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區

2020-12-04 我所見到的那些事兒

臨夏回族自治州——八坊十三巷

離開了臨洮縣上了前往夏河的高速,草叢讓大家看看有沒有可看的景點,在高速的宣傳牌上看到臨夏的八坊十三巷,忽然想到了成都的寬窄巷子,大家就動手搜索此景點,八坊十三巷,位於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首府臨夏市。此臨夏而非寧夏,臨夏古稱河州,知道河州的人,還會知道臨夏市內的回民又稱「八坊人」,「八坊」和「河州」同時成為了臨夏的別稱,而八坊十三巷便是河州民族風情古街區。從唐朝至今,圍繞著八座清真寺形成了八個教坊、十三條街巷,故稱為「八坊十三巷」。

看過介紹後,大家一致認為下高速去看一看,這又是我們此行程計劃外的收穫。

臨夏回族自治州(簡稱臨夏州)是中國兩大回族自治州之一,位於甘肅省中部西南面,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補給區。

臨夏市交通很便利,下高速很快就到了,滿大街都是穿著回族服裝的人,少數民族氣息很濃厚。

臨夏州境內有回、漢、東鄉、保安、撒拉、藏等31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59.2%。其中,東鄉族和保安族是以臨夏為主要聚居區的兩個少數民族。

東鄉族是中國甘肅省頗具特色的一個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其歷史、民俗十分悠久,融合發展了多方文化,以蒙古人為主,形成了今天的東鄉族。東鄉族主要聚居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東鄉族自治縣,少數散居在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鄉族至今只有本民族的語言而沒有文字,如今使用的是漢文,絕大部分人懂漢語,構成其族源的主要成分,是信仰伊斯蘭教的色目人和蒙古人。

關於東鄉族的族源有不同的說法,但是人們認可的說法是:公元13世紀初,東鄉人的祖先是成吉思汗的僱傭兵,追隨他來到甘肅,在甘肅成吉思汗打了他一生中的最後一次戰役,於公元1227年去世,地點就在蘭州以東。三年後蒙古再次集結大軍,向中原發動大規模戰役。與此同時,蒙古軍中的東鄉部族看中了臨夏這個地方,他們信奉伊斯蘭教,穆罕默德死後不久,穆斯林的傳教士曾到過臨夏,東鄉人到了這裡,就感覺回到了故鄉。於是,他們就定居臨夏。因絲綢之路之故,他們逐漸與撒拉族、保安族、回族等穆斯林族融合,在這裡繁衍生息。美國著名作家、漢學家比爾.波特90年代時為了詢訪黃河之源到過臨夏,對東鄉族的來源在《黃河之旅》書中有過記載。

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區,難怪滿街都能看到身穿回族服裝的人呢。來到八坊十三巷,這裡四通八達,遊人不多,漫步在青磚灰瓦的街道上,雲淡風輕,悠閒自在,街道幽深寧靜,不時有磚雕、銅雕、蛋雕等各具特色呈現回族生活的民俗特色雕塑,同行的幾位女士不時停留下來拍照留影。

各式清真寺融合中國古典建築風格和阿拉伯文化特色於一體,莊嚴肅穆,秀麗壯觀,成為這裡的特色風景線。

八坊民居多以四面合圍、對稱封閉式的小型四合院為特徵。這種四合院有大有小,依據主人家的經濟實力而定,而且大都講究中國傳統的建房方位——坐北朝南,在房屋建築中講究對稱。一般百姓居民多居住小獨院,有四合、三合、二合式的。小街居民一邊自己居住,一邊當門面做生意。磚牆黛瓦的房屋,古香古色的門廊院落,使我忍不住要進去探訪,經主人同意,我們進到了庭院之中,院內草木蔥綠,鮮花盛開,有的擺放著茶具,有的放著秋圈,清雅別致,真是別有洞天呀!來到一處大庭院,這裡是寬敞的四合院,院中亭臺樓閣,綠樹花草的園林式格局,仿佛置身於江南園林之中,細細品賞,別有一番韻味,看來這可能是過去的大戶人家的院落了。

