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汙染防治法》亮點解讀

2020-12-04 儀器信息網

  新《水汙染防治法》於今年1月1日起施行,對環保數據造假者將嚴懲不貸。

  作為我國水環境的根本法律,新修訂的《水汙染防治法》(以下簡稱新水法)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與原法相比,新水法作出了55處重大修改,涉及河長制、農業農村水汙染防治、飲用水保護、環保監測等內容。

  河長制

  河長制是河湖管理工作的一項制度創新。一直以來,河流汙染治理由於涉及領域、部門比較多,難以形成合力。此次新水法明確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水環境質量負責;增加 「省、市、縣、鄉建立河長制,分級分段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保護等工作」、「有關市、縣級人民政府制定限期達標規劃」。同時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報告水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執行情況,並向社會公開。」

  農業水汙染治理

  目前農業和農村的水汙染已成為水汙染的重要源頭。對此,新水法增加了新規:國家支持農村汙水、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推進農村汙水、垃圾集中處理;制定化肥、農藥等產品的質量標準和使用標準,應當適應水環境保護要求 ;禁止向農田灌溉渠道排放工業廢水或者醫療汙水等。

  總量控制和排汙許可制度

  總量控制制度和排汙許可制度是本次水汙染防治法修改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新水法規定:國家對重點水汙染物排放實施總量控制制度。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工業廢水和醫療汙水以及其他按照規定應當取得排汙許可證方可排放的廢水、汙水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取得排汙許可證;城鎮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也應當取得排汙許可證。排汙許可證應當明確排放水汙染物的種類、濃度、總量和排放去向等要求。

  環境監測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基礎。為了避免數據造假現象,新水法明確規定,企業要保證監測儀器的正常運行,禁止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沒有安裝監控裝備、沒有與環保部門聯網或者沒有保證其正常運行的會被處以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逾期不整改的,將責令企業停產整頓。如果用篡改數據掩蓋非法排汙,並由此發生汙染,還會構成刑事犯罪,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保障用水安全

  新水法提出了從水源到群眾水龍頭的保障用水安全措施。新水法明確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監測、評估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供水單位供水和用戶水龍頭出水的水質等飲用水安全狀況。同時,對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設置排汙口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拆除,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拆除的,強制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處五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停產整治。

  結語

  據了解,現行水汙染防治法是1984年制定的,先後於1996年和2008年進行過兩次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七十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17年6月27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習近平

  2017年6月27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的決定

  (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一條修改為:「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水汙染,保護水生態,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舊法:第一條 為了防治水汙染,保護和改善環境,保障飲用水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二、將第四條第二款修改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水環境質量負責,應當及時採取措施防治水汙染。」

  (舊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採取防治水汙染的對策和措施,對本行政區域的水環境質量負責。)

  三、增加一條,作為第五條:「省、市、縣、鄉建立河長制,分級分段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內江河、湖泊的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治理等工作。」

  四、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七條:「有關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水汙染防治規劃確定的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要求,制定限期達標規劃,採取措施按期達標。

  「有關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限期達標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並向社會公開。」

  五、第二章增加一條,作為第十八條:「市、縣級人民政府每年在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報告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時,應當報告水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執行情況,並向社會公開。」

  六、將第十六條改為第二十七條,修改為:「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開發、利用和調節、調度水資源時,應當統籌兼顧,維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庫以及地下水體的合理水位,保障基本生態用水,維護水體的生態功能。」

  (舊法:第十六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開發、利用和調節、調度水資源時,應當統籌兼顧,維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庫以及地下水體的合理水位,維護水體的生態功能。)

  七、將第十七條改為第十九條,將第三款修改為:「建設項目的水汙染防治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水汙染防治設施應當符合經批准或者備案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要求。」

  (舊法:建設項目的水汙染防治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水汙染防治設施應當經過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驗收,驗收不合格的,該建設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八、將第十八條改為第二十條,修改為:「國家對重點水汙染物排放實施總量控制制度。

