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天文學家發現大麥哲倫星系奇異恆星新生區

2020-11-25 中國青年網

 

 

  大麥哲倫星雲距離銀河系約16.3萬光年,從宇宙的尺度上來說這是非常近的距離。這種近距離使它成為天文觀測上非常重要的目標,這是因為它很近,因此相比那些更加遙遠的星系,它可以被研究地更加細緻。這也是科學家們願意在南半球花費巨資修建大型望遠鏡的動力之一,這種動力驅使科學家們在50年前便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區修建了歐洲南方天文臺。

  儘管從我們人類的角度來看大麥哲倫星雲已經是一個龐然大物,但是相比銀河系它就像一個侏儒,它的質量不到銀河系的十分之一,其直徑也僅有1.4萬光年,而相比之下銀河系的直徑超過10萬光年。因此天文學家將大麥哲倫星雲歸入「不規則矮星系」的行列。大麥哲倫星系的這種外形不規整性,加上其內部明顯的棒狀核區,顯示出歷史上它與銀河系以及另一個鄰近星系——小麥哲倫星系之間的引力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可能造成了它的這種不規整性外形後果。

相關焦點

  • 大麥哲倫星系現奇特恆星新生區:藍粉雙色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9日消息,據物理學家組織網站報導,大麥哲倫星系是銀河系的一個伴星系,近期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在這裡觀測到一個有趣的恆星新生區。在這裡展示的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到兩個清晰的發光氣體雲團,分別是紅色的NGC 2014以及它身旁藍色的NGC 2020。
  • 星系還有紡錘狀的?天文學家發現奇異新星系
    天文學家利用卡拉爾·奧拓遺留積分場調查天文學項目提供的數據後,發現宇宙中這些環繞著長軸旋轉的細長星系,其實比我們之前認為的要多。天文學家通過新的數據提出了這些奇異星系的形成模型,目前認為,這種紡錘狀星系是兩個螺旋星系合併形成的。《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已經發表了這篇論文。
  • 16萬光年外發現巨型恆星:質量為太陽300倍
    2010年,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發現4顆巨大的恆星,它們的大小讓所有此前已知的恆星相形見絀——它們的質量是太陽的300倍,超過了此前理論預計恆星能夠達到的最大質量的兩倍,這一反常現象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不解。
  • 天文學家發現大麥哲倫星雲外新的恆星系統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由法國斯特拉斯堡天文臺的Nicolas Martin所帶領的國際天文學家團隊探測到了一個全新的、非常昏暗的恆星系統,被稱作SMASH 1。這個緊湊而昏暗的系統可能是大麥哲倫星雲(LMC)的衛星系統。在對麥哲倫星雲衛星系統長達多年的探測中,發現與LMC有關的昏暗的恆星系統對麥哲倫恆星系統歷史調查(SMASH)來說意義重大。
  • 宇宙射線正在緩慢「撕裂」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
    宇宙射線正在緩慢「撕裂」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  Connor Feng • 2020-01-08 14:23:
  • 科技日曆 | 33年前,天文學家在大麥哲倫星雲發現一顆超新星
    科技日曆 | 33年前,天文學家在大麥哲倫星雲發現一顆超新星  Connor Feng • 2020-02-23 10:54
  • 大麥哲倫星系靠近,星系碰撞或不可避免
    天文學家警告,一個鄰近的星系正在衝向銀河系,這可能會使得地球離開現在的生命黃金帶,使地球變得太熱或太冷,不適合現有生命生存。由達勒姆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領導的一項研究預測,大麥哲倫星雲可能在20億年後撞擊銀河系。
  • 16萬光年外發現自轉速最快恆星:太陽的100倍
    這是大麥哲倫星系中蜘蛛星雲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孕育新生恆星的場所。大麥哲倫星系是一個矮星系,它是銀河系的伴星系。在這張照片的中心區域箭頭所指就是恆星VFTS 102的所在,它是迄今發現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  這是一幅示意圖,展示此次發現的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VFTS 102,科學家們表示只要它的自轉再稍稍加快一點
  • 大麥哲倫星系能看到銀河系全貌嗎?銀河系最佳觀測角度在哪裡?
    一、人類認識的銀河系的努力1750年英國天文學家賴特就認為銀河系是扁平1785年,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認為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中心1918年,美國天文學家沙普利經過多年的觀測,認為太陽系位於銀河系邊緣,並且沙普利通過造父變星的變光周期確定了球狀星團的距離,提出銀河系是一個透鏡狀星系,銀河系的直徑約有80千秒差距,太陽系距離銀心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發現深藏的「化石星系」
