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失聯的月球探測器依然成功了 95%?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月球

2020-11-27 IT之家

古往今來,人們對月球一直充滿了好奇與幻想,古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今有「我望見有兩個月亮:一般的樣,不同的相」、「我看著月亮;月亮看著我;我向他微笑;她不動聲色」等眾多詩句寄情。

如今航天技術水平不斷發展,月亮也逐漸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月下嫦娥終究只是浪漫的神話幻想。

上世紀60年代前蘇聯成為首個在月球上軟著陸的國家,美國、中國緊隨其後,相繼在月球軟著陸成功,為深入了解月球做出重大貢獻,這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人們對月球的探索熱情。

今年4月,以色列發射首艘登月飛船Beresheet,爭做在月球上實現軟著陸的第四個國家,但其在距離月球表面約149米高度處與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聯繫,宣告失敗。

7月,印度也不甘示弱,發射了印度第二顆月球探測器「月球2號」,但是……

印度月球探測器「月球2號」失聯

未來相關太空任務已在計劃中

9月7日,印度月球探測器「月球2號」釋放的著陸器嘗試在月球的南極區登陸,但是著陸器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處,突然與地球失去聯繫。當時,著陸器距離預定著陸點存在大約1公裡的水平偏差。

其後一天,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宣布「月球2號」已經發現了著陸器的位置,但未能確認它的狀態,印度科學家們正在試圖重新建立起與著陸器的聯繫。

儘管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一直沒有對外宣布登月失敗的消息,但是根據當時著陸器的速度及其他相關情況,外界猜測著陸器很可能已經墜毀。

針對此次印度登月,NASA在推特上發文對印度登月表示讚賞,並向印度拋出橄欖枝,「期待未來有機會共同探索太陽系」。與其同時,印度計劃在明年啟動太陽探測計劃。

而在後期的登月計劃中,印度打算與其他國家合作進行。據《印度時報》報導,印度計劃於2023年與日本合作再次嘗試登月,其中,日本將提供運載火箭和月球車,印度提供著陸器。

印度登月「成功了90%~95%」

Business Standard報導稱,印度太空研究組織主席K Sivan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月船2號』登月任務是接近100%成功的,整個登月過程中只是最後與著陸器失聯,可以說我們的登月計劃90%~95%都是成功的,只有最後的5%失敗了。」

此次印度登月從結果上看雖然以失敗告終,但認真分析印度在此次項目中運用到的技術,還是相當具有突破價值。

GSLV-MK3火箭

本次「月球2號」探測器使用的是印度自行研製的GSLV-MK3火箭發射,這是印度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也是GSLV-MK3大火箭的第三次發射和首次實用業務發射。

GSLV-MK3火箭由兩個S-200大型固體助推器,外加L110芯一級和L25芯二級三部分組成。起飛重量達640噸,具有將8噸載荷送入600公裡高度的近地軌道,或是4噸級的同步轉移軌道的運力,它的出現讓印度火箭的運載能力幾乎翻了番。L110芯一級還在印度火箭中首次使用液體發動機並聯設計,L25芯二級使用印度自行研製的20噸級CE-20液氧液氫發動機。

無論是2014年底的半箭試飛,還是2017年和2018年的兩次試驗性發射中,GSLV-MK3火箭的表現都相當不俗。

「月球2號」探測器

印度登月所使用的「月船2號」探測器重達3.85噸,是印度自行發射的重量最大的太空飛行器,包括一個2379千克的軌道器,一個重量1471千克的著陸器「維克拉姆」(Vikram)和一個重量27千克的月球車「智慧」(Pragyan),三個部分各自帶了不同的探測載荷。著陸器上還有大量的傳感器用於月球軟著陸。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表示,「月船2號」任務耗資僅97.8億盧比(約1.42億美元),連1969年美國航天局阿波羅任務預算的一半都還不到,而「月船2號」探測器本身只花了8700萬美元。

