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在我少年時,就已明白許多人的努力與追求毫無價值

2020-12-06 騰訊網

人這一生,從出生開始,眼睛看的到東西就太多了,自然想要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多,每個人一輩子都在拼命奮鬥,我們把孜孜以求的得償所願稱作成功,例如你終於擁有了豪宅豪車,或是你終於功成名就,這就是大多數人定義的成功,也是大多數人在漫長的一生中為之追求的——物質層面的東西。

作為世界萬物中的一份子,我們其中沒有誰離不開物質,要想好好生活,吃穿住行更是避不開的話題,物質對於人類是很重要的。

但是擁有著上個世紀最智慧頭腦的愛因斯坦卻早在自己的《自述》中寫下:

「當我還是一個相當早熟的少年的時候,我就已經深切地意識到,大多數人終生無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無價值的。」

愛因斯坦話中的被大多數人無休止追求的便是物質層面的享受,那為何追求物質享受又被愛因斯坦定義為毫無價值呢?

物質不應該是人生的終極目標

我們帶著忠誠的靈魂來到這個世上,窮極一生,到底在追尋些什麼?首先,一定不是物質層面的東西。剛還肯定物質的重要性,現在又說物質絕不是我們終其一生的目標,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並不,物質的重要與其不是人類終極目標這兩者之間並不相斥,因為宇宙本就是物質,用哲學上的話來說便是「物質是本源,意識是派生」。

物質需求對於人類來說,是生存的最低條件,就像馬斯洛層次中的把物質需求放在了金字塔的最低層,這就說明物慾是最低級的需求,如若一個人一生僅有一個追求,就是不斷地滿足自己的物慾,那麼他這一生即便坐擁金山銀山也藏不住他內心的空虛,沒有精神層面的慰藉與滿足,一個人的心靈又該如何充實,生命又有何意義。

我們說,來世界溜一圈還是不容易的,要想人生更有意義,物質不應該是人生的終極目標,人之所以為人,區別於動物野獸,就是因為我們比萬靈多了一樣東西——思想,假若人類的思想都僵化了,那與動物何異?

第一個出路便是宗教

說到了精神追求,歷史漫漫,總有人在物質得到滿足之後還覺空虛,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是不會僅僅止步於此的,他一定想追求一些更高層次的東西,於是,宗教便出現了。

愛因斯坦父母都是猶太人,1888年,早隨父母遷居到慕尼黑的愛因斯坦進入了路易波爾的高級中學學習,在那裡,愛因斯坦接受的始終是宗教教育,接受了受戒儀式。所以儘管作為完全沒有宗教信仰的猶太雙親的兒子,愛因斯坦一開始對宗教依然是深信不疑。

宗教世界的確很容易的創造出了區別於人而又存在人性的神,讓那些不再只滿足於物質的人將情感和精神追求寄托在宗教的烏託邦內。

但精神更高的追求便是真知,而通向這個天堂的道路,並不像通往宗教天堂的道路那樣舒坦和誘人。而宗教也像是一個巨大的謊言,它甚至可以是政治統治的工具和手段,讓迷信它的人類在溫水中不知不覺的溺死。

只有科學才能解放思想、解放自己

原本迷信宗教的愛因斯坦,於1889年的時候,在一位在醫科大學生塔爾梅引導下開始接觸和閱讀一些通俗科學讀物和哲學著作,之後,愛因斯坦還自學了歐幾裡德幾何,他開始對數學產生了近乎痴狂的熱愛,所以又開始學習高等數學,而在愛因斯坦自學完微積分之後,他對當一個人以光速運動時所會看到的現象產生了思考,對經典理論的內在矛盾十分困惑。

通過對科學的接觸,讓愛因斯坦了解到世界並不是《聖經》裡的世界,而是科學的世界,他曾經說:「這種信仰在我12歲那年就突然中止了。出於讀了通俗的科學書籍,我很快就相信,《聖經》裡的故事有許多不可能是真實的。」

