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食品的風味而添加的香味物質,稱為食用香味料,簡稱食用香料。除了直接用於食品的香料外,其它某些香料如牙膏香料、菸草香料、口腔清潔劑、內服藥香料等,在廣義上也可看作為食用香料一類。
食用香精,由各種食用香料和許可使用的附加物調合而成,用於使食品增香的食品添加劑。
1.食用香料
從化學結構上看,各種香料組分的分子量均較低,揮發性及水溶性有相當大的差異。它們通常具有某種特徵官能團。以含兩個碳原子的化合物為例∶乙烷,無臭;乙醇,酒香;乙醛,辛辣;乙酸,醋香;乙硫醇,蒜臭;二甲醚,醚香;二甲硫醚,西紅柿或蔬菜香。此外,如乙酸乙酯等酯類化合物呈水果香,甲硫基丙醛呈土豆、奶酪或肉香。
(1)天然香料。
我國的香料品種很多。常用的天然香料有八角、茴香、花椒、姜、胡椒、薄荷、橙皮、丁香、桂花、玫瑰、肉豆範和桂皮等。它們不僅能呈味、賦香,而且有殺菌功能(如蒜受熱或在消化器官內酵素的作用下生成蒜素或丙烯亞磺酸,有強殺菌力),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如蔥頭含大量維生素 B)。市場上有乾粉調料如姜粉、洋蔥泥、胡椒粉、辣椒麵供應。
蔥、姜、蒜、椒,人稱調味"四君子",它們不僅能調味,而且能殺菌去黴,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但在烹調中如何投放才能更提味、更有效,卻是一門學問。
肉食重點多放椒。燒肉時宜多放花椒,燒牛肉、羊肉、狗肉更應多放。花椒有助暖作用,還能去毒。
魚類重點多放姜。魚腥氣大,性寒,食之不當會產生嘔吐。生薑既可緩和魚的寒性,又可解腥味。做時多放姜,可以幫助消化。
貝類重點多放蔥。大蔥不僅能緩解貝類(如螺、蚌、蟹等)的寒性,而且還能抗過敏。不少人食用貝類後會產生過敏性咳嗽、腹痛等症,烹調時就應多放大蔥,避免過敏反應。禽肉重點多放蒜。蒜能提味,烹調雞、鴨、鵝肉時宜多放蒜,使肉更香更好吃,也不會因為消化不良而瀉肚子。(2)合成香料。
主要有∶香蘭素,具有香莢蘭豆特有的香氣;苯甲醛,又稱人造苦杏仁油,有苦杏仁的特殊香氣;檸檬醛,呈濃鬱檸檬香氣,為無色或黃色液體;c-戊基桂醛,為黃色液體,類似萊莉花香;乙酸異戊酯,人稱香蕉水;乙酸苄酯,為茉莉花香;丙酸乙酯,有鳳梨香氣;異戊酸異戊酯,有蘋果香氣;麥芽酚,又稱麥芽醇,為微黃色針晶或粉末,有焦甜香氣,雖然本身香氣並不濃,但具有緩和及改善其他香料香氣的功能,常用作增香劑或定香劑。
2. 食用香精
食用香精是參照天然食品的香味,採用天然和天然等同香料、合成香料經精心調配而成具有天然風味的各種香型的香精。包括水果類水質和油質、奶類、家禽類、肉類、蔬菜類、堅果類、蜜餞類、乳化類以及酒類等各種香精,適用於飲料、餅乾、糕點、冷凍食品、糖果、調味料、乳製品、罐頭、酒等食品中。
分水溶性和油溶性兩種,其中以香貓酮、香葉醇、甲酸香葉酯為基體的香精最為重要。
由於調香是一種專門技術,香型極多,主要有兩種類型∶花香型,如玫瑰、茉莉、蘭花、桂花、麝香型等,模仿自然界各種名花的香∶想像型,如清香、水果、芳芳(蘭花型)、東方、菲菲(青草香型)、科隆(柑橘香型)以及美加淨等,即在調香的基礎上用合適的美名,強化心理效果。
3.調料
主要有酒(可使魚體中的三甲胺溶出而揮發,從而解魚腥)、醋(殺菌、溶解魚刺和骨、去腥、去鹼、增加胃酸)、醬油(賦香劑和著色劑)等。
4.輔料
輔料一般指不直接單獨食用,但可用於就餐提味的固體或液體成品,通常已熟制。主要有∶花椒鹽、花椒油、辣椒油、蔥姜油、清湯、奶湯、高湯、各種醬。
綜上所述,食用香料是食品用香料的簡稱,是指能夠用於調配食用香精,並增強食品香味的物質。食品用香料一般配製成食品用香精後用於食品加香,部分食品用香料也可直接用於食品加香。在食品中使用食品用香料、香精的目的是使食品產生、改善或增強食品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