軟著陸

在月球表面實現軟著陸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因為月球基本沒有空氣,表面也是坑窪不平,只能依靠反衝火箭的精確控制讓著陸器緩慢降落。

根據印度媒體披露的信息,「月船2號」著陸器使用多臺發動機配合工作進行減速和著陸。這個過程中姿態控制非常關鍵,特別是由4臺發動機轉為使用兩臺對角線發動機進行控制時,十分容易導致姿態控制不穩而「翻船」失控。

據此可以大致猜測本次軟著陸失敗的原因:一是慣導硬體出問題,輸出錯誤的姿態信息;二是軟著陸控制算法出了問題,導致姿態異常和落月失敗。在以色列的登月計劃中正是由於慣導硬體出現問題導致失敗。

首次嘗試南極區登陸

印度是第一個嘗試在月球南極區進行作戰探測的國家。

本次登月之所以選在南極,很大原因是目前為止月球南極還處於科研空白狀態,印度打算實現「首個在月球南極著陸的國家」的目標。而根據此前全世界科學研究,月球南極可能有水存在。

在月球南極著陸比在月球正面著陸要更為困難,因為月球正面正對地球,通信更方便,同時月球正面已經被探測器掃描得很全面,對著陸區的選擇相對容易。月球南極由於地形不熟悉,著陸時很可能遇到崎嶇不平的地形。

前蘇聯VS美國VS中國:追溯月球軟著陸的「初戰」歷史

月球軟著陸是指研製和發射月球軟著陸器、月球車等。軟著陸的目的旨在探測月球表面陸地巖石的化學成分和礦物成分,測定著陸點周圍的熱流、巖石剩磁等,進行高解析度攝影和巖石的探測與採樣分析,為月球基地的選擇提供相應的實地考察數據。

截止到目前為止,在月球上成功實現軟著陸的只有三個國家:前蘇聯、美國、中國。

前蘇聯:「月球9號」

上世紀50-60年代,由於特殊的社會環境,航天技術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強大甚至一種制度的優越,尤以美國和蘇聯為代表,都在航天領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資金展開競賽。

1966年2月,前蘇聯的月球探測器「月球9號」實現了月球軟著陸,於2月3日傳回在月面上拍攝的照片,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在月球軟著陸的登陸器。

「月球9號」探測器於1966年1月31日發射,經過了79小時的長途飛行,在月球風暴洋附近登陸。

著陸後,「月球9號」打開了頂部的4個花瓣狀天線向地球發送信號,之後開始對著陸區附近進行相關拍攝工作,向地球傳回了月球局部地區的第一批巖石和土壤照片27張。「月球9號」一共工作了四天,到1966年2月7日因電池耗盡結束工作。

「月球9號」探測器重1583千克,高2.7米,由登月艙、儀器艙、發動機系統等組成。卵形登月艙質量為100千克,直徑58釐米,工作壽命為4天。登月艙是登月任務的核心,上半部分為電視照相機設備,下半部是電池、熱控制器、通訊系統。

當時不少人認為月球表面柔軟易塌陷,太空人登月需要穿特殊材質的雪鞋,「月球9號」的著陸否定了這一猜測。

從1959年1月開始,前蘇聯共計發射了24顆飛行器對月球進行偵查探索。

美國:「勘測者1號」

落後於前蘇聯,1966年5月30日,美國「勘測者1號」在佛羅裡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6月2日,在月球風暴洋西南方地區距離預定目的地14公裡處登陸。「勘測者1號」的主要目標是傳回月面的細節圖像,為後續的」阿波羅「計劃保駕護航。

1966年6月一期《紐約時報》報導了「勘測者1號」登月的過程,其帶來的心情起伏程度絲毫不亞於今年的印度登月事件。在休斯飛機公司(「勘測者1號」製作公司)工作過多年的傑克·費希爾回憶道,「勘測者1號」如能落月成功將是個奇蹟。