  「重點水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意見後,會同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報國務院批准並下達實施。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削減和控制本行政區域的重點水汙染物排放總量。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水環境質量狀況和水汙染防治工作的需要,對國家重點水汙染物之外的其他水汙染物排放實行總量控制。

  「對超過重點水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或者未完成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地區,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約談該地區人民政府的主要負責人,並暫停審批新增重點水汙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約談情況應當向社會公開。」

  (舊法:第十八條 國家對重點水汙染物排放實施總量控制制度。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削減和控制本行政區域的重點水汙染物排放總量,並將重點水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分解落實到市、縣人民政府。市、縣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重點水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要求,將重點水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分解落實到排汙單位。具體辦法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水環境質量狀況和水汙染防治工作的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實施總量削減和控制的重點水汙染物。

  對超過重點水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有關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暫停審批新增重點水汙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九、刪去第十九條。

  (舊法:第十九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未按照要求完成重點水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予以公布。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未按照要求完成重點水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市、縣予以公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違反本法規定、嚴重汙染水環境的企業予以公布。)

  十、將第二十條改為第二十一條,修改為:「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工業廢水和醫療汙水以及其他按照規定應當取得排汙許可證方可排放的廢水、汙水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取得排汙許可證;城鎮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也應當取得排汙許可證。排汙許可證應當明確排放水汙染物的種類、濃度、總量和排放去向等要求。排汙許可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禁止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無排汙許可證或者違反排汙許可證的規定向水體排放前款規定的廢水、汙水。」

  (舊法:第二十條 國家實行排汙許可制度。

  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工業廢水和醫療汙水以及其他按照規定應當取得排汙許可證方可排放的廢水、汙水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取得排汙許可證;城鎮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也應當取得排汙許可證。排汙許可的具體辦法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

  禁止企業事業單位無排汙許可證或者違反排汙許可證的規定向水體排放前款規定的廢水、汙水。)

  十一、刪去第二十一條。

  (舊法: 第二十一條 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應當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規定,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申報登記擁有的水汙染物排放設施、處理設施和在正常作業條件下排放水汙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並提供防治水汙染方面的有關技術資料。

  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排放水汙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有重大改變的,應當及時申報登記;其水汙染物處理設施應當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閒置水汙染物處理設施的,應當事先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批准。)

  十二、將第二十二條修改為:「向水體排放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置排汙口;在江河、湖泊設置排汙口的,還應當遵守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

  (舊法:第二十二條 向水體排放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置排汙口;在江河、湖泊設置排汙口的,還應當遵守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

  禁止私設暗管或者採取其他規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汙染物。)

  十三、將第二十三條第一款修改為:「實行排汙許可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監測規範,對所排放的水汙染物自行監測,並保存原始監測記錄。重點排汙單位還應當安裝水汙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並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規定。」

  (舊法:第二十三條 重點排汙單位應當安裝水汙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並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排放工業廢水的企業,應當對其所排放的工業廢水進行監測,並保存原始監測記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規定。)

  十四、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四條:「實行排汙許可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發現重點排汙單位的水汙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傳輸數據異常,應當及時進行調查。」

  十五、刪去第二十四條。

  (舊法:第二十四條 直接向水體排放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應當按照排放水汙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排汙費徵收標準繳納排汙費。

  排汙費應當用於汙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

  十六、將第二十五條修改為:「國家建立水環境質量監測和水汙染物排放監測制度。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制定水環境監測規範,統一發布國家水環境狀況信息,會同國務院水行政等部門組織監測網絡,統一規劃國家水環境質量監測站(點)的設置,建立監測數據共享機制,加強對水環境監測的管理。」

  (舊法:第二十五條 國家建立水環境質量監測和水汙染物排放監測制度。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制定水環境監測規範,統一發布國家水環境狀況信息,會同國務院水行政等部門組織監測網絡。)

  十七、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八條:「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水行政等部門和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建立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環境保護聯合協調機制,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統一的防治措施。」

