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克木頭燃燒後,留下50克不到的灰燼,剩餘的質量去哪了?

2020-11-05 傑瑞科學

「能源」,這兩個字和人類文明的發展息息相關,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克服了對火焰的恐懼,並逐漸地掌握了燃料的使用方式,這就是人類對能源的初步運用。

能源這兩個字的含義是:「能夠提供能量的資源」,在地球上,這樣的資源數不勝數,但是也有一些能源在隨著人類的開發逐漸減少,甚至是瀕臨枯竭。那麼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500克木頭充分燃燒後,可能只會留下了50克不到的灰燼,燃燒的過程發生了什麼,剩餘的質量去哪了?

首先,500克木頭燃燒後剩下50克的灰燼這個數據並不是百分百準確的,只是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去思考這個問題,「燃燒」的本質是一種劇烈的氧化反應,只要滿足下面這三個條件,物質就會燃燒,當然釋放熱量的方式不只是只有燃燒一種。

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與氧氣接觸植物是地球碳循環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在燃燒後會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並且木頭中的水分還會被大幅度的蒸發,在碳化後仍然不斷燃燒,最後會留下不可燃燒的礦物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草木灰」,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

這種燃燒後的灰燼是很好的肥料,古人還會用這些灰燼來清洗衣物,甚至還會用這些物質入藥,但是能取得什麼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因此木頭在燃燒時的反應很簡單,就是釋放二氧化碳和水分的蒸發,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進入空氣中,同時燃燒時也會輻射出大量的熱量,在這個過程中質量就會不斷的丟失,但是原本的質量並不是憑空消失,而是轉化為了其他的形式存在。

熱力學第一定律指出,「能量守恆」是宇宙中的基本定律之一,「能量」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外一個物體上,通常都是由高溫轉移到低溫,這個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不會發生任何變化,但是會引起孤立系統中的「熵」不斷增加。

在物質擁有的一切基本屬性中,「運動」是最基本的屬性,其他的所有屬性都是因為物質的運動而產生的,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宇宙中不存在絕對靜止的物質,任何一個物質都是由基本粒子組成的,基本粒子本身就在不斷的進行無規律的運動,除非進入絕對零度,否則物質的運動無法停止,而熱力學第三定律指出,絕對零度無法實現。

而能量,就是體現物質運動程度的度量,一般用單位焦耳(J)表示,如果把宇宙看作一個封閉系統,那麼在無限遙遠的未來,宇宙中的能量總體也不會發生變化,只是有可能會隨著能量的轉移逐漸的趨於低溫,最終整個宇宙都無限接近絕對零度,陷入低能狀態。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中指出:

E=mc6^2

一切物質都潛藏著質量乘於光速平方的能量

這就是著名的「質能方程」,這個方程證明了物體運動的速度永遠無法超越光速,同時這個方程也指出,物質從根本上來說其實和能量是等價的,「質量」本身就是物質蘊含能量的一種體現方式,在物體加快運動時,產生的能量會增加到質量上。

在木頭燃燒的過程中,也會有一部分的物質遵從質能方程轉化為能量,但是這個能量微乎其微,基本可以忽略,用質能等價的概念可以很好的解釋為什麼木頭在燃燒後質量會大幅度的減少。

地球上的能源可以分為三種,「太陽能」「地球本身的能量」「天體引力產生的能量」,地球上所有的可燃礦物和物質,基本都是源自於太陽能的轉化,植物利用光合作用,汲取源自太陽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並通過內部反應製造出其他的有機物,而植物又會被其他的動物吃掉,動物會釋放二氧化碳,在長時間的循環中,產生了大量的煤炭和石油,因此人類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部分能源其實還是源自於太陽。

地球本身內部產生的熱能,或者是月球引力產生的潮汐能,對於人類消耗的能源來說,只是整體的很小一部分。

太陽的能源又是從何而來?

太陽的熱量源自於內部的「核聚變」反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核能」,是原子核發生變化時釋放出的能量,在核能出現之前,人類利用的各種能源都只是改變了能量的存在形式,能量的質量並沒有發生變化,而核能的釋放是消耗了物質的質量從而釋放大量的能量,而地球上的大部分能量都源自於太陽,所以人類使用的能源基本都是核能的副產品。

