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縣百億採石業致環境嚴重汙染 村民戴口罩躲避「沙塵暴」

2021-01-09 荊楚網

萬和鎮街上粉塵非常嚴重,當地不少居民養成了出門戴口罩的習慣。

 

堰塘裡的水已渾濁不清,不少村民還要拿它炒菜做飯。

  陳萬福在自家魚塘前拿著「證據」,相片中不少魚已死亡。

  長江商報消息 隨縣採石產業致環境嚴重破壞

  ■本報特派記者 李璟 發自隨縣

  「最怕下雨,有時又天天盼著下雨。」村民老柴的心裡十分矛盾。

  隨縣,這個被稱為「新中國最年輕的縣」,近年來經濟發展得很快,2012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4.72億元,2013年力爭突破270億元,成為湖北省「跑」得最快的縣,其中當地石材產業功不可沒。

  隨縣石材資源以品種多、量大、品質優、成材率高,花崗巖礦在全國石材行業享有盛譽。然而,石材企業在為當地經濟帶來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汙染。老柴是隨縣萬和鎮青苔村村民,「附近開山採石,雨天山上石渣往下掉,石粉流進稻田裡,造成減產。但是下雨又能緩解乾旱,改善石材廠粉塵帶來的空氣汙染。」

  當地的環境真如老柴形容的那樣嗎?近日,長江商報記者走進萬和鎮青苔村,對當地環境狀況進行了調查。

  1

  青苔村種出的菜,沒有人願意買

  走近青苔村,長江商報記者坐的車被堵在了集市上,這倒不是因為趕集的人太多,而是絡繹不絕的大型貨車,將本來不寬的馬路堵得水洩不通。

  「都是山上來的運石車。」一位商戶老闆說,這些大型貨車忙忙碌碌,共同的目標都是運送石材。

  記者越靠近村莊,發現過往車輛帶起的沙塵越發厚重,沿路不少行人都戴著口罩。走進青苔村一組,記者隨處可見一個個水呈薑黃色的堰塘,以及周邊鋪滿乳白色灰塵的植物。一邊山坡上採石加工廠傳來轟隆隆巨響,走進屋裡也能聽到。

  「這是離得最遠的地方,再往上遊走,更可怕。」一位村民用樹枝在堰塘水中攪了攪,一股股奶白色的沉澱物迅速翻出水面。他說,村裡不打井,家家戶戶都是吃這些水,就在塘邊洗衣服洗菜。水質如今成了這樣,家裡條件好的偶爾會買純淨水吃,但是一些老人仍然堅持用堰塘的水,「到鎮上賣菜,說是青苔村來的,都沒有人買。」

  「採石場來了,我們其實很歡迎。」村民坦承,政府引進採石場後,村裡將山林、農田和堰塘租出去,每畝可得幾萬塊錢,再加上進採石場打工,每家每戶收入都翻了番,但是都沒想到採石對環境和生活影響會如此大。

  儘管目前村裡沒有人因汙染引發健康問題,但大家都明白,塵肺病、吃髒水帶來的危害,並不是短期內可以呈現的。「就算不為我們自己,孩子們怎麼辦?這種斷子絕孫的錢,我們不要也罷。」

  不止青苔村,萬和鎮其他幾個靠山的村子,以及山另一邊的吳山鎮,都有相同的遭遇。村民們說,受直接影響的至少上千戶。得知有記者來採訪,吳山鎮幾個村民自發趕到青苔村,極力邀請記者去看看,「我們的汙染問題,絕不比萬和鎮小」。

  2

  用「牛奶」種莊稼,稻田嚴重減產

  今年秋收,稻田的產量讓48歲的老柴一度愁眉不展。

  老柴家的田就在村口一處堰塘田壟相隔,政府徵收了部分土地,他留了一畝種水稻。

  記者看到,堰塘的水像泥漿一樣泛白,被一座小山坡圍住。山坡上有一家石材加工廠,不時有翻鬥車開到坡頂,朝山坡的另一邊傾倒廢棄的石渣。

  老柴說,這家廠去年才開,倒渣的地方是採石場租的,專門用來處理汙水。儘管汙水並沒有直接排到堰塘,但是通過地下水滲透,不僅汙染了這邊的堰塘,還波及了老柴的田。

  「最怕下雨。」老柴說,一到下雨天,山上的石渣譁譁地往下掉,人根本不敢靠近。雨下大了,堰塘的水漫過田壟流進田裡,稻田裡的水白汪汪一片像牛奶,插秧的人出來後,腳脖子上塗了一層石粉。

