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3日至14日,由中國豬業高層交流論壇微信群組織舉辦的「2015中國豬業高層交流論壇」在廣東珠海德翰大酒店舉行。此次會議共計有三百餘人參會,專家團隊與參會代表可謂「星光璀璨」。資深行業專家喻傳洲、李職、孫德林、李俊柱、尉明、代廣軍、林國忠等到會,獻上涵蓋了育種知識、營養技術、飼養管理、網際網路+等各個方面的精彩報告。論壇在匯聚名家的同時,也吸引了眾多名企到場,溫氏、正邦、雛鷹農牧、牧原、正大集團、中糧集團、寶迪、金鑼、新希望六和、上海光明農場等技術實力與企業號召力位居前列的優秀大型養豬企業均有代表參會。企業精英與赴會專家在兩天的論壇中無縫交流,共享盛會。
比利美英偉總裁李職、廣東溢多利總監杜紅方、建明工業市場副總裁勞曄女士為論壇致開幕辭。他們提到,展望未來,中國養豬業正在快速奔向無抗化、健康化,適用於生態養殖的產品將大有作為。此次論壇的舉辦為從業人員提供了一次交流的機會,讓業界能夠攜手並進,渡過轉型升級的風浪,對中國豬業的健康發展有獨到的意義。隨後,多名專家帶來了數十場精彩報告,有高屋建瓴的宏觀分析,也有細緻入微的實用技術,從各個角度為豬業困局提供新思路。
中國豬業的發展與未來
高級畜牧師、著名養豬專家李俊柱分析了中國豬業未來發展方向和趨勢。在他看來,中國的生豬產業將向著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微利化、本土化、生態化的方向發展,散戶快速退出,中小養殖場也將逐漸淡出市場,規模化、集約化養豬迅猛發展,規模養殖成為主流。業界應關注食品安全、提高母豬產能、打造高端品牌,不斷完善可追溯體系。未來,以杜長大為主的外三元配套系佔據的市場份額會迅速減少,本土品種豬將逆勢而起,佔據過半市場份額。本土高端品種豬配套系和高附加值的高端豬肉品牌將是豬業發展的熱點。社會化、專業化分工與合作模式將成為中國養豬業發展的最佳模式。
赤峰家育種豬集團毛區健麗對比了中美兩國生豬發展階段及養殖成本,以美國先進經驗為國內發展提供參考。她指出,相比中國,美國生豬產業已完成擴張,整體呈輕微的增長態勢,大型豬場的集中度也高於中國,經驗值得借鑑。從出欄規模看,中國正處於美國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總結美國當時的發展經驗,由屠宰企業發起的合同化生產和垂直擴張為規模化豬場發展提供了有效支撐,高效率的專業化分工也將開始發展。未來,企業需強強聯合、專業分工,才能實現中國生豬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博亞和訊馬闖從養豬業下遊--豬肉的消費需求入手,分析了下遊變化對養豬業發展趨勢的影響。對比我國與歐美各國的飲食習慣,中國人在健康飲食的基礎上,豬肉的需求量應該控制在29kg/人·年。中國需要生產更多的肉類,但也要注意品質的提升。
建明工業(珠海)有限公司羅正通過列舉我國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人體抗生素檢測等問題,提出了應該做生態養豬、無抗養豬、綠色養豬的思考,鼓勵養豬企業生產放心豬肉,也明確表示建明工業將按照生態環保的方式發展,為中國養豬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雨潤集團養殖事業部總經理熊培鑫介紹了雨潤養殖頂層設計及中國養豬問題的思考,結合雨潤的發展戰略、思路、人才培養、生產管理、成本控制、過程監管、結果考核等方面尋找中國養豬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獨到的見解。養殖事業部南區華東區總經理楊學海分享了破解中國豬病瓶頸的方法,並指出豬場要在環境改善方面多下功夫。
種豬市場面面觀
《豬業科學》副主編孫德林分析了中國種豬市場的需求與潛力。國內幾大生豬優勢產區各有特點,其中華南地區對新技術接受度高,引進工藝快,福建等地湧現了大量高水平的種豬公司;華中地區名企繁多,以進口種豬為主要特色;西南地區為傳統養豬發達地區,近十年形成了數個大型養豬企業集團;東北地區種豬產業發展緩慢,近年出現了遼寧國美、遼寧德寶、阜新等種豬龍頭企業,溫氏、大北農、中糧等也在東北興建大型豬場。對於種豬市場的需求,孫德林認為,中國每年需要更新二元母豬1448萬頭、更新純種豬31萬頭,每年需要600頭母豬規模的原種豬場524家。
華中農業大學喻傳洲教授探討了加強外來豬適應性選育、實現洋豬本土化的方法。長期以來,中國重引進、輕選育,陷入了「引種--退化--再引種」的惡性循環,也引入了數種難以控制的疾病。外來種豬在中國的表現往往不如預想,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為從根源上解決難題,中國需要發展自己的瘦肉型種豬,使其具備高適應性、在雜糧飼料下表現理想生產性能、豬肉品質佳、繁殖力好。外來種豬適應性差,地方豬種則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可以考慮導入本地豬血液,進行適應性選育來實現育種目標。