    斯隆數字天空調查的阿帕奇點天文臺銀河演化實驗(APOGEE)的數據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隱藏在我們銀河系深處的「化石星系」。有色環顯示出被稱為赫拉克勒斯的化石星系提議的化石星系可能在一百億年前與銀河系相撞,那時我們的銀河系還處於起步階段。天文學家將其命名為Heracles,以古希臘英雄的名字命名,該英雄在銀河系誕生時就獲得了不朽的禮物。赫拉克勒斯殘餘物約佔銀河系球形暈圈的三分之一。
  • 16萬光年外發現自轉速最快恆星:太陽的100倍_遊俠網 Ali213.net
    這是大麥哲倫星系中蜘蛛星雲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孕育新生恆星的場所。大麥哲倫星系是一個矮星系,它是銀河系的伴星系。在這張照片的中心區域箭頭所指就是恆星VFTS 102的所在,它是迄今發現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
  • 像陀螺一樣擺動:天文學家發現一個奇異的「三體」星系
    ,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和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波陣列,在獵戶座發現了一個正在孕育中的「三體」系統。但距離地球1300光年的獵戶座GW包含了三顆恆星,其中兩顆恆星互繞對方運行,第三顆在外圍很遠的地方圍繞著前兩顆恆星運行。它們周圍正在孕育行星的環狀物質盤和三顆恆星的軌道都不在一個平面上。尤其是內環,與兩條外環的夾角最為明顯。在觀測中,研究人員甚至看到了內環因為傾角極大而投射在外環上的影子。
  • 天文學家發現半人馬座A星系吞食星系
    天文學家發現半人馬座A星系吞食星系右圖可見一個被半人馬座A吞食的星系所留下的四邊形「殘骸」。    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近日通過對半人馬座A星系新紅外照片進行分析,發現了其數百萬年前所吞食的一個星系蒼白的氣體「殘骸」。    科學家認為,數百萬年前,半人馬座A星系和一個星系碰撞,半人馬座A將其吞食。由於星際塵埃的遮擋,該星系的平行四邊形殘骸無法被觀測到。
  • 天文學家在遙遠宇宙中發現奇異的一幕
    ESO六個星系,通過龐大的網絡互聯在一起,還眾星拱月般地圍繞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這是天文學家最近通過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在遙遠的宇宙中看到的奇異一幕。將這些星系和黑洞連接起來的氣體網絡跨度接近銀河系的300倍。由於距離遙遠,天文學家所見到的景象,實際上發生在宇宙誕生後僅9億年的時候。這是天文學家首次在宇宙誕生後不足10億年的時空中發現如此緊密的星系群。
  • 大麥哲倫星系
    現在我們知道這二個所謂的星雲,其實是不規則矮星系,也是我們龐大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在上面這張精彩的深空彩色影像中,可看到位於劍魚座內、離我們約16萬光年遠的大麥哲倫星系 (LMC)。這個大小約15,000光年的星系,是銀河系最大的衛星星系,也是近代最鄰近超新星 SN 1987A的發生之所。
  • 麥哲倫星雲比天文學家計算的大得多
    麥哲倫星雲是我們銀河系附近最亮的兩個衛星星系。雖然他們是以探險家麥哲倫的名字命名才引起歐洲人的關注,但他們在南半球的早期文化中算是家喻戶曉的。大麥哲倫星雲(LMC),約5°大小,相當於10個月球視直徑,距離我們大約16萬光年,即使這些星系中最亮的星星如果不用望遠鏡也是看不到的。   項目的首席研究員密西根大學的大衛 尼德威爾博士說,「我們已經了解銀河系等大型星系的形態,但宇宙中大多數的星系是暗淡的、遙遠的矮星系。
  • 大麥哲倫星雲:附近的衛星矮星系
    大麥哲倫星雲(LMC)是銀河系的衛星矮星系,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系之一。距地球約163,000光年,矮星系在南半球的天空看起來像一片微弱的雲。它位於Dorado和Mensa星座的邊界。LMC及其伴侶小麥哲倫雲(SMC)都以探險家費迪南德麥哲倫的名字命名 。
  • 銀河系擁有十幾個衛星星系,其中個頭最大的是「大麥哲倫星系」
    銀河系是一個棒旋星系,呈中間凸起的圓盤狀,由中心延伸出來的四條巨大旋臂圍繞著銀核旋轉,整個銀河系包含了大約1000至4000億顆恆星。答案是肯定的,銀河系不僅擁有衛星星系,而且還不少。大麥哲倫星系「衛星星系」是指受到引力作用影響從而圍繞著另一個大星系旋轉的星系。
  • 最新研究發現,銀河系和大麥哲倫星雲的史詩級合併,或已經開始
    最近,科學家就在我們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中,有了一個新的驚人的發現:銀河系邊緣出現數千個新的年輕恆星,對這些恆星光譜的分析表明,這些奇怪的新成員,原本不是銀河系家族的成員,而是來自於一個外來星系。 根據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兩篇新的研究論文,科學家在銀河系邊緣發現的數千個恆星,其年齡都相對較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