微觀的原子運動製造了人類發展的能量,或許在遙遠的未來,人類可以掌握可控核聚變,從而獲得更多的能源去探索宇宙。

總結

木頭燃燒後減少的質量並沒有憑空消失,而是換了一種形式存在,宇宙中的能量總量不會消失,只是在運動的過程中不斷轉換著形式。

相關焦點

  • 木頭燃燒後只剩下很少的灰,其餘的物質哪去了?
    1斤木頭燃燒後只剩下不到1兩的灰,還有9兩多的物質哪去了?這並不符合我們所知的守恆定律啊,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以前的人們肯定也注意到了,常見的木材、雜草燃燒以後,只剩下了一堆的白灰,那麼之前的物質都去哪了
  • 1斤木頭燃燒後只剩下不到1兩的灰,還有9兩多的物質去哪了?
    該定律能夠推動了人類從更加微觀的角度去認識事物變化的過程,印證了任何事物和物質,既不會平白無故地產生,也不會無緣無故地消失,只能從一種狀態轉化為另外一種狀態,或者從一種物質轉化為另外一種物質。當木材在燃燒時,以碳、氫、氧、氮四種基本元素構成的有機物質,其燃燒產物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二氧化氮等氣體物質,之所以木材在燃燒之後,我們看到的只剩下一點灰燼,質量比原來要輕很多,原因就在於生成的這些物質都以氣態的方式飄散到了空氣中,而留下的灰燼,則是那些不能燃燒的碳酸鹽、鉀鹽、鈉鹽、矽酸鹽等微量的無機鹽類。
  • 木頭和煤炭燒完有灰燼,汽油連灰都沒有,質量守恆呢,都去哪了?
    儘管火那麼普遍使用,但吃瓜群眾卻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火是一種神奇的現象,煤炭用火燒過之後就剩下了一丟丟物質,木頭燒完之後的灰燼一陣風就消失了,而汽油居然連灰燼都沒有,說好的質量守恆呢?那些物質都去哪了?
  • 一斤木頭燃燒後,只剩下不到一兩的灰,還有9兩的物質哪去了
    燃燒是人類最早接觸到的化學反應現象,人類對火的應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80萬年前,火的出現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帶領人類由原始社會走向文明社會,可以說是人類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9兩,那麼,被消耗的物質又去了哪裡呢?
  • 一堆木頭燒完只剩下一點灰燼,物質哪裡去了?中學化學老師解釋過
    最近有個小朋友問,「一堆木頭燃燒後怎麼會剩下一點點灰燼?木頭中的物質那裡去了,都消失了嗎?」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相信很多朋友看到這個問題後都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在中學的時候化學老師已經給咱們解釋過了。咱們借著這個問題,一起來重溫一下我們在中學時代學過的化學知識吧!
  • 1斤木頭燃燒後只剩下不到1兩的灰,還有9兩多的物質哪去了?
    燃燒這種常見的現象是我們人類最早掌握的一種化學反應,這種化學變化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有火的產生,火是一種高溫的等離子體,是一種劇烈的放熱現象,能夠釋放相對大量的能量。化學反應:質量守恆以前的人們肯定也注意到了,常見的木材、雜草燃燒以後,只剩下了一堆的白灰,那麼之前的物質都去哪了?其實關於這個問題人類很早就知道了其中的一部分原因,並給出了當時看來比較準確的解釋,不管當時解釋的是不是很完善,但這個問題並沒有困擾人類多長時間。
  • 為什麼原子彈爆炸時,人會瞬間化為灰燼,只留下一個影子?
    開始時,我們可能會以為,這些影子是人體燃燒後留下的,就像我們在地上燒紙後留下的焦黑痕跡,但其實,這些影子並不是人體燃燒後的痕跡,而是牆體因為人體遮擋而產生的痕跡。比如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出,有其他物體存在時,牆上一樣會留下痕跡,就像是光照的陰影,可這不是燒焦的痕跡。
  • 長江刀魚500克飆至1800元
    不過因為正宗的長江刀魚太少,價格猛漲,與去年剛上市時相比每500克高出1000元,達到1800元500克,這在往年很少見。  魚價:上市幾天身價「沖天」  南京下關惠民橋水產市場章茂華科長昨天介紹說,去年刀魚剛上市的時候只有大約每500克800元,而今年,前幾天剛上市的重量150克以上的價格就衝到1000元,昨天的價格更是漲到了1800元。
  • 為什麼在香港買東西,一斤是605克而不是500克?長見識了
    我們在購買需要稱重的東西時,都會詢問一斤多少錢,在得知價格後,就會計算一兩的價格,通常都是除以十就能知道一兩多少錢了。在中國人人都知道一斤是500克,一斤有十兩,而一兩自然就是50克了,每個人都是按照這樣的標準執行的,可要是小編告訴你,在中國有些地方一斤不是500克,你會感到驚訝嗎?這個地方就是中國香港,在香港買東西,一斤並不是按照500克來計算的,而是605克。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 鑽石能燃燒嗎?美媒:可以燒成灰燼
