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dicine: 雄激素受體AF2結構域的選擇性調節可挽救脊髓延髓肌萎縮症的變性

2021-02-23 生物醫學中文摘要

歡迎關注生物醫學中文摘要!關注後,回復受體即可下載這邊文章!

我們開發了治療神經變性的臨床前療法,其選擇性靶向雄激素受體的AF-2結構域,同時抑制了該受體的其他功能。

【題目】雄激素受體AF2結構域的選擇性調節可挽救脊髓延髓肌萎縮症的變性

【摘要】脊髓延髓肌萎縮症(SBMA)是由雄激素受體(AR)功能毒性增加引起的運動神經元疾病。以前,我們發現通與過AR的(AF2)結構域的共調節物結合對於發病機制是必不可少的,這表明AF2可能是選擇性調節毒性AR活性的潛在藥物靶標。我們篩選了之前鑑定的AF2調節劑,它們能夠在SBMA的果蠅模型中逆轉毒性。 我們確定了兩種化合物託芬那酸(TA)和1- [2-(4-甲基苯氧基)乙基]-2 - [(2-苯氧基乙基)硫烷基] -1H-苯並咪唑(MEPB),作為逆轉致命性、運動、功能和SBMA蒼蠅神經肌肉接頭缺陷的最佳候選者。小鼠中的藥代動力學分析顯示與肌肉,大腦和脊髓中的TA相比,MEP型小鼠的更有利的生物利用度和組織保留。 在SBMA新型小鼠模型的臨床前試驗中,MEPB治療從體重減輕、旋轉桿菌活性和握力方面產生了劑量依賴性的逆轉。此外,MEPB改善了神經元丟失、神經原性萎縮和睪丸萎縮,驗證了AF2調節是一種保留雄激素有效的SBMA療法。

【report】 Apreclinical therapy to treat neurodegeneration is developed that selectivelytargets the AF-2 domain of the androgen receptor while sparing other functionsof this receptor.

 

【title】Selectivemodulation of the androgen receptor AF2 domain rescues degeneration in spinalbulbar muscular atrophy

 

【authors】Nisha M Badders, Ane Korff,Helen C Miranda, Pradeep K Vuppala, Rebecca B Smith, Brett J Winborn,Emmanuelle R Quemin, Bryce L Sopher, Jennifer Dearman, James Messing, Nam ChulKim, Jennifer Moore, Brian D Freibaum, Anderson P Kanagaraj, Baochang Fan,Heather Tillman, Ping-Chung Chen, Yingzhe Wang, Burgess B Freeman III, YimeiLi, Hong Joo Kim, Albert R La Spada & J Paul Taylor

 

【abstract】Spinal bulbar muscular atrophy (SBMA) is a motorneuron disease caused by toxic gain of function of the androgen receptor (AR).Previously, we found that co-regulator binding through the activation function-2(AF2) domain of AR is essential for pathogenesis, suggesting that AF2 may be apotential drug target for selective modulation of toxic AR activity. Wescreened previously identified AF2 modulators for their ability to rescuetoxicity in a Drosophila model of SBMA. We identified two compounds,tolfenamic acid (TA) and1-[2-(4-methylphenoxy)ethyl]-2-[(2-phenoxyethyl)sulfanyl]-1H-benzimidazole(MEPB), as top candidates for rescuing lethality, locomotor function andneuromuscular junction defects in SBMA flies. Pharmacokinetic analyses in micerevealed a more favorable bioavailability and tissue retention of MEPB comparedwith TA in muscle, brain and spinal cord. In a preclinical trial in a new mousemodel of  SBMA, MEPB treatmentyielded a dose-dependent rescue from loss of body weight, rotarod activity andgrip strength. In addition, MEPB ameliorated neuronal loss, neurogenic atrophyand testicular atrophy, validating AF2 modulation as a potent androgen-sparingstrategy for SBMA therapy.