  十八、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九條:「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有關部門根據流域生態環境功能需要,明確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組織開展流域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監測、評價,實施流域環境資源承載能力預警。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流域生態環境功能需要,組織開展江河、湖泊、溼地保護與修復,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溼地、水源涵養林、沿河沿湖植被緩衝帶和隔離帶等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工程,整治黑臭水體,提高流域環境資源承載能力。

  「從事開發建設活動,應當採取有效措施,維護流域生態環境功能,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十九、第四章第一節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二條:「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根據對公眾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危害和影響程度,公布有毒有害水汙染物名錄,實行風險管理。

  「排放前款規定名錄中所列有毒有害水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對排汙口和周邊環境進行監測,評估環境風險,排查環境安全隱患,並公開有毒有害水汙染物信息,採取有效措施防範環境風險。」

  二十、將第三十五條改為第三十九條,修改為:「禁止利用滲井、滲坑、裂隙、溶洞,私設暗管,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水汙染防治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汙染物。」

  (舊法:第三十五條 禁止利用滲井、滲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傾倒含有毒汙染物的廢水、含病原體的汙水和其他廢棄物。)

  二十一、將第三十六條改為第四十條,增加兩款,作為第一款、第二款:「化學品生產企業以及工業集聚區、礦山開採區、尾礦庫、危險廢物處置場、垃圾填埋場等的運營、管理單位,應當採取防滲漏等措施,並建設地下水水質監測井進行監測,防止地下水汙染。

  「加油站等的地下油罐應當使用雙層罐或者採取建造防滲池等其他有效措施,並進行防滲漏監測,防止地下水汙染。」

  二十二、將第三十八條改為第四十二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報廢礦井、鑽井或者取水井等,應當實施封井或者回填。」

  二十三、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五條:「排放工業廢水的企業應當採取有效措施,收集和處理產生的全部廢水,防止汙染環境。含有毒有害水汙染物的工業廢水應當分類收集和處理,不得稀釋排放。

  「工業集聚區應當配套建設相應的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安裝自動監測設備,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並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

  「向汙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工業廢水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設施處理工藝要求後方可排放。」

  二十四、將第四十四條改為第四十九條,將第四款修改為:「城鎮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按照國家規定向排汙者提供汙水處理的有償服務,收取汙水處理費用,保證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收取的汙水處理費用應當用於城鎮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建設運行和汙泥處理處置,不得挪作他用。」

  (舊法:城鎮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按照國家規定向排汙者提供汙水處理的有償服務,收取汙水處理費用,保證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向城鎮汙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汙水、繳納汙水處理費用的,不再繳納排汙費。收取的汙水處理費用應當用於城鎮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不得挪作他用。)

  二十五、將第四十五條改為第五十條,刪去第二款。

  (舊法:城鎮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出水水質達到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水汙染物排放標準的,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免繳排汙費。)

  二十六、刪去第四十六條。

  (舊法:第四十六條 建設生活垃圾填埋場,應當採取防滲漏等措施,防止造成水汙染。)

  二十七、第四章第三節增加一條,作為第五十一條:「城鎮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或者汙泥處理處置單位應當安全處理處置汙泥,保證處理處置後的汙泥符合國家標準,並對汙泥的去向等進行記錄。」

  二十八、第四章第四節增加一條,作為第五十二條:「國家支持農村汙水、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推進農村汙水、垃圾集中處理。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建設農村汙水、垃圾處理設施,並保障其正常運行。」

  二十九、增加一條,作為第五十三條:「制定化肥、農藥等產品的質量標準和使用標準,應當適應水環境保護要求。」

  三十、將第四十八條改為第五十五條,修改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指導農業生產者科學、合理地施用化肥和農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控制化肥和農藥的過量使用,防止造成水汙染。」

  (舊法:第四十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指導農業生產者科學、合理地施用化肥和農藥,控制化肥和農藥的過量使用,防止造成水汙染。)

  三十一、將第四十九條改為第五十六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畜禽散養密集區所在地縣、鄉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對畜禽糞便汙水進行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利用。」

