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戴口罩和使用空調?權威指南來了!

2021-01-18 閃電新聞

近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根據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和復工復產復學需要,對《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新冠肺炎流行期間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指南》進行了修訂調整,形成了《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和《夏季空調運行管理與使用指引》。具體如下:

關於印發《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和《夏季空調運行管理與使用指引》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

根據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和復工復產復學需要,我們對《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新冠肺炎流行期間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指南》進行了修訂調整,形成了《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和《夏季空調運行管理與使用指引》。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

2020年5月21日

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

為引導公眾科學戴口罩,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保護公眾健康,在前期印發的《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基礎上,根據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和全面復工復產復學複課情況,對指引內容進行了修訂調整。本指引只適用於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地區,中、高風險地區仍參照原版指引實施。

一、普通公眾

(一) 居家。

防護建議:無需戴口罩。

(二) 戶外、公園。

防護建議:建議隨身備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無需戴口罩。

(三) 交通工具。

防護建議:騎車、自駕車時,無需戴口罩;乘坐公交、地鐵、長途汽車、火車、輪船、飛機等公共運輸工具時,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四) 公共場所。

1.超市、商場、餐廳、展館/博物館、體育館/健身房等場所。

防護建議:公眾需隨身備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情況下,無需戴口罩。

2.劇場、影劇院、地下或相對封閉購物場所、網吧及乘坐廂式電梯等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

防護建議: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五)會議室。

防護建議:確保有效通風換氣,保持人員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情況下,無需戴口罩。

二、特定場所人員

(一) 辦公場所及廠房車間人員。

防護建議,確保有效通風換氣,作業崗位工作人員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情況下,無需戴口罩。

(二) 公共場所服務人員。

如商店、公共運輸工具、將館、食堂、旅館、單位社區進出口、企業前臺等場所工作服務人員。

防護建議: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三) 校園內人員。

1.託幼機構人員。防護建議:因幼兒特殊生理特徵,不建議戴口罩。託幼機構教師、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等工作人員,戴

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2.中小學校人員。防護建議:需隨身備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校園內,學生和授課老師無需戴口罩;學校進出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服務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3.大中院校人員。防護建議:確保有效通風換氣、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情況下,教職員工和學生無需戴口罩;在封閉、人員密集或與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需戴口罩;學校進出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服務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四) 醫院就診、探視或陪護人員。

防護建議: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五) 養老院、福利院、監獄和精神衛生機構人員。

防護建議:此類機構內人員無需戴口罩;外來人員、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三、重點人員

(一)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入境人員(從入境開始到隔離結束)。

防護建議: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無呼氣閥符合KN95/N95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

(二) 居家隔離人員。

防護建議: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獨處時可不戴口罩。

(三) 發熱、咳嗽等症狀人員。

防護建議: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無呼吸閥符合KN95/N95級別或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

(四) 嚴重心肺疾病患者和嬰幼兒。

防護建議:嚴重心肺疾病患者,在醫生指導下戴口罩。3歲以下嬰幼兒,不戴口罩。

四、職業暴露人員

(一) 出入境口岸工作人員。防護建議: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防護口罩。

(二) 為隔離人員提供服務的司機、定點隔離酒店服務人員、保安、清潔人員等人員。防護建議: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防護口罩。

(三) 普通門診、急診、病房等醫務人員。防護建議: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級別口罩。

(四) 指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的醫務人員;在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患者的病房、ICU工作的人員;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環境消毒人員;轉運確診和疑似病例人員。防護建議:戴醫

用防護口罩。

(五)從事呼吸道標本採集的操作人員;進行新冠肺炎患者氣管切開、氣管插管、氣管鏡檢查、吸痰、心肺復甦操作,或肺移植手術、病理解剖的工作人員。防護建議:頭罩式(或全面型)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防護器,或半面型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防護器加戴護目鏡或全面屏;兩種呼吸防護器均需選用P100防顆粒物過濾元件,過濾元件不可重複使用,防護器具消毒後使用。

五、使用注意事項

(一) 注意衛生,佩戴前、脫除後應做好手部衛生。

(二) 需重複使用的口罩,使用後懸掛於清潔、乾燥的通風處。

(三) 備用口罩建議存放在原包裝袋,如非獨立包裝可存放在一次性使用食品袋中,並確保其不變形。

(四) 如佩戴口罩感覺胸悶、氣短等不適時,應立即前往戶外開放場所,摘除口罩。

(五) 廢棄口罩歸為其他垃圾進行處理,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密集場所工作人員或其他可疑汙染的廢棄口罩,需單獨存放,並按有害垃圾進行處理。

