潛望式長焦鏡頭」如何煉成?
    編輯記者|林軒|2020年上半年,眾望矚目的安卓兩大重量級旗艦三星Galaxy S20 Ultra 和華為P40 Pro+,紛紛把影像升級作為重頭戲,帶來了最大100倍變焦技術,刷新手機拍攝變焦倍數的記錄
  • 「國產狗」勝「日本狗」,圍棋龍星戰騰訊絕藝報「一箭之仇」
    在絕藝的成長過程中,與人類棋手對弈是絕藝強大起來的重要原因,絕藝的突破性進展總是伴隨其戰勝某一實力水平的棋手出現。何來「一箭之仇」?但最終絕藝指導 A 仍在 197 手無奈認輸。「符合預期」取得 60 連勝。隨後,野狐知名棋友,有絕藝之師美譽的踏沙行(九段)在大廳打出了兩句話:「這個版本符合預期了」、「特務還是厲害啊,不愧人類第一」。至此「符合預期」身份正式揭曉,果然是全面升級後的、最新版絕藝。據昨日騰訊 AI Lab 介紹,此次參賽的「絕藝」即為這個最新版本。
  • 「卡脖子」的尖端技術該如何前行?劉明張亞勤等院士大咖為你解惑
    打造的雲端結合系統為例,對此問題做了講解。」。」。」,清華大學出版社、Springer等紛紛「出席」。」。
  • 組織更新,重新上路,大疆的「第二曲線」在哪裡?
    ,自己下意識一提速就超了,本質還是核心技術優勢的勝利。而大疆是少有憑藉技術領先獲得品牌溢價的中國企業,使其可以給工程師相對豐厚的回報,「既能做厲害機器人,也還能掙一些錢有個體面生活」。——技術創新需要什麼樣的精神文化來滋養,如何從工程的高科技進化到組織和文明的高科技。
  • 電競俱樂部產業升級實錄:從「用愛發電」到大企業時代
    個人資本的注入讓電競市場「活了」起來,「富二代搞電競」成了一時間的社會話題。  2011年8月,王思聰收購了當時瀕臨解散的電競俱樂部CCM,更名為iG。為了擴充俱樂部實力,iG的做法可謂是簡單粗暴——「錢錢錢」。
  • 大疆的下一個目標:向中國最好的機器人教育產品進軍!
    大疆寡頭的局面已然證實其具有過硬的實力,大疆不論是在技術方面還是策略方面表現都較為成熟。日前,大疆無人機智能導航技術總監楊碩在「2017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透露憑藉無人機發展壯大的大疆創新,下一個新目標是造中國最好的機器人教育產品。
  • 8999元發售車規級、探測距離500米雷射雷達,大疆是怎麼做到的?
    按照大疆的說法,泰覽Tele-15 雷射雷達專為遠距離、高精度探測打造,且體積小巧、可靠性強。在高速行駛中為車輛帶來更充足的響應時間,為自動駕駛的行駛安全保駕護航。值得一提的是,泰覽Tele-15的探測距離提升至320米10%反射率,500米處可探測物體的反射率要求亦由80%降低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