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箱根驛傳在1月3日落下帷幕,這項於1920年創辦的比賽正式名稱為東京箱根間往復大學驛傳競走,是日本一項在每年1月2-3日舉行的驛站接力賽,比賽僅限日本關東地區的大學參加,一共有21支隊伍參加,其中包括獲得種子權的10支隊伍(上屆比賽前10名), 以及通過預選賽選拔出來的10支優勝隊伍,和1支由沒有獲得參賽權的學校挑選強手組成的關東學生聯合隊伍。
箱根驛傳的路線是由讀賣新聞東京本社出發,直到箱根蘆之湖折返。兩天的比賽分為十區,去程分為五個區間(108公裡),回程同樣有五個區間(109.9公裡),十個區間合計為217.9公裡,每支隊伍派出10人每人跑一個區間接力,每個選手平均要跑差不多半馬左右的距離。
箱根驛傳歷經百年不衰,已經成為日本每年最受矚目的新年活動,即便是當下嚴峻的疫情形勢也沒有影響賽事的舉辦,作為一項幾乎可以與波士頓馬拉松齊名的日本本土獨創的傳統賽事,箱根驛傳快要走過100年的歷史,一項比賽能持續進行將近100年,一定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這也體現了日本國民對於路跑運動的熱愛和傳承,沒有發自內心的對於馬拉松運動深度熱愛,很難有堅持到底的信念和勇氣,這也是日本不斷湧現大批優秀選手的重要原因所在,世界長跑第三強國實至名歸。
這項接力賽也成就了眾多日本長跑屆的新星,獲得過波馬冠軍的「最強公務員」川內優輝;日本馬拉松國內紀錄保持者大迫傑、和大迫傑並稱長跑屆雙子星的設樂悠太;去年打破日本萬米紀錄的相澤晃都曾在這項比賽中嶄露頭角。
昨天才在B站看完比賽錄像,今年的比賽依然精彩,懸念迭起。連續四年奪冠、上一屆衛冕冠軍青山學院在本次比賽中發揮失常,在往路比賽中僅排名十二,最大的冷門是第四次參加箱根驛傳的創価大學,這所大學算是箱根驛傳的新人,賽前並不被看好,但是憑藉著出色的發揮,取得首日去程比賽冠軍。
按照賽制的設定,回程的起跑順序依據去程衝線順序而定,而且要按照相互間的時間差進行。所以去程最終的時間優勢將轉化到第二日的起跑上。憑藉首日往路成績,創価大學第一個出發,並且一直保持領先優勢,在第9區更是將領先第二名駒澤大學的優勢擴大到3分19秒,在僅剩最後一個區間的情況下,如此大的時間差想要趕超對於駒澤大學來說壓力巨大,然而比賽就是這樣,不到最後一刻你永遠不知道結果。
駒澤大學的石川拓慎在第10區奮力追趕,一點一點縮小差距,在21公裡處,駒澤大學的石川拓慎一個加速超過了創価大學的小野寺勇樹。
小野寺勇樹雖拼盡全力追趕,仍無力回天。眼睜睜看著到手的榮譽隨著寒風飄蕩在深冷的冬日,他表情痛苦眼含熱淚,跌跌撞撞的拼到終點被抬上擔架吸氧也沒能逆轉局勢。
最終駒澤大學以10小時56分05秒的總成績斬獲第97屆箱根驛傳冠軍,到達箱根頂峰!
比賽就是這麼殘酷,有實力也並不一定就能拿第一。就像「強風吹拂」裡清瀨灰二對藏原走說出的那句話:「光跑得快,是沒有辦法在長跑中脫穎而出的,天候、場地、比賽的發展、體能,還有自己的精神狀態—長跑選手必須冷靜分析這許多要素,即使面對再大的困難,也要堅韌不拔地突破難關。長跑選手需要的,是真正的「強」。所以我們必須把「強」當做最高的榮譽,每天不斷跑下去。但是,變強需要時間,也可以說它永遠沒有終點。長跑是值得一生投入的運動,有些人即使老了,仍然沒有停止。」
值得一提的是青山學院,首日往路比賽發揮失常造成的巨大差距讓青山學院這支王者之師衛冕冠軍夢破碎,僅排名第12位,落後第一名創価大學7分多,但是即便明知奪冠無望,青山學院在復路比賽中仍然奮起直追。
幾個區間的選手均發揮不俗,一改首日比賽的萎靡不振,展現出衛冕冠軍的王者風範,排名不斷攀升,最終以回程用時最短的成績綜合排名第四。
每屆箱根都在上演著不同的故事,每所學校都在向箱根頂點進發,每位強者都有著自己不斷前行的動力,或許這就是箱根,從來都不是「英雄主義」,第10區的選手也絕對不是全場主角,他們只是背負著前9人的汗水和院校的希望,跑好最後一棒,對於選手們來說,個人成績並不是最重要的,讓自己為學校、集體貢獻出力量,在自己的青春歲月裡,留下奮鬥拼搏的痕跡,跑好自己的那一棒,才是這項賽事的真正看點。
但有一點相同的是,他們都會伴隨著夥伴們應援的歡呼聲衝過終點,無論成績好壞,新的一年都在這一刻開始了,再一次與夥伴們繼續追逐箱根頂峰!