相關焦點

  • 研究實現對前列腺癌中BET蛋白BD2溴結構域的選擇性抑制
    研究實現對前列腺癌中BET蛋白BD2溴結構域的選擇性抑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6:29:30 美國艾伯維公司Yu Shen團隊實現對前列腺癌中BET蛋白BD2溴結構域的選擇性抑制。
  • 三、SH-2結構域的調節作用
    三、SH-2結構域的調節作用   (一)SH-2結構域的結構特點   前已所述,PTKs src家族包括p59lck和p59fyn,這兩個分子的氨基端有三個同源的區域。
  • Nature:我國科學家揭示鈣調蛋白調節RyR2受體機制,為治療心臟病...
    2019年7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心肌收縮是由鈣離子流入細胞質觸發的,最初是由Cav1.2介導的細胞外環境中的鈣離子流入觸發的,隨後是由蘭尼鹼受體2(ryanodine receptor 2, RyR2)介導的肌漿網鈣庫中的鈣離子流入觸發的。蘭尼鹼受體是已知最大的離子通道,由分子量大於2兆道爾頓(MDa)的同源四聚體組成。
  • 脊髓空洞症,一種慢性、進行性脊髓變性疾病,越早手術效果越好
    導語:脊髓空洞症這是一種慢性的進行性肌隨便性疾病,通常情況下,以脊髓內充滿液體的異常空洞為主要的特徵性表現,經常發生於20歲到50歲之間的人群,前女性要高於男性。如果在早期進行手術,可以最大限度地獲得更好的恢復,當然該病非常的難以預測且多變。脊髓空洞能否治療和潛在的病因,神經功能層受損程度以及脊髓的空洞位置範圍有著很大的關係。
  • 蛋白質的三級結構與結構域
    哺乳動物肌肉中的肌紅蛋白整個分子由一條肽鏈盤繞成一個中空的球狀結構,全鏈共有8段α螺旋,各段之間以無規捲曲相連。在螺旋肽段之間有一個疏水性的空穴,是用來放置血紅素基團的。三級結構是蛋白質發揮生物活性所必須的,所以蛋白質變性時生物功能會受到破壞。
  • Nature:揭示植物BRI1受體與配體BL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結構顯示BRI1的胞外部分包括一個N端帽結構域、25個亮氨酸基序、一個C端帽結構域及位於21與22基序之間的島狀結構域。正如典型含豐富亮氨酸基序蛋白結構一樣,這些基序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個高度彎曲的螺旋管狀結構,圍繞中心軸旋轉了360度。
  • 神經科的那些病例:少年型肌萎縮側索硬化
    其可能原因為:疾病引起肌肉代謝紊亂,導致線粒體中的內源性 ATP 活性增加,CK 產生增加,同時運動神經元變性導致其支配的橫紋肌萎縮,肌纖維損害引起血清 CK 的升高。因此,ALS 患者血 CK 升高的水平反映了患者肌纖維萎縮的程度和速度,也間接反映了運動神經元變性的程度。研究發現血 CK 水平低(低於 200IU/L)的 ALS 患者生存期更長。
  • Science子刊:揭示雄激素受體在晚期前列腺癌中的作用
    雄激素受體(AR)是細胞分化和前列腺癌產生的一種驅動因素,也是前列腺癌的一種常見的治療靶標。大量的研究工作將這些正常和異常的細胞過程與mRNA轉錄相關聯在一起;然而,雄激素受體調節轉錄後基因調控的程度仍然未知。圖片來自Wikipedia。
  • 脊髓 - 脊髓- 專區 - 生物谷
    S和C平對第1腰椎     二.脊髓的內部結構   1、中央管   2、灰質   前角:前角運動細胞(α細胞、γ細胞),內側群:頸肌和軀幹肌。外側群:四肢肌支配肢帶肌的細胞群位於前角的內側,肢端肌位於外側;伸肌和展肌位於前角的外周,屈肌和收肌位於深部;同一關節的屈肌和伸肌常位於同一或相鄰脊髓節段內;前角內還有中央核,僅見於頸段和腰骶段,為支配膈肌的核團和副神經脊髓核。   后角:后角邊緣核、膠狀質、后角固有核、胸核。   側角:中間內側、外側柱。   灰質連合。
  • 神經綜述:肌萎縮側索硬化的感覺神經損害
    神經綜述:肌萎縮側索硬化的感覺神經損害 肌萎縮側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種病因未明的致死性神經變性疾病,主要累及大腦皮質、腦幹和脊髓中的運動神經元,臨床表現為隱襲性起病的局部肌肉無力、萎縮及錐體束徵,並逐漸進展至所有骨骼肌癱瘓。
  • 腦幹網狀結構
    抑制區位於延髓網狀結構的腹內側區,相當於巨細胞網狀核(其最上部除外)及部分腹側網狀核。刺激此區可以強烈地抑制脊髓牽張反射時的伸肌活動,降低肌張力。易化區還接受紋狀體、下丘腦、小腦、前庭核、脊髓上行的感覺通路側支等許多結構的影響,它們可使易化區的活動減弱或增強。在中腦上丘、下丘間橫斷的動物,由於前腦下行纖維被切斷,抑制區的傳人聯繫中斷,而易化作用仍存在,抑制與易化作用失去平衡,故出現「去大腦僵直」。腦幹網狀結構還與錐體系和錐體外系有關,直接或間接調節軀體運動。
