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如果算上人類祖先的發展史,那麼人類歷史應該有四五百萬年左右,但是人類真正的文明歷史僅有一兩萬年左右。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人類發展出了璀璨的文明,這不禁讓人想知道人類文明還能延續多久?這兩種因素起決定作用,遙遠但缺一不可。
隨著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世界上大多數的城市節奏也越來越快,這一點從人類的交通方式演變就可以看得出來。對於古人來說,要完成一趟南北旅行光是路上就要花上一兩個月的時間,不像如今一趟航班幾個小時就可以從中國北方飛到南方。每天早晨我們可以看到路上滿是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沒有私家車的他們必須趕上早班公交或地鐵,為的就是上班不遲到。在如此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似乎逐漸迷失了自我,甚至從來都沒有思考過人類與地球的關係。
科技的快速發展給人類帶來了兩方面的思考,它是會加速人類文明的滅亡還是推進人類文明更快地往更高的水平發展呢?這不僅僅取決於人類自身的努力和選擇,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自然。如果大自然要「降罪」於人類,那麼無論人類怎麼預防都無濟於事,就像人類文明長河中湧現出的燦爛古文明那樣,例如瑪雅文明,最終還是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因此當我們閒下來的時候不妨思考一個問題,人類在地球上還能夠生存多久?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十分長遠的問題,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更何況人類文明如今發展到了十分敏感的階段,稍有不慎核武器就會將人類文明毀於一旦。只要世界上還有人類存在,那麼人類文明就還存在。而影響人類文明存在的因素可以根據區域劃分為外因和內因,所謂的內因指的是地球上的因素,外因指的是外太空的因素。其中內因既包括自然界的因素,也包括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和自然界因素很好理解,前者是人類自身的選擇和努力,如果人類甘願走上繼續破壞自然環境來換取經濟利益的道路,那麼人類在地球上的未來並不長遠。後者是大自然導致的因素,最常見的就有自然災害、全球性氣候變化等等。實際上自然界因素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是人為因素導致的,例如如今人類面對的全球氣候變暖,雖然歷史研究表明地球氣候變化存在一定的周期,但是人類活動的影響導致了氣候變化進程的加快。
如果說內部因素尚且存在可控的餘地,那麼人類很難控制外部因素的發生。地球自誕生時候起就一直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中,這給地球孕育生命奠定了基礎,但並不意味著地球就會一直保持現狀。地球是否能夠在外太空中有穩定的狀態,還取決於太陽系中心天體——太陽。研究表明,太陽和地球目前一樣都處於中年階段,再過20億年左右就會發生另一階段的變化,屆時對地球的影響將是深遠的。有人會說,人類文明都不知道是否能夠再延續1萬年,擔心這些沒有意義。對人類歷史來說尚且如此,對地球歷史來說就未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