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鬣狗(學名:Hyaenidae)是罕見的非常強悍的陸生肉食系動物,目前主要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荒漠和稀有樹木的草原中。
它們的體型和犬類相似,後肢比前肢短弱,頸部較長,頸背有居於中線的長鬣毛;牙齒較大,臼齒退化,裂齒發達,頜部粗而強,讓其具備非常強的咬合力,可以咬碎堅如石的骨頭,因此也被稱為「碎骨者」。
鬣狗並不只有一種,其家族包括縞鬣狗、土狼、棕鬣狗和斑鬣狗四種,都屬於群居動物。它們並不懼怕獵豹和獅子,有時甚至從後兩者的口中搶食;必要時,它們還會為圍攻後兩者。
總之,它們在生活的區域內很難找到對手,一般都是站在比較高端的食物鏈上。那麼,遇上它們以後該怎麼辦?
一、由巨鬣狗退化而來
鬣狗是由巨鬣狗退化而來,雖然個頭沒有和巨鬣狗的一樣大,但戰鬥依然「彪悍」。發展至今,鬣狗已經成為非洲大草原上的最常見的食肉動物之一。
斑鬣狗的遍布面積最廣,所以也被認為是這一品種中的最典型的代表,它們有著「非洲二哥」、「掏肛獸」等稱號。在非洲食肉動物的排位中,只是僅次於「萬獸之王」獅子。
鬣狗的名稱裡面雖然帶有「狗」字,但和犬科動物沒有關係,是屬於食肉目貓型總科下的鬣狗科。就是說,它們與貓的關係更大,貓型總科之下共有4個科,包括貓科、鬣狗科、靈貓科和獴科。而從外表來看,鬣狗與犬科動物倒是非常相似。
550萬年前,巨鬣狗是歐亞大陸及非洲大陸上的「霸主」之一,知道距今500萬年前才消失。由於巨鬣狗與現存的斑鬣狗非常相似,所以後者被認為是前者的直系後代。但兩者也有不同之處,一是體型差距很大,巨鬣狗的個頭要大得多;二是550萬年前的鬣狗科分為巨鬣狗、中鬣狗和異鬣狗,巨鬣狗是當時的巨鬣狗屬動物,而鬣狗屬於鬣狗科動物。
哥本哈根動物學院曾對巨鬣狗的化石進行建模,以1:1的比例高度還原巨鬣狗生前的模樣。從翻模上看,巨鬣狗頭骨的長度可達43公分,身長約在2米左右,體重約有200公斤左右,最大的可超過300斤。所以,當時的巨鬣狗和如今的老虎和獅子相差不大。
只能說,斑鬣狗的頭骨是巨鬣狗頭骨的縮小版,兩者都有發達的裂齒,犬齒短而不發達。因此可以斷定的是,巨鬣狗可以獵殺大型動物,而「退化」至斑鬣狗時,由於體型上優勢的缺失,導致以偷襲的方式去達成目的。
二、掏肛小能手和專門偷襲生殖器
退化到斑鬣狗類的巨鬣狗的戰鬥力已經縮減了不知多少,最常見的是「乘人之危」。有紀錄片顯示,飢餓過度會讓斑鬣狗直接同花豹和獅子等搶食,與之形成「主輔」關係,但到萬不得已,它們也會偷襲花豹和獅子。
當花豹和獅子中有落單或老弱傷殘者時,斑鬣狗會毫不猶豫地進行偷襲。由於體型上的差距和力氣上的懸殊,單個或兩三個斑鬣狗還不是花豹和獅子的對手,所以斑鬣狗通常會用特殊的方式傳遞信息,集結斑鬣狗群對單個花豹或獅子偷襲。
在完全倒下前,花豹和獅子都在強力掙扎,讓一些斑鬣狗受傷或遭受損失。爭對於此,斑鬣狗也尋找到相應的辦法,運用掏肛或偷襲生殖器的方式,讓花豹和獅子在痛苦中慢慢死去。
除對花豹和獅子使用這種陰險招術外,在圍捕其他動物的過程中,斑鬣狗也將掏肛或偷襲生殖器的方式運用得「爐火純青」、「無人能及」。
河馬是水中霸主之一,鱷魚敬而遠之,獅子也不敢靠近,但斑鬣狗完全不一樣,它們把河馬也列入食物清單中。
河馬之所以讓鱷魚和獅子感到害怕,既有河馬超強的咬合力,也有堅如盔甲的皮和一般重達2.5-3.5噸的體重,遇之獲勝率並不高。
而斑鬣狗遇上河馬時,倒是非常積極地對它們進行進攻,使用掏肛和撕咬生殖器的方式,讓它們慢慢地被啃光。這一過程中,被吃的河馬還不是快速地死去,就如凌遲處死般遭受折磨。
所以,人類遇上斑鬣狗或鬣狗時,應該能有多遠躲多遠。那麼,應該怎麼做?
