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質量守恆定律來看,物質並不會無故消失,它只能轉換成其他形式存在,而水則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溶劑,無論是人體的生理與物理過程,還是大自然中的能量傳遞,水都是不可或缺的物質,那麼進入人體中的水,它又是如何回歸大自然的呢?這些經過人體「處理」的水,還能被稱為水嗎?
人體攝入水的途徑一般有三種:喝水、靜脈滴注以及皮膚吸收。靜脈滴注是病人給藥以及無法通過腸胃吸收時使用,健康人士遭遇的機會很少;而皮膚吸收則是女士使用比較多,比如各種保溼化妝,或者補水等等,總量吸收也不多,我們主要來討論喝水的問題!
我們在喝進一口水後,將會從口腔到喉嚨,再到食道,然後到達胃部!這其實只是一條水道而已,儘管也會微量會吸收,但基本可以忽略,因為胃才是水的吸收大戶!
胃部的水分由胃壁黏膜細胞吸收進入毛細血管淋巴管,進入了循環系統
水不會在胃部停留太久,很快就會進入小腸,同樣會有黏膜細胞吸收,進入毛細血管淋巴管,到達循環系統
小腸未吸收部分會進入大腸,吸收過程和小腸類似,但最後仍然未吸收的水分則直接排出肛門,假如腸胃不好,那麼進入大腸的水分過多,抱歉,那就得按拉肚子的模式排出去了!
喜歡看貝爺求生大片的朋友應該知道一個梗,就是貝爺居然有一次嘗試用汙水灌入直腸的方式來補充水分,比如被糞便汙染過的糞水或者在潮溼雨林中的被汙染的林中水坑的水,都可以通過直腸吸收的方式來給人體補充水分!
這個原理比較簡單,人體細胞膜有選擇透過性,不會吸收大部分有害物質,當然不要來挑刺哈,比如農藥稀釋後的,想必傻瓜都知道這個不能灌進直腸吧!從理論上來看,直腸吸收確實挺科學,但在野外求生時,到哪去找管子呢?這是個大問題哈,貝爺應該是想顯擺一番!
貝爺口味比較重
進入了循環系統的水分會到哪裡去呢?
這些水分會進入血管,經過消化道的競買到肝臟,再到心臟,又從心臟搏出到肺動脈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這是水的一條出路,通過肺部呼吸直接從口腔和鼻孔排出了!再在肺泡內通過紅血球攜帶上氧氣變成鮮紅的血液,循環到全身各處,比如皮膚,通過汗腺出汗再排出一部分,此時還會戴上氯化鈉其他部分礦物質等!
汗腺
最後一個去處則是從動脈循環到體靜脈,再到左右腎,這可是人體強大的排洩物處理器官,血液會經過腎小球,就像篩網一樣會留下各種細胞,水分和氯、鈉、尿素以及糖等則會通過,此時的這些過濾液只是原尿,會經過腎小管的重新吸收,將大部分水分和幾乎全部的營養重新吸收入體內,最終剩下的那些廢物就是尿液,積累在膀胱內,等滿了也就是你尿急的時候到了,趕緊撒尿去吧!
腎臟結構
裡面包含了氯化鈉與尿素等,人體每天的原尿量高達180升,但尿液可能只有1.8升左右,比例大概1%左右,水喝多了尿也會增加,不過正常情況下腎臟都會自行調節,這是一個完全智能化操作的器官,不需要大腦額外操心!
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水分由四種途徑與外界交換,分別為上述的:
通過呼吸排出體外
通過汗液蒸發進入自然界
通過糞便形式回歸大自然
通過尿液進入大自然
呼吸和汗液的水分直接進入大氣循環,也許下一滴雨水就有你肺部排出的水汽和蒸發的汗液,水蒸氣攜帶幾乎都是水分子,而蒸發的汗液也將留下礦物質,所以這些水還是比較乾淨的,直接進入了水汽循環!
糞便和尿液中的水分會被曬乾進入大氣層,或者通過雨水稀釋,進入河流,最終進入湖泊或者海洋!又或者通過農作物吸收,經過葉面的蒸騰作用進入大氣層,再進入水汽循環!
大自然是怎麼淨化水的?
比如通過綠植或者大片的溼地或者森林這是比較直接的一種方式,因為通過葉面的蒸騰,這些水分都已經被淨化,甚至可以在綠葉上罩上一個塑膠袋,直接喝下蒸騰出來的水汽經過凝結後的小水滴,就是收集起來比較麻煩!而溼地處理這種排洩物的富營養水效率是非常高的!
自然淨化的另一個過程則是水中的微生物處理了有機物和氮以及其他礦物質等,或者進入地下水經過沉積巖層的過濾等等,而人工處理是經過一級的過濾、沉降和羽化,和二級的滴濾和曝氣一級消毒等,再經過三級的沙濾和活性炭一級微藻生物處理,最終成為可以利用中水!
很多國家都有專門的中水管道,也就是處理後已經非常乾淨的水,但還沒有達到飲用標準,再說心理上也無法接受,不過可以作為衝廁所用水,綠地灌溉或者灑水車用水,農業灌溉和多種工業用水等等!
這些中水也會經過這些大自然的淨化,進入水汽循環,最後還有可能通過自來水廠甚至礦泉水廠引水口,重新進入飲用水行列,再次被你喝下,在身體裡重新來一次奇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