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遊戲滑鼠時,玩家常常需要面對一堆諸如CPI、DPI,回報率,刷新率等一大堆專業名詞,想要購買到符合自己需求或性價比較高的滑鼠產品,就必須對這些名詞進行了解。CPI、DPI參數,常常被品牌作為產品主要賣點進行宣傳,這兩個極為相似的英文縮寫都是什麼意思,他們之間有何區別?今天就為大家詳細講解。
CPI是英文count per inch縮寫,翻譯為「每英寸採樣點數」。由原滑鼠引擎廠商安捷倫(即後來的安華高)提出,用來表示滑鼠在滑鼠墊上移動1英寸(約2.54釐米)距離時,滑鼠引擎所能接收到的坐標變化量,我們可以將其理解成滑鼠每移動1英寸物理距離時,滑鼠指針可以在屏幕上移動的像素點數量(或者更粗暴的理解成滑鼠移動的快慢)。
CPI/DPI表示滑鼠移動一英寸距離時 光標可在屏幕上移動多少像素點
DPI是英文Dots Per Inch縮寫,翻譯為「每英寸像素點數」,原為列印行業術語,用以表示印表機在一英寸的距離內,可以列印多少個像素點。不過由於原本用於表示滑鼠引擎性能的「CPI」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難於理解,部分廠商為了推廣產品,便借用普及率更廣的DPI一詞,取代滑鼠行業原本使用的「CPI」。
出於措詞嚴謹性 今天依舊有品牌堅持使用CPI標示滑鼠性
滑鼠上的CPI/DPI其實是同一含義(可以理解為學名與俗稱),均表示滑鼠移動一英寸距離時,光標可在屏幕上移動多少像素點,玩家可以直觀地將其理解為滑鼠移動速度快慢,CPI/DPI越高的滑鼠,移動固定距離時(比如一英寸),屏幕上的光標可以移動的越遠。
當年的CS神器IE3.0 採樣率僅有400DPI
比如當年深受CSer喜愛的IE3.0滑鼠,採樣率僅有400CPI,意味著玩家在將滑鼠在滑鼠墊上移動一英寸(2.54釐米), 光標在屏幕上則移動400個像素點。以現在廣受高端玩家追捧的4K屏(3840×2160)為例,將光標從屏幕一側移動到另一側,滑鼠需要在滑鼠墊上滑過24.38釐米的距離。較長的移動距離雖然可以保證操作的精確性,但對於用戶來說也是一種負擔,尤其是對於不需要極端精確定位的非FPS玩家來說。
賽睿Sensei Ten擁有高達18000CPI採樣率 並且可以50DPI為一檔進行精細調節
為滿足不同玩家需求,具有超高採樣率並可進行精細化調節的專業級遊戲滑鼠應運而生,以賽睿Sensei Ten遊戲滑鼠為例,該產品具有高達18000CPI的採樣率,並且允許玩家在50CPI~18000CPI之間,以50CPI一檔進行精細調節,這樣的設計可以保證使用不同的的玩家,都能在Sensei Ten滑鼠上找到適合自己的滑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