行走在道路平整、乾淨清爽、各具民族特色的民居打造的街道上,已經很難見到人們所說的過去房子老舊、年久失修、低矮潮溼、路面高低不平的影子了。

從2015年起,臨夏市按照「修舊如舊,恢復原貌,合理利用」的原則,以保護優化傳統民居風貌為基礎,分區將八坊十三巷規劃為文化博覽區、民俗風情區、創意工坊區等8個功能區,保護了八坊十三巷基本地理格局和文化風貌。

如今的八坊十三巷,已成為臨夏市旅遊的新靚點,城市名片,河州歷史文化名城,與過去「鎖在塵世人不識」形成鮮明的對比。

2016年10月,在臨夏回族自治州60大慶之際,以大旮巷為代表的八坊十三巷正式對外開放。我們到的時候,它才對外開放兩年,難怪我們感到它雖是老街,因重新改造而處處透著「新」字,也難怪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未在他《黃河之旅》中記載呢!

行走在既古又新的巷子裡,有種時光倒流的感覺,它雖不是江南古鎮,但自有其特有的民族風情和韻味。

相關焦點

  • 大美福州、三坊七巷、有福之州
    沒到過三坊七巷、別說你來過福州。三坊七巷:位於福州市鼓樓區歷史文化街,佔地面積40公頃,國家5A景區。三坊七巷的由來:自晉、唐形成,明清時期的繁華,現有古民房270座,以林覺民、嚴復故居等9處典型代表為建築的三坊七巷古建築群坐落與此處。由三個坊、七條巷、一條中軸街組成。分別是:衣錦坊、文儒房、光祿坊、楊橋巷、狼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吉庇巷、南后街組成。
  • 「火焰藍」在千年古巷綻放福州市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為民服務譜新篇
    原標題:「火焰藍」在千年古巷綻放福州市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為民服務譜新篇 圖為福州市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指戰員在三坊七巷景區開展防火巡查。
  • 千年古街邂逅前沿科技,三坊七巷變身數字景區
    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前夕,三坊七巷數字街區閃亮登場。人臉識別、區塊鏈、物聯網、AI等數字科技手段,讓這條千年古街沉浸在充滿未來感的場景中。當古老的文化街區,邂逅前沿的數字科技,一場「超時空」的對話就此開啟。
  • 「有福之州·對話未來」將於11日-14日在三坊七巷舉辦
    福州新聞網10月10日訊(記者 邱陵/文 原浩/圖)10日上午,記者從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有福之州·對話未來」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本屆峰會的重要活動之一,該活動將於11日-14日在三坊七巷舉行。新聞發布會現場。
  • 來福州必遊景點,三坊七巷、西湖公園、森林公園、鼓山,景色各異
    1、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福州最具特色的景點,是福州的一個代表,如果去福州沒有去過那裡,那就相當於沒有去過福州了。三坊七巷是保留了兩百多座以前的建築物,都是古代的磚瓦房白牆紅柱黑瓦,都是我們古代最具代表性的顏色,又加上大紅色的圓燈籠和黑色匾上的黃色字名,當你走在這些房子之間時,就仿佛步行在古代的時空,讓你感覺自己穿越了一般。它的地板上是白色的沙瓦磚,步行在那些巷子之中的白地磚上,又有著那獨自彷徨在這悠長又寂寥的雨巷的感覺。
  • 被譽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你喜歡嗎?
    福建的地理特點是「依山傍海」,九成陸地面積為丘陵地帶,被稱為「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位於東海與南海的交通要衝,由海路可以到達南亞、西亞、東非,是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依山傍海的特點也造就了福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且除了鼓浪嶼,武夷山,泰寧,清源山,白水洋,太姥山等自然風光外,還有土樓、安平橋、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觀。
  • |三坊七巷|鼓樓區|歷史建築|福州|古...
    三坊七巷等四地擬聯合申遺!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等四地將聯合申遺!也造就了黛瓦相連,百年滄桑的古建築群穿越千年,來之不易讓我們追尋歷史的刻印一起來領略那歷史長河中的榕城風採晉朝三坊七巷「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
