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勝講河州(八)——滄海桑田由此始

2021-01-15 澎湃新聞
王維勝講河州(八)——滄海桑田由此始

2020-03-16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這是一幅美妙的圖畫。藍天白雲,綠草如茵,流水潺潺。

一群食草動物悠閒地在草地上覓食,偶而從碧藍的天空中傳來婉囀的鳥鳴。白雲下面,一頭嬌美的鏟齒象站在溪水中,用粗大的鼻筒向它高大漂亮的身軀噴撒著清涼的溪水。岸上還有一群鏟齒象用挖掘機一樣寬大的牙齒從淙淙溪流中撈起一團團水草,羞澀地甩打著。

就在離它們嬉戲不遠處,又是另一種景象。一隻兇猛的劍齒虎追逐一群三趾馬。三趾馬為了躲避襲擊,機靈地跑向遠處,消失在夕陽染紅的森林深處,身後留下一串串梅花似的腳印。劍齒虎沮喪地走到一邊,流著涎水羨慕地望著鬃狗撕扯著美味的羚羊肉,鬃狗的喉嚨發出了滿足的呼嚕聲。

就在這時,平地一陣狂風,接著雷鳴電閃,大雨傾盆。暴風雨持續多日,沒有停止的跡象,天空中散發出一種古怪的氣息。洪水開始暴漲,河流洶湧怒吼,瞬間,天地間漆黑一片,大地搖動。所有的動物都聽到地下發出的震耳欲聾的咆哮。它們驚恐萬分,它們狂奔亂叫。

山嶺轟然崩裂,火紅的巖漿從地殼內噴射而出,天空中飛沙走石,巨大的巖石和滾燙的火山灰將一個鮮活的世界掩埋在深處。

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鏟齒象、大唇犀、三趾馬、小羚羊、古長頸鹿,所有動物的家園都瞬間消失在厚厚的黃土層下。一個經歷了中新世以及更新世多次浩劫的史前伊甸園就這樣毀滅了,毀滅得那樣徹底、那樣乾淨。

悲劇沉積深層了億萬年後,人們聽到了地底下遠古的呼叫。

一座氣勢恢宏的博物館在和政縣城拔地而起。

博物館頂部像地球,體像一部碩大的書。走進化石館,左面是宋人沈括在《夢溪筆談》對古生物的記載;右面是英國偉大的進化論先驅達爾文有關生物進化的論述。化石館球形頂部,似混沌初生的太極,八根巨柱卦象演出天理無窮變化。展廳中成排擺著鏟齒象頭骨,展櫃中擺放著劍齒虎、原臭鼬、虎鼬、後貓、三趾馬、鹿、鼠、鬣狗、庫斑豬、原河豬、左大羚、中羚、中華羚等草肉食動物。這裡藏有6000件哺乳動物化石,其數量之大,令世人震驚。

這裡館藏著我國甚至整個歐亞大陸最豐富的晚新生代哺乳動物化石。主要有巨犀動物群、鏟齒象動物群、三趾馬動物群、真馬動物群。巨犀動物群是臨夏盆地最早的古動物,其成員有巨犀、三趾原犀、異犀、霍爾果斯準葛爾巨犀、牙溝副巨犀、阿爾泰幹鼠、河套裂爪獸等11個種。

這裡館藏著一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鏟齒象個體發育史系列頭骨標本。鏟齒象化石在整個舊大陸到處都有發現,但最典型、最好的材料主要在我國的內蒙古、寧夏、新疆都有發現。和政地區所發現的比較完整的鏟齒象的頭骨和下頜約60件,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豐富的一批鏟齒象化石材料。與其共生的動物還有半熊、安琪馬、西班牙犀、庫班豬、土耳其羚、古麟等20多種動物。

這裡館藏著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時代的哺乳動物化石,三趾馬動物群的哺乳動物頭骨標本至少超過6000件。之所以稱為三趾馬,是因為每條腿有三個蹄子,這個動物群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成員一百多種,屬晚中新世。

