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利刃出鞘》
文|躍幕電影,作者|張一瓜
「變天」了的好萊塢。
11月26日,美國權威媒體《時代周刊》評選出了2019年度十佳電影,儘管在影迷群體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但很難和中國電影產業聯繫在一起,即便是中國市場能夠引進上映的都是少數群體。
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是,從十佳影片主出品公司來看,2019年度的十佳影片背後的出品主力正在發生新舊迭代,傳統好萊塢「五大」逐漸被其它出品公司所取代。
與此同時,在這10部影片裡不乏有中國資本的影子,佔比達到50%以上。一方面,可見中國資本投資海外佳片的眼光之敏銳,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中國資本對海外影片的投資幅度之大,這在過去,是非常難以想像的事情。
從這些細節上似乎也可以窺探到如今整個世界電影發生的新變化,其實拋開中美兩大電影市場未來競爭的傳統話題。好萊塢五大的投資新變革以及中國資本出海的新趨勢,顯然是需要關注的新問題。
傳統好萊塢「五大」不是十佳電影的主角
傳統「五大」在國際發行端依然實力雄厚,但在作品創作端正在和「cinema」脫節。
由《時代周刊》評選出的十佳影片中,除卻西班牙影片《痛苦與榮耀》和韓國影片《寄生蟲》兩部非美國主出品電影外,其餘8部影片中僅昆汀·塔倫蒂諾的《好萊塢往事》、吉莉安·阿姆斯特朗的《小婦人》和麗埃爾·海勒的《鄰裡美好的一天》3部影片是由傳統好萊塢「五大」中的哥倫比亞影業公司主出品,其它影片皆與傳統好萊塢「五大」無關。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融媒體Netflix的強勢突圍。在十佳影片中,就有馬丁·斯科塞斯的《愛爾蘭人》、諾亞·鮑姆巴赫的《婚姻故事》和克雷格·布魯爾的《我叫多麥特》3部由Netflix主出品的影片位列其中,與哥倫比亞影業出品的影片數量旗鼓相當。
去年,由Netflix出品的《羅馬》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騎絕塵,成為最大贏家,如今,《愛爾蘭人》呼聲仍然不低,美國精品影片的製作方正在被崛起的Netflix取而代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除卻哥倫比亞影業和Netflix,十佳影片背後還有美國媒權資本(Media Rights Capital,以下簡稱MRC)和STX Entertainment(以下簡稱:STX)的入局。
其實,MRC和STX這兩家影視公司不僅都與華爾街金融資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且和中國皆頗有淵源。
據悉,MRC是由莫迪(Modi)和薩提爾(Asif Satchu)創立的美國獨立影視工作室,它的投資者包括Guggenheim Partners、AT&T、WPP Group、高盛和ABRY Partners。《紙牌屋》和《歐扎克》以及電影《泰迪熊》和《極道車神》都是由MRC投資出品的影視作品。而且,正在國內上映中的十佳影片之一《利刃出鞘》也是由該公司主投的電影。
相較於MRC ,大家對STX或許更為熟悉。據悉,作為好萊塢的新生代電影公司,STX的股東不僅有來自大中華區的投資機構,如弘毅投資(Hony Capital)、騰訊(Tencent)、電訊盈科(PCCW)等,還包括TPG Growth、Liberty Global等基金,以及Gigi Pritzker、Beau Wrigley和Dominic Ng等個人投資者。甚至在去年上半年,STX還曾考慮過在香港交易所進行IPO,估值達到35億美元,最終因為中美國際關係的緊張而宣布放棄。
在2015年,出於國際化戰略的部署,華誼兄弟還曾與STX達成一個協議,即雙方共同製作、融資並發行幾乎所有的STX電影。後續由成龍主演的《英倫對決》,便是華誼兄弟和STX的合作項目。此次入圍十佳的《舞女大盜》也是STX以小博大的影片。
當好萊塢傳統「五大」在內容創作端變得愈加保守,這些曾作為非影視核心的公司開始成為創作「cinema」的主力,在內容創作端發力。
獲捧的R級內容和與之無緣的中國市場
十佳電影,超過一半為R級影片,進入中國市場難度極大。
