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羊城晚報】
廣東省初三、高三學生將於4月27日開學。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何浩接受採訪,給了學生在校、在家一些非常實用的建議。
4月21日,黃埔區分批分時段對全區中學畢業班學生和教職員工進行免費核酸檢測。圖為北京師範大學廣州實驗學校初三學生接受核酸檢測採樣
在學校沒必要戴N95口罩
記者了解到,為應對開學,有家長給孩子網購了1000個N95口罩。何浩說,其實是沒有這個必要的,進入到學校的學生和老師都是經過核酸檢測,可以說都是健康人群,因此可以說學校是比較安全的環境,戴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就夠了。
另外N95口罩能過濾掉95%的微小顆粒,這勢必會影響它的透氣性。戴久了會因缺氧、二氧化碳瀦留酸中毒,而感到睏倦、頭暈、胸悶。
學生上課屬於腦力勞動,耗氧量高,戴N95口罩會很容易犯困。
那麼有呼吸閥的N95口罩可以嗎?何浩解答,N95口罩呼吸閥是單向的,也就是說呼氣時會比沒有呼吸閥的N95口罩順暢,但吸氣時是一樣的,仍可能因缺氧而睏倦。
體育課建議在戶外、不戴口罩
孩子戴醫用口罩多久更換?出汗了需要換嗎?何浩解答,一般情況下,建議口罩每四小時就要更換,因為口罩內的溼度和溫度特別適合病菌生存繁殖。
我們說話時口腔內的細菌會隨唾液噴濺到口罩上,口罩就會變成細菌的培養基,如果不及時更換,我們又會將細菌吸入呼吸道。
如果孩子出汗打溼了口罩,會大大降低口罩的防護性,肯定需要及時更換。
何浩提醒說,不建議孩子戴著口罩做劇烈運動,可能會引起缺氧。如果孩子需要上體育課的話,建議在通風的戶外進行,進行體育活動時可不戴口罩,儘量選擇可保持一定距離的運動項目,比如做操,避免需要密切接觸的運動。
4月21日,北京師範大學廣州實驗學校初三學生,每人之間間隔1.5米,排好隊核對信息,等候接受核酸檢測採樣
乘坐公共運輸上學該怎麼辦?
現在呼籲學生上學儘量避免使用公共運輸工具,但很多家庭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該怎麼辦?
何浩建議,孩子在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時可能會到處摸,比如被汙染到了的門把手,所以建議到學校後及時洗手即可,等放學回到家再及時洗手。
有家長希望學校能夠提醒孩子課間時去洗手,也有不少家長已經給孩子準備了免洗洗手液。
何浩認為,課間只有10分鐘,所有的孩子都跑去洗手不現實,另外只要學校做好消毒和清潔,學生入校後即洗手,那麼學校就是一個清潔、安全的環境,好比我們在家中一樣,所以沒必要讓學生頻繁洗手,當然飯前便後洗手還是必要的。
紫外線燈消毒後半小時才可入內
最近不少家長也在關心開學後,家裡要不要加強消毒措施。何浩建議,採取正常的清潔即可,如掃地、拖地、溼布擦拭,沒必要大面積使用化學消毒劑,除了會汙染環境外,也可能產生耐藥性病原體。
對於室內的消毒,他建議可使用紫外線燈,這是一種物理消毒方法,比較安全,每次開啟30分鐘,這樣不僅可以消毒室內的空氣,地板等表面也同時進行了消毒。
不過要特別提醒的是,室裡有人時不能開啟紫外線燈,另外紫外線燈光閉後充分通風半小時後人才可進入室內,這是因為紫外線燈工作時會產生臭氧,臭氧不利於人體健康,需開窗通風后才安全。
空調開啟前一定要先清洗
廣州的天氣很快就會轉熱,家家戶戶都會陸續開空調。何浩解答,儘量使用可進行外循環的空調(有新風功能的空調)。無論使用何種空調,首次使用前一定要進行徹底清洗,使用後也最好每個月清洗一次。
保證蛋白質攝入可提高抗病能力
這段時間,家長們也很關注開學後給孩子吃著什麼可提高抵抗力。何浩建議要重視提高孩子的抗病能力,蛋白質的攝入非常必要,奶、蛋、肉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不是特別胖的孩子,不用考慮白肉好還是紅肉好,各種肉都可以吃,品種越豐富越好。
另外蛋白質也是激素合成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如果想讓孩子長得好、長得高,蛋白質攝入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