這裡館藏著歐亞大陸已知最大的真馬,最大的一件頭骨長達0.75米。和政羊是在和政地區發現而命名的,其化石非常豐富,僅頭骨就有700多個,居各類動物之首。還有豐富的鬣狗類、陸龜類動物、短吻犬、近狼獾、劍齒虎、巨鬣狗等食肉動物,大象、犀牛、三趾馬、兩角長頸麂和四角長頸鹿等食草動物化石。其中50餘件為國家一級、180多件為二級、350多件可定為三級。作為一個縣級古生物館,其收藏如此之多屬種的古動物化石藏品,在我國是絕無僅有的。

這裡藏著一部記載地球的天書,地層是一頁頁紙,古生物化石是鑲嵌在書頁上的各種不同文字。讀懂它絕非易事,只有地質、生物學家才能讀懂它,經古生物學家整理、詳細的註解,就成了通俗讀物。只要我們花費數小時,一頁頁拜讀,我們可以對地球、地層、古生物這部大書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地球的年齡大約有46億年,經太古代至今。2.5億至0.7億年的中生代,大陸輪廓、高大的山系形成,青藏高原從海底隆起,爬行動物盛行,是恐龍時代。在0.7億年後的新生代,隨著恐龍的覆滅,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得到大發展。至晚新生代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斷陷盆地的和政地區森林茂密,裸子植物叢生,河流縱橫,這片土地上生活著眾多的哺乳動物。恰好這一時期是地球演化史上重要的階段。如興趣正濃,要想細讀此書,再翻閱精頁可知地球發展重要時期生物的發展與演化,探索到青藏高原由海中隆起的滄海桑田巨變的奧秘,感悟和政地區地質地貌,古生物演變進化的漫長歲月是很有裨益的。新開放的和政古動物化石館,將會成為古生物藏頁最豐富的「圖書館」,吸引更多的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此,讀寶識寶,向世人揭開更多的地球奧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可以說,現在這個博物館館藏化石,其種類和數量遠遠超過了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北京自然歷史博物館。

它使人想起了葡萄牙古代詩人卡蒙斯寫的詩句:

過去在此結束

滄海由此開始

王維勝: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茅盾獎入圍作家。出版長篇小說《黃蠟燭》、《雙城》、《打馬走過草地》、《花兒》;傳記《胡廷珍傳奇》、《馬殿選傳奇》;大型旅遊散文集《尋古探幽覽勝》;網絡小說《王維勝揭秘馬仲英》。曾獲《小說選刊》筆會獎、黃河文學獎、敦煌文藝獎等多種獎項。長篇小說《花兒》入圍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獲第六屆黃河文學獎,第八屆敦煌文藝獎。

