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省、河南、湖南等地相繼出現的學生在校戴口罩運動猝死事件令人痛心。同時,疫情期間運動安全也成為熱議話題。
就在昨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消息,國家衛健委、教育部日前制定《中小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修訂版)》,《方案》中明確,中小學校學生應隨身備用符合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標準或相當防護級別的口罩;低風險地區校園內學生不需佩戴口罩。口罩佩戴應遵循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原則。
那麼學生們複課後該如何進行體育鍛鍊?
醫生建議劇烈運動時不宜戴口罩
對於近期接連出現的學生跑步猝死案例,省中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潘豔雲告訴記者,正常運動狀態下,當人們因耗氧量由於口罩等因素受到限制,人們的活動能力就會明顯下降,一旦處於長期缺氧狀態下進行劇烈運動,就會出現代謝紊亂,心肌收縮力降低、心率緩慢、心臟的血液輸出量減少,與缺氧症狀形成惡性循環,容易發生心力衰竭。
同時,潘豔雲還補充道,一般來講,正常成年人在非運動狀態時的需氧量大約為250毫升/分鐘;運動時的需氧量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會急劇增長,即便是專業運動員,戴上口罩後進行運動時,其運動能力也將受到極大影響,更何況青少年還處於生長發育階段,一旦出現呼吸問題,如果沒有及時停止運動,很容易出現意外。
遇到突發情況該如何處理
如果在運動期間戴口罩導致缺氧等情況,第一時間該怎麼辦?潘豔雲表示,在跑步等劇烈運動過程中時若出現頭暈、胸悶等不適症狀,說明大腦此時已經開始缺氧,要立即停止運動,原地休息。而當出現猝死緊急情況時,一定要在黃金4分鐘內為患者做心肺復甦,越早救治搶救機率越大。
「在河南、湖南等地相繼出現的學生在校戴口罩運動猝死事件中,老師和學生正是未在第一時間採取人工呼吸、心肺復甦等措施,錯失了搶救的黃金四分鐘。」潘豔雲說,「特別是在醫護人員無法在短時間內到達現場的情況下,周圍人員的第一時間施救,會很大程度避免悲劇的發生。」
潘豔雲認為,這些學生的不幸案例也不能排除自身有一些潛在的疾病,例如在心臟或者肺功能方面,所以還要等當地醫學部門最終給出的權威消息。
避免長時間佩戴N95口罩
戴口罩運動猝死事件在網上一時成為了熱點新聞,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戴N95口罩會不會引起孩子心肺功能受損?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管理部的專家宗志勇、王妍潼表示,不要給7歲以下的兒童戴N95口罩,哪怕是做了特殊空氣閥設計的N95口罩,因為呼吸阻力太大,小朋友也會有窒息風險。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何浩發認為,N95口罩能過濾掉95%的微小顆粒,這勢必會影響它的透氣性。戴久了會因缺氧、二氧化碳瀦留酸中毒,而感到睏倦、頭暈、胸悶。不建議孩子戴著口罩做劇烈運動,可能會引起缺氧。如果孩子需要上體育課的話,建議在通風的戶外進行,進行體育活動時可不戴口罩,儘量選擇可保持一定距離的運動項目,比如做操,避免密切接觸。
杭州市一醫院急診科主任王弋提醒,在佩戴N95口罩時,一次時間不能超過4個小時,如果長時間持續使用N95口罩,會造成肺部損傷,可能會引起肺氣腫之類的問題。目前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佩戴一般口罩(非醫用)就可以了,如果戴口罩時身體出現不適,應第一時間在人員稀少區域摘掉口罩,等身體穩定後再根據實際情況,更換口罩或者前往就近醫院就診。
特殊時期應控制體育課強度
對於學生體育課到底該不該戴口罩?浙江省人民醫學康復醫學科主任、省康復中心主任葉祥明認為,雖然學校體育發生猝死現象只是偶然事件,但接連出現必須要引起相關教育、體育部門的重視。
葉祥明表示,目前防控形勢依舊不能放鬆,戴口罩上體育課本身並不會對學生們的身心健康產生影響,但如果體育課上出現大運動量,的確容易導致學生二氧化碳過多導致缺氧現象,他建議我省各地學校的體育課,應控制體育強度,把體育課的運動量控制在合理範圍內,每一位體育老師也要認真學習一些醫學常識,讓學生收穫健康體魄的同時,也能擁有安全保障。
同時,葉祥明還呼籲,學校在開展體育活動時,老師或者校醫應該詳細了解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對於有心臟病、呼吸系統基礎疾病的學生應該避免參加劇烈體育活動。學校可以錯開各班級體育課時間,老師應該開展多種戶外、身體接觸少的體育活動,分散班級學生。特別是在學校操場運動時,除了體育老師要做好引導外,學生自己也應該主動拉開與同學間的距離,保證與其他同學間隔一米的相對安全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