  灌溉用的水來自山上一個水庫,但老柴說因為修葺,一個月只能放三次水。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他只好將田壟邊的水渠挖開,用隔壁堰塘的水灌溉。「地下水早滲過來了,也沒法子講究太多,減產在預料之中。」

  老柴說,他的田每年產量應該在1200斤左右,但是今年只有800斤,石材廠最終補償了他500斤,但他覺得長期這樣下去,田地就不能種了。

  「有時又天天盼著下雨。」老柴十分矛盾,因為種田怕乾旱,如今又有加工廠揚起的粉塵,一旦颳起風,屋裡老人孩子受不了,下雨後空氣品質稍微改善,人明顯舒服多了,但看著堰塘他又發了愁:「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希望政府給我們想個法子。」

  3

  30畝魚塘絕收,水質檢測仍正常

  2001年,陳萬福投入20多萬元,承包了一個堰塘用來養魚。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佔地30多畝的魚塘已經有了1.5萬斤魚和幾百隻鴨和鵝,每年可以給全家人帶來十幾萬元的收入。

  幾年前,石材廠如雨後春筍般圍著陳家魚塘一家一家辦起。和多數村民一樣,隨著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陳萬福也向廠商提出抗議,但由於並無直接影響,石材廠拒絕了他提的全部要求。

  今年初,緊挨著魚塘邊又開了一家石材廠。和老柴家稻田一樣,儘管排出的汙水沒有直接排進魚塘,但是因地下水滲透,魚塘的水一天天開始泛白。今年夏天,陳萬福先後多次到找隨州市和隨縣環保部門投訴,最終不了了之,只好陸續將鴨子和鵝都賣掉了。

  然而9月7日,一場大雨過後,魚塘出現大量死魚,打上岸後有一萬多斤,陳萬福心痛不已。幾天後,在他的極力要求下,隨縣環保局來人對魚塘拍照調查,並找石材廠協商。之後魚塘仍不斷出現死魚,賠償事宜卻沒有下文。拿著剛承包時拍下的魚塘照片,陳萬福十分難受。他說,以前水清得可以看見魚,現在魚基本死光了,這個塘徹底廢了。

  隨縣環保局工作人員表示,水質水樣檢測報告顯示,魚塘水各項指標全部正常,只有固體懸浮物濃度超標,即水富營養化,並非汙染。而調查顯示,死魚原因可能是陳萬福投放魚飼料出現問題,根據責任劃分,他應該向漁業部門投訴。

