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首記載於《神農本草經》當中,為平肝息風止痙之要藥,其味甘,性平,質潤,且只歸肝經,兼有平抑肝陽、祛風通絡之功,為治療頭痛眩暈的要藥。
天麻藥食同源,除平肝之效外,《本經》也將其列為延年益壽之上品,故而天麻也可用於食養,無論寒熱虛實,均有補益虧虛的好處。
天麻的主要功效
1、息風止痙
天麻功善祛風,為治風要藥,《本草綱目》將其稱之為「定風草」。且其入肝經,善治肝經內風及外風,且其性平質潤,可通治寒熱虛實之證。
天麻在臨床當中應用廣泛,如《醫學心悟》中半夏白朮天麻湯可緩解虛風內動導致頭暈眼花,或《中醫內科雜病證治新義》中天麻鉤藤飲,善治肝風上擾導致的頭痛眩暈、痙攣抽搐等症狀。
現代醫學認為天麻有鎮靜的作用,故而該藥對於虛風內動、風痰上擾導致的小兒驚風、癲癇、破傷風等病症均有緩解作用。
2、平抑肝陽
天麻最大的特點便是只歸肝經,故而其治療部位明確,為肝經專用藥。
天麻性平,故而可息肝風、平抑肝陽,對於肝陽上亢導致的頭痛、眩暈、眼花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3、祛風通絡
天麻有息風的作用,且無偏性,對於內風或外風均有作用,且能通絡止痛。
故而天麻可以緩解四肢麻木、風寒溼痺、半身不遂、言語不利、關節疼痛等經絡風邪症狀。
4、補氣養陰
味辛溫。主殺鬼精物,蠱毒惡氣,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神農本草經》
天麻古稱赤箭,除平肝息風之外,因其味甘、性平、質潤,性質和緩,故而味平補之物,有補益氣陰的好處。
天麻在民間多用於大病久虛或年老體弱後,與雞肉、鴿肉、魚肉等煲湯以滋陰養虛。常飲天麻,可補中焦之氣,且有養陰除燥之功。
天麻的飲食調養
1、天麻杜仲雞
天麻杜仲雞據傳由曹操隨行廚師烹調而得,主要緩解其頭痛眩暈的問題。
其主料為天麻、杜仲、烏雞,其中天麻有息風止痙之功,主要緩解因長期疲勞、倦怠、暴怒等原因,從而肝風內動導致的慢性反覆頭痛等問題。
天麻配伍杜仲,杜仲同為性味溫和之品,有補益肝腎之功,對於緩解腰痛有很好的作用。而肝腎同源,腎水能滋養肝木,故而杜仲可配合天麻以滋補肝腎,發揮藥效。
天麻燉烏雞,烏雞有滋陰補血、補益虛損的作用,故而三味可同煲湯食用。
2、天麻川芎魚頭煲
此煲主料為天麻、川芎、魚頭、茯苓、生薑。將魚頭略煎,其餘藥材泡軟,燉盅加水,加生薑片去腥與泡軟的藥材,小火慢燉1小時左右,加鹽調味即可。
其中,天麻主平肝息風止痙,川芎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茯苓健脾益氣,魚頭有暖胃補虛益腦髓之功。
故而此煲有益氣提神、通絡止痛之功,可以緩解因肝陽上亢、肝腎陰虛導致的頭暈目眩、頭痛眼花等病症。
天麻的使用注意事項
天麻主用於治療肝經內外風邪,雖偏性較小,並非通治一切頭痛眩暈證,如外感風寒導致的頭暈頭痛,或氣血虧虛導致的貧血、頭暈等症,因其無風邪,長期食用天麻,可能會出現噁心、胸悶等不良反應。
除此之外,兒童、貧血、陰虛、孕婦等人群不宜食用天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