R級,即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dult guardian。因為該級別影片包含成人內容,如性愛、暴力、吸毒、裸露、詭異場面和大量髒話等,在美國分級制度中屬限制級,所以要求17歲以下觀眾必須由父母或者監護陪伴才能觀看。
十佳電影中,雖然《我叫多麥特》沒有明確的分級信息,但根據它的故事和影片出現髒話的頻率,基本符合R級的設定。所以,10部影片中,僅《小婦人》、《利刃出鞘》和《鄰裡美好的一天》3部影片為非R級影片。
不出所料,《利刃出鞘》目前正在國內上映,而《小婦人》則也已經確認被引進,雖然《鄰裡美好的一天》未發布上映日期,但其作為由騰訊影業投資的中美合拍片,它在國內上映只是早晚問題。反倒是其餘7部R級影片,它們能夠與中國觀眾見面,才是極為艱難。
在還未有分級制的中國來說,因為內容敏感,卻又無法規避,所以對於R級引進片,我國的審查制度一向比較嚴苛,即使允許在國內上映,影片也不可避免要面臨刪減和人為修改等常規操作。
像當年號稱一刀未減上映的《水形物語》,便遭遇了暫時黑屏和局部放大以及給光裸身體的女主「穿衣服」的行為。但對於部分創作者而言,出於對自己作品完整性的保護,他們會拒絕刪減,這便意味著影片將會被直接拒絕登陸中國大銀幕。像本來定檔今年10月25日的《好萊塢往事》,由於導演昆汀拒絕做出刪減的妥協,從而使影片不知何時才會與中國觀眾再續前緣。
有意思的是,儘管中國內地對於R級影片態度保守,但這並未阻擋中國資本對這些影片的追逐。十佳影片中,一半以上影片都與中國資本不無關係,而他們對R級影片有時是自動選擇,有時其實則是被迫接受,這源於中國資本參與海外影片投資的早晚。
據悉,中國資本從海外影片的開發前端切入正變得流行,這意味著風險更高,而回報更大。
從影視項目開發前端切入的中國資本
從影視項目開發前端投資的優劣。
據透露,當前國內資本投資海外影片很多是從項目創作前端即劇本端便已經開始介入,像寰亞電影公司便是在讀了《愛爾蘭人》的劇本後,認為非常出色,於是在2016年8月購買了該片在中國大陸的發行權,奧飛影業當年投資《荒野獵人》,也是在劇本階段便確認的,最終攬獲票房3.76億元,此次騰訊影業投資的《鄰裡美好的一天》,作為中美合拍片,自然也是從項目開發前期就參與其中。
「早期介入,投入的資本會更小些,但面臨的風險也會更大,劇本很好但拍出來不好,或是拍出來賣不出去,這樣也會帶來虧損。」一位業內負責海外版權採購的人士和悅幕說道。
從劇本端切人的中國資本,優勢明顯。一方面是相同數量的一筆資金提前投資能夠分佔影片更大的份額,另一方面則是早期參與項目,能夠更及時的部署影片在上映後的事宜,為影片上映做足準備工作,譬如影片的聯動和同步上映等操作。這也是中國資本多年投資海外電影的經驗之談。
之前,一些中國資本出於風險可控以及海外投資經驗有限等原因,更傾向於購買海外成片版權。這導致由於投資滯後,資金投入遠比在劇本端投資高出許多,更重要的是,當影片被引進至中國時,可能已經錯失了與國外同步上映的機會,甚至要推遲許久才能上映,從而使得影片盜版大肆流入市場,消減了影片後續的票房收益。像被博納影業引進的《為奴十二年》和《房間》皆是由於盜版泛濫,在大銀幕上映已經不夠划算,最終選擇了在新媒體上發行上映。
如今,中國資本投資海外項目愈發具有前瞻性,因為前期做足了準備,從而大大縮短了影片在國內外上映日期上的差距。像由融創集團引進的十佳影片之一《利刃出鞘》,之所以能夠與北美同步上映,離不開他們前期的部署和後期與審查部門的協調和配合。當然這也與該影片本身是PG-13級影片不無關係。
其實,一般來說劇本只要做得足夠紮實,後續出來的成品也不會差到太多。不過,針對中國資本的問題在於,影片的內容是否符合國內主流價值觀,能否在送達相關審查機構後順利通過審查才是關鍵。
當年,寰亞電影公司在確認投資《愛爾蘭人》時,認為《愛爾蘭人》透露著電影史上最好黑幫電影的跡象,所以即使影片為R級,在寰亞電影公司看來,「我們讀了《愛爾蘭人》的劇本,它非常出色,就像斯科塞斯的其他電影一樣,其中的暴力並不像其他好萊塢動作電影那樣過度。」從而認為這樣的作品在中國還是有可以被接受的空間。
當前,《愛爾蘭人》何時能夠在中國內地上映還未可知,但該片確實在上映後驗證了它的確是一部難得的電影黑幫影片,豆瓣評分達到9.1分。不過,影片放映時長長達210分鐘,且為R級影片,登錄國內大銀幕必然不會太過容易。同樣,由路畫引進的十佳影片第一名《痛苦與榮耀》,因為同性戀內容,和中國內地觀眾在大銀幕相見也非易事。
所以,中國資本在劇本切入雖然充滿了更大的機遇和選擇,但面臨的風險也愈加不可調控。作為一門生意,中國資本在投資海外影片時還是要做到內容和市場的兼顧才不至於損失太大,畢竟中國審查制度仍是懸在中國資本頭上那把不可忽略的達摩克利斯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