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納米比亞辛巴族紅泥人生活

2021-01-10 大河網

探訪納米比亞辛巴族紅泥人生活

2013年04月29日18:17 來源: 東方IC

移動用戶發送HNZB到10658000,訂閱河南手機報。早報+晚報,每天一角錢。

  圖集詳情:

  在非洲納米比亞,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民族——納米比亞辛巴族,這個民族的人被稱為「紅泥人」。紅泥人至今保存著500年前的原始風俗:坦胸露乳,從不穿上衣,即使女人也不例外。他們終年用紅土混合黃油塗抹在皮膚上和頭髮上,因此一般稱之為「紅泥人」。

上一頁 下一頁

責任編輯: 林輝

版權所有:河南日報、河南日報農村版、大河報、大河文摘報、大河健康報、河南商報、今日安報、今日消費、期貨日報、漫畫月刊、新聞愛好者所有自採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大河網發布,大河網原創及論壇、博客等原創信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註明來源,例: 「大河網-大河報」或「大河網」。諮詢電話:0371-65795752。

相關焦點

  • 最後的紅泥人,探訪納米比亞辛巴族原始部落
    由於現代文明的迅速侵入, 辛巴族的原始生活受到極大的衝擊,有相關專家預言辛巴族文化將在未來十幾年中消失,所以我們趕個末班車去看看。辛巴朔女最大的特點就是壘身用紅泥裹蓋,頭髮也不例外長途跋涉尋覓原始部落說起辛巴族部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背景知識。
  • 探訪納米比亞正在消亡的紅泥人部落(高清組圖)
    很難想像,在這個國家西北部的庫內內地區,還生活著一個名叫辛巴族的原始部落。這個部落的女人至今保持著原始的生活習慣:她們坦露上身,渾身塗滿紅泥,俗稱紅泥人。 傍晚時分,記者走入了位於納米比亞西北省庫內內地區的一座辛巴人的村落。這是一個就地取材建造的村子。村子外圍是樹枝圍成的柵欄,中間養著牛羊,四周是一座座由樹枝和摻有牛糞的泥巴搭建而成的低矮房屋。
  • 納米比亞辛巴族:即將消失的紅泥人
    &nbsp&nbsp&nbsp&nbsp在非洲納米比亞北部生活著一支為數不多的族群――辛巴族,人口約5萬左右,以遊牧為生,是一個遠離現代社會的原始部落。&nbsp&nbsp&nbsp&nbsp
  • 捏泥人爆紅火山小視頻,明星還原度堪比杜薩夫人蠟像館!
    這一堅持,使他在火山小視頻上攬獲近百萬粉絲,成功地把千萬人的目光吸引到這項中華傳統民間藝術——捏泥人上來,他就是火山小視頻裡的「陶畫緣創意泥人」。 說起泥人,我們在驚嘆它惟妙惟肖的同時,不禁會聯想起和泥巴麵粉打交道時灰頭土臉的場面。
  • 探訪神奇的納米比亞紅泥人
    這就是生活在非洲南部納米比亞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人。帶著好奇與疑問,我們一起來探訪納米比亞北部的辛巴人生活。塗抹紅泥,一是為 了抵禦烈日暴曬,二是防止蚊蟲叮咬,三是辛巴人生活的沙漠地區晝夜溫差很大,冬季時夜裡氣溫很低,紅泥可以封閉毛孔,起到保暖的作用。四是通過擦紅泥,可 以除去身體上的汙物,原來她們就是用這種「無水洗澡」的方式來達到清潔身體的目的。
  • 寓言故事:「泥人過河」,故事雖然短,寓意卻很深!(深度好文)
    寓言故事:「泥人過河」,故事雖然短,寓意卻很深!看完這個故事,我才明白: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這樣東西不能少,這樣東西就是勇氣。先來看這個寓言故事:說是在某個地方,生活著一群泥人。泥人的外表與人類無異,但卻沒有心,他們最想要的就是一顆心。
  • 從「泥人哥連」到弗蘭肯斯坦,我們為什麼害怕「人造人」?
    泥人哥連,即勾勒姆(Golem),源自伊地語,也翻譯為「泥人」或者「果列姆」。在猶太神話中,它是人用水和泥,通過某種咒語,創造出來的東西。所以,勾勒姆就是「人造人」。1920年的《泥人哥連出世記》勾勒姆的傳說源於猶太神話,最著名的故事來自17世紀初。
  • 最後一個部落被稱為泥人