夏季空調運行管理與使用指引

為科學指導、規範辦公場所、公共場所和住宅等空調的運行管理和使用,有效降低新冠肺炎傳播風險,特制定本指引。

一、 適用範圍

本指引適用於夏季辦公場所、公共場所和住宅等集中空調通風系統(包括全空氣空調系統、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無新風的風機盤管系統、多聯機系統)和分體式空調。

二、 全空氣空調系統

(一)開啟前準備。

1.掌握新風來源和供風範圍等,加強人員培訓。

2.應檢查過濾器、表冷器、加熱(溼)器等設備是否正常運行。對開放式冷卻塔、空氣處理機組等進行清洗、消毒,有條件時對風管進行清洗。首選由專業機構對空調系統進行清洗、消毒。有條件時應對送風衛生質量進行檢測,檢測結果應符合《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規範》(WS394-2012)等國家標準規範要求。

3.保持新風採氣口及其周圍環境清潔,新風不被汙染。

4.新風採氣口與排氣口要保持一定距離,避免短路。

(二)運行中的管理與維護。

1.中高風險地區應關閉迴風。如在迴風口(管路)或空調箱使用中高效及以上級別過濾裝置,或安裝有效的消毒裝置,可關小迴風。

2.室內溫度調節建議不低於26攝氏度。如能滿足室內溫度調節需求,建議空調運行時門窗不要完全閉合。

3.人員密集的場所使用空調系統時,要加強室內空氣流動,可優先開窗、開門或開啟換風扇等換氣裝置,或者空調每運行2—3小時須通風換氣約20-30分鐘。

4.對於人員流動較大的商場、寫字樓、地下車庫等場所應加強通風換氣;並且每天營業結束後,空調系統新風與排風系統應繼續運行一段時間。

5.加強對空氣處理機組和風機盤管等冷凝水、冷卻塔冷卻水的衛生管理。

6.對運行的空調系統的過濾器、風口、空氣處理機組、表冷器、加熱(溼)器、冷凝水盤等設備和部件進行定期清洗、消毒或更換。

7.下水管道、空氣處理裝置水封、衛生間地漏以及空調機組凝結水排水管等的U型管應定時檢查,缺水時及時補水。

三、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

(一) 開啟前準備。

1.掌握新風來源和供風範圍等。

2.應檢查過濾器、表冷器、加熱(溼)器、風機盤管等設備是否正常運行。對開放式冷卻塔、空氣處理機組、冷凝水盤等進行清洗、消毒,有條件時對風管進行清洗。空調系統的清洗、消毒首選由專業機構進行作業。

3.保證新風直接取自室外,禁止從機房、樓道和天棚吊頂內取風。保證新風採氣口及其周圍環境清潔,新風不被汙染。

4.新風系統宜全天運行。

5.新風採氣口與排氣口要保持一定距離,避免短路。

6.保證排風系統正常運行。

7.對於大進深房間,應採取措施保證內部區域的通風換氣;如新風量不足(低於30m3/h.人國家標準要求),則應降低人員密度。

(二) 運行中的管理與維護。

1.室內溫度調節建議不低於26攝氏度。如能滿足室內熱舒適性,建議空調運行時開門或開窗。

2.加強人員流動較大的商場、寫字樓、地下車庫等場所的通風換氣;並且每天營業結束後,空調系統應繼續運行一段時間。

3.增加人員密集的場所的通風換氣頻次,在空調系統使用時,可開窗、開門或開啟換風扇等換氣裝置,或者每運行2—3小時通風換氣約20-30分鐘。

4.加強空調系統冷凝水和冷卻水等易汙染區域的衛生管理。

5.應定期對運行的空調系統的冷卻塔、空氣處理機組、送風口、冷凝水盤等設備和部件進行清洗、消毒或更換。

6.加強對下水管道、空氣處理裝置水封、衛生間地漏等的U型管檢查,及時補水,防止不同樓層空氣摻混。

四、分體式空調

(一) 開啟前準備。

1.斷開空調機電源。

2.用不滴水的溼布擦試空調機外殼上的灰塵。

3.按空調使用說明打開蓋板,取下過濾網,用自來水將過濾網上的積塵衝洗乾淨,晾乾或幹布抹乾。

4.裝好過濾網,合上蓋板。

5.合上電源,然後開啟空調製冷模式,檢查空調能否正常運行。

(二) 運行中的管理與維護。

1.每天使用分體空調前,應先打開門窗通風20-30分鐘,再開啟空調、建議調至敢大風量運行5-10分鐘以上才能關閉門窗;分體空調關機後,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2.長時間使用分體空調、人員密集的區域(如會議室),空調每運行2-3小時須通風換氣約20-30分鐘。

3.室內溫度調節建議不低於26攝氏度。如能滿足室內溫度調節需求,建議空調運行時門窗不要完全閉合。

五、 無新風的風機盤管系統或多聯機(VRV)系統

相關運行管理要求,參照分體式空調。

六、 空調系統的停止使用

當場所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時,應採取以下措施:

