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一帶是華夏民族開拓較早的地區,歷史上曾有許多重要朝代在此建都。同時,陝西又處於連接南北、溝通中部與西部的交通要道,由陝西省向西向北向南,都鄰近許多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向東的河南省,也有較多的少數民族人口分布,四方來的人口遷居其中,形成了今天陝西省,以漢族為主,兼有少量少數民族雜居的現狀。
陝西省的少數民族,呈現出「種類多」、「人數少」、「大雜居、小聚居」、「回族佔多數」等特點。
陝西省各市的漢族佔比(六普)
陝西省各市的漢族佔比都比較高,所有市的漢族人口都佔總人口的98%以上。
陝西省各民族人口數量(六普)
陝西省少數民族,其中人口在10萬人以上的,只有回族,人口在10萬至1萬之間的,只有滿族,其餘少數民族人口均不超過萬人,一半以上的少數民族不超過百人。
回族是陝西省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有138716人(2010年)。
在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伊斯蘭教正式傳入中國,阿拉伯哈裡發帝國的使者、商人、伊斯蘭教士開始紛紛來華,這些人中有阿拉伯、波斯、中亞突厥族等等,被統稱為「蕃客」或「蕃商」,通常他們被視為今天回族的最初來源。
陝西最早的回族群體,來自唐安史之亂以後,在關中滯留的大食援唐官兵。他們最初在大荔沙苑定居,之後逐漸向周邊發展,形成了後來「東府十大縣」的回族。
陝西是中國回族重要的形成地之一,也是回族人口相對較多的省份之一。
由於地處東西交通要道,歷史上,尤其明清時期,來自河西的回族人口,也多在關中地區匯集。
陝西省各區縣漢族與回族人口佔比(六普)
1,蓮湖區是陝西全省回族佔比最高的區縣,這裡有著名的「回坊」,有數萬回族人口聚居。
2,武功縣沒有少數民族分布,是陝西省唯一一個純漢族縣。
3,回族人口佔比超過1%的區縣,有蓮湖區、寧陝、鎮安、鳳縣、新城區、漢濱區、西鄉、金臺區、千陽縣、碑林區等,共10個。
4,回族聚居的地區,以西安、寶雞、鹹陽、安康、漢中等市的中心城區和較大縣城等交通要道處為主。
5,陝北二市總體上回族很少,定邊為陝北回族人口最多的縣。
6,武功、延川、子長、子洲、涇陽、綏德、橫山、佛坪、蒲城、乾縣、清澗等區縣,漢族人口佔比最高,多為陝北和秦嶺深處的偏遠縣城。
7,武功、子長、甘泉、佛坪、子洲等5個縣,沒有回族分布。
歡迎關注我,可以一起聊地理歷史、方言、區域經濟、IT網際網路等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