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斌的糖果屋
圖/網絡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努力,一定可以成功嗎」?
這是我在高三的時候,問得最多的一句話。
01.
回想高三的整個歷程,我始終覺得:我是班級裡最努力的那個傢伙。
別人玩耍的時候,我在學習。
別人追劇打遊戲的時候,我在乖乖寫作業。
上體育課的時候,我永遠是那個在解散之後,拿著作業而找安靜地方寫作業看書的那個人。
為了能夠完成學習,我會在放學之後,利用很短的時間吃飯,然後跑到老師辦公室裡,安靜地學習、寫作業。
不僅如此,在經歷了一整天之後,回到家中也會抓狂時間學習看書,熬夜到十二點,已經成了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
不管是對於別人還是對於老師或者家長而言,我似乎都是一個喜歡的努力的孩子,也正是因為看到我如此地努力,所以他們都對我抱有很大的期望。
按照一個正常的理想化,我付出的努力的確比別人多很多,可是每一次測試的成績,卻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
在高一的時候,我的努力與付出是成對比的。
可是到了高三的時候,不管我怎麼努力,不管怎麼學習,我的成績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退步了,
這讓我感到迷茫,讓我感到害怕,更讓我感到無可奈何。
02.
在高三的強壓之下,我似乎只有選擇不斷努力才能夠保證不會變得更差。
所以我每天都在努力地追趕時間,都在努力地向上,不敢有任何一絲懈怠。
可與此同時,我也陷入了深深地自我懷疑與否定中。
記得在有一次晚自習下課之後,我迷茫地望著同桌,問了一個問題。
我說:「努力,真的有用嗎」?
面對我的問題,同桌告訴我說:「努力不一定有用,可是不努力,一定沒有用」。
對啊,不努力,一定沒有任何用。所以在得到這樣回答之後,又重新調節了自己的心情,再一次選擇了努力。
在時間的催促下,在老師與家長的監視下,我變得更加努力了。
帶著新的心情,我重振旗鼓,我相信:只要我足夠努力,我一定會成功。
於是我與努力對抗著,我不相信我的努力不會有任何的回報,我也不相信我的努力會白費,我始終告訴自己:我一定會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想要的高度。
可是我卻錯了:我越是努力,換來的的結果卻越糟糕了。
03.
高三的時光,一晃而過。
在不知覺中,也迎來了人生中的高考。
帶著一腔熱血參加高考,可是高考的結果,並不是讓人很滿意。
在考試成績出來之後,父母問我是否要選擇復讀時,我拒絕了。其實不是不想復讀,只是不敢相信努力了。
所以根據分數,我便很隨意地選擇了一所學校,很隨意了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活。
由於高考的挫折,讓我不敢相信努力,於是我便開始了所謂的「佛系」生活,活成了一個沒有目標的傢伙。
本以為這樣的生活會讓我感到開心,會讓我更加地放鬆,可是不曾想:不努力的結果,是變得更加地墮落、迷茫且無助。
大學四年,在前兩年的生涯中,我幾乎每天都陷入了迷茫:那時的我,不知道未來究竟該何去何從,更不知道以後的自己,究竟能夠成為怎樣的人。
帶著迷茫、無助與痛苦,時就就在一瞬間,飛快地溜走。
04.
為了能夠擺脫迷茫,我便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去充實自己的時間。
或許是因為自己喜歡,所以總是會絞盡腦汁地為之付出,不管是時間也好,精力也罷,總是在不知覺中,就付出了很多。
儘管如此,我卻沒有感受到很累,甚至在時間的督促下,我逐漸學會了自律,也逐漸接受了努力與腳踏實地。
在不知覺中,當初所定下的目標,在我的努力下一點點成為了現實,當目標實現的那一刻:我驚喜若狂。
從迷茫到找到方向,我似乎明白了:努力的定義究竟是什麼。
從前的我,的確很努力,可是在努力地過程中卻忘記了目標究竟是什麼,也忘了努力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所以在不斷前行的時候,我失去了方向,便開始無助與迷茫。
而現在,再一次選擇了努力卻成功了,不是因為我比以前更努力了,只是因為我比以前更加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了。
在有目標的前提下,我的努力,它才變得更加有意義了。
結尾的最後,我想說:
努力,真的有用嗎?
我想告訴你:它有用的。
一個人,倘若努力,那麼他不一定會成功,若不努力,那麼他一定不會成功。
當然,所謂的努力,不只是給別人看的,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努力背後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你是為什麼而努力。
以上就是關於努力,我所悟出的道理:願看完文章的你們,能夠明白該如何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