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永磁材料產品性能的指標主要有四個:剩磁、矯頑力、內稟矯頑力和最大磁能積。「每周一磁」欄目將逐一為大家介紹它們的概念與應用。
矯頑力和內稟矯頑力是判斷磁體性能的重要指標,是用來衡量磁體抗退磁能力強弱的磁學概念。
矯頑力和內稟矯頑力的概念
當磁體受到反向磁場的退磁作用時,使磁體的磁感應強度降為零,所需的反向磁場強度值,稱為磁體的矯頑力。好比海綿裡的水吸到最大,然後把水壓出來,壓到海綿裡沒有水,這個壓力就好比是矯頑力。
磁體在反向磁場的作用下,磁感應強度降為零,但此時磁體本身的磁化強度並不為零,若撤消外磁場,磁體仍具有一定的磁性。內稟矯頑力是使磁體的磁化強度也降為零所需施加的反向磁場強度。
單純講矯頑力的概念不是太好理解,下面我們結合內稟曲線來看矯頑力的實際意義。
在負向磁場作用下,磁鐵中的磁感應強度B隨著退磁場的增大而減弱。使磁體中磁感應強度B達到零所需的負向磁場強度,稱為磁感矯頑力,簡稱矯頑力,用Hc或Hcb表示,單位是奧斯特(Oe)或安/米(A/m)。(1A/m=79.6Oe)
此時,磁體的磁化強度並不為零,只是所加的反向磁場與磁體的磁感應強度作用相互抵消,此時若撤消外磁場,磁體仍具有一定的磁性,使磁體的磁化強度降為零所需施加的反向磁場強度,我們稱之為內稟矯頑力,用Hcj表示,單位同樣是是奧斯特(Oe)或安/米(A/m)。
矯頑力的是區分軟磁和硬磁材料的關鍵指標
在介紹磁性材料時我們已經講過,磁材可分為軟磁和硬磁兩個大類,這個分類的標準就是看材料是否易於充磁,同時易於退磁,即材料的內稟矯頑力的大小。
軟磁材料:可以用最小的外磁場實現最大的磁化強度,是具有低矯頑力和高磁導率的磁性材料。軟磁材料易於磁化,也易於退磁。例如:軟磁鐵氧體、非晶納米晶合金。硬磁材料:又叫永磁材料,是指難以磁化並且一旦磁化之後難以退磁的材料,其主要特點是具有高矯頑力,包括有稀土永磁材料、金屬永磁材料及永磁鐵氧體。
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按照內稟矯頑力的大小分為不同系列
燒結釹鐵硼的牌號分類是按照其內稟矯頑力的大小進行劃分的:低矯頑N系列、中等矯頑力M系列、高矯頑力H系列、特高矯頑力UH系列、極高矯頑力EH系列、至高矯頑力TH系列。內稟矯頑力的不同使得磁體的抗退磁能力有所不同,牌號系列越高,抗退磁能力越強,能夠承受的工作溫度也越高。
釹鐵硼的矯頑力也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其內稟矯頑力的溫度係數β(Hcj)為 -0.7~-0.8%/℃,不同系列產品有一定的差異。
提高燒結釹鐵硼永磁體矯頑力的方法
由於Dy2Fe14B、Tb 2Fe14B相的磁晶各向異性場遠比Nd2Fe14B相的要強,居裡溫度也相對比較高,因此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矯頑力以及溫度穩定性,對於矯頑力和使用溫度要求較高的燒結釹鐵硼材料中,通常會加入鏑、鋱等元素。
鏑和鋱等中重稀土元素的儲量較少,價格普遍較高,這使得高矯頑力系列的燒結釹鐵硼磁體價格較高。目前,如何在減少中重稀土用量的同時不斷提升磁體的矯頑力,已成為各大廠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晶體顆粒微細化和晶界擴散法是目前較為常見的減少中重稀土添加的方式。
微信搜索「找磁材」,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帶你了解更多關於磁材的知識和市場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