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需要多久,古人短暫的生命如何知道這種緩慢變化?

2020-11-19 琅寰樹洞

「滄海桑田」——直譯是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的過程。常用來比喻世事變遷的無常與劇烈,也被用來形容變化的久遠。

眾所周知,除地震、火山爆發等劇烈的地質現象外,大多地質活動都是緩慢而久遠的。這個變化的過程,動輒以千萬年為單位。壽命短短不過幾十年的古人是如何知道這「滄海桑田」的變化的呢?

滄海桑田需要多久

據統計,1961年至2003年,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為1.8毫米/年,而在1993年到2003年之間,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約合3.1毫米每年。若以海平面上升2m為滄海滄田的界限,也就至少需要645年的時間。古代人的平均壽命最高的朝代是秦漢,約49歲。也就是說見證一次滄海桑田至少需要13代人的連續觀測才能做到。對比現代人,上溯三代能有多少人知道祖籍何處?足見古人見證滄海桑田這一自然變化的不易。

滄海桑田的神話傳說

東晉葛洪的《神仙傳·麻姑》中有如下記載——「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於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為陵陸乎?」

其大意是,有一位名為麻姑的仙子,與友人會面於蔡經家中,中途談及見聞,便感嘆起了多次下凡見到人間的變化——「自上一次會面以來,已經見到東海三次變為桑田,剛才路過蓬萊,見到水又比往年更淺了,估摸著時間也過了大半,難道又要變成陸地了嗎?」

既然是仙人所說,那麼即使這個過程再如何緩慢都是可以理解的了,這或許也是滄海桑田的說法能在古代長久流傳的最大原因。

「滄海桑田」的說法只是巧合嗎

以現代人的認識,世界上怎麼會有長生不老的神仙?難道「滄海桑田」真的只是一個純粹的巧合嗎?當然不,一切神話傳說都源於現實而高於現實。既然有麻姑滄海桑田的傳說,那自然該有現實的依據。

史官對滄海桑田發現的重要性

中國古代有一個與西方差異極大的官制——史官。無論是春秋戰國時諸侯割據的時候,還是後世的大統一王朝,各地都會設有專門人才記錄每年的大事,事情包括國家政治經濟、對外戰爭等事件,也包括天象、水文等氣候變化。詳細之處,以至於現代人完全可以通過研究史書的記錄,總結出全球氣候變化規律、研究彗星運行周期。

舉個例子,武王伐紂時間約在公元前1046年,然而該段歷史實在太過久遠,無法以朝代更替表等方法來倒推。那麼這個精確的年份究竟是如何得出來的呢?答案依舊在史書——《竹簡紀年》中有載「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懿王指的就是西周第七位君主周懿王,而「天再旦」便是天空亮起兩次(實際就是早上的日全食)。更具這一點,史學家便可以根據日食規律算出「周懿王天再旦」那一天的具體時間,再根據同時期古籍上對其他天象(彗星等)的記錄,就可以往前推出武王伐紂的具體時間。這個過程正是我國96年開始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重要成果。

從地方志到「滄海桑田」的發現

史官制度畢竟只是朝廷中樞的官方記錄,也難以概括到全國,因此許多細節上難免會有疏漏。但到了秦漢,郡縣制的設立,使得地方開始出現了郡書、地方傳記等半官方的文獻記錄。上述神話編寫時間在於西晉,假使秦末某地開始地方志的記錄,到西晉時期業已過了四百多年,海水漲落一米有餘。有心人查證下,或許真的能發現滄海桑田的自然秘密。