所以愛因斯坦宣稱自己並不堅信聖經或基督教教義中的上帝,脫離了宗教的愛因斯坦只是從被願望和原始感情所支配的生活中被解放了。

在宗教之外有一個巨大的世界,它有著比宗教傳說中更多更深的奧秘,而這些奧秘是可以通過人類的探索、發現、研究而被解密的,人類可以逐漸了解它,這是人類思維可以到達的地方,那個地方叫做科學。

我們是魚,而興趣是魚餌

而如何追尋科學,發掘自己除了物質之外更高的精神層面的目標,這個時候興趣就顯得格外重要。1930年,愛因斯坦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每個孩子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但是卻很早就消逝了。」

愛因斯坦作為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的開創者,繼伽利略之後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只是說自己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天賦,唯一比別人強的就是他無窮無盡,永遠不會得到滿足的好奇心,人類社會的進步,背後的原動力就是人類的好奇,只有對未知事物的渴望才會推動人類一步一步向前走。

我們都說知識就是力量,而愛因斯坦卻告訴我們知識不是力量,激發人類探求知識的好奇心才是力量。好奇心強就代表著想像力強,而想像力是一切事物發展的前提,鍛鍊想像力會讓我們的思維變得更加靈活,更加自由,因為想像力包裹著宇宙的萬物。

要想逃離物質的禁錮,解放自己的思想,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保持對未知的好奇心,讓好奇心引領我們的興趣,讓興趣成為我們老師,指引我們找到自己內心從未發掘過的樂土。

更高層面的精神自由

人的一生是寶貴的,在一生的數十年裡,我們有無數無數的機會做出各種選擇,選擇追求各種東西,而也正是因為人的一生太珍貴,如果只把所有精力放在物質層面的追求,不免顯得有些浪費和庸俗,物質的滿足是可以給我們帶來暫時的快樂,但這是在獲取、他給的前提之下的,你必須要通過獲得什麼來滿足自己的。

而精神上的自由,對於精神層面的追求,雖然說同樣也是無止境的,但是精神追求就是不依賴物質條件卻依舊能做到擁有物質條件所帶來的更大的幸福感。

而在當今社會,在製造業發達的時代,人們對於物質的需求可以說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但在滿足了物質需求之後的你,是否會選擇翻開一本書,讀一行字,提升自己在思想和理想層面上的高度。

處於馬斯洛需求圖金字塔的塔尖的需求,便是自我實現,這裡的自我實現也許可以更具象的說明關於精神層面的追求,更容易讓人理解什麼是精神層面的自由。

而我們在這裡所講的自我實現絕對不是關於金錢,關於物質,假若每個人的自我實現都停留在了物質層面的滿足,那麼就正如愛因斯坦說的那樣,全人類都在做著毫無價值的追求,此話重點並不在否認物質滿足的重要性,上文也提到了,物質是本源,是人類生存的基礎,但是如果只把此作為一個群體的終極目標,人類要如何進步,現代文明要如何發展下去?