    但是只要加熱到適當溫度且氧氣充足,鑽石就可以燒成灰燼。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9月6日報導,鑽石由碳元素組成,和煤炭一樣。但是與煤炭相比,鑽石起火併持續燃燒的條件要高一些,就像YouTube上大量演示視頻證實的那樣,鑽石確實會燃燒。
  • 1斤木頭燃燒後只剩不到1兩的木灰,那另外9兩多的物質去哪了?
    小時候由於缺少天然氣,我們燒火做飯都需要去山上撿木材來燒,為了以備不時之需,有時候我們會撿很多木材把它們整齊的堆積在廚房裡面,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堆在廚房裡面的那堆木材最後被燒得只剩下一堆木灰,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普遍遇到的現象,就是當我們拿一根很大的木頭來燃燒,燃燒後的木頭卻只剩下灰
  • 持續燃燒近50年,每年損失至少500億「地獄之門」,為何不熄滅?
    就在土庫曼斯坦的沙漠中,又一處令世人驚訝的景觀,持續燃燒近50年,每年損失至少500億「地獄之門」,為何不熄滅?據悉,「地獄之門」位於土庫曼斯坦達瓦札村附近,達瓦札(土庫曼語:Derweze,意即閘門)是土庫曼斯坦阿哈爾州的一條村落,位於卡拉庫姆沙漠中部,在阿什哈巴德以北約260公裡。
  • 蠟燭燃燒時,蠟到哪裡去了
    蠟燭燃燒時,並沒有像其他燃燒物那樣留下大量灰燼,那麼,蠟到哪裡去了呢?蠟燭是由石蠟製成的,石蠟是石油加工產品的一種,是固體烷烴的混合物,遇熱能夠熔化和燃燒蠟燭燃燒時,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一部分沒有充分燃燒的碳微粒會隨著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一起飄散到空氣中,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煙。
  • 50倍的太陽質量,變成黑洞後,卻只有10倍了,還有大半去哪了?
    在GW170729這樣的事件中,一個黑洞在合併前的觀測質量實際上相當於大約50倍太陽質量。但目前還不清楚哪些恆星可以形成這麼大質量的黑洞,也不清楚引力波探測器觀測到的黑洞最大多少。當初始的所有太陽質量恆星形成富氧核心時,恆星會經歷動態脈動,因為恆星內部的溫度變得足夠高,足以將光子轉化為電子-正電子對。這種「成對創造」會使核心不穩定,加速收縮崩塌,在過度壓縮的恆星中,氧氣會爆炸燃燒。黑洞的起源和最大質量這會引發恆星的崩塌,然後迅速膨脹。恆星外層的一部分被拋出,而內部冷卻並再次坍塌。
  • 十斤煤燃燒後只剩一斤灰,9斤物質去哪裡了?
    質量守恆是我們中學時候就學過的一個著名定律,在教科書上大家都明白是怎麼回事,但在生活中往往有很多因素擾亂我們的視線,比如話題中那十斤煤燃燒後只剩下一斤灰就是一個迷惑了很多人的話題,質量在哪裡守恆了,那9斤東西去哪了?
  • 木頭燒成灰,減少的質量哪去了?質量為何會憑空消失?
    那麼木頭「減肥」減哪去了呢?這似乎違背了我們從小接受的質量守恆定律,實際上加上產生的氣體質量也不夠。這個問題涉及到了宇宙「管理」一切物質的方法,下面通俗聊聊到底怎麼回事。質量哪去了?初中化學中有這麼一個實驗,把燃燒的木炭放入密閉容器中,再倒入澄清石灰水,會發現石灰水變渾濁,因為石灰水吸收了木炭燃燒後生成的二氧化碳。
  • 一顆質量為50克的子彈,以光速和地球相撞,地球會被摧毀嗎?
    一顆質量為50克的子彈,以光速和地球相撞,地球會被摧毀嗎?眾所周知,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物體的速度接近於光速的時候,物體的時間和參照物都會發生一定的改變。要想超越光速實屬不易。我們的時間根本就不可能超過光速。
  • 歷史上十個不到一秒鐘就發生的事件,世界卻因此而改變
    我們將看一看在世界上那些不到一秒就發生的事件和發明,你一定會在那一刻感觸到時間的重要性。儘管愛迪生140年前使用的燈泡可能需要一到兩秒鐘才能完全點亮,但自發現火以來最具歷史意義的照明開始只用了不到一秒鐘。
  • 太陽「燃燒」了50億年,何時才會熄滅?科學家:太陽不會燃燒
    根據我們已知的認識,太陽至少已經存在了50億年。太陽既然已經燃燒了50億年,那它會不會突然有一天就停止燃燒了,我們所需的光和熱是不是也將不存在了。站在科學的角度來說,核聚變是一種化學反應,一些質量偏小的原子在一些超高溫的條件下,就會發生一系列的裂變反應。再加上原子核的作用,最終就會釋放出巨大的威力。雖然這樣的巨大變化釋放出來的能量是無限大的,可是它同樣也存在一個弊端,那就是它的不可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