相關焦點

  • 太陽熄滅後人類需要多久才能知道?是8分鐘嗎?可能需要數萬年!
    太陽熄滅後人類需要多久才能知道?是8分鐘嗎?可能需要數萬年!
  • 今日成語-滄海桑田
    【成語】滄海桑田 【拼音】cāng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出處】晉·葛洪《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
  • 人類到底能活多久
    絕對壽命指的是一個人理論上最多可以活多久。即使在人均預期壽命只有20歲的遠古時代,活到90歲的人也是偶爾可以見到的,兩者之間巨大的差距使得古人把長壽者敬若神明。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人均預期壽命的增加。如今全球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了71歲,相當於在100多年的時間裡幾乎翻了一番。這個速度是歷史罕見的,因此人類社會的很多生活習俗和運行模式都來不及做出相應的改變,比如退休年齡定得太早就是一例。
  • 古人是如何知道時間的?他們對月亮的精準判斷,超越人類科技
    然而,隨著人類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更希望知道,人類祖先的一些事情,想知道人類是怎麼來的,人類是如何一點點發展到現在的。 研究人員發現,大約在3萬年前,古人就已經學會了通過太陽和月亮每天的不同位置變化,來準確判斷時間。
  • 生於火焰,死於寒冰:宇宙留給生命多久時間?
    從那一天起,人類便對宇宙星河充滿嚮往,古人使用眼睛和簡單的觀星工具,描繪出各種關於星河的傳說;現代則使用各種科學儀器,探索宇宙的過去和未來。原初紀:生於火焰原初紀,顧名思義,就是宇宙誕生之後的第一個紀元。
  • 新民晚報數字報-人類到底能活多久
    這讓我們對未來有了期盼,人類到底能活多久?  長壽之夢  人均預期壽命指的是一個族群中的每一個出生的人平均能活多久,這個值受嬰兒死亡率和戰爭死亡率的影響非常大,因為兩者都是年紀輕輕就死了,因此全世界的人均預期壽命直到100年前還只有40歲。  絕對壽命指的是一個人理論上最多可以活多久。
  • 你知道地球上一天的長度變化麼?你知道地球一天是多久麼?
    你知道地球上一天的長度變化麼?你知道地球一天是多久麼?肯定有人說是24小時。那麼今天就來了解一下地球一天到底有多久?一說起地球,大家都熟悉;它是我們人類生活的家園,小時候的我們每每聽到光年這個詞,都會認為這是個時間單位,畢竟年份是個時間詞。
  • 抗抑鬱藥物需要多久起效,起效後有什麼感受?
    可是有個現實情況卻是,藥物的治療並非像感冒藥那樣可以立竿見影,有很多抑鬱症患者需要很長時間的嘗試才能見效。除此之外,很多患者害怕承受藥物帶來的副作用,所以常常拒絕服藥。 抗抑鬱藥物是如何起效的?
  • 地球的磁場正在發生緩慢的變化
    它是由地球液態核的緩慢攪動產生的,它使世界免受宇宙輻射和太陽風暴的襲擊,否則它們會被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充斥我們。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沒有磁場,地球看起來可能類似於附近的某個紅色荒原,地球可能就不會產生高級生物(比如人類)。此外,這種屏蔽作用還可以使帶電的太陽風粒子偏轉,從而避免在軌道衛星中造成對GPS導航,通信,氣象和監視以及地面電網至關重要的故障。
  • 華北平原本是海洋,如今這裡生活著4億多人,如何滄海桑田變化的
    那麼華北平原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如此漫長的時間中,華北平原也經歷了數次滄海桑田般的變化,這裡的斷陷盆地剛形成時基本都是海洋,但是河流的泥沙填充作用漸漸淤平了它們,使得華北平原地上的黃土層非常厚,有的地方黃土層的厚度都超過了
  • 古人是如何測量溫度的? 「爐火純青」溫度竟達1200℃
    由此可見,如何測量體溫並據此判斷病症,先秦時的中醫已有一套系統的方法。將人的體溫作為測量溫度的標準值,在北魏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中便有多處記載。如卷六「養羊篇」裡介紹「臥酪」時,密閉的容器內要保持合適的溫度才使奶正常發酵。如何知道裡面的溫度是合適的?就是通過與人的體溫比照作出判斷的,「溫溫小暖於人體為合宜適。」
  •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短暫也是一種美,開花短暫的四種觀賞植物
    醉蝶花是一種特殊的植物,與之前講過的待霄草和夜來香類似,也是在傍晚開放,而到了第二天白天花朵就凋謝了,因此被很多人稱之為夏夜之花,它短暫的花朵生命帶給了人虛幻無常的感覺。月下美人---曇花說起曇花,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論是養花之人、還是不養花的,都知道