「勘測者1號」的軟著陸是通過固體推進劑制動火箭給探測器施加向上的推力並減速實現的,這能讓著陸速度降低到每秒約4.4米,比在地球跳傘降落的速度還要低。

「勘測者1號」底部有個由3條腿組成的著陸支架,在其腿部完全伸開、天線立起時,該探測器的整體高度可達3.3米。

「勘測者1號」在月面上運行了一個晚上,共返回11350張圖片,展示了月球表面滿是塵埃的平原、數不清的大石頭和地平線上低矮的山脈,並順利完成測溫、測距、測光工作,獲得了月面雷達反射及落月減震器的受力數據。科研人員由此認定,月面的硬度足以支撐載人飛船和航天員安全著陸。

這次任務於7月13日結束,但NASA於1967年1月7日前一直與「勘測者1號」保持著聯繫。

在此後1年多時間裡,美國又先後發射了6個勘測者系列月球探測器,其中4個順利落月。在最後一個「勘測者」完成任務一年半後,「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首次登月成功,「阿波羅12號」載人飛船的登月點正位於「勘測者1號」登陸的風暴洋,登月航天員「探望」了「勘測者3號」,並將它的一些零部件帶回了地球。

中國:嫦娥三號

中國自新世紀以來也逐漸加大了探月工程的發展力度,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分別於2007、2010年發射,現已實現繞月環奔,完成既定任務。

嫦娥三號探測器於2013年12月2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送入太空,14日成功軟著陸於月球月球虹灣區。這是中國第一個月球軟著陸的無人登月探測器,也人類太空飛行器第一次著陸該區域。

嫦娥三號探測器由月球軟著陸探測器和月面巡視探測器組成。登陸成功後,著陸器巡視器陸續開展了「觀天、看地、測月」的科學探測和其它預定任務,取得一定成果。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創造了在月工作最長紀錄。虹灣位於雨海盆地西北角,雨海是月球表面最大的撞擊盆地之一,隨處可見年輕的火山巖、巖漿巖,這將帶來關於月球形成和演化歷史的全新信息。同時嫦娥三號拍攝的月面照片是人類時隔40多年首獲的最清晰月面照片。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的預選著陸區,月球車玉兔二號到達月面開始巡視探測。這是世界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太空飛行器,嫦娥四號主要任務是著陸月球表面,繼續更深層次更加全面地科學探測月球地質、資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檔案資料。

根據5月16日《自然》(Nature)發表的論文,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後所得的測量結果顯示,著陸點存在來自月球地幔的物質。同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宣布,利用嫦娥四號探測數據,證明了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存在以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為主的深部物質。

未來月球會給人類帶來更多科學靈感

▲月球任務

截至目前,人類探索月球的方式可以分為五種:

  • 軌道飛行器,六個航天機構,總共發射了18個繞月軌道飛行器

  • 阿波羅登月任務,阿波羅11號至17號,7次阿波羅任務中,有6次成功,共計12名太空人登上月球

  • 月球著陸器

  • 勘查採樣及樣品返回,共計三次月球採樣並成功返回地球,分別是「月球16號」,「月球20號」,「月球24號」

  • 月球車

雖然今年以色列和印度的登月計劃都失敗了,但月球上還存在大量未知有待人類探索開發,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國家投身到月球探索計劃中,也相信月球今後能帶給人類更多科學靈感。

最後,文摘菌也祝大家中秋節快樂,共賞明月的同時也能想到這顆明亮星球背後,無數人的艱辛探索!