深圳比利美英偉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職講解了種豬現場營養管理中的關鍵措施。他指出,種豬管理是重中之重,懷孕母豬是豬群健康水平的核心,從懷孕前期到哺乳期都需要認真對待。對於常見的母豬便秘難題,可通過選擇優質纖維原料、改善纖維水平與結構、應用益生菌與益生元、優化日糧結構等營養措施來解決。生物安全、環境惡劣、消化障礙等問題常引起感染壓惡化,並使豬群處於隱性感染下的亞健康狀態,造成豬群健康水平的波動,豬場可通過減少重金屬、強氧化物(氧化應激)及黴菌毒素的危害來避免出現這一問題。
養豬企業如何「網際網路"
賽爾傳媒、萬選通董事長楊雲勝講解了網際網路在畜牧業中的作用和發展方向,為養豬界更好、更快地擁抱網際網路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楊董事長認為,在新時期,畜牧企業應聚焦食品安全產業鏈,發展生態可持續產業,並積極打造網際網路資源整合產業鏈。對養豬業來說,營銷轉型常常被忽視,而恰當的營銷方式在新時期是必不可少的,使用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先進營銷工具,將幫助企業事半功倍。
匯通農牧蔣麗分享了農牧行業在「網際網路+」大背景下的應對策略。她認為,農牧企業作為傳統行業的一員,應該理性對待網際網路大潮,從本源出發,穩步發展。在傳統行業,經銷渠道落後、經營模式落後、行業競爭加劇等推進了網際網路在農牧行業的快速發展,但網際網路的泡沫大於機遇,農牧業應謹慎以待。在經濟蕭條的背景下,農牧企業應聚焦於平臺和大數據,準確定位自身,發揮核心優勢。
中國養殖網蘇清浦探討了「網際網路+」養豬發展的背景和作用,並指出,未來我國的養豬業應該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發展電子商務和大數據服務。
實用技術與智能設備
中國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技術支持部總經理陳楚雄針對中國口蹄疫流行情況和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了獨到的防控方案。目前豬口蹄疫以O型緬甸98株為主,病毒排毒量大,傳染性強。口蹄疫屢防不止,關鍵在於「免疫程序」的缺失,養豬人需把控同源性、疫苗質量、疫苗冷鏈保障,並按照科學免疫程序操作,才能有效防控該病。
南京農業大學蘇永騰博士分享了養豬生產中黴菌毒素風險與解決方案。蘇博士認為,良好的飼料品質最為重要,解決黴菌毒素不能單獨依靠一個產品,解決方案並非一成不變。
廣東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小龍講解了葡萄糖氧化酶在無抗養殖中的應用。他指出,葡萄糖氧化酶可改善腸道內環境、保護腸道上皮細胞完整、改善胃腸道酸性消化環境、改善飼料適口性,作為新型的綠色添加劑有其獨特的作用方式。
亞衛畜牧新技術(廣州)有限公司吳述兵講解了第三代AMG深部人工授精技術,全面展現了新技術的優勢及其對母豬生產性能的改善作用。
豬場資本難題如何破解
上海盛成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尉明博士分享了非集團化規模豬場生存和發展策略。「單家獨戶」式的規模化豬場在養豬業新常態下面臨環保、疾病、管理、技術等困境,新環保法的實施給豬場汙染留下的空間已經不多,壓縮養豬生產規模、淘汰小規模豬場的行為越發常見,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建設和發展現代適度規模農業。對此,養殖企業要因勢就導,改善經營模式,發展現代化、智能化的養殖。未來,經濟與規模、技術與管理、資源與環境、銷售與市場將是影響中國養豬生產結構和模式的四大因素。養殖企業應清晰定位,制定明確的目標,穩步執行。未來的養豬業,整合了人才、技術、管理和資金的大型養豬企業或產業鏈幾何體,以及發展均衡的家庭農場將成為行業主力。
斛盛控股公司總裁葉陽講解了金融的概念與資本運作模式,為飼料企業、養殖企業與金融結合提供了參考案例和實用建議。在他看來,金融是一種交易活動,將未來的收入合理變現,幫助企業發展。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開展融資、併購、資源整合、IPO上市、對外投資等金融活動。
奧斯盾董事長熊俊宏分享了養豬業破解融資難題的方法,以親身經歷向參會人員展示成功融資的訣竅。在他看來,養豬業雖然是傳統行業,但也需要一個完美的故事來包裝、展現自己,從業人員應該多向資深人士學習,規範自身行為,打造優秀團隊,選擇合適的商業模式。當自身發展壯大後,資本自然會來追逐。
結語
在歷時兩天的論壇上,還有近二十位來自養殖企業、研究學會等業內機構的專家學者、從業精英分享了他們的實踐經驗,為這場資訊盛宴錦上添花。隨著數十場報告的結束,「2015中國豬業高層交流論壇」也正式落下帷幕,這場論壇由線上發展至線下,開創微信群組織舉辦專業交流論壇的先河,給參與者帶來無數驚喜。論壇的結束並不意味著交流的終結,共享的知識將在人們的腦海中長存,未來,還有更多的精彩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