  對於這個答覆,陳萬福十分疑惑:「水都那個顏色了,還說沒有汙染?」

相關焦點

  • 湖北隨縣採石致環境嚴重汙染 農田減產魚塘絕收
    萬和鎮街上粉塵非常嚴重,當地不少居民養成了出門戴口罩的習慣。堰塘裡的水已渾濁不清,不少村民還要拿它炒菜做飯。  長江商報消息隨縣採石產業致環境嚴重破壞  本報特派記者 李璟 發自隨縣  「最怕下雨,有時又天天盼著下雨。」村民老柴的心裡十分矛盾。
  • 隨縣百億採石業背後:農田減產魚塘絕收
    然而,石材企業在為當地經濟帶來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汙染。走進隨縣萬和鎮青苔村,絡繹不絕的大型貨車運送石材,將本來不寬的馬路堵得水洩不通。沿路不少行人都戴著口罩。隨處可見一個個水呈薑黃色的堰塘,以及周邊鋪滿乳白色灰塵的植物。一邊山坡上採石加工廠傳來轟隆隆巨響,走進屋裡也能聽到。
  • 佛祖誕生地空氣汙染嚴重 僧侶戴口罩打坐
    &nbsp&nbsp&nbsp&nbsp&nbsp據英國廣播公司5月10日報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尼泊爾佛祖誕生地藍毗尼,受空氣汙染嚴重威脅不過,單以今年1月為例,被視為空氣汙染指標的PM2.5懸浮粒子含量為每立方米173.035微克,較一向空氣汙染問題嚴重的首都加德滿都的109.82更嚴重。兩者均遠較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25微克安全水平和尼泊爾政府的40微克國家水平為高。
  • 霧霾嚴重,印度瓦拉納西一神廟為神像「戴口罩」!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溫家越】包括首都新德裡在內的印度多地這兩天空氣汙染嚴重。據「今日俄羅斯」(RT)6日報導,位於北方邦瓦拉納西的一座神廟也為神像採取了「防霾」措施:戴口罩。RT稱,民眾最近在排燈節慶祝活動上燃放了不少炮竹,空氣汙染進一步加重。近日,印度的社交媒體上開始流傳瓦拉納西「溼婆-帕爾瓦蒂神廟」中神像被戴上口罩的照片。為何給神像戴口罩?RT援引神廟內一位負責人的話解釋,冬天來臨時,人們經常會給神像提供禦寒的毯子,所以神廟內的工作人員認為,也應該給神像提供防霧霾的口罩。
  • 霧霾嚴重 印度瓦拉納西一神廟為神像「戴口罩」 提高防霾意識
    霧霾嚴重 印度瓦拉納西一神廟為神像「戴口罩」 提高防霾意識 2019-11-07 16:21:39 來源:環球網  |  作者:溫家越> | 字號:A+ | A- 【印度給神像戴口罩】包括首都新德裡在內的印度多地這兩天空氣汙染嚴重。
  • 警惕PM2.5風險,除了戴口罩外,還有4招自我防護空氣汙染
    空氣汙染是人類健康的大敵,而且對待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不會因為貴賤而有差別,只要你居住在同一環境下就不可避免,那麼如果人們只能生活在一個空氣汙染嚴重的環境中,應該如何自我保護呢?國外有研究指出,由於嚴重的空氣汙染,有可能增加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並可能導致這些人群過早死亡。因此,在2012年6月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汽車引擎產生的廢氣從可能致癌改為人類致癌物,一年以後將戶外空氣汙染同樣也列為了人類致癌物。
  • 黃沙漫天 北京空氣品質跌至嚴重汙染級別(圖)
    受上遊沙塵暴和揚沙天氣影響,黃沙漫天之景再現京城。針對此次沙塵天氣過程,北京官方發布了沙塵藍色預警信號,當日全城空氣品質已達到嚴重汙染級別。不少路人都戴上了口罩,還有人用絲巾圍住臉部以抵擋沙塵。當日9時,北京空氣品質實況地圖上顯示為一片代表最高警示性的紅褐色。全市35個監測站點中,除一個站點顯示為數據缺失之外,位於東北部的5個站點的首要汙染物顯示為PM10,其餘站點的首要汙染物均為PM2.5。從PM10的監測數值來看,有34個站點的PM10實時濃度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
  • 長期戴口罩,蛀牙、口臭、牙齦萎縮……你可能患上了「口罩嘴」!
    長期戴口罩可致「口罩嘴」> 多喝水能防口臭和牙齦炎 隨著美國牙科診所重新開放營業,醫生發現疫情導致很多人出現口腔問題惡化,比如蛀牙、牙齦萎縮、嚴重口臭等。
  • 人類最早是從什麼時候戴口罩的?
    文/梅灣農夫很早以前,從港臺和歐美影視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戴口罩的鏡頭。後來霧霾非常嚴重的時期,出門戴口罩是為了防止吸入有毒空氣細微顆粒。而我自己第一次親身試戴口罩則是2003年,那時候肆虐中國和全球的SARS(中國叫非典型性肺炎-簡稱非典)。17年後,農曆2020年新春伊始,口罩一夜之間脫銷,成為緊缺物質。眾所周知的原因,是抗擊比SARS更厲害的新冠狀肺炎病毒的現實需要。