  • Nature:重磅!中國科學家解析出一種B類G蛋白偶聯受體全長結構,有助...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Beili Wu)教授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研究了葡萄糖調節中的一種至關重要的組分。他們的發現揭示了一種胰高血糖素受體的結構。這種胰高血糖素受體是糖尿病藥物開發的一種高度有希望的靶標。
  • 脊髓空洞專家殷世榮:脊髓空洞症每個階段的症狀表現分別是什麼?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脊髓疾病。病變位置多見於頸髓,亦可累及延髓稱為延髓空洞症。延髓空洞症可單獨發生或與脊髓空洞症並存。典型的臨床表現是節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病變節段支配區肌萎縮及營養障礙等。
  • 盤點3種經典延髓內側症候群
    神經系統查體:神清語利,雙側瞳孔等大等圓,雙側瞳孔對光反射靈敏,伸舌左偏,餘顱神經(-);右側肢體肌力Ⅴ級,左上肢肌力Ⅲ級,左下肢肌力Ⅱ級,四肢肌張力適中;感覺系統查體未見異常;指鼻試驗及跟膝脛試驗左側穩準,右側查體無法配合;左側巴氏徵(+),腦膜刺激徵陰性。問題1:根據上訴病人症狀,您如何定位、定性?
  • 脊髓灰質炎症狀有哪些
    此外,由於脊髓灰質炎病毒可侵犯神經系統,患者還可出現馳緩性癱瘓,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痺而死亡。 該病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接種疫苗以預防感染是關鍵。 在實施疫苗免疫之前,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呈自然流行狀態,發病率高,可成為地方性流行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夏秋季為流行高峰。我國7~9月發病最多,一般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
  • Nature:葉酸受體結構與功能的研究獲進展
    該項研究成功解決了葉酸受體極難表達、純化和結晶這一技術瓶頸,並成功解析了葉酸/葉酸受體FRα複合物晶體結構,系統闡述了葉酸與葉酸受體FRα的具體結合口袋及精確的相互作用位點。該項突破性的發現將為今後如何高效獲得靶向的抗癌藥物及其它相關藥物提供了精確模板和設計思路,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及應用價值。
  • Nature 中文摘要 28 April 2016
    Yeo & Kristin J.Hope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2/n7600/full/nature17665.html臍帶血來源的造血幹細胞(HSCs)對於許多挽救生命的再生療法至關重要。雖然HSCs具有移植優勢,但臍帶血中所發現的HSCs只在少數,這使其臨床應用受到限制。
  • 史上最大力度 | 有了GPCR以後,G蛋白不再孤單,4篇Nature同時闡述其複合物結構,中科院藥物所強勢貢獻一篇
    在多種GPCR效應蛋白中,抑制型G蛋白(Gi)可選擇性偶聯五羥色胺受體和多巴胺受體等GPCR,發揮調節情緒、食慾、動機、認知和獎勵等功能。在最近幾天,連續有4篇Nature介紹GPCR與G蛋白的冷凍電鏡結構,這也同時說明這個領域的持續火爆程度。
  • ...合作者揭示去甲腎上腺素對β腎上腺素受體的亞型選擇性的分子機理
    該研究首次解析了人源β1腎上腺素受體在非激活態和激活態的晶體結構,包括結合內源配體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的結構,並發現配體結合受體的結合途徑決定了去甲腎上腺素對β腎上腺素受體的亞型選擇性。G蛋白偶聯受體是最大的膜受體蛋白家族,在人類基因組中有800多個成員, 調控著重要的生理功能。
  • 逢考必有的延髓症候群,輕鬆記憶的方法來了
    【記憶訣竅:窪地(W,D)——低-腦幹最低→延髓】其次,我們需掌握一些重要的「共性」和「個性」的知識,即有些結構貫穿腦幹全程,有些結構僅出現在腦幹的某個層面。1共性:即貫穿腦幹全程的結構▎貫穿腦幹的傳導束▎貫穿腦幹的顱神經核:三叉神經核(包括三叉N中腦核、三叉N感覺主核、三叉N脊束核)。2個性:即僅出現在延髓層面的結構▎神經核:第IX、X、XI、Ⅻ對腦神經核及傳導深感覺的薄束核、楔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