  三十二、將第五十一條改為第五十八條,修改為:「農田灌溉用水應當符合相應的水質標準,防止汙染土壤、地下水和農產品。

  「禁止向農田灌溉渠道排放工業廢水或者醫療汙水。向農田灌溉渠道排放城鎮汙水以及未綜合利用的畜禽養殖廢水、農產品加工廢水的,應當保證其下遊最近的灌溉取水點的水質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舊法:第五十一條 向農田灌溉渠道排放工業廢水和城鎮汙水,應當保證其下遊最近的灌溉取水點的水質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利用工業廢水和城鎮汙水進行灌溉,應當防止汙染土壤、地下水和農產品。)

  三十三、將第五十二條改為第五十九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五款:「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的國際航線船舶排放壓載水的,應當採用壓載水處理裝置或者採取其他等效措施,對壓載水進行滅活等處理。禁止排放不符合規定的船舶壓載水。」

  三十四、將第五十四條改為第六十一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一款:「港口、碼頭、裝卸站和船舶修造廠所在地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建設船舶汙染物、廢棄物的接收、轉運及處理處置設施。」

  三十五、將第五十五條改為第六十二條,修改為:「船舶及有關作業單位從事有汙染風險的作業活動,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造成水汙染。海事管理機構、漁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船舶及有關作業活動的監督管理。

  「船舶進行散裝液體汙染危害性貨物的過駁作業,應當編製作業方案,採取有效的安全和汙染防治措施,並報作業地海事管理機構批准。

  「禁止採取衝灘方式進行船舶拆解作業。」

  (舊法: 第五十五條 船舶進行下列活動,應當編製作業方案,採取有效的安全和防汙染措施,並報作業地海事管理機構批准:

  (一)進行殘油、含油汙水、汙染危害性貨物殘留物的接收作業,或者進行裝載油類、汙染危害性貨物船艙的清洗作業;

  (二)進行散裝液體汙染危害性貨物的過駁作業;

  (三)進行船舶水上拆解、打撈或者其他水上、水下船舶施工作業。

  在漁港水域進行漁業船舶水上拆解活動,應當報作業地漁業主管部門批准。)

  三十六、將第六十二條改為第六十九條,修改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環境保護等部門,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地下水型飲用水源的補給區及供水單位周邊區域的環境狀況和汙染風險進行調查評估,篩查可能存在的汙染風險因素,並採取相應的風險防範措施。

  「飲用水水源受到汙染可能威脅供水安全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責令有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採取停止排放水汙染物等措施,並通報飲用水供水單位和供水、衛生、水行政等部門;跨行政區域的,還應當通報相關地方人民政府。」

  (舊法:第六十二條 飲用水水源受到汙染可能威脅供水安全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責令有關企業事業單位採取停止或者減少排放水汙染物等措施。)

  三十七、增加一條,作為第七十條:「單一水源供水城市的人民政府應當建設應急水源或者備用水源,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開展區域聯網供水。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合理安排、布局農村飲用水水源,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採取城鎮供水管網延伸或者建設跨村、跨鄉鎮聯片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發展規模集中供水。」

  三十八、增加一條,作為第七十一條:「飲用水供水單位應當做好取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質檢測工作。發現取水口水質不符合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或者出水口水質不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應當及時採取相應措施,並向所在地市、縣級人民政府供水主管部門報告。供水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通報環境保護、衛生、水行政等部門。

  「飲用水供水單位應當對供水水質負責,確保供水設施安全可靠運行,保證供水水質符合國家有關標準。」

  三十九、增加一條,作為第七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監測、評估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供水單位供水和用戶水龍頭出水的水質等飲用水安全狀況。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至少每季度向社會公開一次飲用水安全狀況信息。」

  四十、將第六十八條改為第七十八條,將第一款修改為:「企業事業單位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發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汙染事故的,應當立即啟動本單位的應急方案,採取隔離等應急措施,防止水汙染物進入水體,並向事故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並抄送有關部門。」

  (舊法:第六十八條 企業事業單位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發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汙染事故的,應當立即啟動本單位的應急方案,採取應急措施,並向事故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並抄送有關部門。)