  • 廈門的七池、八河、十三溪,你能答對幾個,答對一半就是學霸了
    廈門歷史上有七池、八河、十三溪之說。這些池、河、溪,由於水量小,流程短,大多因年代久遠,泥沙淤積,或開路建房,已成平地,但卻留下許多有關的路名。七池是指月眉池、雙蓮池、八卦池、演武池、河仔池、澳仔大池和放生池。
  • 陝西省少數民族人口和分布,蓮湖區是陝西全省回族佔比最高的區縣
    陝西省各民族人口數量(六普)陝西省少數民族,其中人口在10萬人以上的,只有回族,人口在10萬至1萬之間的,只有滿族,其餘少數民族人口均不超過萬人,一半以上的少數民族不超過百人。回族是陝西省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有138716人(2010年)。
  • 寧夏回族自治區深居西北內陸高原,典型的大陸性半溼潤半乾旱氣候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寧夏回族自治區深居西北內陸高原,屬典型的大陸性半溼潤半乾旱氣候,雨季多集中在6—9月,具有冬寒長,夏暑短,雨雪稀少,氣候乾燥,風大沙多,南寒北暖等特點。
  • 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這9個國家級5A景區你最喜歡哪一個?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的福建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你知道嗎?福建在全國景區裡可是「數一數二」的呢,它的森林覆蓋率居全國第一,它的海岸線長度居全國第二位!它還是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福建地勢呈「依山傍海」態勢,境內峰嶺聳峙,丘陵連綿,河谷、盆地穿插其間,組成了秀美的立體山水畫。這裡婉約奇秀的山水,百轉蜿蜒的海岸線……無不吸引著遊客前來。
  • 深圳不同類型農民工聚居區的社會融合及影響因素
    圖 1 深圳市農民工聚集區地域類型劃分和案例地分布 農民工聚居區的選取在遵循增長、穩定和減少劃分的基礎上,還結合了已有研究對農民工聚居區的其他劃分方法[34,35]。一是從農民工群體的經濟活動對聚居區和周邊環境的依賴程度劃分為無依託、半依託和完全依託三種類型。
  • 貴陽百巷百相︱那些年,三民東路上的故事
    貴陽嘞三民巷以前叫三民東路,最早叫三官殿。是我們從蓮花坡迲「奮水池」嘞必經之路。三民東路上有口源於明代嘞三元井,為貴陽三大古井之一。古時候嘞人些怕天幹,一遇天旱就要耍龍「拜」井,為此在三元井則邊修噢個殿,供奉「一品賜福官」「二品赦罪官」「三品泉源水官」「三官殿」就茲樣來嘞。
  • 「家風雋永 德潤金陵」之八—金陵回族世家伍探花:君子慎獨立德向善
    「君子慎獨,立德向善」,這是金陵回族世家伍氏一門代代恪守的祖訓。明朝初年,伍氏家族的始祖伍儒從中亞撒馬爾罕奉詔來到南京,從此便在這裡定居下來。600多年來,伍氏家族在金陵城開枝散葉,繁衍生息,留下了「博士官六代」、中國第一位回族探花等家族佳話。   【家訓解讀】   ①君子慎獨   【解讀】「慎獨」,語出《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其意是君子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也要心存戒懼,表裡一致,嚴守本分,不欺暗室。
  • 以前典型的「三多」村,現在搖身一變,成為金華……
    金華市公安局黨委班子成員,各公安分局、縣(市)公安局局長、政委,市局「八張名片」牽頭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現場觀摩。「睦鄰巷」原名叫「汪新巷」,道路總長197米,巷子住房以居民自住或出租為主。由於缺乏規劃,環境衛生差,下水溝渠臭氣燻天,路面牆面破損嚴重,治安問題突出,是典型的「三多」城中村。
  • 青磚黛瓦石板路,美麗鄉村巷巷通
    公路兩旁用圓石壘成的花池中,五顏六色的花朵爭相開放;一排排行道樹在陽光的照射下,鬱鬱蔥蔥……美麗整潔的「巷巷通」為五蓮鄉村振興插上了翅膀,更成為了山東農村公路建設的美麗樣板。日前,由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牽頭舉辦的「我家街巷最美」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就定在了五蓮縣叩官鎮董家樓村舉行。叩官鎮董家樓村—瀝青罩面。松柏鎮韓家口子村—碎石板拼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