●王維勝講河州(六)——蒼骨掛壁農遨嬉

●王維勝講河州(七)——喚醒億萬年記憶

原標題:《王維勝講河州(八)——滄海桑田由此始》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王維勝講河州(十五)——最大巨鬣狗化石
    王維勝: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茅盾獎入圍作家。出版長篇小說《黃蠟燭》、《雙城》、《打馬走過草地》、《花兒》;傳記《胡廷珍傳奇》、《馬殿選傳奇》;大型旅遊散文集《尋古探幽覽勝》;網絡小說《王維勝揭秘馬仲英》。曾獲《小說選刊》筆會獎、黃河文學獎、敦煌文藝獎等多種獎項。長篇小說《花兒》入圍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獲第六屆黃河文學獎,第八屆敦煌文藝獎。
  • 抗擊瘟疫保平安 (新編河州平弦)
    抗擊瘟疫保平安 (新編河州平弦) 2020-01-30 1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區
    臨夏回族自治州——八坊十三巷離開了臨洮縣上了前往夏河的高速,草叢讓大家看看有沒有可看的景點,在高速的宣傳牌上看到臨夏的八坊十三巷,忽然想到了成都的寬窄巷子,大家就動手搜索此景點,八坊十三巷,位於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首府臨夏市
  • 《實證論文寫作八講》新書首發
    全書共分為八講,其中第一講和第八講是本書的緒論和尾章,其餘六講分別對應了實證論文的六個核心組成部分,即摘要、引言、文獻綜述、研究設計、實證分析和結語。本書有三個特點:其一,重視創新,始終把實現研究創新作為實證論文寫作的目標,從創新的角度來統籌全局,將論證文章的創新性貫穿在八講之中;其二,強調功能,從「證偽假說」這一功能入手把握實證研究和論文寫作的實質,抓住了它,就抓住了核心;其三,講究拆解,通過拆解論文寫作的動作和對象,藉助示例和課後習題,幫助研究者在論文寫作中更好地實現證偽假說的功能。
  • 恐龍專題——霸王龍的祖先:始盜龍
    如果說尼亞薩龍是否屬於恐龍在學術界還有爭議的話,那麼今天要講的主角——始盜龍,其恐龍的身份就是板上釘釘的了。我們已經知道,三疊紀起源於二疊紀末的那次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生物大滅絕,發生在距今2.5億年前,這次滅絕也終結了統治海洋長達3億年的三葉蟲。
  • 民間故事:始北水,滅瘟疫
    民間故事:始北水,滅瘟疫。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229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始北水,南宋鄂州人也。其祖上三代皆為名醫,故,始北水醫術承於祖上。始北水聽聞此事,遂找到刺史。「鄂州遭此難,僕應首當其衝。明日清晨,僕便啟程,望大人批示。」始北水拱手言道。「神醫乃鄂州之吉人,始神醫前往,瘟疫自當滅除!予備白銀、家僕些許,隨神醫同往之!」「大人莫勞神!
  • 「滄海桑田」需要多久,古人短暫的生命如何知道這種緩慢變化?
    「滄海桑田」——直譯是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的過程。常用來比喻世事變遷的無常與劇烈,也被用來形容變化的久遠。眾所周知,除地震、火山爆發等劇烈的地質現象外,大多地質活動都是緩慢而久遠的。這個變化的過程,動輒以千萬年為單位。壽命短短不過幾十年的古人是如何知道這「滄海桑田」的變化的呢?
  • 五臺山的文殊菩薩,為何與龍王搭上關係,一個詞「滄海桑田」
    滄海桑田」的地質記憶關於五臺山文殊菩薩的神話傳說,「歇龍石傳說」就是流傳比較廣的一個,傳說版本也比較多。小齊就其中一個版本來簡述下。相傳在很久以前,五臺山本來十分乾燥,文殊菩薩見五臺山處的村民遭受大旱,又得知海底龍王有塊能使大地清涼的歇龍石。
  • 未解之謎:撒哈拉沙漠曾是生機綠洲,滄海桑田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滄海桑田好像只是彈指一揮間!那麼科學家們是怎麼推斷出這裡曾是一片綠洲的呢?19世紀中葉,一位名叫巴爾斯的德國探險家,在阿爾及利亞東部的恩阿哲爾高原地區無意之中發現了幾個古文明遺址,遺址的巖壁上還有許多巖畫,畫中的圖案有馬,人,還有水牛。隨後,他在沙漠其他地帶的一些遺址巖畫中也發現了水牛,還有其它的一些依水而居的動物,如犀牛,河馬等,但沒有駱駝的畫像。