整場比賽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一所學校的選手都拼盡全力的奔跑,哪怕落後的距離再遠也絕不放棄,幾乎每一名選手交出接力帶後都會力竭倒地。
很少能夠看到跑完區間賽段還能正常行走的,由此可見日本馬拉松水平如此之高,離不開這種「拼命三郎」精神。亞洲人總體身高相比西方人沒有優勢,而馬拉松運動對於身高要求不嚴,卻要求運動員要有勇敢、堅韌、頑強的品質,這恰恰是日本民族的特長所在。
還有就是箱根驛傳有一個特色,為了避免某個選手跑得太慢過度影響交通,賽事規定,如果某校與比賽中目前跑在第一的學校時間相差太多的話,該校的選手就算還沒到達交接區,該校的下一位選手也必須要提前開跑。
這張照片顯示了由於「提前跑」的比賽規則,眼看著隊友跑過來卻無法完成交接,只能含淚起跑。
箱根驛傳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斜跨在選手身上的窄布條,也就是具有學校特色的校帶!
校帶在比賽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作用類似於接力賽中的接力棒,要從第一位選手傳到最後一位選手,代表著每個學校的榮譽和傳統,也是每位選手的責任、比賽中的精神支柱。
這根校帶從第一棒開始不斷地接力傳遞下去,這樣一根被前面隊友汗水浸溼的校帶從頭傳遞到尾,充分體現了這項賽事的文化和信念。
由於箱根驛傳「提前跑」這條殘酷的規則,一旦一所學校的選手跑得太慢,導致在規定時間內仍未到達交接區,下一棒選手就被迫不得不提前出發,沒有接到隊友傳遞的校帶就如同失去了隊伍的靈魂,可以說這根校帶絕對是箱根驛傳的精神象徵。
上一屆比賽在9區到10區的交接點,一名選手馬上就要跑進接力區了,等待接力的選手焦急的大喊著他的名字,然而時間到了發令槍響,等待接力的選手極度不甘的轉身起跑,留下這名選手孤獨的跑過交接線直接跪在地上嚎啕大哭,對於他來說代表著榮譽與傳承的校帶沒能傳遞下去,意味著之前所有的付出、努力都白費了,學校的精神與希望止步於此,沒有什麼比這更痛心的了。
這也充分體現出日本人對於比賽中團隊精神的重視程度,團隊接力比賽不光考驗個人的能力水平、心理素質,更加考驗團隊協作能力和團結一致的精神,拋開歷史原因,單就這兩方面日本人的表現,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當我們的孩子被沉重的學習負擔壓得喘不過氣來,當我們還在爭論耐力訓練是否適合兒童少年的時候,當我們的青少年兒童肥胖人數高居世界第一,當我們因為體育老師總是「事多病多」,體育課被語文、數學課佔用時,日本人已經把重點放在如何激發和引導兒童、青少年、大學生的跑步熱情上。
長跑是日本學校最普及的運動,日本所有幼兒園的孩子都必須參加100~1000m的「馬拉松比賽」,也是一種強制性的儀式。
許多幼兒園還推行「裸保育」,即在冬天對孩子進行耐寒訓練,「冬季耐力跑大賽」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即使室外的氣溫低到了幾度,老師們也會組織學生在戶外跑步,曾經在新聞裡看到過日本幼兒園讓學生裸露身體只穿短褲參與室外活動,培養他們的抗寒能力和頑強意志,這在國內是不敢想像的。
因此,長跑的種子很小就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並且影響終身。這也從某種程度上造就了日本的跑步文化,因為青少年是一個人形成終身體育行為的關鍵時期,青少年時期體育鍛鍊習慣越好,越熱愛運動,這個人未來長期堅持和愛好運動的可能性就越大。
而箱根驛傳也為日本馬拉松提供大量的後備人才,其人氣甚至超過奧運會、世錦賽等國際大賽,電視收視率高達25%,與中國春晚相當。這項本不過是大學校際間的比賽,已經上升為國民關注的賽事,足見馬拉松文化對於日本社會影響之深。
相比日本,中國馬拉松運動的發展歷史還顯得比較短,我們的快速進步有目共睹,馬拉松熱也早已席捲全國,在政府的重視下、民間團體的努力下,全民健身的氛圍也越來越濃厚,人們也逐漸認識到運動對於健康的重要性,「堅持不懈、超越自我」等馬拉松運動的典型精神符號被人們高度認同,內化為人們的信仰,使得人們對於馬拉松運動始終抱有很高的參與熱情。
作為日本的鄰國,同為黃種人的中國人,如何在世界田徑界尤其是馬拉松運動中佔據一席之地,從「箱根驛傳」的成功可以找到很多學習之處。日本其實也是我們的鏡子,從他們身上能夠看到我們的影子,看到我們的興衰、榮辱,這些都是激勵我們前進、奮發、圖強的力量。有一個始終讓我們不能忘記過去的鄰國激勵我們,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反思自己,砥礪前行,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2020年已經過去,中國馬拉松水平雖然整體進步明顯,但仍然任重道遠,需要所有熱愛跑步運動的人們繼續努力。儘管疫情影響很多比賽取消,甚至無限延期,但是希望一直都在,在我們看得見看不見的地方肆意生長,跑步運動健身已經被大眾廣泛接受,並持續的生根發芽,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不僅僅是競技體育強國,更是大眾體育強國。
「明明這麼痛苦,這麼難過,為什麼就是不能放棄跑步?」
因為全身細胞都在蠢蠢欲動,想要感受強風迎面吹拂的滋味。
——《強風吹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