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宏動力宋寒:基於快充技術構建電動化城市

2020-11-30 中國網

圖為微宏動力系統(湖州)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宋寒接受媒體採訪

  2016年1月24日,以「構建競爭·創新·可持續的產業生態」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6)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順利閉幕。會議期間,微宏動力系統(湖州)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宋寒接受《電池中國》網採訪。

  據宋寒介紹,微宏動力是一家動力電池解決方案供應商,主要為商用車、乘用車、重型特種車輛、船舶、儲能應用提供動力系統解決方案,其最大的特色產品是10-15分鐘的快充動力電池。截至目前,已經有大約600-700臺搭載微宏快充動力電池的新能源汽車在英國、德國、比利時等地投入運營,北京市場中的商用車,也有約60%的電動汽車使用了這項技術。

  宋寒表示,快充技術基本上在10-15分鐘可以為電動汽車充滿電,而目前普通燃油車的加油時間大約為5-10分鐘,從時間成本上來講差別並不大。尤其是對公交、計程車這樣的商用車來講,完全可以使用午休、換班等碎片時間進行充電,保障車輛的全程運營。因此,快充是最符合使用者已有習慣的一種充電方式。

  在宋寒看來,微宏動力的目標就是要基於快速充電技術,構建一個電動化的城市。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從商用車領域著手,在相對固定的公交線路上增建充電站,構建第一層充電網絡;第二,計程車的運營範圍更多是圍繞城市的中心地帶,因此可以在城市的一些重要線路節點,建設第二層快充站。通過這兩層設施,可以構建出城市的骨幹充電網絡,而後隨著車輛增加逐步布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私家電動車主的充電難題。

  針對快充會影響電池壽命、影響電網輸出功率平均值等疑慮,宋寒表示,目前動力電池的設計目標就是要「與車同壽命」。此外,動力電池在容量衰減到80%後就會被淘汰,完全可以用這部分電池建設充電儲能電站,配合充電樁、充電站,平抑充電尖峰時段的調峰。