三、防禦方法之一---跳入河中
跳河是逃避鬣狗的好方法之一。鬣狗的生命依賴於水,但並不喜歡水。在眾多的紀錄片中,從未見過它們進行洗澡,或是在水中遊動。
所以,進入到較淺的水域或水中央的時候,鬣狗通常都會直接返回,停止對人類的攻擊。這於它們的生理結構也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它們真的跟隨到水中,其短小的四肢將會使它們失去平衡,從而任人宰割。在這樣的情況下,躲避的人可以進行反攻,一一地消除威脅。
當然,進入水中也不是很好的方法。非洲的水中一般生活著河馬和鱷魚,人在水中就等於給它們送上大餐,隨時都淪為被吃的對象。
綜合來看,進入水中的安全係數比爬樹還要低。但在沒有樹的情況下,最好跑到水裡面去躲避。鬣狗被稱為「掏肛小能手」,又有很強的咬合力,很可能在獵物未死亡的情況下,將其慢慢地啃光,比死在其他獵手的手中還要慘。
四、防禦方法之二---用火驅趕
火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大動力,陪伴人類已經有上百萬年的時間,100萬年前的元煤人(晚期直立人)的遺址中,就發現有用火的痕跡。
火不僅可以給人類帶來熟食、溫暖和光明,還可以驅趕野獸。無論是什麼樣的野獸,基本上都懼怕火。所以,人類能夠存活下來,很大程度上都依靠著火的存在。
當被鬣狗圍攻的時候,用火比爬樹和進入水中更靠譜,既不擔心花豹,也不用懼怕河馬和鱷魚等。有冷靜地分析形勢和處理突發的事件,不用在有火的情況下慌張地尋找樹木和河流。
所處在的地方是非洲地區,乾草和枯樹非常多,不用擔心火液不足的問題。可以通過燃燒乾草、枯木、塑料或其他可燃燒的物質,用於驅趕鬣狗。
總之,火焰越大越好,它們可以短暫地趕走鬣狗。但這也不是一個長久之計,最好是在火的幫助下找到逃生的路線,當火用完的時候,鬣狗還會進行第2輪的攻擊。
此外,石頭和木棍等原始的方式在這裡並不起到效用。鬣狗屬於群體性動物,對於它們的攻擊防不勝防,如果沒有必要的條件,能逃生則血則逃生。
結語
鬣狗比草原上的其他動物還要野蠻,它們並沒有直接將獵物殺死,而是把獵物咬倒之後,一口一口地從其身上啃肉,連骨頭也不放。整個過程,就像是凌遲處死,被獵殺的對象在活著的情況下慢慢地死去,身上被撕咬所帶來的痛感在臨死之前依然能清醒地感覺到。
所以,許多動物寧願遇到獅子和豹子,也不願意見到鬣狗。鬣狗基本上什麼都吃,對於大型動物,在無法撕咬的情況下,它們基本上採用掏肛的方式去獵殺,有時是一天之內將獵物殺死,有時是幾天。總之,肛門成為其咬殺動物的突破口,被獵殺的動物很可能因為感染而去。
參考資料
《動物世界》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