相關焦點

  • 印度「月船2號」著陸器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處失聯
    當地時間7日凌晨2:15(北京時間7日凌晨4:45)左右,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宣布,印度「月船2號」著陸器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的時候失去了信號,該組織將分析數據找出原因「月船2號」信號失聯後,在班加羅爾航天指揮中心現場的印度總理莫迪鼓勵全體工作人員說,「你們為航天事業付出不懈努力,為你們驕傲。讓我們期待最好的結果。前路漫漫,我將與你們一道上下求索,繼續努力。」
  • 印度宣布登月失敗 「月船2號」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時失聯!功虧...
    印度宣布登月失敗 「月船2號」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時失聯!功虧一簣!時間:2019-09-07 18:4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印度宣布登月失敗 月船2號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時失聯!功虧一簣! 今天,對於印度人民來說不是一個高興的日子。
  • 印度登月功虧一簣,距離月球表面2公裡,突然失控墜毀
    當地時間7日凌晨2:15,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宣布,印度「月船2號」著陸器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的時候突然失去了信號,這次登月任務宣告完全失敗,在班加羅爾航天指揮中心現場的印度總理莫迪鼓勵全體工作人員繼續努力,而印度媒體覺得登月成功了95%,僅僅最後5%出問題。
  • 印度的月球探測器成功拍攝了月球上的隕石坑,並提供有價值的數據
    印度的月球探測器Chandrayaan-2在月球上捕獲了隕石坑的圖片,ISRO與Vikram Sarabhai的名字命名。 Chandrayaan-2號軌道飛行器捕獲的月球隕石坑(月球)已被ISRO命名,以其誕辰一百周年之初就是Vikram Sarabhai。
  • 哪7個國家登上過月球
    中國在21世紀初加快實施太空計劃,並在2007年進行了嫦娥計劃的首次飛行任務。與該計劃有關的所有六次試飛任務都已經實現成功或半成功(2018年12月,「嫦娥3號」任務中降落在月球上的漫遊者「玉兔」在大約六周後停止移動,但依然保持無線電聯繫)。
  • NASA利用深空網絡成功定位兩枚失蹤月球探測器
    據外媒報導,由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負責建設與管理美國深空網絡DSN近成功地追蹤定位了兩枚失蹤失聯的空間探測器--包括NASA
  • 印度要追趕中國步伐,2022年內將再次登陸月球、將人送上太空!
    作為中國的鄰國,也是世界唯一一個人口和中國同級別的大國,印度網友在成就方面喜歡和中國比較,下面我們看看印度航天方面取得的那些成就!印度在月球探測方面,印度起點和中國其實差不多,2007年10月中國發射首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次年10月,印度也成功的發射了第一個月球探測器
  • 「月球2號」登月失敗前後,印度怎麼做,中國怎麼說
    印度可不簡單,除了理性思維的印度人外,在好多印度人眼裡,他們的前途是超越中國的大海星辰。至於在現實的範圍內中國的大海星辰是什麼?有什麼內涵?不管,他們認為只要超越中國,就可以!所以,在那些要超越中國大海星辰的印度人眼裡,開掛的印度就開始了冒險。繼「月球一號」12年前成功後,印度再上一個大臺階,「月球二號」直接軟著陸登月。目標,月球南極,想法,破紀錄。
  • 印度「月球二號」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失聯!
    印度又出事了,之前的豆腐渣工程大壩風波還沒有結束,又來一件更大的事情,那就是印度「月船二號」的月球著陸器嘗試在月球南極區域著陸,但是著陸器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的時候與地面失去了聯繫,這個也能出錯,不得不說印度的新鮮事可真多啊,按理來說,這麼重大的工程應該嚴謹更嚴謹的,可是印度偏偏又鬧出了笑話
  • 嫦娥5號成功取回月壤,印度航天局酸了,豪言:4個月後登陸月球
    在我國嫦娥5號成功升空不久,印度航天局嘴巴就快酸出水了,急不可耐的對外宣布,他們計劃在2021年3月,也就是4個月後,再次發射月球探測器登陸月球表面。其實在2019年,印度曾經發射過一艘月球探測器「月船2號」,計劃登陸月球表面,他們登陸的地點很巧妙,選擇在人類從未觸及過的南極地區。