相關焦點

  • 影響中國客車業 | 微宏動力宋寒:快充將是未來重要的充電方式
    2019年1月12日,"第13屆影響中國客車業系列活動"在北京隆重舉行,活動由中國客車網聯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城市公共運輸分會聯合主辦。12日下午,第13屆影響中國客車業年度盤點高峰論壇舉行,微宏動力系統(湖州)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宋寒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講。
  • 微宏動力劉文娟:轉身 讓心靈不再受煎熬
    在以男性為主的動力電池研發領域,有這樣一位氣質優雅、談吐不凡的美女技術大咖——劉文娟。從海外求學到快充專家,從陶氏首席科學家到微宏動力系統(湖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宏動力」)研發副總裁,每一次華麗轉身都是她事業突破的有力見證。更重要的是,她還是一位年輕的母親,兼顧著家庭與事業。
  • 解讀微宏動力不燃燒電池技術
    微宏動力發布不燃燒電池技術,從多方面保護電池安全。在鋰電池安全技術遲遲沒有突破的情況下,3月19日,在北京水立方,微宏動力發布了微宏不燃燒電池技術,針對目前市場上的鋰電池的安全做了技術革新。為此,微宏以不燃燒、快充、長壽命為目標,重新開發新型電解液。為了驗證微宏不燃燒電解液的性能,分別進行了點燃與受熱實驗。
  • 山城重慶,見證微宏十年快充風採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微宏電池的爬坡動力性能和耐高溫性能受到當地用戶的廣泛好評,這也使得重慶從此成為微宏快充最忠實的應用基地和示範典型。機場接駁,隨時待命時間進入到2017年8月,重慶兩江公共運輸有限公司引入了60臺搭載微宏第三代MpCO電池的海格新款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新能源客車,服務於T2至T3航站樓擺渡用車、市內通勤接駁等。
  • 利維能/微宏動力/鵬輝/天勁/海宏優質產品推薦
    本期高工鋰電推薦的是利維能、微宏動力、鵬輝能源、天勁新能源、海宏科技5家企業的產品。利維能優質產品:磷酸鐵鋰26700電池利維能主要生產圓柱26700磷酸鐵鋰和軟包類鋰離子動力電池,產品系統涵蓋電動乘用車、低速電動車、電動物流車、儲能等市場,定向開發高性價比的電池產品。
  • 賓州州立大學團隊研發速熱快充技術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王朝陽教授帶領團隊在動力電池快速充電領域取得重大進展,該團隊提出一種名為速熱快充法的快充技術。據悉,該快充技術成功實現了高比能動力電池的10分鐘極速充電,同時使電池擁有超過2500個循環的超長壽命。這種極速充電技術可在10分鐘內,為電動汽車補充超過320公裡的續航電量。
  • 【深度】三大主流手機快充技術對比
    這樣的做法也招致諸多用戶的不滿,在現有技術有所限制的情況下,廠商們為了突破電池技術的瓶頸,便找到了一套便捷途徑,而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談到的快充技術。      快充   說到快充技術,一定有很多用戶腦海中第一個飄過的就是「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這樣的廣告語。
  • iPhone也可以用的快充技術 PD快充究竟是什麼?
    作為一個iPhone用戶,我平時最羨慕安卓用戶的一點就是大多數的安卓旗艦都已經標配了快充技術,而我手上的還是5V/1A的充電功率。這個快充標準已經運行了有幾年的時間,USB PD目前已經到了3.0的版本,我們現在談到的PD快充通常就是指PS 3.0。像iPhone 8和iPhone X就是支持PD3.0協議的。那麼這個協議是幹嘛的呢?我們知道,手機快充有兩個實現模式,一個是大電壓方案,比如高通的QC 3.0採用的就是9V/2A的充電方案。
  • 小米手機的快充技術到底有多快?有線120W無線50W是如何實現的?
    大家好,青睿說技術今天我們來說說小米手機的快充技術,有線120W無線50W目前也是業內領先的技術。小米手機部充電技術負責人王彥騰介紹說MI CHARGE TURBO快充技術的願景就是打造全球最快的有線和無線充電技術。
  • 快充技術原理與典型應用電路圖詳解
    智慧型手機的興起使得手機耗電量急速上升,而成本、電池技術都限制了電池續航時間,在沒有辦法解決電池續航問題的時候,為用戶提供更快的充電速度似乎成了解決手機待機問題理所當然的方法,在這個大背景下,現在的手機快充技術越來越多的被手機廠商們使用和青睞。
  • 北汽徐和誼:新能源汽車2.0即電動化與智能網聯化融合 |電動車百人...
    徐和誼表示,在全面新能源化與智能網聯化雙輪驅動發展的趨勢下,今後北汽集團將從三個方面集中發力:一是要推動技術升級,把握全面電動化的核心技術。二是要實現產業升級,構建跨領域產業合作共同體。三是要深化品牌升級,推動中國新能源車敢為天下先。
  • 日系電動化:「套路」不同,路徑分明
    但這也僅限於HEV車型,因為豐田在今年5月20日才在中國正式上市首款純電動車型奕澤EV銷量低的感人,而且其還是基於燃油版奕澤打造而來的,說是「油改電」也不過分,可見與很多車企相比,豐田的電動化可以說是很慢了。
  • ...共享充電寶|5g手機|快充技術|陳歐|石墨烯電池|5g時代
    為解決手機耗電快的問題,有廠商研發出快充技術,幾分鐘內手機便可充入50%的電量。而在戶外場景中,這點「不禁用」的電量就像一柄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不知何時落下。那麼,5G到底為什麼耗電?一方面,硬體耗電。相比於4G而言,5G手機的射頻模塊與天線模塊,都是耗電大戶。若手機使用的是外掛5G基帶晶片,將進一步提升耗電量。
  • 電動化的戰略下:三大動力電池品牌的對比
    電動化的戰略下:三大動力電池品牌的對比 方文 發表於 2020-11-23 15:22:25 目前幾大動力電池廠商都在加速產能擴張,電池需求空間較大,如果動力電池企業產能還是無法跟上
  • 微宏不燃燒電池技術發布會實錄 解密何為不燃燒電池技術
    感謝各位嘉賓蒞臨今天我們的發布現場,感謝吳總的介紹近幾年來,動力鋰離子電池汽車變得越來越火,同時全世界每年都有很多動力汽車燃燒的事件,這樣的事件不絕於耳,也引起了人們的憂慮。但是為什麼這些經過了嚴格的安全測試的鋰離子電池仍然會燃燒呢?
  • 國內十大動力電池製造商排行榜
    NO.9  微宏——特立獨行  成立時間:2006年 總部:浙江湖州  微宏動力系統湖州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是一家有著深厚研發能力的高科技化工與能源產品供應商。  公司的優勢在於產業鏈整合,集團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已經形成鋰電池從材料——電芯——電池組的垂直產業鏈,包括微宏動力系統(湖州)有限公司、微宏動力解決方案(休斯頓)有限公司,湖州歐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州歐美化學有限公司及湖州的材料研發中心和應用產品開發基地。公司使用的電解液、隔膜、鈦酸鋰負極材料都是由集團旗下的子公司自主生產。公司的主要客戶是重慶恆通客車。
  • 從5V1A到120W 我們是怎麼搞定快充技術的?
    幾年前,快充技術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大家用的都是千篇一律的5V1A,手機在那時的電池容量也基本在2000毫安時以內,兩個小時左右的充電時間還勉強可以接受, 但在現在手機容量動輒4000毫安時的年代,除了某水果手機還在標配5V1A的充電器,還有多少廠商敢給自己旗艦標配5W充電器的? 在40W65W快充頭已經成為安卓旗艦機標配的今天,你對快充技術究竟了解多少呢?
  • 聚焦析鋰現象,全面總結電動車鋰電池快充技術
    車用鋰電池快充技術的兩個角度 我們經常將鋰電池比喻成「水箱模型」[1]:相比較於大部分電池採用的是轉化(Conversion)的化學反應,伴隨著顯著的物質轉化過程,而鋰離子電池採用的是非常獨特的鋰嵌入(Intercalation
  • 磷酸鐵鋰電池「如魚得水」 船舶電動化浪潮席捲加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導讀:首艘鋰電池動力遊船在嘉興正式開工建設。該遊船採用相對安全的磷酸鐵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以其高安全性、長壽命、低成本、性能均衡等多方優勢成為現階段船舶用動力電池的最優選擇。電動化的浪潮在船舶領域正加速席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