  四十一、第六章增加一條,作為第七十九條:「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飲用水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飲用水供水單位應當根據所在地飲用水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制定相應的突發事件應急方案,報所在地市、縣級人民政府備案,並定期進行演練。

  「飲用水水源發生水汙染事故,或者發生其他可能影響飲用水安全的突發性事件,飲用水供水單位應當採取應急處理措施,向所在地市、縣級人民政府報告,並向社會公開。有關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情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採取有效措施,保障供水安全。」

  四十二、將第七十條改為第八十一條,修改為:「以拖延、圍堵、滯留執法人員等方式拒絕、阻撓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規定行使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的監督檢查,或者在接受監督檢查時弄虛作假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規定行使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責令改正,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舊法:第七十條 拒絕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規定行使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的監督檢查,或者在接受監督檢查時弄虛作假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規定行使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責令改正,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四十三、刪去第七十一條。

  (舊法:第七十一條 違反本法規定,建設項目的水汙染防治設施未建成、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主體工程即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直至驗收合格,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四十四、將第七十二條改為第八十二條,修改為:「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產整治:

  「(一)未按照規定對所排放的水汙染物自行監測,或者未保存原始監測記錄的;

  「(二)未按照規定安裝水汙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未按照規定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或者未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的;

  「(三)未按照規定對有毒有害水汙染物的排汙口和周邊環境進行監測,或者未公開有毒有害水汙染物信息的。」

  (舊法:第七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拒報或者謊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規定的有關水汙染物排放申報登記事項的;

  (二)未按照規定安裝水汙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或者未按照規定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並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的;

  (三)未按照規定對所排放的工業廢水進行監測並保存原始監測記錄的。)

  四十五、刪去第七十三條。

  (舊法:第七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不正常使用水汙染物處理設施,或者未經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批准拆除、閒置水汙染物處理設施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應繳納排汙費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四十六、將第七十四條改為第八十三條,修改為:「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或者責令限制生產、停產整治,並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

  「(一)未依法取得排汙許可證排放水汙染物的;

  「(二)超過水汙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水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水汙染物的;

  「(三)利用滲井、滲坑、裂隙、溶洞,私設暗管,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水汙染防治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汙染物的;

  「(四)未按照規定進行預處理,向汙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不符合處理工藝要求的工業廢水的。」

  (舊法: 第七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排放水汙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水汙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水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按照權限責令限期治理,處應繳納排汙費數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限期治理期間,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制生產、限制排放或者停產整治。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長不超過一年;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關閉。)

  四十七、將第七十五條改為第八十四條,將第一款、第二款修改為:「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設置排汙口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拆除,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拆除的,強制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處五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停產整治。

  「除前款規定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置排汙口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拆除的,強制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責令停產整治。」

  (舊法: 第七十五條 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設置排汙口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拆除,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拆除的,強制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處五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停產整頓。

  除前款規定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置排汙口或者私設暗管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拆除的,強制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私設暗管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提請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責令停產整頓。)

  四十八、將第七十六條改為第八十五條,修改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採取治理措施,消除汙染,處以罰款;逾期不採取治理措施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單位代為治理,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

  「(一)向水體排放油類、酸液、鹼液的;

  「(二)向水體排放劇毒廢液,或者將含有汞、鎘、砷、鉻、鉛、氰化物、黃磷等的可溶性劇毒廢渣向水體排放、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的;

  「(三)在水體清洗裝貯過油類、有毒汙染物的車輛或者容器的;

  「(四)向水體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鎮垃圾或者其他廢棄物,或者在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最高水位線以下的灘地、岸坡堆放、存貯固體廢棄物或者其他汙染物的;

  「(五)向水體排放、傾倒放射性固體廢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中放射性物質的廢水的;

  「(六)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或者標準,向水體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質的廢水、熱廢水或者含病原體的汙水的;

  「(七)未採取防滲漏等措施,或者未建設地下水水質監測井進行監測的;

