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關注影視微影,又到了和大家討論電影的時候了,大家對於這些電影有什麼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大家都可以跟我一起來探討哦!
很多德國電影影片中表示資產階級對皇權的反對勢頭呈現上升趨勢,其尖銳性有時足以掩蓋其對工人的敵意,後者對普魯士的半專制政權、軍方的侵佔行為和皇帝的愚蠢做法同樣感到普遍憤慨。當時「兩個德國」的說法尤其可用於說明統治階級與中產階級的差別——為後者深切怨恨的差別。儘管出現這樣的二元分化,皇權政府仍然倡導一些連開明人士都不接受的經濟和政治原則。平心而論,中產階級不得不承認他們恰與其反對的統治階級是一體的。他們代表著兩個德國。
選擇將《布拉格的大學生》這部影片的恐怖故事處理成個體心理學病例也具有啟發意義。一切外部行為不過是折射巴爾德溫內心活動的蜃景。巴爾德溫並非世界的組成部分;世界被包納在巴爾德溫體內。因此,要描摹他,沒有比將該影片放置到一個不必考慮社會現實要求的奇幻世界中更合適的做法了。這多少解釋了戰後德國電影偏好虛構題材的原因。將宇宙的意義歸結為巴爾德溫的內在生命,這反映了所有德國中產階級對於他們在精神上的兩難境地和模稜兩可的社會地位的深深憎惡,。他們害怕效仿社會主義者那樣將觀念和心理體驗的問題追溯到經濟和社會的起因上去。基於自治個體的理想主義觀念,他們的態度與其現實利益達到絕佳統一。由於任何對社會主義者唯物觀點的遷就都有可能減損這些利益,他們本能地通過誇大個人自治以免受其害。
這部影片使他們將外表的口是心非當做內心雙重性的表現,可是,他們寧願面對這樣的心理併發症,也不願讓自己的特權受損。不過,他們似乎也曾對退守到心靈深處是否真能將他們從社會現實的災難性潰決中解救出來產生過疑問。巴爾德溫最終的自殺反映了他們的不祥預感。韋格納製作了他的第二部影片——《泥人哥連》;這部影片與第一部影片一樣,該片在戰後也被重新製作,他在亨瑞克·加林的協助下執導該影片並出演了一個角色,後者是一位很有想像力的藝術家,他創作了劇本。影片於1915年初公映,又一次例證了韋格納以奇幻題材繪製銀幕效果的誠摯熱情。這一次,影片背後是一個中世紀的猶太民間傳說,在故事中,布拉格的拉比羅烏在哥連——他用黏土做的一尊雕像——的心臟位置貼了一個符咒,為其注入生命。
在影片中,正在一座古老的猶太教會堂掘井的工人們挖出一具塑像,便將它帶到一位古董商那裡。古董商隨後在一些猶太神 秘哲學的書卷中查知有關拉比羅烏法術的記載。按照說明,他完成了不可思議的變形。故事隨即轉向現代心理學。哥連這部影片成為古董商的僕從後,又一個轉變發生:他這個反應遲鈍機械的人愛上了主人的女兒,於是變成了有著自己靈魂的人。嚇壞了的姑娘試圖擺脫怪異的追求者,哥連意識到自己的極端孤立,這令他暴跳如雷。憤怒的怪物追蹤女孩,蠻橫地破壞一切障礙。最後他從一座塔樓摔下,他的屍體是散落的泥土碎片。
《泥人哥連》這部影片的母題在《侏儒》這部影片中再次出現,這是一部在戰時獲得巨大成功、分為六個部分的驚悚片。這部影片主角由當紅的丹麥演員奧拉夫·方斯出演,據說他在影片中充滿浪漫氣息的服飾影響了柏林上流社會的風尚。作為科學怪人系列影片的早期先鋒,由於這套系列影片與韋格納的銀幕傳奇《泥人哥連》這部影片來源完全不同,所以兩部影片的相似性便格外惹人注目。
侏儒同哥連這兩部影片一樣,也是人造的生物。他由著名科學家漢森教授和他的助手羅丁在蒸餾瓶裡創造出來,成為一個智力超群、意志堅強的人。然而,當得知自己出身的秘密後,他的舉止與哥連一樣。影片中侏儒是意識領域的哥連形象。他覺得自己被遺棄,渴望用愛來驅散命中注定的孤獨。這種無法抗拒的欲望驅使他遠走他國,他希望自己的秘密在那裡得到保守。然而真相洩露,無論他如何努力爭取人們的心,他們都很畏縮,他們說:「他是侏儒!沒有靈魂的人,魔鬼的奴隸一怪物!」 當人們不小心殺死他的狗,即便是他惟一的朋友羅丁也無法阻止受騙的侏儒鄙視整個人類。
影片中在講述侏儒後來的經歷時,這部影片令人吃驚地預示了希特勒的到來。由於滿心仇恨,侏儒成為一個大國的獨裁者,接著,他為自己所受的傷害發動了前所未聞的報復行動。他偽裝成工人煽動暴亂,為自已殘酷鎮壓群眾製造口實。最終他貿然發動了一場世界大戰。他的恐怖存在所以被剪滅卻只因為一次雷擊。
今天的德國影片就分享到這裡,大家有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可以下方評論,小編會和大家一起探討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