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鹿喜歡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並且每頓吃大致相同的東西。很多種鹿,無論體型,都是"集中選擇者",它們一般吃新芽、嫩葉、剛發芽的草、嫩枝、青苔、水果、蘑菇,甚至包括衰敗的植被。這些鹿有一個很小的瘤胃,有較快的消化能力。一小部分熱帶鹿種,如花鹿和黑鹿會吃更多的綠草,成為頰齒能夠持續生長的典型的食草者。所有的鹿都會像很多牛科動物一樣消化粗纖維草料,即使是適應平原生活的美洲赤鹿和馴鹿。美洲赤鹿本身就是混合的進食者,它需要許多高質量的草料,同時也需要摻雜一些粗纖維的草葉。馴鹿夏季以多汁的苔原植被為食,冬季靠雪下植被維持生活。由於鹿角的生長需要大量的礦物質,鹿的取食範圍局限於高質量的植被,並且不在牛科動物和其他草食動物進食的草地生活,因為那裡相對缺乏能建造骨骼的富含礦物質的草。
擁有複雜鹿角的鹿不僅用鹿角進行戰鬥,更重要的是用其競爭。就像人類的武術,這些"競賽"依照規則進行,並且在避免流血的情況下為最強大的個體提供展示的平臺。相扣在一起的鹿角讓雄鹿用自己的體力而非靠傷害另一方來決定競賽的結果。
最大的雄鹿會"懇求"比較小的鹿進行較量,假設比較小的雄鹿接受了"邀請",兩者會陷入持久的鹿角遊戲中。通過這種運動雄鹿能建立"友誼",練習的對手們會在一起進食、休息和遷移,並且當面對更佔優勢的雄鹿時,比較小的鹿可以得到較大的鹿的保護。
令人驚訝的是,各種鹿競賽的規則有很大的不同。在黑尾鹿群中,比較小的練習對手會幫助比較大的來保護群中的雌鹿,當幾隻雌鹿同時處於發情期而大的雄鹿不能全部與它們交配時,比較小的雄鹿可以參加進來。這種競賽是天生的,因為沒有角的小鹿也偶爾會嘗試這種競賽。這種競賽允許鹿以和平的方式進行群居生活,並且使個體間的互動更加頻繁。
群居生活有很多優勢,尤其是減少了被捕食的風險。群體越大,每一個個體被捕殺的可能性將會越小,並且處在群體中間位置的個體比邊緣的個體存活的機率更大。除此之外,掠食者在追捕它們時會選擇老弱病殘的個體,從而使得其他成員順利逃脫。對於一隻健壯的成年鹿來說,生活在群體裡無疑是最安全的選擇。
很明顯,一個群體的成員能從不引起天敵的注意中受益,其中一種方法就是減少身體受傷和出血。這就暗示了在進化中鹿角出現的一個原因:通過檢驗力氣而不是傷害來解決競爭問題從而使流血的風險減小。
和雄鹿群居,雌鹿要承受食物上的競爭,為了克服這些,它們常常要發展外部的某些特徵。因此,雌性的馴鹿也長有鹿角供它們驅趕生活在雌鹿和它們的幼崽中已成年的雄鹿,也可以挖坑尋找雪下面的青苔。相反地,北美雌性駝鹿由於不需要保護食物源而缺少觸角,因為它們棲息在森林裡,在那裡青苔都是生長在樹上的。美洲赤鹿趨向於住在開闊的平原上,比起居住在森林裡的鹿種,它們的雌鹿在體型上更接近雄鹿。它們在皮下的頭骨處依然擁有角芽,在偶然情況下能長出小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