  • 人類文明還能延續多久?這兩種因素起決定作用,缺一不可
    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人類發展出了璀璨的文明,這不禁讓人想知道人類文明還能延續多久?這兩種因素起決定作用,遙遠但缺一不可。隨著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世界上大多數的城市節奏也越來越快,這一點從人類的交通方式演變就可以看得出來。對於古人來說,要完成一趟南北旅行光是路上就要花上一兩個月的時間,不像如今一趟航班幾個小時就可以從中國北方飛到南方。
  • 太陽熄滅人類多久後才能知道?
    可以說,太陽和水一樣,都是「生命之源」,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必不可少,那麼,如果太陽突然熄滅,地球會在多久後陷入黑暗?人類在太陽熄滅後可以生存多久?太陽如果正常運轉下去,可以燃燒多久? 首先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太陽可能會「熄滅」嗎?
  • 太陽熄滅人類多久後才能知道?
    可以說,太陽和水一樣,都是「生命之源」,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必不可少,那麼,如果太陽突然熄滅,地球會在多久後陷入黑暗?人類在太陽熄滅後可以生存多久?太陽如果正常運轉下去,可以燃燒多久? 但是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即使是走到自己生命的盡頭,也不可能在短時內消失,而是經歷一系列複雜的變化後慢慢進入不同的狀態,比如太陽在未來的50億年後,並不會熄滅,反而會變得更大
  • 易經64卦與生命遺傳密碼對應一致!這驚人的現象早已被古人發現?
    而就在眾多科學家研究生命遺傳密碼時,卻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現象:易經64卦與生命遺傳密碼對應一致!大家都知道,在生物界,生物界的遺傳性狀,也像打電報那樣,靠一種特殊的密碼傳遞而實現的,人們把這種特殊的密碼叫做遺傳密碼。但是通過種種研究表明,64個生命DNA遺傳密碼卻與《易經》的64卦對應一致!難道這一驚人的現象早已被古人發現?
  • 太陽的一天是多久?一年又是多久?
    從日出到日落,再到第二天日出,古人稱之為一日,正是這種太陽有規律的出現,讓我們有了一天的概念。似乎我們的一天和太陽直接相關,那麼太陽上呢?在太陽上一天是多久呢?在太陽系內,所有的行星都圍繞著太陽旋轉,同時也在自轉,而構成這種「天」的本質是我們的自轉。以地球為例,它以極快的速度在旋轉,而太陽永遠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半,這構成了日夜交替。
  • 古人俗語所說「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與現代「時光隧道」不同
    我認為古人俗語所說的「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中的這個洞並不是我們現在科幻小說,科幻電影中所談到的「時光隧道」,而是一種比喻。比喻時光過的非常快,尤其是人們如果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呆處了,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速度,就會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感覺!
  • 生命起源
    而在歷史的變遷中,王朝的更迭總是伴隨著歷史進程的刪改,想要知道真正發生在久遠的古代的事情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文字的改變,朝代的更替,環境的變化,這些都為後人知曉過往增加了諸多的難度,沒有足夠深厚的知識也很難辨別哪些神鬼傳說的真相到底是如何,就說《山海經》昔日很多人都說他是一部神怪小說,但現在已經有不少學者認為他並非單純的神怪小說,而是一部古時的地理大全……
  • 土象星座:堅固而結實,緩慢而穩定地發生變化
    不過,請想一下土壤,及其無形地賦予生命能量的屬性。或者考慮一棵樹,儘管「土屬性」非常多,但它始終處於變化狀態,它適應季節並且永不停止生長。儘管土象星座的容忍度很高,但是他們還是敏感、感性的,並且會緩慢而穩定地發生變化。他們擁有巨大的力量和熱愛,可以將其付諸實踐。您越深入了解土象星座,發現的藏寶就會越多。如果您尋求深度和意義,那麼土象星座的人就是您的理想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