人類社會之所以從誕生之初到現今從未停止過前進的步伐,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的人有了更高的追求,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人類文明的火種才得以長燃不熄。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許多人一生的努力與追求,根本毫無價值
    在講到早年的經歷時,愛因斯坦寫道: 「當我還是一個相當早熟的少年的時候,我就已經深切地意識到,大多數人終生無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都是毫無價值的。」 這種所謂的追逐就是基本生存與物質享受,人們都有著一個永遠也裝不滿的胃,所以必然要參與到這種逐求中來。
  • 愛因斯坦《自述》:大部分人都在做「無意義」的努力和追求
    如果有機會的話,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輕人,應該把這篇《自述》好好讀讀,相信會獲益良多。在這篇《自述》中,愛因斯坦曾經這樣總結:「當我還是一個相當早熟的少年的時候,我就已經深切地意識到,大多數人終生無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都是毫無價值的。」
  • 愛因斯坦:為什麼人不能僅僅滿足於生存?
    在講到早年的經歷時,愛因斯坦寫道:「當我還是一個相當早熟的少年的時候,我就已經深切地意識到,大多數人終生無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都是毫無價值的。」這種所謂的追逐就是基本生存與物質享受,人們都有著一個永遠也裝不滿的胃,所以必然要參與到這種逐求中來。
  • 愛因斯坦:我的世界觀
    本書編譯者方在慶博士,是國內著名的愛因斯坦研究專家,一直從事《愛因斯坦全集》的研究和翻譯工作,組織策划過大型愛因斯坦科普展覽,精通德文,在編譯中文版《我的世界觀》的過程中,與《愛因斯坦全集》主編、愛因斯坦研究專家羅伯特·舒爾曼博士保持密切聯繫,反覆討論內容的科學與準確性,力求最大程度上為中國讀者還原一位真實的愛因斯坦。我們這些活在世上的人真是奇怪!每個人來到世上都只是匆匆過客。
  • 讀了《愛因斯坦成功的秘訣》這篇文章,我深受啟發
    「成功之花,人們只驚訝它開時的明豔,卻不知當初它的芽,滲透了奮鬥的汗水,灑遍了犧牲的血雨。」讀了《愛因斯坦成功的秘訣》這篇文章,我深受啟發。這句話像火花一樣,閃耀在我心間。的確,成功是每一個人都嚮往的,那麼,要怎樣做才能夠獲得成功呢?愛因斯坦總結了一個公式:成功=X+Y+Z。並且明確指出:X代表勤奮,Y代表正確的方法,Z代表少說空話。
  • 不要可鄙的活著,愛因斯坦:追求安逸和享樂,是一種豬欄的理想
    做人要有平凡心,當你覺得「我命由我不由天」時,也許只是你看到、聽到的東西不夠多,如果從整個歷史來看,從整個宇宙來看,我們所踏足而行的地球也只是一粒渺小無比的塵埃。從這點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非常平凡的,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也沒有人能夠握住整個星球。
  • 周光召:學習愛因斯坦的精神 改革我們的教育方法
    雖然愛因斯坦從事的是基礎研究,他並不知道這些研究有什麼實用價值,但是,越是基本的規律,覆蓋的現象越廣泛,潛在應用的面越廣,產生的價值也越大。在微電子、雷射、原子能、GPS、傳感器、加速器、信息保密等等廣泛應用的技術中都可以看到愛因斯坦研究成果的影響。
  • 《愛因斯坦自述》67歲愛因斯坦的人生觀總結
    這本書是一個合集,集合了愛因斯坦在67歲時對人生重要時刻,自己的物理學觀點和人生觀的總結,以及書信和演講稿的內容,還有他比較知名的散文《我的人生觀》。哈爾濱出版社的這版翻譯,整體而言還是中等水平,至少不像現在很多暢銷書,譯者完全沒有消化內容的情況下,硬生生地逐字翻譯。
  • 勵志名言:不要努力成為一個成功者,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1、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應該能夠說:「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事。」 ---居裡夫人(法國)2、不要努力成為一個成功者,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愛因斯坦(美國)3、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決定於他在什麼程度上和在什麼意義上從自我解放出來。---愛因斯坦(美國)4、人只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愛因斯坦(美國)5、倘若人能夠完成他所希望的一半,那麼,他的麻煩也將加倍。
  • 讀不懂相對論,卻努力讀懂愛因斯坦