  • 今日成語-滄海桑田
    【成語】滄海桑田 【拼音】cāng
  • 白居易一首膾炙人口的詩詞,正對應了「滄海桑田」的成語內涵
    對於「滄海桑田」這個成語我們都已經非常的熟悉,從字面的意思來看,這個成語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大海變成農田,而農田又變成大海。所蘊含的含義就是指的人世間的萬事變化很大,或者變化很快。正如很多人所說,這人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 農村老人講,「閏七不閏八,閏八見刀殺」,是什麼意思?
    聽過老人講過這樣一句,「閏七不閏八,閏八見刀殺」,也是跟農曆中的閏月有關。講的是每到閏七月就會挨餓,閏八月時候會出現天災人禍。當然這樣的說法是沒有任何根據的,農曆只是計算中合理的安排,並沒有什麼神秘可言。傳統的農曆中是以月亮圓缺變化為周期為單位,一年大概為354天。
  • 為什麼「二十四番花信風」始自小寒?
    小寒的物候是: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雊。 大雁開始自南方往北飛回故鄉。喜鵲冒著嚴寒開始築巢,準備孕育後代。山間的野雞也開始鳴叫尋找同伴。 今天所見完整的「二十四番花信風」名目始見於明初王逵《蠡海集》,後世有關「二十四番花信風」的完整說法都出於此。
  • 這裡是電影《春天的馬拉松》取景地,觀東海日出,看滄海桑田
    ◆◆◆◆◆王幹山,這個能「觀東海日出,看滄海桑田」的山間村落,地處三門灣畔,有著三面環海的獨特地理位置。晚上,聽著山風輕撫,伴著悠然月光和滿天的繁星;早晨,也可觀賞一輪紅日從東海海平面冉冉升起。這座海濱的小山更是攝影愛好者與驢友的福地。如果把目光聚焦在近處,就會看到圍墾的海塗裡星星點點的漁人,他們慢悠悠地撐著竹筏,手裡握著長竹竿套的網兜,一遍又一遍地打撈。
  • 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經法·道法》28密察於萬物之所終始
    為什麼要講日常中的疏忽呢,因為古人抄書也容易抄錯。那時候沒有印刷術,只能手工抄寫,一般請書法寫得好的名家來抄寫。所以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上的字,個個都是書法精品,風格不盡相同,有的飄逸,有的古拙質樸。但抄寫錯誤是在所難免,現代出版印刷也一樣出錯。我買過一本解讀《黃帝四經》的相關書籍,錯誤令人髮指,多的情況下一面上要錯十幾處。
  • 溫暖治癒系:愛情抵不過一擲千金的豪邁,抵不過滄海桑田的眷顧!
    溫暖治癒系:愛情抵不過一擲千金的豪邁,抵不過滄海桑田的眷顧!大家好,小編又來推薦優質文章了,今天給大家推薦4本溫暖治癒系:愛情抵不過一擲千金的豪邁,抵不過滄海桑田的眷顧!最近鬧書荒的寶寶們,給你們送來驚喜,今天就來看看小編推薦的幾部小說,保證讓你意猶未盡,身臨其境。1.
  • 小小有孔蟲「講述」「滄海桑田」大變遷
    原標題:小小有孔蟲「講述」「滄海桑田」大變遷 那一次,地球像是在生病「打擺子」,「體溫」稍稍變化了一些,就讓我們最熟悉的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歷了一次「滄海桑田」的劇變。   在7萬年前,地球開始了一段漫長的寒冷時期。由於它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期,科學家稱之為「末次冰期」。   它以北美洲及歐亞大陸的大片大冰原為中心,將凜冽的寒風吹遍了北半球。
  • 巴楚「化石溝」:見證滄海桑田,承載億萬年歷史
    在巴楚縣有一個「化石溝」,見證著滄海桑田,承載著億萬年歷史。它的存在非常恰當的解釋了巴楚縣這個地處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地區,卻擁有種類繁多的海洋古生物化石的原因。
  • 古人言「立冬冬日始」,那麼「冬至」又是什麼意思?
    古人也有俚語說道,「立冬冬日始!」把農曆的十、十一、十二這三個月,作為冬季。那麼問題來了,立冬以後就已經是冬天了,「冬至」又是什麼意思?古人想表達什麼?從古人的角度來看,冬至要比立冬更加受重視,它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的節慶大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