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幾年前拍攝了一部以阿富汗戰爭為背景的戰爭大片,在多倫多電影節亮相,隨後在全球各大影院上演。阿富汗這場戰爭就像是幽靈在阿拉伯、俄羅斯和西方世界的人們腦海中揮之不去,影片描寫三位不同的人,在三個不同的世界、三場不同的戰爭中的不同表現,他們都站在現代戰爭的十字路口,站在一個不光彩的世界,在那裡道德良知變得蕩然無存,但是人性的光芒依然閃爍。
就像一個大兵望著夜晚中沒有槍聲的坎大哈,美麗而寧靜。
如果沒有了戰爭,這該是多麼美的一個地方。
從美麗坎大哈到葡萄園的一條新建公路,安放著自殺式爆炸裝置,埋伏著塔利班武裝人員。在這條路充滿著鮮血和死亡的路上,上演著感人至深的故事。影片表達了在戰爭陰霾下的人性光輝,這樣美好的主題,應該有個美好的片名,但是觀眾意想不到的是,這部影片名叫《鬣狗之路》。導演的意圖很明顯,影片中的鬣狗就是那些恐怖分子。
著名作家楊志軍的長篇小說《藏獒》風靡一時,受此影響,藏獒熱席捲中國且持續多年,許多人錯誤地認為藏獒源於鬣狗。其實不然,鬣狗是不同於藏獒。素有東方神犬之稱的藏獒,它是狗。狗作為人類最親密的夥伴,對主人忠心耿耿,自古就有忠誠的美名。鬣狗雖然名字中有個狗字,但它不是狗一樣溫順可愛的動物,它是野獸。它往往與兇惡、殘忍這樣的詞聯繫在一起。
雖然鬣狗的形態長得像狗,但實際上,它並不屬於犬科,而與貓形類動物的關係更近。鬣狗長著長長的頸項,後肢比前肢短、弱,軀體較短,肩高而臀低;頸後的背中線有長鬣毛。牙齒大,具粗壯的錐形前臼齒,裂齒發育,臼齒退化。它的頜部粗而強,能咬碎骨頭。鬣狗縱橫馳騁,霸道程度僅次於獅群。
我們現在看到的鬣狗相貌猥瑣,叫聲悽厲,貪得無厭,它們有一個很卑鄙的絕技,就是碰到獵物從來不是從正面下手,而是繞到後面從肛門開始攻擊,所以大家又給它們起了一個諢名「掏肛哥」。
別看鬣狗給人的印象非常差,但它們的祖先巨鬣狗卻是已經滅絕的巨獸,兇殘的猛獸。巨鬣狗由於頭骨粗壯,具有厚實而擴展的鼻骨、強大的顴弓、隆起的穹狀前額以及巨大的頰齒,攻擊性很強,發起飆來連獅子都要發憷。
說起已經滅絕的巨獸,大多數的人腦海裡出現的也許是暴龍、異特龍等恐龍類生物。這主要是長久以來,各種以恐龍為題材的影視作品對觀眾進行連番轟炸的結果。相比之下,巨鬣狗這種中新世巨獸卻鮮少被人提及。
有人懷疑,巨鬣狗可能就是饕餮的原型,古人將看到的巨鬣狗加以誇大,形容成一種神秘怪物,或者貪婪暴食兇殘的猛獸,並將這一想像留在詩作或史料中。如《呂氏春秋·先識覽》記載:「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而《山海經·北次二經》是這樣介紹的:「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由此看來,巨鬣狗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那麼,它是一種怎樣的巨獸呢?
巨鬣狗出現於中新世晚期到上新世早期(大約800萬~500萬年前)。按拉丁文翻譯,應該叫巨霸鬣狗。它是1903年瑞典古生物學家舒爾塞,根據在中國西北發現的一些產地不明的頭骨建立的鬣狗新種。後來它們的化石被發現於亞歐大陸及北非,在山西、陝西、寧夏、河北等地都曾發現大量化石。
它的個頭比現在的鬣狗大得多。據發現的化石推算,巨鬣狗身軀龐大,體形龐大甚至超過現今非洲雄獅,稱其為巨鬣狗真是恰如其分。
它的體重比現在的鬣狗大四倍,比獅子還重。估計在300公斤以上,相當於一隻成年棕熊的重量。就這個體型如果放在現在的非洲,估計就沒獅子什麼事了,獅子體重在200公斤左右,比體長,比體重,都不是巨鬣狗的對手。
從地質歷史上看,鬣狗是在中新世從靈貓進化的主幹上分化出來的一類重要的食肉動物,具有體型碩大、頭骨沉重、牙齒粗壯的特點。它們都保持有極致功能化的肉食性裂齒組合,用以切割獸皮和肌肉。
從現今發現的巨鬣狗化石來看,巨鬣狗頭骨粗壯,鼻骨厚實,顴弓強大,前額隆起,頰齒巨大,這些構成其最為鮮明的特徵。
美國洛杉磯自然博物館的曾志傑博士,用有限元方法對比研究了巨鬣狗、斑鬣狗和灰狼的頭骨、下頜骨和牙齒形態。結果顯示,在用前臼齒以相同方式啃咬時,斑鬣狗和巨鬣狗比灰狼承受了較低的壓力。巨鬣狗在眼眶間區域承受了較低的總壓力和最大壓力,巨鬣狗和斑鬣狗的頭骨也都有能力平滑地將受力分散。也就是說,巨鬣狗和斑鬣狗一樣,具有強大的咬碎骨頭的能力。
和政發現的巨鬣狗頭骨,以犬齒大於其他牙齒,上牙的第四前臼齒和下牙的第一臼齒組成一對可以切割皮肉的刃狀裂齒。鬣狗是以啃咬骨頭為主的食肉類動物,它啃咬骨頭的習性,使其前臼齒不但不退化,反而變得越來越粗壯,同時咬肌的發育使頭骨的矢狀嵴變得高聳,下頜變得越加厚實。
和政發現的巨鬣狗是食肉目中最大的食肉動物,它的頭骨看上去像鐵錘一樣粗壯而有力。它擁有一對像匕首一樣的巨大犬齒。在它的面前,劍齒虎的張牙舞爪似乎顯得有些裝腔作勢。
巨鬣狗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環境逐漸變化的時期,隨著氣候逐漸變冷變幹,植被也普遍從森林向草原轉化,與開闊草原相適應的食草動物逐漸傾向於向奔跑型方向演化。現代食肉類動物中,個體越大的種類就越容易搶佔別家的獵物,所以依仗其體重來搶掠其他動物的獵物,很可能是導致巨鬣狗變大的主因。
王維勝: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茅盾獎入圍作家。出版長篇小說《黃蠟燭》、《雙城》、《打馬走過草地》、《花兒》;傳記《胡廷珍傳奇》、《馬殿選傳奇》;大型旅遊散文集《尋古探幽覽勝》;網絡小說《王維勝揭秘馬仲英》。曾獲《小說選刊》筆會獎、黃河文學獎、敦煌文藝獎等多種獎項。長篇小說《花兒》入圍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獲第六屆黃河文學獎,第八屆敦煌文藝獎。
●
●
●王維勝講河州(八)——滄海桑田由此始
●王維勝講河州(十)——乾坤生命鏟齒象
●王維勝講河州(十一)——光採灼然和政羊
●王維勝講河州(十二)——最大的三趾馬群
●王維勝講河州(十三)——最早的披毛犀牛
●王維勝講河州(十四)——最大真馬埃氏
原標題:《王維勝講河州(十五)——最大巨鬣狗化石》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