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啟動學士學位論文抽查行動,主要抽查對象是上一年度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證的本科生!
在應試教育模式下,我國的大學普遍存在「嚴進寬出」問題。很多學生考入大學後,不再像高中階段那樣廢寢忘食地學習,覺得在大學四年裡只要能夠混到畢業證和學位證就萬事大吉。
在混文憑思想的作用下,很多大學生對四年的專業課學得不夠優秀,加上學校在審核學生的畢業論文時,也存在睜一眼閉一眼的問題,導致畢業生撰寫畢業論文時出現抄襲現象、畢業論文學術質量良莠不齊。
之前,教育部對本科階段的畢業論文監督檢查的力度相對於碩士、博士論文要弱一些,本科畢業生撰寫畢業論文的壓力比較小,被曝光的事件較少。碩士、博士論文抄襲造假被曝光的事例就多一些。
比如轟動一時的演藝明星翟天臨博士論文抄襲造假事件,以及杭州師範大學教師郭彥努抄襲、剽竊博士論文事件,在網絡曝光後引起很大震動。
為了提高我國本科階段大學生的專業學術水準,全面提高全日制大學辦學和學術管理能力,為社會培養輸送德才兼備的人才,近日,教育部印發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下稱辦法)。
《辦法》要求本科畢業論文抽檢每年進行一次,抽檢對象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學士學位的論文,抽檢比例不低於2%。
雖然該《辦法》正文部分只有十六條,但是它的信息量很大哦!涉及的人數也很多,傳遞出的信號很強。一起解讀一下:
第一、已經畢業的學生,學位證有可能被撤銷。
《辦法》規定抽檢對象是上一年度獲得學位證書的本科畢業生,抽檢比例最低是2%,按照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人數400萬計算,隨機抽檢人數大概8萬人,如果被抽檢的論文發現有抄襲問題,那相關人的學位證將被撤銷。
第二、本科論文抽檢行動由教育部全程監督,檢查和查處力度很大。
教育部建立全國本科畢業論文抽檢信息平臺,對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開展本科畢業論文抽檢工作實行全過程監督。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採取隨機抽取的方式確定抽檢名單。然後利用抽檢信息平臺對抽檢論文進行學術不端行為檢測,檢測結果供專家評審參考。
每篇學術不端論文將被送給隨機匹配的三位同行業專家,如果有兩位專家認定該論文為「不合格」的畢業論文,將認定為「存在問題畢業論文」。隨後,有關部門會按照相關程序對「問題論文」進行調查核實,對查實的將撤銷已授予學位並註銷學位證書。
第三、上大學混日子、混文憑的歷史一去不復返,誰混日子誰吃虧。
該辦法已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2020年畢業並取得學士學位證書的大學畢業生,都會面臨被抽查的機率,而且從今年開始,每年開展一次本科生論文抽查,將來會成為一種常態化。
所以,今後上大學還想混日子、混文憑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如果誰要混日子,吃虧的肯定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