  • 石膏粉廠常年粉塵汙染嚴重 官方多次排查難搬遷
    第1頁:村民:一覺醒來 院內汙染物厚達兩釐米 第2頁:環保部門:多次排查 搬不走「汙染源」  商報訊 從2010年9月至去年2月,白銀市景泰縣寺灘鄉寺灘村村民多次在網上投訴舉報,稱該村的幾家石膏粉廠常年排放未經處理、燃燒不充分的煤煙,粉塵汙染非常嚴重,影響了村民們的正常生活。
  • 南昌兩高校氣味刺鼻 學生出門戴口罩宿舍門窗緊閉
    學生:晚上八九點氣味最重 宿舍門窗緊閉不敢出門  10月12日上午,記者來到了學生反映最為嚴重的江西師範學院,由於前往採訪的時間為白天,所以現場並沒有聞到刺激性氣味。  學生:出門戴口罩 氣味來源不清楚  記者走進江西師範學院時,正值下課時間,記者隨意找到其中一群正走往宿舍的大二女生。一說起刺鼻氣味的事情,女生們立即打開了話匣子。「學校圖書館和女生宿舍這邊最嚴重,一到晚上,外面經常可以看到戴口罩的學生。」「我們晚上一般不敢出門,氣味太刺鼻了,我宿舍開會還提議準備去買些口罩回來使用。」
  • 西方人普遍好奇日本人為何戴口罩,原因有這些……
    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嚴重的大氣汙染問題。那時,人們抬頭就能看見滾滾黑煙,遮天蔽日。在東京,有時連白晝也難見太陽,城市能見度只有30米到50米,部分地區的民眾平常甚至可以明顯地聞到硫化物的刺鼻味道。空氣汙染問題持續惡化,最終引發了以「四日市公害」為代表的嚴重空氣汙染公共事件,徹底影響了日本社會對霧霾的認識與態度。
  • 戴著護目鏡卻不戴口罩
    疫情期間戴口罩是我們的共識,更是常識。但在美國,由於文化差異,戴口罩習慣並沒有普及開,加上美國總統川普總在疫情簡報會上大肆宣傳不戴口罩的觀念,美國民眾更是沒有這種意識。就在昨日,川普參觀美國某口罩工廠時,再次展示了其反常人的操作:只帶護目鏡,沒戴口罩!
  • 防霾口罩未必好 專家建議戴一次性醫用口罩
    目前,我國多個地方出現霧霾天,空氣嚴重汙染。霧霾天,空氣中的PM2.5濃度很高,很容易誘發各種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很多人選擇各種方式「抗霾」,其實其中存在一些誤區。金陵晚報記者採訪了醫學專家,聽聽他們的建議。  霧霾天 醫院呼吸科人滿為患  近幾年來,只要遇到霧霾天,南京很多醫院的呼吸科都是人滿為患。
  • 新東方:空氣汙染戴口罩 單雙號限行英語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閱讀輔導>正文新東方:空氣汙染戴口罩 單雙號限行英語怎麼說 2013-10-21 14:41 來源:北京新東方 作者:張碩
  • 沙塵暴又來了?天津PM10爆表 不過好消息在後面
    昨天受揚沙天氣影響,天津地區汙染比較重,後半夜開始到今天上午弱冷空氣向下補充之後明顯好轉,轉為二級良好的天氣。據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監測顯示,受大風影響,截至昨天9時,天津空氣品質達到嚴重汙染級別,空氣品質指數更是飆到了500!達到嚴重汙染,首要汙染物為PM10.
  • 戴了也沒用!普通口罩對PM2.5毫無效果
    全國多地發生霧霾,口罩也瞬時熱銷,口罩的保護能力到底有多大?到底什麼樣的口罩能有效防止PM2.5?請關注——近來全國多地霧霾天持續,口罩也瞬時熱銷,不僅小寵物被細心的「家長」戴上口罩,就連北大校園內的人物雕塑也被人們戴上了口罩。但是口罩的保護能力到底有多大?到底什麼樣的口罩能有效防止PM2.5呢?怎樣才能選擇到正確的口罩?
  • 如何科學戴口罩和使用空調?權威指南來了!
    在校園內,學生和授課老師無需戴口罩;學校進出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服務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3.大中院校人員。防護建議:確保有效通風換氣、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情況下,教職員工和學生無需戴口罩;在封閉、人員密集或與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需戴口罩;學校進出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服務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 裝修氣味重員工戴口罩?佳世客未做空氣檢測
    信網9月13日訊 「佳世客重裝升級是好事兒,可味道燻得營業員都帶著口罩。」近日,家住市南區的馬女士前往青島永旺東泰商業有限公司東部購物中心(以下簡稱:佳世客)購物,不僅聞到一股明顯的裝修氣味,還看到連營業員都戴起了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