  •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月球軌道器運行一年狀態良好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20日稱,8月20日是印度的「月船2號」軌道器在月球軌道運行一年, 目前所有儀器運行良好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說,儘管去年9月月球著陸器沒有成功著陸,但裝有八種科學儀器的軌道飛行器成功放置在月球軌道上。該軌道飛行器完成了4400多圈繞月飛行,在軌一年已進行了17次軌道維護。軌道器所帶的燃料充足,月球軌道器性能良好,可工作七年。該軌道器長時間在月球軌道運行,它所提供的數據將為人類重燃探月計劃提供支持。
  •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月球軌道器運行一年狀態良好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20日稱,8月20日是印度的「月船2號」軌道器在月球軌道運行一年, 目前所有儀器運行良好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說,儘管去年9月月球著陸器沒有成功著陸,但裝有八種科學儀器的軌道飛行器成功放置在月球軌道上。該軌道飛行器完成了4400多圈繞月飛行,在軌一年已進行了17次軌道維護。軌道器所帶的燃料充足,月球軌道器性能良好,可工作七年。該軌道器長時間在月球軌道運行,它所提供的數據將為人類重燃探月計劃提供支持。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 「挖土機」開工大吉!
    此次軟著陸的地點,雖然是月球正面,但卻是以前未曾探索過的區域。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曾表示,中國選擇的著陸點距離阿波羅計劃著陸點有上千公裡距離,將會迎來新的現象、新的發現。 嫦娥「五妹」降臨月宮,有且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挖土機」開工大吉
    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兩天的月面工作。北京時間今天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月球「挖土機」,開工大吉!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之際,印度終於著急了?印方:120天後登陸月球!
    隨著嫦娥五號順利在月球表面著陸,我們將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採集月球土壤的國家。事實上,也有媒體認為這是我們實現載人登月前的重要一步。 此次「月球土壤採集計劃」中的重中之重,便是如何讓飛行器再次在月球表面起飛,並順利返回地球大氣層這一系列行動。一旦順利完成,將標誌著我們的航天事業已經達到新的高度。
  • 雙語閱讀: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
    中國肩負月球巖土取樣任務的太空飛行器在月球表面成功降落翻譯:塗博士(微信號:jefftu95
  • 美國NASA在月球表面沒找到印度著陸器蹤跡
    據俄羅斯衛星網23日報導,美國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項目科學家諾亞·佩特羅(Noah Petro)表示,美國宇航局在最近一次月球探測器飛越月球時拍攝到的圖像中,沒有發現印度「維克拉姆」號著陸器的任何蹤跡。此前據報導,「維克拉姆」號著陸器於9月7日在月球表面進行了硬著陸。
  • 嫦娥五號登月印媒看酸了:倘若沒有新冠疫情,印度也能去月球挖土
    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中國完成了一項裡程碑式的任務,目前嫦娥五號已經踏上了返程的路途,還攜帶了表層的月壤,這讓一些國家有點看酸了。印度《歐亞時報》12月3號專門就此發表了文章,作者表示印度的月船3號探測器已經準備好在月球表面實現軟著陸,它原本計劃在2020年發射,但是新冠疫情阻礙了發射計劃,倘若沒有新冠疫情印度今年也能夠去月球挖土。
  • 太空人在月球背面失聯1小時,期間傳來神秘音樂,聽者幾乎崩潰
    太空人在月球背面失聯1小時,期間傳來神秘音樂,聽者幾乎崩潰。事情發生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美國「阿波羅十號」飛船成功進入月球軌道後開始按照計劃運行。然而進入月球背面軌道後,由於這裡的信號強度較弱,與地面人員存在一個多小時的失聯時間。
  • 嫦娥5號上升器落月,印度:1年前我們就做到了,可惜是非受控的
    2008年10月22日,印度月船一號探月衛星發射升空,在繞月飛行了3400圈後衛星失蹤,儘管如此印度宣稱這顆衛星預定任務的95%已經完成,所以也算基本成功了。這顆衛星在8年之後才被發現,此時它正孤零零的在月球上空200公裡的軌道上晃悠。