1.立即關停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活動區域對應的集中空調通風系統。

2.在當地疾控部門的指導下,立即對上述區域內的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進行強制消毒、清洗,經衛生學檢驗、評價合格後方可重新啟用。

3.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清洗消毒應符合《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消毒規範MWS396-2012)的要求。

相關焦點

  • 天熱如何戴口罩、開空調?國家權威指引來了
    日前,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了《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修訂版)》(下面簡稱《口罩指引》)和《夏季空調運行管理與使用指引(修訂版)》(下面簡稱《空調指引》)。據悉,《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修訂版)》適用於低風險地區,以降低人群感染風險為目標,對近期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學中公眾如何戴口罩進行了重點細化分類,特別是對公眾不同場景下的戴口罩與否進行指導,調整或增加了出入境口岸、工廠企業、學校等重點場所和人群的口罩使用內容,提出了現階段口罩防護措施。同時強調,中、高風險地區仍參照原版指引實施。
  • 科學戴口罩「指南」您收好
    科學戴口罩「指南」您收好本報海口1月10日訊 (記者 馬珂 通訊員 楊靜)科學戴口罩,對於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具有預防作用,既保護自己,又有益於公眾健康。目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為引導公眾科學戴口罩,有效防控疫情,保護公眾健康,省疾控中心特提出以下指引。
  • 口罩不夠怎麼辦,三大攻略速來看!如何延長口罩壽命?如何重複使用口罩?
    武漢同濟專家告訴您 www.yn.xinhuanet.com/health/2020-01/29/c_138740971.htm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昨前天最新權威發布的《公眾預防指南》,詳盡列出了各類口罩的具體用途。
  • 美國加州科學博物館巨型「霸王龍」戴口罩「迎客」
    當地時間11月23日,美國加州科學博物館大廳裡的巨型「霸王龍」骨架模型戴口罩迎接參觀者。工作人員稱,此舉旨在敦促參觀者遵守戴口罩等防疫指南。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當地時間11月23日,美國加州科學博物館大廳裡的巨型「霸王龍」骨架模型戴口罩迎接參觀者。 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當地時間11月23日,美國加州科學博物館大廳裡的巨型「霸王龍」骨架模型戴口罩迎接參觀者。
  • 國家發話:不戴口罩不測體溫者不準進商場超市!
    ▪使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時,應保證集中空調系統運轉正常,關閉迴風系統,採用全新風運行,確保室內有足夠的新風量。▪公共場所營業開始前或結束後,集中空調通風系統多運行1小時。必要時使用循環風空氣消毒機消毒,應持續開機消毒。
  • 口罩可多次使用?回家衣服要消毒?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馮鐵建回應
    昨日,深圳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馮鐵建做客「民生面對面」,為復工復產後企業和市民如何做好防護工作支招。,要關閉迴風系統,防止病毒通過空調系統傳播。「特別提醒的是,企業要強化員工健康教育和管理,及時給員工傳遞權威信息,避免員工產生恐慌心理。與此同時,企業也要對衛生間、會議室等工作場所進行消毒,特別要對電腦、門把手等物品進行消毒處理。」馮鐵建說。
  • 戴口罩劇烈運動或引發猝死 戴口罩時應如何鍛鍊?能做哪些運動?
    戴口罩劇烈運動或引發猝死 戴口罩時應如何鍛鍊?能做哪些運動?最近,戴口罩運動發生猝死已非個例,疫情期間的運動安全成為討論焦點。新京報記者近日採訪了一位在多支國字號隊伍擔任過體能訓練師的專家,詳解了戴口罩鍛鍊的影響,並給出科學鍛鍊的建議。戴口罩上體育課引發猝死?
  • 學校各類人怎麼戴口罩?消毒有哪些原則?中疾控專家解讀返校細節
    師生如何防護?學校各類人怎麼戴口罩?校園消殺有哪些原則?中疾控學校衛生中心主任馬軍做出解讀。如何確保每名學生和教職員工健康安全,確保每所學校開學複課平穩有序?孩子返校後,如何防範風險?看看衛生專家如何解答。一問:在學校環境,學生口罩要怎麼選?馬軍:學校是人員密集的場所,為了防控疫情在校園內傳播,學生需要佩戴口罩上學。
  • 在低風險區可以不戴口罩嗎?
    歡迎關注「昌都黨建」在低風險區可以不戴口罩嗎?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有用嗎?嬰兒無法戴口罩,如何做好防護?在近期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這些問題有了權威解答。Q:所在區域被確定為低風險區,出門還要戴口罩嗎?
  • 上班整天戴口罩,臉上長痘痘怎麼辦?協和醫院皮膚科教授權威解答