  「(八)加油站等的地下油罐未使用雙層罐或者採取建造防滲池等其他有效措施,或者未進行防滲漏監測的;

  「(九)未按照規定採取防護性措施,或者利用無防滲漏措施的溝渠、坑塘等輸送或者存貯含有毒汙染物的廢水、含病原體的汙水或者其他廢棄物的。

  「有前款第三項、第四項、第六項、第七項、第八項行為之一的,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第五項、第九項行為之一的,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

  (舊法:第七十六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採取治理措施,消除汙染,處以罰款;逾期不採取治理措施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單位代為治理,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

  (一)向水體排放油類、酸液、鹼液的;

  (二)向水體排放劇毒廢液,或者將含有汞、鎘、砷、鉻、鉛、氰化物、黃磷等的可溶性劇毒廢渣向水體排放、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的;

  (三)在水體清洗裝貯過油類、有毒汙染物的車輛或者容器的;

  (四)向水體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鎮垃圾或者其他廢棄物,或者在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最高水位線以下的灘地、岸坡堆放、存貯固體廢棄物或者其他汙染物的;

  (五)向水體排放、傾倒放射性固體廢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中放射性物質的廢水的;

  (六)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或者標準,向水體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質的廢水、熱廢水或者含病原體的汙水的;

  (七)利用滲井、滲坑、裂隙或者溶洞排放、傾倒含有毒汙染物的廢水、含病原體的汙水或者其他廢棄物的;

  (八)利用無防滲漏措施的溝渠、坑塘等輸送或者存貯含有毒汙染物的廢水、含病原體的汙水或者其他廢棄物的。

  有前款第三項、第六項行為之一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一項、第四項、第八項行為之一的,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二項、第五項、第七項行為之一的,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四十九、增加一條,作為第八十八條:「城鎮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或者汙泥處理處置單位,處理處置後的汙泥不符合國家標準,或者對汙泥去向等未進行記錄的,由城鎮排水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採取治理措施,給予警告;造成嚴重後果的,處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採取治理措施的,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單位代為治理,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

  五十、將第八十條改為第九十條,修改為:「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機構、漁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水汙染的,責令限期採取治理措施,消除汙染,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採取治理措施的,海事管理機構、漁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單位代為治理,所需費用由船舶承擔:

  「(一)向水體傾倒船舶垃圾或者排放船舶的殘油、廢油的;

  「(二)未經作業地海事管理機構批准,船舶進行散裝液體汙染危害性貨物的過駁作業的;

  「(三)船舶及有關作業單位從事有汙染風險的作業活動,未按照規定採取汙染防治措施的;

  「(四)以衝灘方式進行船舶拆解的;

  「(五)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的國際航線船舶,排放不符合規定的船舶壓載水的。」

  (舊法:第八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機構、漁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以罰款;造成水汙染的,責令限期採取治理措施,消除汙染;逾期不採取治理措施的,海事管理機構、漁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單位代為治理,所需費用由船舶承擔:

  (一)向水體傾倒船舶垃圾或者排放船舶的殘油、廢油的;

  (二)未經作業地海事管理機構批准,船舶進行殘油、含油汙水、汙染危害性貨物殘留物的接收作業,或者進行裝載油類、汙染危害性貨物船艙的清洗作業,或者進行散裝液體汙染危害性貨物的過駁作業的;

  (三)未經作業地海事管理機構批准,進行船舶水上拆解、打撈或者其他水上、水下船舶施工作業的;

  (四)未經作業地漁業主管部門批准,在漁港水域進行漁業船舶水上拆解的。

  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行為之一的,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三項行為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五十一、增加一條,作為第九十二條:「飲用水供水單位供水水質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由所在地市、縣級人民政府供水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責令停業整頓;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五十二、將第八十三條改為第九十四條,將第一款修改為:「企業事業單位違反本法規定,造成水汙染事故的,除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處以罰款,責令限期採取治理措施,消除汙染;未按照要求採取治理措施或者不具備治理能力的,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單位代為治理,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對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汙染事故的,還可以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關閉;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上一年度從本單位取得的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罰款;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的違法排放水汙染物等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

