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永磁材料產品性能的指標主要有四個:剩磁、矯頑力、內稟矯頑力和最大磁能積。從本期開始,「每周一磁」欄目將逐一為大家介紹它們的概念與應用。
剩磁的概念
如果把磁鐵比喻成海綿,剩磁就好似海綿吸水吸飽和了,這個時候海綿中的含水量,它是指將一塊磁鐵在閉路環境下被外磁場充磁到技術飽和後,撤消外磁場時磁鐵表現的磁感應強度,全稱為剩餘磁感應強度,用英文符號Br表示。剩磁的單位是特斯拉(T)或高斯(Gs),換算關係為1T=10000 Gs。
磁滯回曲線與剩磁的測量
剩磁是磁滯回曲線與縱坐標軸的交點,即退磁曲線起始點的B值,它是磁性材料在去除外磁場後,磁鐵中的磁感應強度值。測量磁體的剩磁需要通過專業儀器繪製出磁體的磁滯回曲線。
剩磁的單值性與穩定性
剩磁由磁體本身的特性決定(原料、加工工藝等),同一個磁體在特定條件下剩磁是不變的,具有單值性。剩磁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磁體的表磁,但並不是剩磁相同的磁體表磁就相同,表磁還受磁體的形狀、大小、磁化方式的影響。
形狀、性能、尺寸都完全相同的兩塊磁鐵,剩磁較高的表磁較強。
形狀或性能、尺寸不同的兩塊磁鐵,不能簡單地以表磁高低來判定剩磁的大小
為了定量的反映溫度對磁體性能的影響程度,人們定義了一些與環境溫度相關的溫度穩定性參數,剩磁溫度係數αBr就是其中之一,代表溫度每升高1℃剩磁變化的百分比。不同磁體的αBr有很大的差異,有的為正數(溫度升高剩磁升高),大部分為負數(溫度升高剩磁降低),需要採購人員根據使用環境對磁體性能的要求來判斷αBr的取值要求。
微信搜索「找磁材」,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帶你了解更多關於磁材的知識和市場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