    最後一個部落被稱為泥人雖然現在都是文明社會了,但是在這個世界上還是存在著很多不為人知的原始部落的,有些已經快要消失了,他們生活在人跡稀罕的地方,分布在世界各地,有英國的攝影師就讓這些原始的部落為人們所知,一共有15個,這裡小編就只介紹幾個。1.卡拉姆部落這個部落主要散落在高原上邊,他們還是過著原始的農耕生活,男人會出去打獵,而耕種是女人的事。
  • 納米比亞紅泥人一生不洗澡 神奇塗料抵禦暴曬
    這就是生活在非洲南部納米比亞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人。帶著好奇與疑問,《環球時報》記者近日探訪了納米比亞北部的一個辛巴人村莊。只有女人用紅泥塗抹身體辛巴人目前主要居住在納米比亞西北部的庫內內地區,距離安哥拉邊境只有一百公裡左右,人口不足兩萬。17世紀時辛巴人從安哥拉高原遷徙到納米比亞北部,此後便世世代代定居在那裡。
  • 探訪神秘亞馬遜 土著人的寧靜生活(組圖)
    探訪神秘亞馬遜 土著人的寧靜生活(組圖) 2012-06-12 07:28  來源:鳳凰科技我要評論
  • 探訪精神病患者治療生活:與正常醫院沒區別
    探訪精神病患者治療生活
  • 匠心人物:熙藍|生活源於自然
    卡樂優語:生活源於平時的點點滴滴。有一種生活叫會做手工。捏、揉、伸、拉,看著粘土在指尖熠熠生輝,纏在腦海裡的雜事暫時都會被拋之腦後。手工製作出的每一個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它們在作者的手裡被賦予生命力。初見粘土是在2012年春節廟會上,熙藍被色彩粉嫩的萌趣小泥人驚豔到了,一見鍾情,從此便開始了她的粘土史。每天捏捏捏,學習簡單的小泥人製作。從最開始的笨手笨腳,到後來越來越熟練、越來越精緻。直到小泥人已經不能滿足她的成就感時,熙藍又開始學習更難的作品製作,比如粘土畫、粘土花藝、粘土手辦...…一路走來,熙藍至今依然很喜歡這份職業。
  • 嚮往的生活中心火燒的原唱是誰 洗腦神曲被宋丹丹何炅唱紅
    《嚮往的生活》從第一期開始,就一直都有一首歌曲在節目中揮之不去,導致現在這首歌曲都有點魔性了,很多的小夥伴們都好奇,這首歌曲的原唱到底是誰呢?原唱是宋丹丹嗎?下面就讓小編來介紹一下這首歌曲吧!   「心火燒,心火燒,心扉呀,關不住了,愛情在心中打鬧,他說那春天到了……」想必看了《嚮往的生活》的小夥伴們對這幾句歌詞並不陌生吧!
  • 德國影片《泥人哥連》轉向現代心理學,成為科學怪人系列影片先鋒
    韋格納製作了他的第二部影片——《泥人哥連》;這部影片與第一部影片一樣,該片在戰後也被重新製作,他在亨瑞克·加林的協助下執導該影片並出演了一個角色,後者是一位很有想像力的藝術家,他創作了劇本。影片於1915年初公映,又一次例證了韋格納以奇幻題材繪製銀幕效果的誠摯熱情。
  • 生活汙水都去哪了?半島記者帶您探訪麥島汙水處理廠
    半島全媒體記者 滕鏡淑居家過日子,從廚房到衛生間,每天洗洗涮涮,會產生很多汙水,那麼,這些生活汙水是怎麼處理的?又排放到哪兒去了?生活汙水,可以循環利用嗎?11月27日下午,記者來到了位於青島前海東部,小麥島北岸的麥島汙水處理廠,探訪麥島汙水處理廠如何變廢水為寶。
  • Casio 卡西歐 GW9010-1 泥人系列 6局太陽能電波表
    直達連結 > Casio 卡西歐 GW9010-1太陽能6局電波表,屬於卡西歐的經典MUDMAN泥人系列
  • 獨家探訪:不可能打工的「周某」現狀
    驚呆了儘管周某事件的熱度已經在網絡上逐漸散去,但很多人依舊不信周某沒有「打工」,也沒有與那些網紅經紀公司籤署合約,懷著這個疑問,小編的一個廣西的朋友,專門前往周某的老家廣西省南寧市興寧區某村進行了一下實地探訪。
  • 順德一走失老人身陷淤泥,輔警徒手救援成「泥人」……
    經過一番努力,工作組終於把老人從泥潭中救出,參與救援的輔警人員也成了「泥人」。老人被送至醫院目前,老人何某已被接回醫院治療,身體無大礙。經詢問家屬得知,老人年逾七旬,身患精神疾病,當天晚上家屬比較忙,一不留神老人就不見了蹤影,家屬非常擔心。警方提醒廣大市民,在照顧患病老人時,要在老人身上備上身份證明或家屬聯繫方式,以防不時之需。
  • 探訪獨居長者送溫暖
    從1月8日開始,虎門鎮居家養老社工走村入戶探訪獨居長者,為他們檢查身體、排查居家安全隱患,並叮囑他們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讓他們在寒冬中感受到滿滿的暖意。  「婆婆,最近天氣冷了很多,您夠不夠暖啊?」「氣溫突然降了下來,您有沒有覺得身體哪裡不舒服?」「您在使用熱水器、電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