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濱河新區,
屹立著這樣一座熟悉的建築——
烏海科學技術館。
夜幕下的她,
閃動著科技的神秘。
今天,
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殿堂,
了解那些與科技有關的故事。
科技課堂 培養創造能力
在市科技館科普活動部4D空間項目工作室,老師畢力格,正帶著一群孩子學習機器人編程。「機器人現在能夠前進了,你能不能思考一下,如何通過編程,調整舵機讓機器人後退呢?」畢力格一邊說,一邊幫助學生楊宇辰進行微調。
畢力格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機器人編程。
在老師的啟發下,楊宇辰又開始觀察機器人的結構,並在電腦上嘗試編程。經過多次試驗後,機器人最終能夠完成前進、後退指令。「太棒了,我終於明白應該怎麼調整了。」楊宇辰高興地說道。
「編程在人們的印象中一直很複雜,我們的課程採用圖形編程,通過電腦調整圖形角度來控制舵機的行動軌跡,達到機器人完成指令的目的。舵機就是機器人的關節。這種編程方式非常簡單,但孩子需要思考很多問題,如機器人和人的關節的區別、舵機調整的角度等。通過編程學習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將來如果他們喜歡編程,學習代碼編程也會相對容易一些。」畢力格說。
學生進行機器人編程。
機器人編程只是科技館眾多科技課之一。
依託科技館和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的資源,市科技館積極發揮服務青少年的作用,開設了「瘋狂小博士」科學實驗、工具機製作、無線電定位、航模(海模)製作等十幾個項目,培養青少年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同時為廣大青少年提供了一個展示新創意和奇思妙想的舞臺,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
孩子們在「瘋狂小博士」科學實驗課堂進行科學實驗。
此外,市科技館始終堅持為全市20多所中小學校免費提供陶藝製作、基礎應用科學等課程,且與三區教育局協調製定了社會實踐課程表,從課程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做好科技教育校內、外的有效銜接,為青少年提供更多接受科技教育,參加科普活動的機會。據統計,2018年,全市共有21所中小學的近2000人次參加了社會實踐課程。
孩子們在做陶藝。
展教結合 娛樂也是學習
在市科技館的基礎應用展廳,劉展寧在「萬有引力」展示臺前,聚精會神地觀察著小球的運行軌跡,並根據說明,一次又一次把小球從臺體底部放回頂部。「我喜歡來科技館玩,像這樣的小遊戲,我可以自己動手體驗,特別有意思。」劉展寧說。
市科技館基礎應用展廳內,孩子和家長正在參觀展品「萬有引力」。
劉展寧的媽媽劉小莉一直站在旁邊認真觀察著孩子的舉動。「孩子今年上幼兒園大班,報名參加了科技館的口才課和科學課,每次上完課我都會帶著他到各個展廳參觀體驗。通過參觀,他可以提高防火意識、培養創新思維、學到科學知識,而這些內容,是我們在家沒有辦法給他全方位展示,讓他深度參與的。」劉小莉說。
機器人樂園
基礎應用展廳中機器人樂園,經常會吸引眾多的青少年和家長前來,他們與機器人親密接觸、互動,激發了好奇心和求知慾。通過安全教育展廳的地震掩埋體驗項目,青少年可以通過VR技術,模擬真實情境,了解和學習防震避險知識,感受地震的真實效果。
地震掩埋VR體驗
此外,工業經濟循環展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廳、交通體驗館等展廳,也吸引著眾多孩子的目光。通過參觀、互動、體驗和手動操作,孩子們不僅對科技展品有了更直觀、更清晰的認識,同時培養了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
除了利用展廳展館進行科普教育,市科技館還通過編排科普類節目進行科普教育。2018年,市科技館先後編排了10部科普秀、科普劇、科普脫口秀,全年參與科普演出14場次。
科普劇《復仇者聯盟》
「我們主要的工作是展覽教育,從科技館的實際出發,利用館內現有資源,通過舉辦各類活動,向青少年普及各類知識,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安全防範意識、動手能力等。」市科技館展教部部長信宇璇說。
主題活動 在體驗中成長
「大家好,這件展品的名字叫萬丈深淵。它的體驗方法是:走上地臺後,低頭向腳下望去,就能感受到萬丈深淵帶給我們的刺激。」在基礎應用展廳,小講解員謝志恆對前來參觀的遊客進行展品講解。
小小志願講解員引導遊客參觀展品。
「小小志願講解員」是科技館的品牌項目之一。
為加大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宣傳力度,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市科技館招募選拔語言表達能力、精神風貌良好的小志願講解員,參加市科技館志願服務活動。截至目前,已註冊的小講解員有600餘人,參與全市各項講解活動1萬餘場次。2018年,市科技館組織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學雷鋒活動、消防安全宣傳活動、平安出行宣傳活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等60餘次。
8元生存挑戰,隊員們看望身邊好人。
「8元挑戰生存體驗」活動,是市科技館的另一個品牌社會實踐活動。活動規則是:孩子們分成10個小組,每組一名帶隊老師;孩子在一天內每人只帶8元錢、一瓶水,他們需要根據科技館提供的材料製作傳統工藝品,上街出售,賺取本組隊員及帶隊老師的車費和午餐費;在任務單中,有與陌生人溝通、以小記者的身份進行採訪、城市崗位體驗、參觀博物館、尋找道德模範、探望孤寡老人、完成一份社會實踐報告並分享感受等。每個小組需要抽取3項任務,在一天之內完成,所有的行程都由孩子自行安排。
朱昱參加了今年1月份的「8元挑戰生存體驗」活動,並擔任小組長。她說:「參加活動後,我覺得自己學到很多東西。作為小組長,我學會了協調分工;推銷商品,讓我和陌生人溝通更容易了;在被拒絕多次後,我理解了父母掙錢的不容易;看望孤寡老人,與老人交談後我變得懂事了。」
學生跟隨小講解員參觀展廳,熟悉展品。
近年來,市科技館積極打造「眼見為實」科普實驗室、小小志願講解員、「為孩子鼓掌」科普製作大賽、科普進校園、青少年才藝大賽和「陽光少年,勵志成長」素質拓展訓練營等品牌活動,同時堅持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活動、冬夏令營主題活動,豐富的品牌活動和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在體驗中快樂成長。
學生體驗科技展品
學生學習造紙術
學生在科技夏令營裡做「鼓舞人心」遊戲。
市科技館負責人孫安琴表示,市科技館自建成開放以來,積極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精神,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努力提高公民科學素養。2018年,市科技館開展青少年成長講堂、科普進校園及利用科技展廳開展各類科普體驗活動百餘場次,為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促進科普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市科技館作為團屬陣地和科普教育陣地,一直立足於場館建設,通過孩子互動、體驗、實踐式的學習方式,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培養孩子的科技創新能力、合作能力、適應社會能力等,努力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孫安琴說。
學生做各種科學實驗
腫麼樣,
是不是很激動?
那就帶上你的娃,
和他(她)一起來,
玩玩玩!
學學學!
記者:張楚研
圖片:張楚研 陳 洋
編輯:劉桂梅
審核:李 剛
出品:烏海日報社新媒體部
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烏海日報官方微信
點一下,給小編加烤串!
點擊播放 GIF 1.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