  (舊法:第八十三條 企業事業單位違反本法規定,造成水汙染事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處以罰款,責令限期採取治理措施,消除汙染;不按要求採取治理措施或者不具備治理能力的,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單位代為治理,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對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汙染事故的,可以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關閉;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上一年度從本單位取得的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罰款。)

  五十三、刪去第八十四條。

  (舊法:第八十四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行政複議,也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申請行政複議或者起訴,又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五十四、增加一條,作為第九十五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水汙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複查,發現其繼續違法排放水汙染物或者拒絕、阻撓複查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按日連續處罰。」

  五十五、將第九十條改為第一百零一條,修改為:「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舊法:第九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五十六、將第九十一條改為第一百零二條,增加一項,作為第四項:「(四)汙泥,是指汙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半固態或者固態物質」。

  (舊法:第九十一條 本法中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水汙染,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

  (二)水汙染物,是指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的,能導致水體汙染的物質。

  (三)有毒汙染物,是指那些直接或者間接被生物攝入體內後,可能導致該生物或者其後代發病、行為反常、遺傳異變、生理機能失常、機體變形或者死亡的汙染物。

  (四)漁業水體,是指劃定的魚蝦類的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洄遊通道和魚蝦貝藻類的養殖場的水體。)

  本決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相關焦點

  • 《水汙染防治法》知識解讀
    《水汙染防治法》知識解讀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讀:新《水汙染防治法》基本知識。第一部分新《水汙染防治法》基本知識及亮點熱點解讀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新版水汙染防治法增加了關於實行河長制的規定,加強對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等,為解決比較突出的水汙染問題和水生態惡化問題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武器,該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法(1984年5月1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根據  1996年5月1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2008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修訂
  • 水汙染防治「時不我待」
    張德江委員長指出,防治水汙染、保障水生態安全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事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要通過執法檢查和專題詢問,抓住水汙染防治工作的關鍵環節,加大水汙染防治工作力度。下功夫治理已發生的汙染,下功夫防止發生新的汙染,下功夫確保人民群眾飲用水安全,並切實動員全社會共同行動,使水汙染防治法真正得到貫徹落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
  • 《重慶市水汙染防治條例》 有哪些特點和亮點?
    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水汙染和保護水生態,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公眾健康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重慶市水汙染防治條例
  • 省人大開展海洋環境保護和水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
    4月10日至12日,省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帶隊,赴寧波開展海洋環境保護「一法一條例
  • 多舉措推進水汙染防治工作
    5月16日,三門峽市人大常委會環資工委主任趙瑞平帶領市人大執法檢查調研組一行16人,專題調研澠池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和《河南省水汙染防治條例》(簡稱「一法一條例」)貫徹執行情況,該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建華、縣政府副縣長李勇陪同調研。
  • 《水汙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修改意見和建議 看看有哪些變動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日前分組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
  • 重慶水汙染防治執法檢查動真格 四大典型案例被點名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謝鵬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30日6時訊(記者 趙紫東 實習生 哈麗米熱)重慶貫徹水汙染防治法情況怎麼樣?在今年5月上旬至6月下旬期間,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託,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對我市貫徹實施水汙染防治法情況進行了執法檢查。