    我不是一個喜歡旅遊的人,在英國呆了這麼久,我甚至連蘇格蘭都沒有去過。但是這次回國卻刻意買了蘇黎世的中轉機票,我要去瑞士首都伯爾尼看看,那裡有一條叫做克拉姆的街道,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居於此,並寫出了《狹義相對論》。對於一名理論物理學愛好者來說,那裡不啻於我的麥加。
  • 歷史人物●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時的演講
    因此,科學家與文學家或者任何類型的藝術家,貌似相隔很遠,但當他們都達到很高的化繁為簡的境界之時,一定會有著彼此靈魂的契合,那就是對人、自然與美的共同的熱愛和發自內心的關懷。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諾貝爾獲獎演講證實了我的想法。他的樸素但偉大的信仰,不是虛幻的上帝,更不是權力與財富,而是對真善美孜孜不倦的追求。
  • Who Was系列|誰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這篇論文並沒有受到人們太多的重視,包括作者本人也是一樣,多年以後在談到這篇論文時他竟以戲謔的口吻稱它「毫無價值」。這個年輕人的名字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此時他還在瑞士伯爾尼專利局裡工作,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不過沒人會想得到,四年後這個年輕人的理論將會顛覆人們的世界觀。質能方程1905年,後來的科學史將這一年稱之為「奇蹟年」。
  • 改寫科學史的夢—從少年愛因斯坦說起
    改寫科學史的夢 從少年愛因斯坦說起愛因斯坦說過,他的整個生涯,都是對少年時代一個夢的不斷冥思。夢對許多人來說充滿神秘,有些人在夢中遊歷天堂、地獄,有些人通過夢預知未來。除此之外,夢還能帶給人們靈感,進而改變世界。今天人們所學的許多科學知識,其實都歸功於夢的啟發。這裡為大家介紹七位受夢啟發的科學家。1.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不允許自己沉默
    沉默的、孤獨的阿爾伯特並不太明白事情的緣由。他專心地聽講,耐心地應付學校的課程。10歲時,他進入了古典氛圍很濃的路德中學。  對愛因斯坦的人生起關鍵作用的幾年,便是這之後的幾年。  愛因斯坦的叔叔是一個對科學有強烈興趣的人,與他父親一同經營小電器廠。在電力工業剛剛興起時,他們便開始生產發電機、弧光燈、白熾燈和電話。
  • 改寫科學史的夢,從少年愛因斯坦說起
    夢對許多人來說充滿神秘,有些人在夢中遊歷天堂、地獄,有些人通過夢預知未來。除此之外,夢還能帶給人們靈感,進而改變世界。今天人們所學的許多科學知識,其實都歸功於夢的啟發。這裡為大家介紹3位受夢啟發的科學家。 1.
  • 對話川大博士生劉大一恆:我非天才少年 我有努力的目標
    劉大一恆:我看重華為對基礎技術的重視和他們的人才培養制度,而薪資不是最重要的。什麼樣的經歷造就了現在的你?喜歡電腦遊戲的童年得到了公務員父母的寬容記者:如何看待華為「天才少年」這個稱謂?劉大一恆:「天才少年」對我而言不太準確。我不是天才,也已不是少年。
  • 張磊《價值》,我懂了,原來「嶄露頭角」的人都有兩個思維特質!
    張磊《價值》,我越讀越激動,原來賺錢之道,萬變不離其宗,我突然間懂了,原來「嶄露頭角」的人都有「兩個思維」特質!人只有經歷過一些事情,才能活得明白,就像我們小時候,往往認為賺錢是一件非常俗氣的事,所以賺錢不會是我們的人生理想和目標,我們要成為科學家,要成為藝術家,我們要為人類做貢獻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東西,但真正當我們邁入社會以後,會發現沒有錢真的是寸步難行,更讓人傷心的是,沒有錢很多人都會看不起你,就連回家過年別人都會把你數落一番,認為你不爭氣,此時,我們毫無尊嚴可言,更別談那些遠大的理想和目標了
  • 愛因斯坦失傳科學手稿首現!(附愛因斯坦:我的世界觀)
    新展出的手稿中有許多是與數學相關,寫於1944年至1948年之間。不過在所有的展品中,最引人關注的還是愛因斯坦一份從未發表、並一直到最近還被認為是已經失傳的科學手稿。據稱,這份手稿是從私人收藏家處獲得的,記錄了愛因斯坦在1930年向皇家普魯士科學院提交的關於「統一理論」論文的附錄,據信該附錄自1930年起就從未有人見過。
  • 愛因斯坦說如果自己年輕的話不再選擇做科學家
    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停止追求真理與正義的努力,他離開了人世,但把智量與良心留給了人類。 1945年,愛因斯坦教授退休了。對他來說,退休並不意味著放棄學術活動,一個公務員可以退休,但一個有心智的人是永遠不會退休的。
  • 改寫科學史的夢(上),從少年愛因斯坦說起
    夢對許多人來說充滿神秘,有些人在夢中遊歷天堂、地獄,有些人通過夢預知未來。除此之外,夢還能帶給人們靈感,進而改變世界。今天人們所學的許多科學知識,其實都歸功於夢的啟發。這裡為大家介紹七位受夢啟發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