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了《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修訂版)》(下面簡稱《口罩指引》)和《夏季空調運行管理與使用指引(修訂版)》(下面簡稱《空調指引》)。
據悉,《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修訂版)》適用於低風險地區,以降低人群感染風險為目標,對近期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學中公眾如何戴口罩進行了重點細化分類,特別是對公眾不同場景下的戴口罩與否進行指導,調整或增加了出入境口岸、工廠企業、學校等重點場所和人群的口罩使用內容,提出了現階段口罩防護措施。同時強調,中、高風險地區仍參照原版指引實施。
普通公眾,居家無需戴口罩;在戶外、公園,建議隨身備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無需戴口罩;騎車、自駕車時,無需戴口罩;乘坐公交、地鐵、長途汽車、火車、輪船、飛機等公共運輸工具時,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普通公眾在一般公共場所的防護建議為:在超市、商場、餐廳、展館/博物館、體育館/健身房等場所,公眾需隨身備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情況下,無需戴口罩;劇場、影劇院、地下或相對封閉購物場所、網吧及乘坐廂式電梯等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則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會議室裡,確保有效通風換氣,保持人員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情況下,無需戴口罩。
《口罩指引》稱,在託幼機構,因幼兒特殊生理特徵,不建議戴口罩;託幼機構教師、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等工作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中小學校人員需隨身備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校園內,學生和授課老師無需戴口罩; 學校進出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服務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大中院校人員在確保有效通風換氣、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情況下,教職員工和學生無需戴口罩; 在封閉、人員密集或與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需戴口罩;學校進出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服務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到醫院就診、探視或陪護者,建議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養老院、福利院、監獄等內部人員無需戴口罩,外來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空調指引》規定了夏季辦公場所、公共場所和住宅等集中空調通風系統和分體式空調的運行管理和使用要求。另外也提到,室內溫度建議不低於26攝氏度,如果能滿足室內溫度調節需求,建議空調運行時門窗不完全閉合。人員密集的場所使用空調系統時,可優先開窗、開門或開啟換風扇等換氣裝置,或者空調每運行2-3小時須通風換氣約20-30分鐘。對於人員流動較大的商場、寫字樓、地下車庫等場所應加強通風換氣,每天營業結束後,空調系統新風與排風系統應繼續運行一段時間。
【來源:中國經濟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