  • 保障長江經濟帶如何防治水汙染?最高法發布典型案例回應
    未來網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 謝青)水汙染防治、土壤汙染治理、大氣汙染防治、林業資源保護等領域,涵攝大氣、水、土壤、林草、湖泊、自然保護區等環境要素和自然資源,今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環境資源審判保障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十大典型案例。
  • 關於嶽陽市全國人大常務會水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反饋意見指出問題...
    關於嶽陽市全國人大常務會水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反饋意見指出問題整改完成情況的公示為切實做好嶽陽市全國人大常務會水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反饋意見指出問題相關工作,我區高度重視,堅持問題為導向,迅速組織召開了專題會議,將問題整改作為檢驗政治站位、強化政治擔當的頭等大事來抓
  • 國家鼓勵支持科學進行水汙染防治 中國水汙染防治行業市場前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水汙染防治是指對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的預防和治理。
  • 執法檢查報告建議強化船舶水汙染防治
    新華社北京8月23日電(記者高敬、王子銘)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水汙染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23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報告指出,船舶水汙染物偷排超排現象較為普遍,港口碼頭接收轉運處置能力不足,船舶水汙染防治工作有待提升,建議強化船舶水汙染防治。
  • 江蘇省水汙染防治條例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2020年11月27日目 錄第一章 總則第二章 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第三章 水汙染防治監督管理第四章 水汙染防治措施第一節 工業水汙染防治第二節 城鎮水汙染防治第三節 農業和農村水汙染防治第四節 船舶水汙染防治
  • 對我國水汙染防治策略的思考和建議
    我們決不能以「達標排放」作為最終目標,對於已經達標的工廠不再提出新要求是不對的。應該要求所有工業企業以實現資源的最大利用率和汙染物的最小排放量為目標,連續不斷地實施清潔生產。只有這樣,我國才有可能在經濟不斷增長的同時,先實現汙染排放量的零增長,再逐步過度到汙染排放量的負增長。也只有工業汙染排放量實現了負增長,我國的水汙染防治才可能得到保障。
  • 嶽陽縣全國人大水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指出問題整改銷號公示
    二、整改目標 按照《關於加快推進全國和省人大常委會水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指出問題整改的函》(湘突環改辦函〔2020〕10號)的要求,全面完成 「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清理整治任務。三、整改措施 1、組織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專項行動,將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問題整治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各鄉鎮人民政府; 2、將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問題整治工作納入汙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任務清單,集中時間
  • 他山之石:國外如何防治水汙染
    韓國: 總量管理 分類防治  經濟日報駐首爾記者 楊 明  在上世紀工業化發展時期,韓國也發生過水質汙染事故,事故傷痛的記憶以及經濟發展帶來的環保意識提升,使韓國民眾對水汙染防治的關注度非常高。韓國政府也為此做了多方面的工作,制定了具有很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水汙染防治辦法。
  • 五大措施防治「三河三湖」水汙染
    五大措施防治「三河三湖」水汙染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新華社北京2月16日電(記者沈路濤周瑋)在16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雖然「三河三湖」流域水汙染防治依然面臨嚴峻形勢
  • 水汙染防治現場看:生活汙水汙染河道現象仍然較多
    市人大對水汙染防治法貫徹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生活汙水汙染河道現象仍然較多常報全媒體訊 日前,市人大常委會部署開展水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市人大水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組長白雲萍帶領檢查組深入社區河道,檢查我市水汙染防治法貫徹實施情況。白雲萍一行首先來到新北區薛家鎮的雁蕩河。該河全長2.7公裡,是流經薛家鎮主街的一條重要市河,具有引水排澇、景觀等功能。檢查人員看到,該河道雖然兩岸整潔優美,但水質仍不理想。
  • 吳河鄉三舉措抓好水汙染防治工作
    為加強全鄉水汙染防治,改善水資源環境質量,維護生態環境,吳河鄉高度重視,迅速響應,廣泛宣傳動員,採取有效措施,狠抓綜合管理,對轄區內水汙染防治工作進行了集中、重點整治。一是健全機制,夯實責任。全面落實水汙染防治領導幹部負責制,成立了由鄉長任組長的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完善了水汙染整治方案,將水汙染防治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指標,形成層層負責,群策群力,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大宣傳,營造濃厚氛圍。群眾是水汙染防治工作的主體,要想搞好此項工作,必須從根本上轉變群眾的思想觀念,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到工作中來。
  • 北京曬水汙染防治「成績單」
    繼2017年之後,北京再次曬出各區水汙染防治成績單。2017年度,延慶、懷柔、密雲三區考核結果為優秀,門頭溝等六區良好,豐臺等六區合格,房山區不合格。北京市環保局將組織對房山區約談,並對其不達標流域內鄉鎮實施環評限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