    戴!口!罩!於是,一整天佩戴口罩成為上班族的又一標配。可是,一天長達八小時的佩戴,有些朋友的皮膚開始發起了「抗議」,臉部開始有意無意的長了很多的小痘痘。。。。。整天戴口罩,臉上長痘痘怎麼辦?對於這個問題,國家衛建委部門請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科劉潔教授給予了權威解答。
  • 她讓歐美人戴上口罩!新冠致死超過110萬人後,掌握話語權的歐美學者...
    來源:Hanson臨床科研(ID:HClinicalResearch)當中國一聲令下,全民戴上口罩、違者處罰的時候,歐美科學家和疾控中心卻在說:「不需要戴口罩,因為沒有證據證明戴口罩可以預防新冠病毒傳染」。為什麼美國CDC不建議普通公眾戴口罩?是的,這些掌握話語權的歐美科學家說的沒錯:是沒有證據。
  • 戴口罩如何快速解鎖iPhone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戴口罩出行成為了人們的日常標配,但是這就讓使用Face ID解鎖的iPhone用戶十分苦惱。針對戴口罩無法順利解鎖iPhone的問題,蘋果在iOS13.5測試版本中簡化了檢測到口罩後密碼彈出的速度,使得人臉識別解鎖失敗之後使用密碼解鎖手機變得更容易。
  • NEW | 洗手這件"小事",比戴口罩還重要!
    在各種科普及官方倡導下,出門「戴口罩」的防護措施已深入人心。其實,「勤洗手」也同樣重要,有時甚至比戴口罩更重要,但很多人都習慣性地忽視了,或者嫌麻煩而甚少洗手。
  • 醫生提醒:劇烈運動時不宜戴口罩
    就在昨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消息,國家衛健委、教育部日前制定《中小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修訂版)》,《方案》中明確,中小學校學生應隨身備用符合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標準或相當防護級別的口罩;低風險地區校園內學生不需佩戴口罩。口罩佩戴應遵循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原則。  那麼學生們複課後該如何進行體育鍛鍊?
  • 權威指南來了
    針對社會關注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問題,中國疾控中心7日發布權威指南,回應公眾關切。 我國新冠疫情形勢與國外不同,疫苗使用策略也不一樣。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主要策略需要結合國內疫情形勢和防控工作目標來考慮。當前,重點人群接種疫苗的意義,一方面是對這部分人群起到保護作用,另一方面有利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有利於我國總體疫情防控。
  • 發布會上,鍾南山院士為什麼摘下口罩?還有哪些場合不用戴口罩?
    發布會是室內空間,鍾南山和其他專家為何沒戴口罩?對普通民眾而言,有哪些場景可以不用戴口罩? 實際上,根據《廣東省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引》和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布的2號通告,普通民眾在幾種場合都可以不戴口罩。
  • 【科學闢謠】科學防疫 從選對口罩開始
    科學闢謠平臺由中國科協、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權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而佩戴口罩,是最為簡便易行、又切實有效的自我保護措施。如何選擇口罩,就成為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醫用口罩、防護口罩,防護作用有區別嗎?戴了口罩還感冒了,難道防護沒有用?除了傳統的醫用防護口罩和外科口罩,不少朋友為了追求更高的防護級別,非N95不買,這對嗎?
  • N95,KN95、N90,醫用外科口罩,這些口罩你「搶」對了嗎?
    但是,你會選擇口罩嗎?你是不是一直在浪費好不容易搶來的口罩呢?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為指導不同人群科學合理地選擇和使用口罩,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編制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在這一指南中,將口罩分為四類: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醫用防護口罩。
  • 趕快給車戴上「口罩」
    一年時光轉眼即逝,今年春天行人們除了脫去厚重的棉服外還添加了一件必備裝備,口罩在家可以通過拖到減塵降低空氣中潛藏的顆粒物,但是駕車時該如何解決呢?戴口罩顯然是辦法之一,且不說憋不憋氣,光是溼熱氣捂在口鼻處就夠難受的了。最為行之有效的辦法便是開啟車內空氣淨化系統,不過只有近幾年的新車配備空氣淨化和負離子功能,老車可以通過更換帶有活性炭的空調濾清器達到目的,只是效果稍差了點。
  • 日本一家商店部署了機器人來強制戴口罩和物理疏導
    日本製造的機器人已成為即時命中和COVID-19協議執行者,他與商店的工作人員一道,負責確保顧客戴上口罩並進行足夠的疏導,以防止致命疾病的傳播。    該新型機器人的名稱為Robovie,由領先的機器人公司國際高級電信研究所(ATR)開發,並為位於大阪的足球俱樂部Cerezo Osaka的官方商品和紀念品商店的訪客提供指導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